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读《当下的力量》| 活在当下,并不是你想的那样
要是问对我影响最大的一本书是什么?就目前来说,仍会毫不犹豫地回答《当下的力量》。
第一次听到这本书的时候并没有多大兴趣,或许是因为这名字比较普通,感觉应该又是那些心灵鸡汤罢了。后来不断看到有人推荐,于是一次偶然的心血来潮,决定买来翻翻。没想到从此发现了一整片新大陆:“活在当下”完全不是我们所理解的那样的!此后不断翻了几十遍,乃至现在,还时不时拿出来参考,因为感觉生活中几乎所有的问题都可以在里面找到答案。
当然,看过这一类书的人,往往会出现两极分化:要么觉得相见恨晚获益匪浅,要么觉得唯心主义胡言乱语。这也很正常,每个人的情况都不同。下面的分享也仅代表个人看法哈。如果看不下书,不妨作为参考。
背 景
作者写这本书的背景是某次突然的醒悟。
在他30岁以前,他一直生活在一种焦虑不安的状态中,甚至想自杀。而29岁生日之后的某一个夜晚,一次意外的经历彻底改变了他的生活,让他突然“顿悟”。此后,通过与一些心灵导师的相处和阅读相关书籍,他因此也成为了心灵导师,在欧美各地开讲座和研讨会。这本书正是起源于他在这些会谈中针对人们提出的问题所做的答复。
(看到作者的这个经历,或许你会觉得神奇甚至不可信。对于这个,个人持保留观点,或许有些东西真的是超出理性的?但其实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些作者们所揭示的信息,有一定参考价值。)
全书的内容十分通俗易懂,没有任何宗教的偏向,可以作为心灵类入门书。
阅读下来,你会很容易发现即使书里包含了很多方面,但至始至终都只有一个要点:你不等于你的想法,不等于你的思维,不等于你的情绪。超越它们,深深地进入当下,一片全新的世界便会打开。
下面就分享书中极有价值的一些要点。(除了“开悟的爱情关系”这部分,这个将另外单独分享)主要有:
一. 什么是开悟?
“开悟”这个词,对于很多人来说,是一个很虚幻很唯心也很遥远的东西。但其实它并不复杂,也不遥远。作者用简单的语言直接说到:
"对本体的觉知的失而复得,并保持这种觉知状态就是开悟。"
要想体验这种现实,最大的障碍就是我们的思维,因为我们总在做着某些强迫性的思考。
例如,我们总是习惯于去评论、推测、比较、抱怨某些情况;不是在回忆过去,就是在幻想未来,不断播放心理电影,并且根据自己的想象产生某些情绪。
这种强迫性思维的影响其实是很大的。个人层面上,它产生的影响便是波动的情绪和疾病。尽管有时我们也会感到“喜悦”,但这快乐也只是短暂的,是因为某些外在因素而引起的;社会和国家层面上,它可能会造成数不清的灾难、战争。
那为什么总是会进行强迫性的思考呢?因为从其中我们可以获取自我的感觉,我们会觉得,只有思考,我们才是存在的。这个虚幻的自我形象就是我们的“小我”。它总喜欢活在过去或未来之中,因为在当下它很难存在。
当然,思维不是没有用的,那是人类的特殊能力。问题只是我们没有将其用到正确的地方。并且,它也只是心智进化过程中的某一个阶段罢了。
在思维之外,其实还有一大片广阔的疆域,那是超越了思想的智性,思想只是这个智性的一个小方面。就像《美丽新世界》的作者赫胥黎说的:
“我们的心智仍如百年前的地球,仍然有黑暗之极的非洲、未在地图上标注的婆罗洲和亚马逊盆地。”
更重要的是,美貌、爱情、创造力、欢乐、安宁,其实都是来自于大脑之外的!所以,开悟意味着从大脑中解放出来,意味着超越我们的思维,感受到这个广大的智性(书中称之为“意识”)。在需要时,也会更有效率地运用大脑,而不是“被其运用”。
二. 痛苦的成因和摆脱方法
被无意识的思维控制着我们的生活,痛苦便由此产生。大脑总是喜欢用过去和未来来掩盖当下,产生了很多不必要的焦虑和负担。
于是,我们每一个人都有着自己的“痛苦之身”,这是过去每一个情感上的痛苦所留下来的在身体里的余痛合集。
在大部分情况下, 这个痛苦之身处于休眠状态,但当受到某些外界因素刺激时,它便会被激活。要是无意识地被其控制,它就会一遍遍地从你的体内“获取食物”,各种消极情绪便是它很好的食物。我们也将会一次次地强迫症般地走进痛苦,甚至也为他人创造更多的痛苦。这是一个恶性循环。
