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要脸有多重要?
userphoto

2023.08.08 浙江

关注

 戳蓝字“灼识新维度”关注我们哦!

儒学新说(四)

作者 | 罗马主义


喜欢音频的朋友请点这里

  


我这人有个原则,那就是交朋友的时候,要看这个人爱不爱面子。

如果一个人只要里子不要面子,那一般我对他都敬而远之,但是如果一个人爱面子胜过了里子,不管这个人的脾气再怪,毛病再多,我都觉得这是一个可交的好朋友。

为什么我会有这样一个原则呢?

我给你讲个小故事,你就明白这里的道理了。

《左传·昭公二十一年》里说,公元前521年,宋国发生了内乱,保皇党和造反派打成了一团,有一个叫公子城的贵族,在战场上遇到了对方阵营里,有一个练过了葵花宝典的家伙,叫做华豹。

华豹也是一个贵族,他可没有“欲要成功,必先自宫”过,那时候的人清高得很,只不过华豹的武艺出众,大体上相当于宋国的吕布,一般人没事是不招惹他的。

华豹看见公子城和他熟人见面,居然鼻孔朝天,招呼都不打一个,就想开溜,于是大喝一声:“瓜货,去年你找我借了5元钱,从此你就人间蒸发,今天看见我也不晓得还,还想装闷兜嗖?”

当然,这还是我的杜撰,只有四川人见面才会这么调侃,华豹是贵族,如假包换的河南人,还是很有涵养的,只是喊了一声:“城也”。

然后公子城的脸一下子就涨得通红,再也挂不住了,立马调转战车就来迎战,为什么呢?

因为古人的名字是不能随便喊的,就像你今天不能见面就喊别人二大爷一样,公子城虽然知道打不过华豹,但问题是他的战车上,还有两个贵族,如果这事以后被传出去,那就只有社死了。

社死和性命哪个重要呢?

估计今天的人,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后者,但是古人很看重面子,更何况公子城还是一个贵族,那他就必须选择前者。

因此公子城虽然头皮发麻,也只能硬撑着和对方单挑了。

公子城哆哆嗦嗦地刚把弓拿出来,华豹嗖的一箭就射了过来,幸好这时候的战车减震不佳,一个颠簸,让箭从他和司机两个人的间隙中穿了过去。

公子城还没有来得及把箭从箭壶里拿出来,这时候他突然瞟见,华豹已经把弓拉满,马上又要射第二箭了。

公子城立刻就毛了,理直气壮地大喊了一声:“想耍赖嗦”。

然后神奇的一幕发生了,华豹居然脸红了,把弓放了下来,没有射第二箭,直挺挺地站在那里,等着公子城手忙脚乱地瞄准他射击。

我相信如果有一个现代人,穿越到了这一刻,可能直接就蒙了,脑袋里全是十万个为什么?

因为这是战“礼”里规定的,周代的贵族多少都有点亲戚关系,不是七舅,就是七舅他姥爷,所以彼此之间打仗的时候,必须要讲“礼”,你射我一箭,我射你一箭,讲的是公平竞赛,不带耍赖的。

周人在被周公教导了几百年之后,难免脑壳都稍微有点方。

所以华豹这个河南人,自然也是诚实得一塌糊涂,硬挺挺地站在那里,这时候两辆战车已经很近了,结果他就被公子城一箭射死了。

看到这里,大部分今天的读者,可能都有点目瞪口呆,古人的智商怎么这么堪忧?

其实他们都聪明得很,只是因为他们是贵族,所以他们视荣誉胜过生命。

按照我们今天的说法,这个人太爱“装”了。

所以说到这里,你可能也猜到了,为什么我特别尊重爱面子的人,喜欢和他们交朋友?

因为这才是真正的贵族范。

和一个能矫情得像贵族一样的人相处,最大的好处,就是他不会出幺蛾子。

你看华豹一喊公子城,公子城就得乖乖的回来,公子城稍微敲打一下华豹,华豹立马就不敢出千。

和如此守规矩的人一起做事,那自然是面向大海,春暖花开。

相反,如果我们和一个随时都能把脸当屁股的人一起混,那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被骗到缅甸,被人嘎了腰子。

