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对培养出天才少年曹原中科大少年班的质疑,其实站不住脚

科学界最近因为石墨烯领域的重大发现而热闹起来了,发表在《nature》两篇革命性的论文破解了物理学界百年来的重大难题。两篇论文的第一作者是一位95后科学家——天才少年曹原

这位少年天才的耀眼发光,或多或少让中科大重新回到了大众的视线中,聚焦在中科大的少年天才班上。曾经一度陷入争议和质疑的少年班并没有停止自己前进的脚步,反而越发强大,为社会为全世界输送了大量的人才。美国国家科学院的院士,百度的总裁,阿里云的首席科学家等等均能看到少年班的身影,而曹原是闪耀的杰出代表之一。

可以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是最被严重低估的大学之一,综合排名实在低估了它的实力,这一点在挺早之前的一篇文章我就提出,少年班更是聚集了一大批实力非凡的少年。少年班并非一帆风顺,曾经陷入到了很大的争议中,多所大学的少年班比如清华,北大,复旦因此停办,但中科大一直坚持了下来。

这样培养天才真的合适吗?

少年班培养的天才有成功的,也有不怎么成功的。最著名的例子就是第一届少年天才宁铂,作为中国大学里面最年轻的助教,但是却在《实话实说》猛烈抨击中科大的这种神童教育,并在38岁的时候出家为僧。神童教育类似的案例还有王思涵,魏永康等。

​这种案例够得上对中科大少年班的质疑吗?

我想完全够不上,理性思考,中科大少年班无疑是非常成功的,据统计,截至2016年,38年来中科大少年班共毕业超过3400名本科生,约90%考取国内外研究生,更别提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等大牛级的人物。确实有个别失败的情况,但是并不能因此否定这种成功的模式。世界上不存在一种教育模式能够确保百分之百的成功,因为少数个例而彻底否定是无知愚蠢的行为。

媒体的文科思维有个毛病就是抓个例特例,通过个别案例,夸大宣传,靠着手中的那支笔把故事渲染一下,引起大众的强烈感慨之情,从而一股脑的批判否定。

作为第一届少年班的明显宁铂如果按照世俗的眼光算失败的话,或许我们应该惋惜,但并不能因此判定这种模式失败。该做的是总结经验教训,认识到不足,争取做得更好,刚开始的少年班必然有很多不足,并非尽善尽美。这一点中科大做得非常出色,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改良教育模式,我们也没有再听到多少类似的案例了。

中科大少年班为什么能够成功?

中科大少年班成功有很多原因,有很少人从模式,教育方式以及细节,规章制度去分析。大道至简,少年班成功并非小概率,反而是相当高的概率,原因也很简单,甚至是世界通用的。

少年班聚集的是智力,知识能力超群的人,超出了普通人的理解,自然觉得毫无规律,虚无缥缈。实际上并非如此,虽然我们普通人无法理解他们的超常,但普遍的规律依然在起作用。

人有诸多的天赋,智力只是一种,有人跳得高,有人射的准,有人平衡能力强,有人跑得快,有的人音乐天赋高。无论哪种天赋,你会发现,只有将这些他们聚集在一起竞争就成长越快,更加闪耀。奥林匹克追求更快,更高,更强,正是由于聚集了全世界最有天赋的选手在一起竞争才能不断刷新世界纪录。好莱坞聚集了一大批天才导演编剧才能不断创造优秀的作品引领世界的文化,全球优秀音乐人齐聚在美国才能不断开拓流行音乐的风潮。

篮球运动员的梦想——nba

美国nba是全世界篮球水平最高的职业联赛,精彩程度可能超过了奥运篮球比赛,正是由于网络了全世界最有天赋的篮球运动员。nba培养球员水平当然很高,可促进球员飞速成长的主要动力是竞争。全世界最有天赋的球员在一起,你追我赶,不断的激烈竞争,谁也不敢懈怠,即使你更有天赋。

篮球运动员乔丹,纵然天赋异禀,前7年依然无法突破坏小子军团的包围,还是需要不断的打磨自己的技术和力量。假如乔丹大学毕业是如今,选择来cba挣大钱,那还会是我们看到的那个飞人吗?单靠身体天赋就能碾压cba了,没有那么大的动力天天泡在训练馆里打磨自己的技术,无需面对激烈的身体对抗可能不会像在nba那样健身房苦练力量和体能,篮球史上第一人大概率不是他了。

少年班也是一样,将全国最有天赋的人聚集在一起,让他们不再觉得自己独一无二,从以前鹤立鸡群的状况变成了动力十足的竞争关系,很容易激发他们的好胜心,管束得到,自然不会过于懈怠自我,在你追我赶中成长突破。

