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没有弄懂孙策之死,对江东士族与孙氏矛盾的认知就还需深入
userphoto

2022.07.27 安徽

关注

孙坚绣像 图片来自网络

曹操的谋士郭嘉曾经对孙策有过一番评价:

“策轻而无备,虽有百万之众,无异于独行中原也。若刺客伏起,一人之敌耳。以吾观之,必死于匹夫之手。”

很多人认为,郭嘉的这番评价是后人为了抬高郭嘉的能力而编造出来的。若非如此,郭嘉岂非神人?竟然能够预测出孙策的死亡。

都说“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载”是个很困难的事,其实不难。

“前知五百年”,事情都在书上写着呢,一看便知;“后知五百载”,事情的发展是有规律可循的,是可以推导出来的。因而,郭嘉判断孙策之死并非瞎猜,而是有根据的。

试想,一个出身不高且没有任何根基的“暴发户”,想要在士族林立的江东地区站稳脚跟,难度可想而知。

当以孙策为代表的孙氏家族抢了江东士族的“奶酪”后,江东士族的反对必定是剧烈的。同样,孙氏集团带给他们的伤害也是巨大的。

在孙氏家族的打压下,江东士族一分为二,强硬的一派被消灭;妥协的一派得以保留。

没有人会心甘情愿地退出历史舞台。既然明面上的军事斗争不能消灭孙策,那就来“暗”的。

公元200年5月5日,孙策遇刺身亡,年方26岁。

可令人奇怪的是,孙策死后,一向和孙策对着干的江东士族却偃旗息鼓,开始配合孙权了。

出身所限,让孙坚、孙策父子受尽屈辱

和曹操、刘备一样,孙坚的出身也不高,别看他自称是孙武之后。

曹操自称是汉朝丞相曹参之后,可要细论起来,可靠程度或许还要低于刘备的中山靖王之后。

大家都是明白人,反正出身都不高,就不要互相揭短了。不然,谁的面子上都不好看。

相对曹操的宦官之后,刘备的小手工业者出身,孙坚的家庭出身则是“瓜农”。

要不是家里出了孙坚这么一个“好勇斗狠”之人,或许孙氏家族永无出头之日。

按照孙氏自己的说法,孙氏家族在吴地“世代为官”。

如果孙氏说的是真话,那孙氏在江东即使不是大家士族,那也应该是寒门士族,总不至于一点根基也没有。

可现实是,孙氏在开拓江东的时候步履维艰,以至于孙策“尽诛豪右”。这说明什么?这说明孙氏家族在江东地区根本得不到士族任何一点支持,否则,孙策何至于下此狠手?

可能有人会说了,孙坚的岳父家不是士族吗?吴氏家族为何也不支持孙策呢?

孙策绣像 图片来自网络

说来话长。起码在孙坚未死的时候,吴氏家族对孙坚是好感欠奉的。这是因为,孙策的母亲吴太夫人实质上是被孙坚抢亲的。

《三国志·吴夫人传》记载:

“孙坚闻其才貌,欲娶之。吴氏亲戚嫌坚轻狡,将拒焉,坚甚以惭恨。夫人谓亲戚曰:'何爱一女以取祸乎?如有不遇,命也。’於是遂许为婚,生四男一女。”

吴太夫人话说得很清楚,“何爱一女以取祸乎?”也就是说,如果吴氏不把女儿嫁给孙坚,孙坚就能对吴氏家族采取疯狂的报复。这种人品和道德又岂会让江东士族支持?

