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干货:寺庙总设计怎么规划

一、 现状概述及分析

1、项目概况

觉华寺始建于宋朝绍兴三年(1133年),经二百多年几代僧人的苦心经营,到明朝初期(1368年)最为鼎盛,面积宽广,殿宇雄伟,占地面积约5.2万平方米,寺僧达一千多人。建有大雄宝殿、法堂、经阁、丘堂、长墙、东西廊、钟楼、鼓楼等,供奉如来佛祖、文殊菩萨、 观世音菩萨和五百罗汉像,有一眼直径50厘米、深5米的八角井,还有池、堤、渡、五节桥、宝塔等。周围古树繁茂,梅、竹、花、松点缀其中,至今有近千年的历史,其间几遇兵灾人劫,又几经募款重建,最终在抗战期间毁于日寇之手。该寺位于江边,远远望去如笼罩在烟雨云雾之中,因历史悠久、风景奇特、香火鼎盛,有“觉华烟雨雾朦胧”的美称,成为闻名遐迩的东莞八景之一。

2、地理位置

原址位于东莞市中堂镇境内,距东莞市约11公里,距广深高速公路麻涌出入口约7公里,交通便利、环境秀丽。总规划面积38500㎡,约57.52亩,其中觉华寺寺庙区规划用地面积14256㎡,约21.38亩。

3、自然地理

原址内陆形变化不大,地势较平整,内有开达玩具厂车间数间,植被稀少。

4、现状分析

根据场地的区域位置、场地现状及周边环境,在规划设计过程中对规划用地的适宜性、使用者人群、景区对外交通和外部视觉景观等做出了详细的分析,使景区规划功能合理健全、景观优美,并与周边环境有机结合。

根据任务书意见,将对所有现有建筑进行拆除,全部进行重新规划。场地内用地条件虽然较好,但考虑到经济性原则,应该尽量减少土方工程量,在建筑设计上尽量依地势而行。综合景观性原则和寺庙的格局法则考虑,在建筑的布置上应该采用层层递进的方式,故在地势上应作出相应的调整。

二、规划指导思想与原则

1、规划指导思想

中国的佛教文化源远流长,早在盛唐时期就有玄奘远赴印度取经的故事,几千年的历史演变和文化沉积已将佛教文化深深地烙印于广大百姓的心中。作为佛教文化最重要的传播场所─寺庙已不仅仅是寺僧修行、参禅、生活的场所,而且已经成为了万千信徒拜佛、净化心灵、提升觉悟的重要去处,寺庙的建设也从先前简单的殿宇组合演变成一种极具佛教文化并具有严格格局讲究的综合式的风景胜地。

此次觉华寺的规划严格顺应当前寺庙园林发展的趋势,在建筑的组合上认真推敲,结合觉华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悠久的历史,力求把千年古寺的灵韵再现在现代的建设中,让古寺在现代文明的熏陶下重新散发光彩,在建设现代和谐社会和发展宗教旅游事业方面充分发挥觉华寺的重要作用。

2、规划原则

(1)、场地性原则

依照现场,尽可能保留现存的乔灌木,并根据景观建设的需要,采用乔灌草多层次配置造景的手法,增加一些观赏价值较高的树种,以提高植物群落的景观品味。建筑设计上要多以现状地形为依据,采用高低错落、精巧的结构布局来使建筑与地形完美契合,一方面既在功能上满足景区要求,另一方面又要考虑到建筑自身的景观性。

(2)、功能性原则

各建筑物的设计与构思要充分考虑到功能的合理性,建筑设计力求做到功能布局明确。充分考虑各位寺僧和游客的心理,在吃、住、行、游、购、娱等方面做到一条龙服务,同时规划上也注重考虑景区的生态功能,在对资源的利用上力求节约。