那如何摆脱痛苦呢?答案也十分简单:意识。即成为观察者。观察自己的痛苦,观察自己的思维。
“将注意力集中在你内心的感受上,了解到这就是痛苦之身并接受它的存在;别去想它,别让你的感受变成了大脑和思维,不要去判断或分析它,别在其中寻找你自己的身份认同;保持临在,继续观察你的内在;不但觉知到你情绪上的痛苦,更要觉察那个沉默的观察者。这就是当下的力量,这就是你自己有意识的那种临在的力量。”
当意识之光洒向内心,一切痛苦都将无所循形,因为它们本是虚幻的。这个“成为观察者”,也是情绪的根本解决之道(之前写过分享,有兴趣可参考:这或许是对付情绪根本方法)。当然,这一开始或许有点困难,尤其是对于一些深层次的痛苦,所以需要坚持,持续投入意识之光。当练习到了一定程度后,我们也能更好地内观到自己的某些思维惯性模式,如为什么爱情的发展总会遵循某些模式、为什么在同样的情景下自己总是会感到焦虑。接着,便会迈向一个新的阶段,那个不再产生消极情绪的阶段。
三. 时间只是一种幻象——对时间的全新理解
作者指出,时间其实一点都不珍贵,它只是一种幻象。
这个观点,与现在这个不断强调时间观念的现代社会简直截然相反。
的确,我们所能拥有的其实永远都只有当下:过去、将来都只存在于我们的记忆和想象中,任何事物都不能存在于当下时刻之外。
所以,深深地进入当下,是进入灵性殿堂的关键,也是各门各派心灵导师的教义要点。书中把这种深深活在当下的状态称作“临在”。
“禅宗的本质就在于:在当下的刀锋边缘上走路。”
只有在临在的状态下,我们才有可能直接地认识事物,否则我们认识事物永远只能通过大脑中形成的特征、判断、观点,而不是直接的观察。
看到这里,相信很多人会有一个疑问:既然不要活在过去和未来,要进入当下,那意思是不需要去做计划、只是消极地活在当下吗?
当然不是,这里作者提到了两个关于时间的概念:钟表时间和心理时间。
钟表时间,是指在生活实际事务中所需要用到的时间计量,它是不带主观色彩的,除了用来计划旅行等,还包括从过去中吸取教训、用一些科学模型来预测未来;
心理时间,就是指认同过去,以及强迫症般地投射到未来,消极心态和痛苦,永远只是根植在心理时间里的,它们是思维的幻象。对于解决问题来说,前者才真正有用,而后者只是一种不必要的障碍。
所以,活在当下不是指把过去和未来都完全抛弃掉,而只是指把心理时间丢弃。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才能真正有效地利用时间。
“开悟的人通常会将主要注意力集中在当下时刻,但是他们对时间的关注仍然同时进行着。换句话说,他们会继续利用钟表时间,但是他们会将自己从心理时间上解放出来。”
当下时刻,永远是我们所能拥有的一切。进入当下,所有的问题都会被完全释放。这里,有一段十分触动的话:
(提问者)“我无法相信,我有朝一日能从我的问题中完全地释放出来。”
(作者)“你是对的。你永远无法“达到”这种状态,因为你'已经’在那个时间点上了,那就是:现在!在时间中没有救赎,你无法在未来被释放。”
四. 内在身体——对身体的深刻理解
身体,就像思维一样,很容易被我们无意识地认同。过分关注形体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这种对身体形式的认同,其实是一种幻象,是恐惧的化身:内在缺乏安全感,所以便需要依赖于某些外在的事物(身材、肌肉、皮肤、打扮)。其实,身体永远只是一个外壳,它不是我们的全部。但身体,可以作为存在状态的入口。从内在感受身体,感受生命,可以连接到那个深层的能量场。
“你能看得见和摸得着的身体,只是一层幻想中的薄纱。在你的身体下面是无形的内在身体,是你通往存在、进入非显化生命的大门。通过你的内在身体,你可以与那个未显化的合一生命紧密相连,无生、无死,永恒存在。通过你的内在身体,你永远与上帝合一。”
那我们如何与内在身体联结呢?
方法就是时刻去感受它,把意识放在身体上,感受呼吸,感受内在,慢慢对内在有更多的觉知。而这也是保持临在、进入当下的很好、很直接的方法。
看到这里,有点恍然大悟——瑜伽,不就是这样子吗?瑜伽就是通过提升对身体的觉知,来帮助我们通往存在。所以,练习瑜伽是方法之一!
