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大地 從美濃出發/鍾喬
大地 從美濃出發
鍾喬/2015-07-22聯合副刊
「回到里山」主視覺。 鍾喬/圖片提供
1殘雪
最早,是從一張我站在田埂上的照片,揭開了這故事的扉頁……身後是梯田上的一片片殘雪,我站著留影,耳際一逕是無聲的清淨。不記得了,又或忘卻了身體裡尚有無法清除的車聲、捷運站的人來人往的細瑣聲,還有酒肆中的吵雜聲!我只是站著,就那麼與都市世界的繁景,幾幾乎隔離了開來。現在回想,不免只能從想像中看見這身影的安靜。那年,2012四月……冬雪尚未殘盡的初春,我站在川端康成寫《雪國》的土地上──日本新潟縣的越後妻有山區,一個稱作「穴山村」的小小村莊,合計十戶農家的山村。都市何其遙遠,自然何其鄰近,世界彷彿就在腳下呼吸……當然,這都僅僅是對這世界因為不可能……所以,引發的某種想像。
沒記錯的話,我在那陽光下的雪地前發了幾個鐘頭的愣。心中只有一個念頭:「為什麼是這裡?為什麼可以在這裡舉辦國際知名的藝術祭?」就在這樣的提問下,那年的八月間,我們正式走進了這個藝術祭。藝術家林舜龍以他的地景作品:《跨越國境.山》延伸著他從水牛、廟宇門樓以及穿越窄門的亞際想像,開啟了我運用民間廟會──鼓花陣的儀式劇場創作。
「在穴山村」儀式。 鍾喬/圖片提供
然則,時隔僅僅三年的現今。我回想:原本在本島的文化、社區或深度旅遊領域中,都不見得有如此豐富知名性的這個節慶──「大地藝術祭」,於今,卻已廣為大眾所知並獲致高度評價。我凝神的站立,另一次,應已是該年九月間,當我們參加完閉幕典禮的演出後,在《農舞台》前,再次將俄國藝術家Kabakov創作的知名地景藝術《梯田》映入眼神深處。在一片夏日秧苗青綠的梯田中,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的人形狀立牌,以鮮豔的色彩映現在我們眼前,一旁聳立杉樹林間的四季詩行,將我們帶進農耕的藝術想像世界中……當然,我也永遠難以忘卻,從法國藝術家Botansky的作品《遺忘的教室》走出來時,心中難以用言說來解釋的衝擊感。那是在林木蓊鬱、小徑穿梭的偏遠山區,一座因著都市魅惑而被現代化時間所遺棄的小學校,竟然在藝術的參與下,從空蕩蕩的廢棄轉化為深具反思內涵的地景藝術。重要的是,解剖教室裡沉重的心跳聲……微弱燈光下,那大禮堂裡僅存的呼吸,迴盪在滯悶的乾稻草堆間。
這些藝術的表現,如何進入了旅遊參覽者的視線中,也成為山區農民們樂於前來擔任志工的場域,這才更值得我們深思;「文創」既是一種風潮,不見得只有朝觀光者口袋的慾望去搞創意。回到深層的人性,見到的是:更深層的土地與人的對話,到底如何展開……?難道「文創」永遠只能是人在市場運作下,隔著展示櫥窗潔淨的玻璃面,去看產值加成的藝術商品嗎?
2神社,練「鼓花陣」
是的。現在我們共同回返的,恰是「大地藝術祭」當中,無法被參覽者與當地農民忘卻的、少數幾個地景作品。當我回憶著這些作品的同時,心頭難於和《穴山村》給區分開來。當然,愈來愈多知曉「大地藝術祭」的人,都會很自然地聯想起策展人北川富朗,因為他的主張,是那般既通透著藝術創作的生命;而且,非常關切藝術與土地和農民的有機連結。這在這麼偏遠的山林農業區裡,幾幾乎成為其他地區無法比擬或跟上的特色。
這就不免讓我再次地想起,2012年的仲夏酷暑時節,是怎麼熱中地,每日都從暫居的宿舍帶著簡易便當,來到這小小村莊的神社大樹下,排練南台灣廟會「鼓花陣」的時日。通常,日午總是跟著我們踩踏的「鼓花陣」腳步,一步一步地朝向日暮,直到我們拾著自己疲憊的身影,又朝住宿的地方歸返。
在「大地藝術祭」的時間裡,藝術與農民、土地、農事及生產是這麼緊密相關。也因此,當我們的「鼓花陣」行經青綠的梯田稻野時,老農和他的老伴是那般雀躍地在遠遠的家門口,對我們用盡全身力道地打著招呼!孩子們!聽到花鼓的咚咚作響,都圍聚了過來……這時,我便也再次彷彿看見……吹尺八的蕎麥麵農夫高波先生,喝了幾杯清酒後,在夜晚點起慶典燈來的神社廊柱下,和唱南管的台灣演員,相互搭唱起來的那個畫面。
