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唯心主义两流派,慧能完胜神秀,阳明心学完败程朱理学(三)

程朱理学的历史地位很高。举个简单例子,在朱熹之前,人们只知道有《五经》,即《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但在朱熹之后儒家的经典著作就变成了《四书》《五经》,加上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而且举子们参加科考的教材也是采用的朱熹批注版。

朱元璋创立大明朝后,把程朱理学确定为了朱家王朝的统治思想,及至清朝顺延。由此程朱理学极500年之盛,达到了历史上空前绝后的最高地位。

程朱理学之流弊

程朱理学其本身的出发和落脚都是良好的,都是教化人们从善的,是希望人们以圣人为榜样的。遗憾的是,从明朝开始,被官僚政客过分解读后,骤然间就成为了束缚人们思想的武器。因为其教化人的核心思想是“存天理、灭人欲”,这不仅对达官贵人有要求,也对平民百姓有要求,甚至对皇帝大人都有要求。

打开新浪新闻,查看更多

前文我们讲过,程朱理学之“理”,是宇宙的终极本原和主宰世界的唯一的存在。同时“天理”,是封建道德原则及封建等级制度的总称。这本身并没有错,然而如果非要通过“灭人欲”,来“存天理”,就有些不符合人性了,尤其是不符合人性的自由了。希望人人都成为圣人,本身就是不可能的事。再说,为什么不可以成为科学家呢?

由于本身就做不到,所以程朱理学慢慢就成为了教化人的一个幌子,一些道学家道貌岸然使之成为了单纯只要求别人去做的思想。 “人人遵循”变成了“宽己律人”,焉有不失败的道理。

阳明心学之清新

王阳明是中国哲学史上的标志性人物。据说,他小时候就立志做圣人,而不是科举仕途。在龙场悟道后,提出了“无心外之理,无心外之物”的以“致良知”“知行合一”为主要内容的阳明心学。

打开新浪新闻,查看更多

“知行合一”是当前我们所熟知的一个成语。“知”即良知,并不单纯是“知道”的意思,而是熟知并把正确的思想的装在自己心里面。“行”即行动。“知行合一”就是把正确的思想运用到实践中去。

打开新浪新闻,查看更多

“知行合一”之所以在当时及对后世产生了广泛深远影响,根本原因就在于强调:内心的认知要落地到外在的行动上,绝对不能光说不练,只做道貌岸然的伪君子。

打开新浪新闻,查看更多

同时,王阳明先生仅仅用了不到一个月时间就是平叛了宁王朱宸濠蓄谋多年的谋反,在军事上取得了空前绝后的战绩,而成为中国历史上“立德立功立言”为数不多的人之一,更加提升了王老师人格与学识的魅力。

王阳明老师给中国哲学史上带来一股清新,让人在黑暗中看到了人性的光辉,让后人高山仰止、钦佩不已。

结论

那么阳明心学完败程朱理学的原因是什么呢?简单说,是政治的需要,是封建王朝统治工具的需要。尽管阳明心学与中华文化之核心之“天人合一”高度契合,符合人性需求,但却如星星之火,始终未成燎原之势。不得不说,这是封建社会的悲哀。

打开新浪新闻,查看更多

欢迎留言讨论,欢迎转载分享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王守仁—一个"三不朽"的历史人物
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
知行合一|读懂了这五个字,就基本读懂了中国传统文化
宋明理学: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
理学的式微与心学的崛起
王阳明的心学和程朱理学的区别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