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华夏民族史·裕固族」抄匈奴的底 灭突厥的国 造五胡十六国的反
userphoto

2022.08.22 安徽

关注

抄匈奴的底,灭突厥的国,造“五胡十六国”的反。

强时暴起建国、一统草原;弱时依附强敌、反复横跳。

丁零、铁勒、高车、回鹘,是他们祖先的名字。

两个人口过千万的大族(维吾尔族、回族),是他们远亲。

今天的民族史,咱们来聊,草原上的顶级生存家——裕固族。

裕固族的祖先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世纪的丁零,这个名字最早出现在《山海经》里。

不过《山海经》里对他们的描述有点像古希腊神话里的半人马族。

(“有钉灵之国,其民从膝已下有毛,马蹄,善走。”——《山海经》·海内经)

丁零人最初的生活位置大概在今天的贝加尔湖一带,他们甚至还偷过苏武放的羊。

(“律知武终不可胁…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贝加尔湖)上无人处…其冬,丁令盗武牛羊,武复穷厄。”——《汉书》·卷五十四 )

苏武不是匈奴人抓走的吗?怎么又跑到丁零人地盘了?

因为早在秦汉相交之时,匈奴的冒顿单于就已经把丁零人降服了。

(“(冒顿)后北服浑窳、屈射、丁零、隔昆、薪犁之国。于是匈奴贵人大臣皆服,以冒顿为贤。”——《汉书》·卷九十四上 班固(东汉))

打不过就加入这种事,也是小部落们的生存之道。

但丁零不是一般的小部落,打不过我加入,打得过就要果断的打你啊。

公元前72年,汉宣帝派出五路兵马联合乌孙大败匈奴。当年冬天,又恰逢大雪,匈奴的人口和牲畜冻死无数,丁零就抓住了这个机会出兵南下,攻打匈奴。

(“其冬,单于自将万骑击乌孙,颇得老弱,欲还。会天大雨雪,一日深丈余,人民畜产冻死,还者不能什一。于是丁令乘弱攻其北…”——《汉书》·卷九十四上 班固(东汉))

东边的乌桓和西边的乌孙也很快加入战局,三家合计杀死匈奴数万人,抢走马匹、牛、羊无数。遭逢兵祸又赶上天气寒冷加食物短缺,匈奴在这场劫难中共损失了十分之三的人口和一半的牲畜,从此便一蹶不振,连自卫的能力都没了。

以至于汉朝人看到这种情况,都能干出北上出塞去抢人口这种事,匈奴还连个屁都不敢放。

要知道以前可是人家没事来你这抢人,你不堪其扰只能选择和亲。现在反过来了,你去抢人家了,人家求着以和亲换和平了。

(“乌桓入其东,乌孙击其西。凡三国所杀数万级,马数万匹,牛、羊甚众。又重以饿死,人民死者什三,畜产什五,匈奴大虚弱,诸国羁属者皆瓦解,攻盗不能理。其后汉出三千余骑,为三道,并入匈奴,捕虏得数千人还。匈奴终不敢取当,兹欲乡和亲,而边境少事矣。”——《汉书》·卷九十四上 班固(东汉))

那丁零呢?他们可没打算放过匈奴,趁你病要你命,连着抢了匈奴三年,匈奴也无力反击。

(“丁令比三岁入盗匈奴,杀略人民数千,驱马畜去。”——《汉书》·卷九十四上 班固(东汉))

若干年后,匈奴分裂,南匈奴降汉,北匈奴北遁。但丁零却再次被匈奴吞并了。

(“(郅支单于)因北击乌揭,乌揭降。发其兵西破坚昆,北降丁令,并三国。”——《汉书》·卷九十四下 班固(东汉))

不过这支匈奴也没嚣张多久,北遁不久后又被迫西迁,迁徙到了今天的哈萨克斯坦一带,部族也只剩下三千来人了。再之后,陈汤矫诏,逼着上司和自己一起去远征匈奴,还打赢了,这支北匈奴彻底灭亡。陈汤还在事后说出了那句著名的:“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汤独矫制发城郭诸国兵、车师戊己校尉屯田使士……汉兵,胡兵合四万余人,延寿、汤上疏自劾奏矫制,陈言兵状。

