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王昌龄在隆里

□黄   沙

  好几次路过锦屏隆里古城,我都没有到龙标山王昌龄墓前去拜谒这位今古驰名的诗家夫子。
  在我认为,唐代大诗人王昌龄根本就不可能安葬在当时的龙标县——今日的隆里古城。我所知道的历史知识直接告诉我,于唐朝开元年间被贬谪到龙标县担任龙标尉的王昌龄,在遭遇“安史之乱”之后,就离开了龙标返回故乡,并且被刺史闾丘晓杀害。依当时的情形,大诗人王昌龄的遗骸,不可能千里迢迢地迁葬到夜郎以西的隆里古城。地方志史也证实了隆里古城的王昌龄墓仅仅只是大诗人的衣冠墓冢而已。
  今年的清明时节,我突然想到要去王昌龄墓前祭扫一下这位不朽的古代诗人,哪怕王昌龄墓里只是一堆碎蚀了的衣冠。
  隆里古城距我现在居住的历史文化名城黎平并不遥远,驱车前往,个把小时就可以到达了。临上车时,我退却了,我却汹涌地退却了。作为一个热衷于写诗但并不成功的现代读书人,我实在是无颜去面对中国文学史上唯一的一位诗家夫子。在中国文学史中,被尊为“夫子”的,除了圣人孔子,享有这一殊荣的恐怕就数王昌龄了。我所理解的“夫子”称号,应该算是中国历代文学大师中的顶尖称号中至高无上的尊称,这顶桂冠可以等同于国际级文学大师,就象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大戏剧家、大诗人莎士比亚被史家称为“莎翁”一样。“诗家夫子”亦可等同于世界文学史中的“诗歌之父”。然而,作为中国文学史中的“诗歌之父”的诗家夫子王昌龄,其身世、身份、地位与其诗才、诗名和诗歌作品之间的落差确实太大,简直就是天和地的区别。要说王昌龄生不逢时吧!他又恰巧生活在中国诗歌最鼎盛时期的唐朝时代,那可是中国诗歌发展史中的黄金时代啊!但是,唐朝的统治者以及那些权贵人物却容不下这位才气太高的大知识分子。他那“不教胡马度阴山”豪气干云的气概;他那“一片冰心在玉壶”的高洁的文化品格;他那“仗剑行千里,微躯敢一言”的浩然正气都令权贵们感到害怕和不安,所以,在仕途上他被一贬再贬,颠沛流离,最后被贬谪到古时被称为夜郎国的龙标县任龙标尉。
  当时的龙标尚属蛮夷部落,被称为南方“生苗之地”,政治、经济和文化都非常落后,一直被中原统治阶级视为边远贫穷的荒蛮烟瘴之地。王昌龄被贬谪到如此险恶的地方,确实让王昌龄的亲人和朋友得了一愁,尤其是伟大的诗人——诗仙李白,他的“扬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一诗,不仅揪痛了他自己对王昌龄的前途和命运无限心忧的那一颗愁心,同时也揪痛了所有关注着王昌龄的前途和命运的人们的愁心。时至今日,就连一千二百多年以后的我,也被当年的李白的那一颗愁心揪得生痛。 王昌龄到了龙标,他的人生却发生了人们都意想不到的变化,被中原人误以为是一带险山和恶水的古夜郎地,其实山清水秀,森林密布,景色宜人,四季如春,恍若人间仙界。这里的各少数民族团结友爱,各部落之间友好往来、和睦相处,民风出奇的古朴。大诗人王昌龄莅临此地,这一方百姓均感到蓬荜生辉,自然是热烈地欢迎了。王昌龄在龙标惊奇地发现,这一地区的各民族文化有如一块不饰雕凿的璞玉,闪烁着原生与本真、自然而朴实的光芒。这一地区的土著虽然没有文字,但这些少数民族部落却以独特的诗和歌叙事传史,历史、音乐和诗歌三而合一、三位一体,由此形成了一种别具一格的三维文化。在这一时段,王昌龄的诗歌作品相对要少一些,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了对这一区域各民族文化的研究方面;这一时段,王昌龄集中精力,极力把优秀的汉文化播洒到这块极少受到外来文化影响的土地上。他创办了“龙标书院”,亲自授课,让“生苗之地”的龙标各少数民族子弟接受汉文化教育。受王昌龄的影响,龙标各少数民族部落开始学会使用汉字,各少数民族学者学会了用汉字记录、叙事和创作。龙标各少数民族文化在王昌龄的努力下汇入了中华文化的海洋之中;这一时段,王昌龄的政治抱负和远大理想在龙标得以发展实施。作为管理社会治安的地方官员,他在龙标古朴诚实的民风基础之上,还进一步将社会治安整顿成为路不拾遗,日不挂锁夜不闭户的太平边地。据说,他还倡导和改变了龙标“生苗之地”刀耕火种的原始劳作方式,指导少数民族群众用牛耕田,兴修水利,开荒造田,扩大农业生产,去掉部落围猎的原始生活习俗。相传李白笔下的五溪之一的楠溪——即现在的亮江两岸,黎平、锦屏两县交界地区的万顷粮田大坝,就是王昌龄引导各少数民族部落开垦出来的。
  非常遗憾的是王昌龄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动荡不安的年代,正在他潜心于研究古夜郎各少数民族文化、指导龙标各族人民发展生产的时候,唐朝发生了安禄山、史思明叛乱。或许是受朝廷招还,或许是牵挂故乡的亲人,王昌龄匆匆地离开了龙标返回故里,不幸的是王昌龄被刺史吕丘晓杀害了。
  噩耗传到龙标,龙标各族人民于悲愤哀婉的同时,在龙标建造了诗家夫子王昌龄的衣冠塚,以缅怀和寄托对这位不朽的诗人的哀思。听说,王昌龄的衣官塚在湖南省的黔阳县也建有一处。又听说唐代的龙标县包括现在的湖南省和贵州省的十二个县,衙门分别设在现在的湖南黔阳和贵州的隆里,一为行政机关所在地,一为军事屯堡。历史方面的问题,我不想去考证。我以为:有老百姓对王昌龄的热爱和纪念就已经足够。
  多少次,我途经隆里,都没有到昌龄墓拜谒王昌龄,这真是我一生之中最大的失误,我的觉悟还不及唐朝的那些龙标先民。  
  王昌龄,就让我默默地端坐于这并不遥远的黎平古城,跨越时间和空间,默读你、仰望你、遥祭你。是你的诗格和人品向我证实了只有用生命写诗、只有为人民写诗,诗歌的生命力才能千年不化、万古不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瑰丽多姿 隆里古镇 (旅游览胜)
贵州戌边古镇隆里
黔阳访古
湖南/洪江古城
“诗家夫子”的一首诗,被称为七绝压卷之作,人人会诵读
[黄石文坛]李全修谈古代诗人外号(8)《王昌龄:诗夫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