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从旧资料中寻找“苏联专家援建武钢”的身影
userphoto

2023.02.24 安徽

关注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苏联援建的“156项工程”奠定了新中国工业的基础。这其中,我父亲当年工作过的武钢,其一期工程就是苏联帮助设计并供应主要设备的。因而,在武钢建设史上,留下了苏联专家和我国工作人员长途跋涉勘察厂址的情景。

虽然在武钢的官网上,我们已很难找到当年苏联援建的记录,但从一些当时的报刊上,我们还是能找到苏联专家援建的身影:

60多岁的测量专家亲自到跑线做测量示范,年轻的女水文地质专家在一尺多厚的雪中帮助寻找地下水……

测量专家古雪夫

1954年夏季的一天,测量小组正在铜鼓地区往下陆进行二千分之一的西部测量。苏联专家古雪夫也在队伍中,虽然拄着拐杖,但全程跑在前面,测量学徒王天义有时还跟不上。

太阳当顶了,古雪夫还要往500米高的山上爬,大家劝他休息,他也不听。他说:“我是来帮助中国建设的,不是来休息的。”他又拍着王天义的肩膀说:“跑尺工作很重要,是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结合,这个工作不能粗枝大叶。作为一个跑尺工,当跑完一站后,就要回到测站,看看所测的所画的对不对……”

电力专家叶莲娜

1957年,青山热电厂来了一位年轻漂亮的女专家叶莲娜-康恒斯坦夫娜,彼得格勒人(圣彼得堡人)。

武汉盛夏,酷暑难耐,加之新建的厂房还没装上降温设备,叶莲娜被热坏了,工作服湿透了,头上的汗水如雨水版下流,在满是黑尘的脸上画下了一道道“花纹”。同志们拿起毛巾要为她擦拭,她却说:“明白吗?你们的职责不是照顾我,而是验收工作。”

个别职工为了图快,在向过滤器装料时,没有把白云沙里的草筛出来,叶莲娜说:“这样速度的确是快了,可对于工程的百年大计和生产安全……”

地址专家波利申

1958年,平炉车间场地的地基强度达不到要求。工程人员列出很多方案,但就是解决不了问题。

这时,拄着拐杖的波利申教授在多次深入现场后,提出了需要按变形理论处理地基的论断,又提出了合理的方案,帮助解决了问题。

波利申建设凭借深厚的学识和丰富的工作经验,之后又帮助解决了炼钢和轧钢等车间的地基问题。他还牺牲休息时间,作报告和讲演,帮助提高我国技术人员水平。

苏联测量专家秋勃在武钢

1954年初夏,苏联测量专家秋勃应中国重工业部(后改名为冶金工业部)之聘,不远万里来到武汉,援助中国武钢建设的工程测量工作。

秋勃,1893年生于苏联,曾参加苏联卫国战争,任炮兵测量员,复员后任苏联冶金设计院测量工程师。1953年来华,初在鞍山钢铁公司工作,1954年下半年到武汉,协助武钢建设工程的测量。

确定武钢大厂控制方案

秋勃来汉时,已是60岁高龄,时值武钢厂址刚刚确定在青山地区。此前该地区拟为第二汽车制造厂、锅炉厂、重型机床厂和内燃机厂的厂址,并对此做过大量测量工作。1954年5月12日,国家第一机械工业部决定将青山地区改为武钢厂址,并连同已经测量的资料一并提交了。

中外专家武钢(代号“315厂”)选址踏勘

秋勃对此分析后认为,“内外控制网悬空,不够坚强,容易产生偏扭,不宜采用。”他建议将原测量点作为坚强补点,连系在城市控制网上,并采纳了以导线网代替三角网平差的测设方案。

勘察工作初期,我方及苏联专家进行勘察现场技术探讨

值得一提的是,这个方案在苏联从未使用过,在中国还是第一次使用。对于这项新的尝试,秋勃高度重视,几乎每天了解情况,他要求观测记录写实,不许用橡皮擦去再写。一旦发现有此类事情发生就要求重测,精度达不到要求也要重测。就这样经过一个月的试测和计算,终于得出:平差后各条导线的相对误差为1/17600--1/19070,平均精度在1/20000以内,达到了五等三角网的精度要求。

勘察工作初期,苏联测绘专家检查控制测量手簿

导线网代替三角网平差的成功,保证了武钢制图和施工控制网的精度均匀。

提出1/500测图方法

秋勃和中方工程师在确定控制网测量方案后,提出下步施测面积为20平方公里1/500的地形图,以此作为武钢大厂技术设计和施工图设计的底图依据。

勘察工作初期,苏联专家现场指导测量

秋勃在听取中方工程师汇报施测1/500地形图技术水平及其方法后,按苏联的规范提出1/500测图的精度。要测出这么高的精度,采用国内以往的方法都达不到。他提出采用“平行线分方测量”,并亲自到现场示范操作测图方法。