……

汉兵纵火,吏士争入,单于被创死……凡斩阏氏、太子、名王以下千五百一十八级,生虏百四十五人,降虏千余人。

……

延寿、汤上疏曰:'…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汉书》·卷七十 班固(东汉))

至于丁零,留在草原上的那些,后来归附到了匈奴人走后草原的新霸主——鲜卑人的麾下。

还有一部分则跟着匈奴西迁到了哈萨克斯坦一带。

就这么丁零被分成了北丁零和西丁零。

(“桓帝时,鲜卑檀石槐者…因南抄缘边,北拒丁零,东却夫馀,西击乌孙,尽据匈奴故地,东西万四千余里,南北七千余里,网罗山川水泽盐池。”——《后汉书》·卷八十 范晔(南朝宋)

“丁令国在康居北,胜兵六万人,随畜牧,出名鼠皮,白昆子、青昆子皮。

……

或以为此丁令即匈奴北丁令也,而北丁令在乌孙西,似其种别也。又匈奴北…有丁令国…明北海(贝加尔湖)之南自复有丁令,非此乌孙之西丁令也。乌孙长老言北丁令有马胫国,其人音声似雁骛,从膝以上身头,人也,膝以下生毛,马胫马蹄,不骑马而走疾马,其为人勇健敢战也。”——《三国志·裴松之注》·魏书三十 陈寿(东晋)/ 裴松之 注(南朝宋)/ 引《魏略》 鱼豢(三国魏))

十六国时期,西丁零有一个翟氏部族回迁到了中土。

这一支丁零人非常的跳,先是加入羯族人的后赵,接着又加入了氐dī族人的前秦,再之后又加入了鲜卑人的后燕,然后就在前秦和后燕中反复横跳。

最后还建立了属于自己部族的国家(非十六国之一)——翟魏。

(投靠后赵:

“初,丁零翟斌,世居康居,后徙中国,至是入朝于(后)赵;赵以斌为句町王。”——《资治通鉴》·卷第九十四 司马光(北宋)

投靠前秦:

“(前秦)秦王坚徙关东豪杰及杂夷十五万户于关中,处乌桓于冯翊、北地,丁零翟斌于新安、渑池。诸因乱流移、欲还旧业者,悉听之。”——《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三 司马光(北宋)

投靠后燕:

“(慕容)垂潜与燕(前燕)之故臣谋复燕(后燕)祚,会丁零翟斌起兵叛秦。”——《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五 司马光(北宋)

叛燕投秦:

“燕翟斌恃功骄纵,邀求无厌;又以鄴城久不下,潜有贰心。

……

斌努,密与前秦长乐公丕通谋,使丁零决堤溃水。”——《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五 司马光(北宋)

复又降燕:

“燕王垂至常山,围翟成于行唐。

……

翟成长史鲜于得斩成出降;垂屠行唐,尽坑成众。”——《资治通鉴》·卷第一百六 司马光(北宋)

建国翟魏:

“(翟)辽乃自称魏天王,改元建光,置百官。”——《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七 司马光(北宋))

而北丁零,到了南北朝时,被称作高车(敕勒),或者铁勒。

(“高车,盖古赤狄之余种也,初号为狄历,北方以为敕勒,诸夏以为高车、丁零。其语略与匈奴同而时有小异,或云其先匈奴之甥也。”——《魏书》·卷一百三 魏收(北齐)

“回纥,其先匈奴也,俗多乘高轮车,元魏时亦号高车部,或曰敕勒,讹为铁勒。”——《新唐书》·卷二百一十七上 欧阳修(北宋))