五. 未显化状态
书中也花了一定的篇幅讲“未显化状态”。
What
书中说,“未显化状态”即万物的源头、众生的内在存在。
这让我想起《与神对话1》。或许结合这本书会更好理解。
《与神对话1》中说到,宇宙的最初只有太极,那是时间的起源。那时,“它”认识到自己便是宇宙的一切。可是这并不够,因为这只是概念上的认识,而不是经验性的认识。于是,为了获得对自身的经验性认识,它进行自我分裂,变成阴和阳。从此,相对性便被创造出来了。慢慢地,也就从虚无中产生了时间和万物。
所以,“未显化状态”对应于“太极”,“显化状态”则对应万物。万物生于无,也将归于无。进入未显化状态,指的就是与存在融合,回归到那个最初的纯粹的意识,那是真正的解。
“你感受到了每个生物,每枝花朵,每块石头内的神圣本质,同时你会了解:所有的一切都那么神圣。”
How
如何进入未显化状态呢?身体是其中一条很好的途径,除此以外书中提到的还有:
1. 进入当下,瓦解心理时间。
2. 停止思维活动。可以尝试有意识的呼吸、专心地观赏一朵花等,在思维流中创造出空间。
3. 臣服,放下对当下事实的抗拒。
4. 寂静。寂静其实是一切声音的源泉,每一个声音都被寂静包围着,生于其中,又灭于其中。而寂静,是未显化状态的特征。所以,将注意力放在寂静而不是声音上,便能慢慢打开未显化世界的大门。
5. 空间。跟寂静类似,空间也是物体存在的基础,哪怕是表面很坚固的物体,内在也依然充满了空间。“无”远多于“有”。所以,感受那些围绕着我们的空间吧。
Why
既然我们最终都要回归到未显化状态中,那世界的存在目的是什么呢?本部分的最后,作者说:
“世界的最终目的不在于世界中,而是在于超越世界。就像如果空间内没有物体,你就不会意识到空间一样,这个世界是为了实现未显化状态而存在的。你可能听过佛教徒说:“借假修真”。未显化状态是通过这个世界并最终通过你,才能知晓它自己。因为你,宇宙神圣目的才会显示出来。你是多么的重要!”
世界的存在,就是为了被超越!就像平时的财富、书本、规则、锻炼、旅游等一切活动,也都只是途径,而不是目的。但它们也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它们便是通往无限和永恒的道路。
六. 臣服——真正的力量来源
什么是臣服?就字面意思看来,这个词可能会给人一种消极的感觉。
但其实恰恰相反——只有在臣服状态下,我们才会拥有真正的力量。因为我们没有了思维和情绪造成的迷雾,能更好地看清真实,从思维能量转换到灵性能量。
“臣服是一种纯内心现象。它不是说在你的外在不会采取行动并改变状况。事实上,当你臣服时,你需要接受的不是所有的情况,而是被称为当下时刻的那一小部分。”
“不抗拒并不是说不采取任何行动。它的意思是你做的所有事情都不是由反应引起的。”
例如,当我们不小心掉进泥潭中时,臣服并不是指我们完全接受这个事实、不做任何行动,让自己慢慢陷入泥潭中,也并不是说欺骗自己说陷入其中没什么不好。而是指单纯接受这个事实,不在心理上为这种状况贴各种标签,产生消极情绪,来增加自己的心理负担。然后,在接受的前提下,采取积极行动,尽力摆脱出来。
臣服,与“努力”并不冲突。
臣服,也不意味着允许被伤害。我们完全可以对某些不友好的人或是情况说不,但这种“不”,与曾经出于情绪反应所说的“不”是不一样的。前者是一个高质量的“不”,并没有夹带任何情绪能量。
“当你对一个人或一个情景说'不’时,让它产生于你对是与非的清楚了解和你的东健,而不是你的反应。让它成为一个非反应的'不’,高质量的'不’,有一个从所有消极心态中解放出来的'不’,这样它就不会创造更多的痛苦。”'
要么完全接受、保持内心宁静,要么采取积极行动去改变。
“全面的关注就是全面的接受,就是臣服。通过全面关注,你利用了当下的力量,也就是你存在的力量。”
读到这里,我想到了“无为”。
跟臣服类似,“无为”虽然看上去跟不行动一样,但实际上又完全不一样。前者是超越了普通的行动,内心保持警惕、不抗拒、宁静;后者则是处于行动之下,体现的是恐惧和惰性,是完全被生物本能所操控的无意识状态。
通过臣服,我们可以转化痛苦,超越痛苦,甚至超越死亡。
/
超越思维和大脑,进入当下,或许不能解决任何实际问题,但它却可以在更高的更本质的层面上影响着我们的行动。所以说,几乎所有问题都可以从中得到启发。有时,无用的东西其实最有用。
除了上面所分享的内容,书中还有十分精彩的一章没有被提及,那就是“开悟的爱情关系”。这个将另外分享。
总结一下,这本书于我来说,更多地是一本心灵类的入门书。看了作者用浅显简单的语言来解释当下的奥秘,便能更好地阅读其他稍微深奥点、但其实是换汤不换药的书,例如《与神对话》,《亲密关系》(作者是克里斯多福·孟的那本)《禅与心理分析》《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也似乎看懂了以前完全看不懂的《瑜伽经》。
除此以外,也深刻地影响了对很多事物的看法。真的说是人生转折点也不为过。
当然,再好的书,也只是一个引导。它的作用就如同指向月亮的那根手指,我们不能仅停留在手指上,而忘记了最终的目的是那个美妙的月亮。
最后,大家如果喜欢的话也十分欢迎找到原书来阅读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当下的力量》02
生命的秘密在于:在你死亡之前死亡,并发现原来根本没有死亡
《当下的力量》目录
《当下的力量》阅读笔记
瓦解一般的无意识状态
]《找回每时每刻的自己:当下的力量Ⅱ》经典语录 作者:埃克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