苏联专家指导武勘职工测量武钢建设场地现状

“平行线分方测量法 ”在国内是第一次运用,没有人做过,每个作业人员上岗操作前要培训学习一周。秋勃为培训人员作了很大的努力,他直接上课,到现场为学员进行操作示范,来一队教一队,直到作业人员学会能操作了才算完成。为了统一操作和要求,保证测图精度,武钢将秋勃的讲课内容编成《武钢大厂1/500测图的实施细则》,发至每个测量队学习掌握,要求无条件贯彻执行。

住工地指导测图大会战

1954年夏,由苏联专家秋勃指挥的一场武钢大厂1/500测图大会战,在青山工地拉开帷幕。当时青山工地是茫茫荒郊,条件十分艰苦。秋勃原住汉口,他认为事关重大,要亲临会战前线督战,提出一定要搬到青山工地来住。他白天到工地观察指导立行立改,晚上召集工程师会议查漏补缺。这种认真负责、实事求是的精神赢得了大家的敬佩。

那是一段令人难以忘怀的时光,他们在荆棘丛生的旷野,住着四面透风的工棚,没有资料可查,更无经验可鉴,就凭着肩扛小平板测量仪,手推简陋式钻机,为建成从矿山、炼焦到冶炼、轧钢及全套公用设施的武钢一期工程提供了详尽的测量数据。

秋勃在工地的20多天里,带给测绘工作的影响是巨大的。他认为大家都能认真测图后,才搬回了汉口。秋勃回到汉口后,除周日外,仍每天坚持要到工地指导工作,负责到底。在秋勃的指导帮助下,中国专家技术水平得到明显提高,秋勃对于测量管理的一套办法,也得到了中国专家的欣赏和接受。在会战的工地,诞生了中苏深厚的友谊,掀起了向苏联学习的热情。

1955年1月20日,武钢大厂1/500测图大会战胜利结束,实现了在规定时限内,提出精度可靠的测量成果。此次测图大会战,为武钢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也极大锻炼了中国测量队伍。

武钢——引领行业发展的“旗手”

在向苏联专家的学习过程中,武钢测量和勘察实力不断增强,为武钢的选址、一号高炉建设乃至之后武钢几十年的生产打下坚实的基础。

中冶武勘自主知识产权的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技术

长江第一隧—武汉长江隧道勘察工程

武汉市轨道交通16号线工程桩基检测项目

华中地区最大的机场航站楼武汉天河机场T3航站楼检测及监测项目

之后,武钢在测绘新技术的应用方面,始终坚持引领和带头作用,积极尝试,先后将总图管理系统、无人机航测、智慧应用等先进技术引进到测量工作中来,成为引领行业发展的“旗手”。

秋勃是当时苏联冶金设计院派到武汉的第一位测量专家。在汉时间虽只有半年,但他对武钢大厂控制方案及其1/500地形图测量,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并与中国工程师结下深厚友谊。

60年后曾接受苏联专家指导设计出武钢一号高炉的中冶南方,助俄罗斯钢铁厂升级

60年前,中冶南方的设计人员,曾在苏联专家指导下设计出了新中国第一座高炉武钢一号。一个多甲子过去,如今双方角色互换,中冶南方正在将中国先进的钢铁冶炼技术和设备源源不断向俄罗斯输出,助力俄罗斯钢铁技术升级,目前已与占据俄罗斯90%产能的钢铁企业建立起联系。

中冶南方的发展是中国钢铁冶金业发展的缩影,在60年时间内完成了从“引进来”到“走出去”的历史蜕变。中冶南方高级专家何岳生称,最初敲开俄罗斯市场,是因中冶南方设计并投运的一套脱盐水循环系统。

他回忆,2007年年底,中冶南方获得俄马钢的2000mm冷轧工程的公辅系统设备成套合同,这是俄罗斯钢铁工业的代表性工程。出席工程投产典礼的俄国家领导人也表示,冷轧工程的投产不仅仅对于马格尼托哥尔斯克市,而且对于俄罗斯整个钢铁行业甚至汽车行业都是一件大事。

在这个项目中,中冶南方设计并投运了一套脱盐水循环系统。通常,用来冷却钢铁的水一般要进行三次净化,而在这套系统里,二级净化后就达到了纯净水的级别,实现循环使用。仅此一项,俄马钢一年可节省3000万卢布,约300多万人民币,环保指标全俄第一。

最开始,很多俄罗斯人是不相信的。俄马钢水处理工长瓦西里便在多个场合为这套系统“背书”,他将这套系统称之为“化腐朽为神奇”,多次在镜头下将冷却钢铁的废水一饮而尽。这一举动,让大家眼见为实,由衷佩服起来这套系统。

2009年,俄马钢5000mm宽厚板项目投产;2011年,俄马钢2000mm冷轧项目投产。据俄罗斯媒体报道,随着这两个工程的顺利投产,在俄罗斯冶金行业中冶南方的知名度逐渐提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儿时的家红钢城——俄罗斯低密度洋房
RTK连接CORS账号后,还要求转换参数么?
关山月 热火朝天的武钢工地
【历史+照片】瓦赫什大运河建造史!
超高层钢结构液压整体提升经验探索
滨江“源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