好在孙坚比较争气,凭借着打击“黄巾起义”和西北立下的战功当上了长沙太守。

不过,一个两千石的官职并没有让孙坚得到他期望得到的重视。

过去在底层,士族对庶民的轻视,孙坚体会得还不深。

做了大官后,孙坚满以为能够和士族平起平坐了,可没料想,他的处境更加艰难。上级的轻视、同僚的刁难,让孙坚饱受屈辱。

一怒之下,孙坚杀了荆州刺史王叡、南阳太守张咨,捅了一个大“马蜂窝”。

王叡出身琅玡王氏,张咨出身颍川张氏,都是汉末的大家士族。杀了这二人,不出意外的话,等待孙坚的要么是罢官,要么是被进剿。

在这危急时刻,孙坚做出了他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一次选择:投奔袁术。

袁氏家族号称“四世三公”,在汉末属于一等一的士族,投靠袁术,就意味着孙坚的所作所为有人给“背书”了。

而且,袁术此时正躲避董卓之乱逃离了洛阳,孙坚杀了张咨之后,汉朝正好空出了一个南阳太守的位置,袁术顺理成章地就上位了。

而孙坚呢?则借着这股“东风”,不仅洗刷了杀害地方大员的罪名,又加入了袁术士族集团,成为了袁术手下大将,协助袁术建立了横跨江淮的军事集团。

可是好景不长,公元192年,孙坚战死。

大业未成,留下一堆孤儿寡母,原本能够大放异彩的孙坚意外地陨落了。

作为长子,年方17岁的孙策接了父亲的班。

公元193年,守孝结束的孙策找到了袁术,想要回父亲的几千兵马旧部,可却遭到了袁术的推诿。

袁术这么做的原因倒不是“过河拆桥”,而是他发现孙策和他的父亲孙坚不一样。

孙坚属于能伸不能屈的人,而孙策则是能屈能伸,这种品质可是干大事者应具备的条件。

袁术担心孙策在得到了孙坚的几千兵马旧部后自立,因此心有不甘。

于是,袁术就以孙策舅父吴景担任丹阳太守为借口,把孙策派到了丹阳募兵。因为丹阳在后汉三国时期是天下出精兵的地方,曹操、刘备都曾经在丹阳募兵。

袁术把孙策派到丹阳的目的是让孙策去和陶谦硬拼,能够战胜陶谦,江淮军事集团面临的北部压力可以解除,进而向北发展;战败了,那就让他自生自灭吧。

可孙策就凭借着舅父吴景给招募的几百丹阳兵打开了局面,甚至把为患多年的山贼祖郎都给打跑了。

这下子袁术不能再推诿了。当孙策带着他那几百丹阳兵来见袁术的时候,袁术只得把孙坚的旧部还给了孙策,但也只给了千余人。理由是,孙策仅是一名小小的怀义校尉,率领千余兵马已经是够多了的,再多就超标了。

其实,这都是袁术玩弄的“套路”,这个怀义校尉就是袁术给孙策申请的。如果袁术真的想要把孙坚旧部都还给孙策,他可以给孙策申请一个较高的职位。

当然,袁术给孙策画出的愿景还是很美好的。他许诺,只要孙策能够打下九江,就任命孙策为九江太守;能够打下庐江,就任命孙策为庐江太守,可一件事也没有落到实处。

终于,孙策认清了袁术的真面目,对袁术失望透顶,自立创业的思想开始萌发。

袁术之所以敢一而再,再而三地欺骗孙策,究其原因,还是孙氏的社会地位不高所致。

在袁术这些世家大族眼里,孙坚和孙策这种武夫只能利用,是不能与他们平起平坐的。

孙权绣像 图片来自网络

孙策的创业之路步履维艰

公元194年,孙策以救护舅父吴景为名,率部脱离了袁术,开启了自己的创业之路。

进入江东后,孙策遇到了和曹操、刘备同样的问题,那就是士族的抗拒。

士族抗拒曹操,是因为曹操“唯才是举”的用人策略;抗拒刘备,是因为刘备小手工业者的身份和曾经混过社团的经历;抗拒孙策,是因为孙氏“瓜农”的出身和“轻狡”的名声。

另外,还有一个因素使得江东士族对孙策充满了警惕。

孙策团队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其一,是孙坚旧部。这其中包括了孙坚旧将,如程普(右北平人)、黄盖(零陵人)、韩当(辽西令支人,今河北迁安一带)等人;其二、是孙坚的亲属和幕僚。

这些人江东士族不担心。因为这批人中,要么是北方人,要么是“寒族”,对江东士族形成不了冲击。

可另一批人则不同,他们是以张昭(徐州彭城人)、张竑(徐州广陵人)、秦松(徐州广陵人)、陈端(徐州广陵人)和周瑜(庐江人)为代表的淮泗士族。

江东六郡的士族以“顾陆朱张”为代表,他们对孙氏既知根知底,又满怀仇恨,让他们接纳孙策,可谓难上加难。

首先,孙氏出身“瓜农”,在先天上就与士族有着阶级地位上的“鸿沟”。孙氏虽然号称家族“世代在吴地为官”,但实际上仅在孙坚时期担任过属于编外性质的“吏员”。

这还是因为天下大乱,江东士族害怕孙坚趁势而起,采取的羁糜之策。不然,孙坚恐怕连这个编外的“吏员”也当不上。

其次,江东士族对汉朝是拥护的,而孙氏从孙坚开始就一直与汉朝的“乱臣贼子”袁术勾结在一起。

虽然此时袁术反意未露,但明眼人都清楚袁术想要做什么。

孙氏父子是袁术的得力将领,如果欢迎孙策,是否就意味着投靠袁术?要知道的是,孙策刚进江东的时候,可是打着袁术的旗号来的。

这件事其实是孙策做错了。孙策的想法是,打着袁术的旗号到江东,会让江东士族不至于反对他。可恰恰相反,由于袁术的不臣之心已经昭然若揭,他的旗号不仅没起到正面作用,反而让江东士族警惕起来了。

不过,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如果孙策过早的打出自立的旗号,恐怕不等他在江东站稳脚跟,袁术就会先把他给消灭了。

“顾陆朱张”四大家中,陆家与孙氏的矛盾很大。

袁术曾经向担任庐江太守的陆氏族人陆康借粮,却遭到拒绝。气愤之下的袁术派孙策攻打庐江。

而孙策呢?也因为之前拜见陆康的时候未获接见,对陆康心怀不满。为此,孙策攻打庐江的时候,把陆氏宗族百余口人折腾死了一半。这让“顾陆朱张”四大家对孙策在害怕之余又增加了怨恨。