(3)、景观性原则

注重运用园林环境艺术设计手法,使整体环境具有较好的观赏性,深层次地反映觉华寺的地域文化底蕴,建筑和小品既要具有现代建筑所必须的设施和便利,体现时代特征,又要在外形上力求与明清时期的岭南派建筑风格相符,使瞻仰参观者能够充分了解明末清初时期的建筑形式和历史文化背景。力求使建筑既自成一景,又能和整个景区和谐一致。

园林建设方面既有严谨规整的对称式也有灵活多样的自然式,根据各个建筑群体的功能合理布置园林植物和相关小品。

(4)、生态原则

力求保护和合理利用现有地形和生态环境,将建筑设计和自然环境统一。保护原有植被,同时又要延续人文意义上的生态,维持整个景区生态系统的和谐发展。

贯彻“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共存”的思想,以景观生态学理论为指导,吸收环境景观设计的先进理念,继承中国传统造园思想,充分发挥绿地对环境的改善作用,形成景区完整的环境体系,使建筑及小品能完全融入到大自然中去,成为大自然的一分子。

(5)经济原则

充分利用原有地形、植被和拆迁建筑物,力求减少工程量和造价;在材料的运用上力求经济与美观相结合,在环境维护中力求减少维护费用。

三、功能分区

觉华寺景区在功能上分为两部分:觉华寺寺庙区和寺外休闲区。

觉华寺规划采用传统寺庙风格,根据正规寺院布局要求,结合建筑风水和实际地形地貌,中轴线依次设置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和禅堂(藏经楼)和法堂(方丈厅、如来佛祖楼)。整个布局中,以山门为起点,以轴线尾端的法堂为终点。布局以大雄宝殿为中心,各建筑围绕中心依次布局,在中轴线两侧布置配殿及服务用房,形成错落有致的建筑群落。

另外,在觉华寺后部的场地将作为独立于寺庙之外部分进行规划,此区的主要功能为休闲观光,与寺庙共同组成觉华寺景区。以下将分别介绍寺庙区与寺外休闲区:

(一)寺庙区

根据正规寺院布局要求将寺庙区分为三大功能区:

1、管理办公区

此区位于天王殿和山门之间,由山门(金刚殿)、丘堂、客堂、会议室、微机室、办公室、前斋堂、碑廊、配电室、值班室、公厕和放生池等组成。穿过山门进入寺庙内部,放生池位于院落中央,上架拱桥,池中古莲朵朵,鱼儿嬉戏,在池两端分别建设一座“功德亭”和“报恩亭”,坐在亭中观赏古树、古建筑,放松身心,别有一番风味。各配殿位于中轴线两侧,此区依功能设置了四座自由式花坛,内植古树,置奇石,有卵石小径穿梭其中,更显园林的自然、自由,随意而发,宛若天开。

2、佛事活动区

此区是整个寺庙的中心区域,位于庙宇的中心地带,由大雄宝殿、天王殿、罗汉堂、后斋堂、文殊院、观音阁、鼓楼(伽蓝殿)、钟楼(祖师殿)、文化廊、休闲八角亭和八角井亭等组成。大雄宝殿是进行佛事活动的主要场所,同时也是人流主要聚集地之一,故大殿前广场只对称式植栽了四棵银杏,方便了人流的流动。在大殿前广场的左右两侧各有一个亭子,左侧的亭子中有一口八角井,既还原了历史,又有饮水思源之意;右侧的亭子供游客休闲之用。游客在此区可体验各种佛教的佛事活动,了解丰富的佛教文化,感受不一样的生活方式。佛事活动完毕之后可进入斋堂用餐,这里是寺僧的集中就餐地点,功能上充分考虑游客的行为需求和心理需求,做到了方便、快捷。

同时,此区也是主要建筑的中心地区,各个建筑单体古朴、自然,在天际线的处理上更是匠心独运,高低错落,曲折有致。

3、静修学习区

此区位于寺庙的后部,由禅堂(藏经楼)、法堂(方丈厅、如来佛祖楼)和东西僧舍等组成。此处是僧人静修学习和休息的场所,是寺院最宁静的部分,在植物的选择上还是以高大的榕树为主,辅以各种观花、观叶、香气袭人的植物。