到了6世纪中叶,也就大概是北朝分裂成北齐和北周的这前后,北方的草原上突厥人异军突起,消灭了柔然,成了草原的新霸主。

本着打不过就加入的原则,高车人再次加入了突厥。高车诸部中一个叫袁纥hé的部落很被突厥人很喜欢,还支持他们称雄北方,也就是今天蒙古国的中北部。

(“袁纥者…臣于突厥,突厥资其财力雄北荒。”——《新唐书》·卷二百一十七上 欧阳修(北宋))

到了隋朝时,突厥的形势没那么好了,以前还资助的小老弟,现在该是收割韭菜的时候了。

于是突厥出兵攻打铁勒,也就是高车诸部,主要目的就是抢钱。又担心这些部落之后会报复,于是就把部落首领们召集起来都给杀了,竭泽而渔了属于是。

(“(隋朝)大业中,(突厥)处罗可汗攻胁铁勒(高车/丁零)部,裒责其财,既又恐其怨,则集渠豪数百悉坑之。”——《新唐书》·卷二百一十七上 欧阳修(北宋))

而那个起初因突厥资助而发展壮大的袁纥部,就联合了其他几个部族一起反叛了突厥,这回他们还有了个新的名字——回纥。

(“纥乃(袁纥)并仆骨、同罗、拔野古叛去,自为俟斤,称回纥。”——《新唐书》·卷二百一十七上 欧阳修(北宋))

回纥部活跃在色楞格河流域,就是今天蒙古国的杭爱山(燕然山)至俄罗斯境内的贝加尔湖一带,也算是丁零旧地了。

并且拥有民十万,兵五万,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回纥…在薛延陀(铁勒诸部之一)北境,居娑陵水(色楞格河)侧,去长安六千九百里。随逐水草,胜兵五万,人口十万人。”——《旧唐书》·列传第一百四十五 刘昫(五代后晋))

突厥随后分成了东、西两国,东边那个,被唐军联合薛延陀也就是铁勒的另一个分支所灭。

紧接着薛延陀又被唐军联合回纥所灭。

不过彼时面对强大的唐帝国,他们并没有独立建国的打算,于是便遣使请求归附。大唐也对回纥采取了羁縻政策,设立了瀚海都护府。大概相当于后世的地方土司和自治州。

但法理上,回纥所居之地,已经被纳入到了大唐的版图中。

(“贞观二十年,南过贺兰山,临黄河,遣使入贡,以破薛延陀功,赐宴内殿。……以回纥部为瀚海府,拜其俟利发吐迷度为怀化大将军,兼瀚海都督。”——《旧唐书》·列传第一百四十五 刘昫(五代后晋))

若干年后,突厥再起。回纥又灭掉了这个新兴的后突厥。

此时回纥的领土已经极其广袤,东至额尔古纳河,西至阿尔泰山,南控大漠,尽得当年匈奴之地。

(“天宝(唐玄宗)初,助拔悉蜜击走乌苏可汗。后三年,袭破拔悉蜜,斩颉跌伊施可汗,遣使上状,自称骨咄禄毘伽阙可汗。

……

斥地愈广,东极室韦,西金山,南控大漠,尽得古匈奴地。”——《新唐书》·卷二百一十七上 欧阳修(北宋))

已经成了毫无疑问的草原新霸主,谁赞成?谁反对?

然后回纥人上表要求改名,改叫回鹘。这个名字的寓意呢,就是如鹰隼般凶猛迅捷之意。

(“元和四年,蔼德曷里禄没弭施合密毗迦可汗遣使改为回鹘,义取回旋轻捷如鹘也。”——《旧唐书》·列传第一百四十五 刘昫(五代后晋)

“又请易回纥曰回鹘,言捷鸷犹鹘然。”——《新唐书》·卷二百一十七上 欧阳修(北宋))