而且,淮泗士族加入孙氏阵营更让江东士族警惕。

资源是有限的,已经被“顾陆朱张”四大家和其他大小士族瓜分的差不多了。现在又增加了淮泗士族,原有的秩序势必会被打破,资源势必要进行重新分配。

“顾陆朱张”四大家族与大小士族们能干吗?自然是不能干了。

图片来自网络

孙策征服江东遇到的三大困难

公元194年到200年,孙策先后打垮了刘繇、王朗、许贡、严白虎、袁胤、刘勋等一批士族和地方豪强,基本上稳定了江东局面。史书上对孙策这一段历史的描述是“尽诛豪右”。

孙策征服江东的过程中遇到了三大困难。

一、士族和地方豪强的不配合

包括“顾陆朱张”四大家在内的江东士族的不配合在孙策刚进入江东的时候就已经显现。

这些大家士族利用汉末乱世和“黄巾起义”给社会造成的动荡,收拢了大量失去土地的人口作为“部曲”。

所谓部曲,实际上就是“私兵”。一个拥有大量“私兵”的世家大族的能力可想而知。

孙策进入江东以来,把那些反对自己的,且自己有能力清理掉的士族已经基本清理干净了,剩下的仅有“顾陆朱张”四大家了。

可孙策是不敢轻易动四大家的。贸然向四大家发难,很有可能会酿成两败俱伤的解决,让雄踞北方的曹操和占据荆州的刘表捡了便宜。

为此,孙策采取了三个办法:

其一、联姻

封建社会中,联姻是解决矛盾的一个很重要的办法。如陆逊就娶了孙策的长女为妻,这一对翁婿年龄相差不过8岁。孙策的次女则被嫁给了顾雍的儿子顾邵,江东士族的两个代表家族瞬间变成了孙氏的亲家。

其二、保留“私兵”

允许江东士族保留“私兵”,但有战时出战的义务。

一般来说,“私兵”应该是将领私人卫队的角色。而东吴的“私兵”不同,他们在名义上是东吴的部队,但却不由孙氏来养活,而是由世家大族来养活。

每逢遇到战事,点到哪家出征,哪家就需要派出数量不等的“私兵”参战。这也算得上是东吴军制的一大特色。

其三、扶植淮泗士族

扶植淮泗士族,让他们进入东吴的决策层,逐步压缩江东士族在的话语权。这其中以张昭、周瑜的作用尤为重要。

作为孙策的重要谋士,张昭起到的作用就是“稳定豪强”;作为孙策倚重的军事将领,周瑜起到的作用就是建立水师,在江东地界,水师才是核心力量。

孙策临终前说的“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二、山越的叛服不常

应该说,东吴的民族政策搞得很不好,离诸葛亮的水平差得很远。

孙策对付山越的办法除了进剿还是进剿,完全没有诸葛亮那种化为己用的手段。因此,终东吴之世,也没能解决山越问题。

虽然孙权后来也向诸葛亮学习,也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从整体来说,孙氏得到的好处不多。这些山越人基本上被世家大族瓜分,变成了他们的“私兵”。

就以陆氏为例,曾经一次就吸纳了万余山越人,大家族的实力越发强劲。

三、太平道的影响力

和士族的矛盾是资源分配问题;和山越的矛盾是汉族人和蛮夷之间的生存权问题;和太平道之间的矛盾则是话语权的问题。这个问题尤为重要。

太平道在江东地区的话事人是被称为“仙人”的于吉。

严格来说,于吉在太平道中的地位还要超过张角。据说,张角用来煽动“黄巾起义”的《太平青领书》就是于吉写的。

在江东地区,于吉的声望很高,究竟高到了什么程度呢?

据《三国志》记载:

“孙策尝於郡城门楼上,大会诸将宾客,吉乃盛服杖小函,漆画之,名为仙人铧,趋度门下。诸将宾客三分之二下楼迎拜之,掌宾者禁呵不能止。”

“诸将宾客三分之二下楼迎拜之”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一旦于吉在江东地区重新掀起风浪,孙策手下将会有三分之二的人弃主而去。这天下是给自己打的还是给于吉打的?

这种人能留着吗?当然不能。

历史记载,孙策大怒:

“此子妖妄,能幻惑众心,远使诸将不复相顾君臣之礼,尽委策下楼拜之,不可不除也。”

孙策不是不知道自己的弱点,他也想好好说话,可是在利益面前,有谁肯与把自己的把部分让给别人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孙策是怎么夺下江东的?其幸运之处和冒失之处是什么?需引以为戒
从“陆逊之死”,看吴国的“先天不足、后天畸形”的政治环境
第四十八战:挟天子令诸侯(2)周瑜的卖家背叛,孙策的无解循环
小霸王孙策:打下江东基业,奈何自食苦果,落得英年早逝的结局-今日头条
孙策:一世英雄,死于毁容
东吴基业开创者孙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