3里山在此
高波先生在「穴山村」裡,有一棟百年日式老屋,就是他的住所,因為年久失修,已經呈現破落及傾頹的狀態。2015年,再次三年一度的「大地藝術祭」到來,誰也難以料到,藝術家林舜龍的地景創作,竟然就是運用村莊後山──疏林用的杉木,來重新建構這百年老屋。
這老屋在時間中傾圮……每次回首望見屋宇上的幾些朽舊跡痕,我的腦海都會自然浮現另一幢幸運的古宅,那是美濃的鍾氏客家老伙房,現已規畫為古蹟。在美濃,這古宅的氣象,傳達著島嶼南部客家的古樸與田土交融。特別在農事與土地的生產關係中,全然見出古梁木與簷瓦背後,所承擔的種種現實與未來。
就這樣,旁靠鍾氏古宅一側的石頭伯公,不分四季寒霜或炎熱,始終以一顆石頭的遠古自然崇拜,為我們準備著世世代代相關土地與河流的故事。就在這古宅與石頭伯公的啟發下,我們開展了一個關於「水鄉傳說」的戲碼。在美濃,祭伯公的大樹下,不同於神聖性普遍存在的神社,於是,那隆起如墳丘的土地化胎,便像無限綿延串動的水流般,為我們鋪陳著一個融合儀式、祭典與現代劇場的戲碼。
在「大地藝術祭」的藝術與社區連結的經驗中,最具穿透性的即時即景“site specific arts”,應該是對「里山精神」的提出。「里山」(日文:satoyama)最早應也可以從《論語》的〈里仁〉找到相類似的意涵。而「里山」不僅僅是保護自然的概念或作法,還更深的將人與自然或生態環境的對話關係,融入整體想像中。在此,生態、生活、生產成為三位一體的有機互動。而「水鄉傳說」戲碼中的長髮女子──水鄉,即是活絡我庄土地、農民與耕作的河流。這河流,且帶動著一個村莊到區域的「里山精神」如何被活化。而其背後緊緊存在「與自然共生」或「自然反撲」兩種極端面貌的現身。
4黃蝶翠谷
黃蝶祭。 鍾喬/圖片提供
有那樣一個風和日麗的春日早晨,我和藝術家林舜龍,在穴山村高波家門口的櫻花樹下,坐下來喝茶抽菸,並和他討論古宅修復的種種事情。高波說著:「這櫻花是我結婚時種下的,現在最小的孩子都念小學了!」這樣聽著的同時,我的耳際裡卻像一再響起一群孩子走過一處翠谷吟唱的客家歌聲:「揚葉仔(客語:蝴蝶之意)、揚葉仔、飛歸來,美濃雙溪系捱等(我們)系故鄉,也是捱等美濃人系故鄉」,伊們的歌聲嘹亮,打斷了我繼續討論古宅重建的思緒……但,我想我真正又回到屬於自己生活經驗與歷史中的「里山文化」了!
這樣的感覺在身體裡擾動時,我果真在這彷如世外桃源的櫻花樹下,遠遠地便望見原本是一片梯田的稻野,在眼前幻化如一處山谷……對呀!就是「黃蝶翠谷」──美濃反水庫的里山樹林。在山谷的一棵棵鐵刀樹下,林蔭鋪滿的溪流間,舞陽正映照一整個春日的里山模樣。這溪流化作戲碼中的水仙女孩──水鄉,在和伯公嬉戲……而後,一整群的孩子都唱著、唱著跟上了整個山谷的一陣午後陣雨。
遠遠地,有一隊像是村民的演員,一共有七人,以天圓地方的陣式踩著「鼓花陣」的步伐,朝土地持續蹬著自己的腰身。他們遠遠從村莊循著蜿蜒的山路而來……提著沙啞卻飽滿的嗓門唱著:「我們的山,我們的河流/要怎樣來分家?/我們的命運之水,我們的土地/要怎樣來分割?」
再遠……山崗的土丘上,我遠遠地望見了一個身影。噢!不……身旁還有個小女孩……他們站立著……彈著手中的三弦。啊!那不是林生祥嗎?還有阿KIKI,他心愛的女兒……和著爸爸的歌聲,多麼嘹亮清楚而迫人:「好山好水留子孫/好男好女反水庫」,他們父女兩人唱著。
隨著他們的歌聲,我們的身體,從櫻花樹下回返黃蝶翠谷,用力踩踏「鼓花陣」的步伐……花鼓震盪著整片山野……哈──嘿──伊──喲──嗚!這是「里山精神」在大地,更是「里山精神」在美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S视野】哀牢山梯田 大地如歌如画
仙遊 仙游
摄影:梯田,大地的作画
这个角度下的山村梯田,山水相连,美不胜收
【旅行游记】蕲春雾云山梯田
游走在寂静的小山村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