​天才并非一定成功,失败不一定是培养模式的错

任何教育模式都不可能是百分之百的成功,就像进入nba能够成为球星的还是少数,被淘汰的也并非个例,但你不能因为个别天赋很好的球员被淘汰了而否定nba模式,同样不能说宁铂没有那么成功就一定是教育模式造成的。假如宁铂没有进入少年班,是否也会做出类似的选择,甚至处于更糟的境遇?伤仲永的故事并非个例,泯然众人的也举不胜数。如果宁铂没有那么出名,大家对他的期望没有那么高,以普通人来看待,宁铂远谈不上失败,甚至可以说取得相当优秀的成就。

鹤立鸡群自然没有多少压力,自我的懈怠和放松是大概率发生的事件。优秀的人因为有天才这份参考标准在,感受到压力,通过自我不断努力突破,取得更优秀的成就也不难理解。

揠苗助长的说法很残酷

人们质疑少年班的一种说法就是这种教育方式揠苗助长,剥夺了孩子正常的学习环境,让孩子失去了很多成长的乐趣。其实仔细想想,这种说法很搞笑,甚至有点残酷。

什么是正常的学习环境,无非就是按照普通人正常人设定的模式而已,可是这些天才真的需要这种正常环境吗?明明自己有更好的解决方法,更深刻的理解,却依然要按照普通人的方法,普通人的理解来评判,一条一条按照标准答案依葫芦画瓢。明明可以一年时间就能读完,却偏偏为了正常,花费四年的时光来迁就,这何尝不是一种痛苦?让这些天才屈服于世俗认定的正常来生活,作出同样的行为,难道不算一种残酷吗?

图灵

人们倾向于自己定义的标准才是幸福,可是幸福并没有准确的定义,每个人感受到的幸福是不一样的。和一个爱自己的爱人成立一个美满的家庭,子女围绕身旁是幸福,也许这一定义对大多数都是成立的,但不是所有人,历史上有不少天才不认可这种幸福。我们都谈不上理解天才,又有何德何能去定义天才们的幸福生活?日复一日,年复一日埋头在实验室里面,这种生活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一种痛苦,可就有不少天才醉心于此,发自内心的喜欢,你说幸福还是不幸福?

相比正常的培养模式,少年班才更具人为精神

人们总是觉得把这种年龄小的孩子过早的丢到少年班,过早了失去父母的关怀,缺乏人为精神。诚然这种担忧是存在的,但并不代表学校就不会采取足够的措施来弥补这种缺憾。相比于正常的教育模式,少年班不但不残酷,反而更具人文精神。

为什么这么说呢?

事物都是具有两面性的,天赋异禀自然可以成为人生的一大助力,成为人生的一大阻碍并非杞人忧天。太过于聪明,太有天赋也是一种诅咒,很容易恃才傲物,很容易孤独,陷入悲观的境地。天才往往异于常人,不被常人所理解。我们有时候很难理解一些天才的行为或者想法,会觉得他们是怪人,人性深处对陌生事物的排斥有时候会让我们缺乏安全感,认为这些人的存在是一种威胁,特别是他们不愿意跟普通人打交道解释的时候。

反过来有时候天才也不理解常人,就像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有些人觉得这个不难理解,但多数普通人无论怎么解释都不是很明白,他们理解不了我们为什么理解不了这么“简单”的事情。我们普通人尚且为别人不理解自己而苦恼不已,天才抬头四望,找不到理解自己,明白自己的更是常态,这份痛苦随时都有可能伴随自己。我们理解不了天才的想法,天才无法向我们解释自己的想法,这种艰难的困境容易让他们陷入到孤独的境地,变得悲观沉默寡言是大概率的。少年班将天才们聚集在一起,他们很容易找到理解自己,名字自己想法的人,一起做实验,一起研究避免陷入到了那种困境中。互相之间有了合作配合,有了更好的人际交往,反而更能培养他们成为一个完善的人。

​少年班是李政道、杨振宁和丁肇中等著名科学家的倡导下成立的,毋庸置疑他们是取得非凡成就举世公认的天才,我们可能理解不了天才,他们肯定比我们更懂天才,更知道如何变得更优秀。常人又有多大的底气说自己比他们更明白天才的培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40多年过去了,那位11岁考上中科大的天才少年谢彦波,如今怎样了
中科大少年班出家“第一神童”宁铂还俗,神童教育很失败?
中国第一届神童宁铂,中科“少年班”专门为他设计,宁铂后来怎样
他是中科大少年班的天才,最后却选择出家,说:终于熬出来了!
那个13岁读中科大的天才少年,后来“疯了”:人跑得越快,摔得越狠!
天才变“疯子”,神童谢彦波的陨落之路:科学都是“神仙”们编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