(二)寺外休闲区

1、入口广场区

此区位于山门前广场上,是整个寺庙的主要人流集散场所,由照壁、停车场和法物流通处等组成。由于此处人员流动性大,场地设计上以平地广场式为主,并设置了相应的停车场所,同时相应种植了遮荫效果极好的榕树,让整个广场绿意融融,达到了景观性和功能性的高度统一。法物流通处是主要的寺庙纪念物品流通的场所,布局上以左右对称式布置,既分散了人流又有对称的美感。照壁位于广场中央,这是古建筑的传统构造物,造型优美,是游客观光留影的好景致。

2、休闲观光区

此区位于寺院外后部,是整个景区园林最集中的地方,在景观设计上极力刻画,通过蜿蜒曲折的小径、玲珑秀气的小品、碧波荡漾的人工湖打造一个优美的观光景区。

同时,全景区最高的建筑─观光塔也位于此处,塔身7层,高耸入天,登临塔顶,中堂镇秀美风光尽收眼底。

四、景观设计

在景区的规划中,极力尊重自然景观,努力创造接近自然的景色,尽量将建筑与周围自然景色融为一体。整个景区建筑采用明末清初岭南风格,玲珑精致,青砖灰瓦,古朴雅致。整个布局中,白墙、灰色屋面、绿树等各种不同色彩景物的搭配,让整个景区既高贵大方,又古朴清新。

景观布置上以植物造景为主,植物选用以乡土树种为主,为了突出整个寺庙的古色古香,尽量选用榕树、柏树、竹、松、梅等充满古朴气息的种类,在配殿周围种植能反映各个季相变化的植物;在休闲观光区则尽量选用色彩丰富、气味芳香、树形优美的植物。布置如下:

春花:在草坪边缘规划一些早春灌木及花卉,如:云南黄馨、杜鹃、白兰花等春花植物。

夏绿:主要栽植浓荫植物,重点配植色叶微差树种,在宏观浓荫绿色的统一性基础之上,力求丰富的绿色系列变化。如:榕树、桂花、银杏等高大乔木。

秋叶:规划白蜡、银杏等秋景树种。达到层林尽染,万紫千红的植物生态艺术效果。

冬雪(枝):在林间种植罗汉松、圆柏等树种,与落叶树、灌木丛的比例控制在 1 :3 :2.6 。展现树木枝条的优美,同时更好地表达雪景。

五、建筑设计

建筑形式采用中国传统的建筑语言,全部采用明末清初形式岭南派风格,采用白色墙面和灰色屋面,运用传统的对称式布局,讲究建筑之间高低错落的关系。

各建筑单体之间以廊相连,整个建筑连成一体,同时在建筑的层数、地势上变化,以达到建筑群体在外观上的起伏变化。

六、道路交通规划

由于寺庙的格局限制,交通方面不允许车辆进入寺庙内,但出于消防方面的考虑,寺庙围墙外的左右两边各设置了5米宽的消防通道,经东西僧舍两边的安全通道进入寺庙内。

休闲观光区内部的绿地设置了各种汀步、小径等通往各建筑物,路宽0.8米、1.2米和1.5米。

七、其他规划

1、景区的排水主要以地面排水为主,部分地段埋设地下管线,由地势高处排向地势低处,最后经涵管排入城市排水系统。

2、景区布置了相应的配电室,以保证整个景区的照明。

3、在景区的建设中,应以生态效应为主,保护植被,尽量不要破坏已有的绿色资源。

4、景区停车场主要设置在入口广场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景观设计说明
泉州一朝圣神山,盘山公路风景绝美,被赞“第二崂山”
中国机构为尼泊尔设计摩耶夫人寺
当代佛教寺庙规划设计初探
【农业规划】采摘果园,怎么设计?
大阳山国家森林公园正靓丽走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