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自古没有哲学!「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哲学」存在本质区别
userphoto

2024.01.24 安徽

关注

「西方哲学」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严格来说,中国自古就是没有「哲学」的。

「中国哲学」是「西方文明」在全球扩张以后,用「西方哲学」的概念套在「中国传统文化」头上而形成的「伪概念」

「中国哲学」这个「伪概念」并不适合「中国传统文化」,因为「哲学」这个「概念」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是完全不匹配的

如果一个「概念」与其「内涵」完全不匹配,那么,这个「概念」就是个「伪概念」

为什么说「中国哲学」是个「伪概念」,这就需要从「哲学」的「认识结构」上来进行分析。

「西方哲学」与「中国传统文化」在「认识结构」上的区别:

一、「西方哲学」的「认识结构」剖析

「西方哲学」这个概念,严格地说,是从亚里士多德这里正式形成的,在亚里士多德之前的「古希腊哲学」,并不能算作严格意义上的「哲学」。

「西方哲学」在形式上,有着非常清晰的特征

作为一种「西方哲学」的论述,必须要对所论述的「概念」有清晰的分析,以及要有严密的逻辑论证

没有这二点特征的论述,只能作为一种「断言」,不能成为一种「哲学」的论述。

我们把什么是「西方哲学」确定清楚以后,再从人的「认识结构」上来看「西方哲学」。

「西方哲学」在「认识结构」上,主要是人的「认识模式」以及「认识能力」,对「外在事物」进行认识以后,运用「语言以及逻辑」进行「陈述」

这种「陈述」,其实是一种「霸道」式的表达,只要符合「语言概念」以及「逻辑关系」,接受者无法从「语言概念」以及「逻辑关系」进行反驳,就必须接受。

这种「霸道」式的「西方哲学」,其实隐含着两个先天的假设

第一个假设前提:所有人的「经验」都是「共同」的。

第二个假设前提:所有的「认识」都是可以用语言表达的。

很明显,「西方哲学」在「认识结构」上的重点,落在「对所认识的事物」上。

我们这里可以建立一个模型,来帮助我们理解「西方哲学」的「认识结构」。

人的「认识结构」就好比一盏「探照灯」

「西方哲学」这盏「探照灯」的特点就是:向外照东西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结构」剖析

我们还拿「探照灯」这个模型,来看「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结构」。

「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结构」的重点,不是「向外照东西」。

而是「向内反照自身」的「认识模式」与「认识能力」上。

这一「反照」就照出了一个全新世界

原来在人的「认识结构」中,还存在着两种不同的「认识模式」。

一种「认识模式」是「认知模式」,还有一种「认识模式」是「感知模式」

在「认知模式」中的「认知能力」,与在「感知模式」中的「感知能力」是完全不同的两种「认识能力」。

我们还是拿「探照灯」这个模式来看。

「认知模式」以及「认知能力」只能看到:「探照灯」的灯光所照到的事物

而「感知模式」以及「感知能力」却能发现:在「探照灯」的灯光所照到的事物背后的「真实存在」

所以,「中国传统文化」重点并不是去认识外在事物,而是重点在于提升自己的「认识模式」:

把自己的「认识模式」从「认知模式」中摆脱出来,进入到「感知模式」中,并在「感知模式」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感知能力」。

在训练「感知能力」的同时,到社会实践中去不断提升「感知能力」。

被现代学者所冠以「中国哲学」的那些内容,其实都是古人在社会实践中提升「感知能力」时,运用「感知能力」所得到的一些认识

这些认识只是中国古人运用「感知能力」的结果,属于「衍生产品」,并不是「主要产品」,「主要产品」是「感知能力」提升的本身。

像我们熟知的老子、孔子,一生研究的就是:如何通过「心智系统转换」提升「感知能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我新概念计算机效能较之传统提高10倍
数学认知中的具身进路及其哲学观初探
高三物理总复习的理论及其教学模式和方法探究[中小学教师帮手网]
大数据分析与认知模式的重构
国金华府210㎡新中式,一抹素雅,一抹惊艳!
改变认知模式,其实是一种治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