但回鹘衰败的也非常快,内部动乱加上天灾,黠戛斯趁虚而入,回鹘灭亡。

只不过黠戛斯没有能力成为草原的新霸主,灭掉回鹘之后又回老家猫着去了。

而回鹘人也没有在故地某求再起的打算,从此四分五裂。

除一部分内迁和唐朝的汉人相融合外,回鹘人主要有三个去处。

一支向西往中亚,和葛gě逻luó禄lù人相融合,后来建立了喀kā喇lā汗国。

一支去了新疆的吐鲁番,建立起了高昌回鹘(西州回鹘)。

后来归附蒙古,又附属察合台,跟着察合台一起皈依了伊斯兰,这一支后来发展成了今天的维吾尔族。这个以后咱们再详细讲。

还有一支投奔去了吐蕃。

(“有回鹘相馺职者,拥外甥庞特勒及男鹿并遏粉等兄弟五人、一十五部西奔葛逻禄,一支投吐蕃,一支投安西,又有近可汗牙十三部,以特勒乌介为可汗,南来附汉。”——《旧唐书》·列传第一百四十五 刘昫(五代后晋))

投奔吐蕃这些回鹘人并没有和吐蕃人相融合,而是被安排到了吐蕃人所攻占的河西、陇右地区。大概就是河西走廊一带。

(“回鹘…后为黠戛斯所侵…其余众西徙,役属吐蕃。是时吐蕃已陷河西、陇右,乃以回鹘散处之。”——《新五代史》·卷七十四 欧阳修(北宋))

后来张议潮赶走吐蕃人,收复了河西。河西的回鹘人也就归附了归义军。

当唐朝和吐蕃在河西都逐渐式微的时候,回鹘人再次崛起,建立起了以今天甘肃张掖为中心的甘州回鹘汗国。

(“初,回鹘西奔,族种散处。故甘州有可汗王,西州有克韩王(高昌回鹘),新复州有黑韩王(喀喇汗国)。”——《宋史》·卷四百九十 脱脱(元))

再之后,甘州回鹘被西夏吞并。

蒙古灭西夏后,甘州回鹘又被蒙古人所统治。

元、明、清,以此类推。

期间还经历了数次迁徙。

元朝人叫他们“撒里畏兀”。

(“太祖亲征西夏…年破撒里畏兀…”——《新元史》·卷一百二十二 柯劭忞(民国)

“有司言甘肃撒里畏兀产金银,请遣官税之。”——《元史》·卷三十八 宋濂(明)

“调甘州兵千人、撒里畏兀兵五百人守参卜郎,以防土番。”——《元史》·卷三十五 宋濂(明))

明朝人沿用,只不过加了个儿化音,“撒里畏兀儿”。

(“安定卫,距甘州西南一千五百里。汉为婼羌,唐为吐蕃地,元封宗室卜烟帖木儿为宁王镇之。其地本名撒里畏兀儿,广袤千里…”——《明史》·卷三百三十 张廷玉(清))

清朝时又被称为“西喇古儿”。

(“甘肃番部:

张掖县唐乌忒黑番三族,康熙间给首领劄衔。抚彝通判辖西喇古儿黄番五族…

高台县唐乌忒黑番一族,每壮丁一,纳马一匹入营。西喇古儿黄番二族…”——《清史稿》·卷一百三十四 赵尔巽(民国))

其实直到建国初,裕固族的名字还没有出现。

甚至在第一次讨论族名的时候(1952年),确定的名字都还不是这个,而是叫“撒里畏吾尔”。

直到1953年,才选用了“裕固”这个和其本民族自称(尧呼尔)较为同音的词作为族名。

裕固族虽然与维吾尔族和回族是血缘上的远亲,但在文化和信仰上的区别还是非常大的。

但人口就少的多了,那两个都是人口超千万的大族,而裕固族却只有14706人,仅仅是远亲们的零头。

但从某种角度讲,他们却更接近大家共祖的那个。

参考文献:

《裕固族形成史研究》 安玉军

《裕固族民族过程研究》 李天雪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华夏民族史·裕固族」:惊人秘闻揭底,古老民族的碾压力量!
回纥国的兴亡(118)
匈奴、柔然、突厥、回鹘、吐蕃、渤海、南诏历代君主世系
回鹘,源自“敕勒川,阴山下”的敕勒人,后成为大唐的铁杆盟友
和亲回纥(资治通鉴卷二三三之十一)
安玉林:我所知道的裕固族族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