因此后代的儒家知识分子们,总是有一种喜欢复古的倾向,这倒并不是因为,他们看多了盗墓小说,总想借尸还魂,他们真正欣赏的,是周代贵族之间,人与人那种诚实可靠的关系。

在他们看来,假如一个社会里,人人都充满了贵族精神,把荣誉看得高于一切,彼此都谦恭礼让,那这个社会,一定是完美无瑕的。

但可惜的是,这只是理想。

理想有多丰满,现实就有多骨感。

因为在真实的世界里,除非人人都有贵族精神,那贵族精神才有意义,否则谁装贵族谁傻逼。

后来的春秋五霸里,有一个被司马迁“水”出来的霸主宋襄公,就是一个在全是痞子的世界里,试图耍帅的人。

我相信绝大多数的朋友,都听过他的故事,和楚国这个蛮夷打仗的时候,他居然要玩君子风度。

楚军半渡的时候,他按兵不动,楚军上岸后混乱,他也舍不得进攻,总之他就是按一个贵族的风范来要求自己,宁肯脑袋上被敲出一串包,也绝不和痞子同伍的那种人。

因此作为一个信奉儒家思想的知识分子,司马迁还是很同情他,觉得就凭他这份贵族气质,已经够得上一个霸主称号了。

由此可见,后人对贵族精神是多么的向往,而在真实的世界中,贵族精神又是多么的稀有。

那么周朝是怎么从一个人人都是谦谦君子的社会,变得礼崩乐坏了的呢?

因为周公的礼乐制度,是建立在大家都是“真”亲戚的基础上的。

周人在羌人中,是一个很特殊的存在,他们坚持同姓不婚,也就是男的非要找个外国老婆,女的必须嫁到国外去。

当然,这还只是一个比方,更准确地说,是同一个母系始祖的,互相之间不能结婚,隔得再远也不行,否则就是非礼。

比如孔子就曾为这事,被别人羞辱过,有一次,他到陈国去推销他的政治思想,唠唠叨叨的让对方觉得遇到了唐僧,忍不住就将了他一军,问他说:“你们的鲁昭公懂礼吗?”

孔子作为一个死忠的保皇党,只能嘴比鸭子还硬,点头称是,但对方马上掀开了他的底裤,问他:“那他怎么娶了吴国的公主呢?”

按照周礼的规定,鲁昭公姓姬,吴国公主也姓姬,他俩是不能结婚的,所以孔子被当场打脸,只能尴尬地笑道:“我孔丘也是够倒霉的了,刚长了个小辫子,就被别人抓住了。”

因此按照周人的这个习俗,青梅竹马是绝对不可能的。

不过这也带来了一个意外的好处,那就是周人和当时绝大多数的部落,都有联姻。

比如姜子牙就是周武王的老丈人,姜姓和姬姓部落,就是通过联姻结成的同盟,所以他们的关系才那么铁。

而跟着周武王去打商纣王的其他部落首领,也几乎全是他的叔伯甥侄,七大姑八大姨之类的,不愧是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

这一点和商人是完全不同的,虽然商人也很喜欢外族的女人,但他们绝不会把自己的闺女,轻易地嫁到其他部落去,偶尔嫁一个出去,也是选了又选的,所以他们和其他的部族之间,缺乏这种血缘的纽带。

因此纣王一旦需要别人帮忙的时候,真是找不到同族的女同胞,帮他去吹枕头风。

所以周公能想到用亲情去管理整个国家,他的这个灵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周人独特的婚姻制度的产物。

但亲戚这种事,隔了几代就疏远了,甚至走路时鼻子都碰到了,眼睛还没认出对方。

比如我有一个朋友,前段时间找了一个女友,经常来参加我们圈子里的聚会。

酒喝了无数次,串串烫了无数回,小麻将打过了无数圈,除了没有一起看过歪录像,简直是熟的不得了,但我竟然不知道,她居然和我是亲戚。

直到有一次,我参加她女儿的婚礼,居然碰到了很多其他亲戚,一打听才知道,她居然是我三代之内的表妹,这让人情何以堪。

所以周公要想让亲情成为整个国家的纽带,那他就一定要防范这种事发生,那他该怎么办呢?

他想到了两个办法,一个当然就是修族谱了,另一个就是昭穆制度。

在三千年前,想出了修族谱,这是中华民族又一次前所未有的飞跃,是对整个人类文明的杰出贡献,让我们这个民族,从此成为了人类的大脑,为什么呢?

因为在此之前,对所有的民族来说,文字只有两个作用,一个是记录实用信息,比如自己有多少葱葱蒜苗之类,一个是和鬼神沟通,比如商人就把占卜的结果,全都刻在甲骨上,用于日后的“科研”工作。

但是周公为了防止日久亲疏,就想到了用它来记录大家的亲戚关系,搞清楚谁是他大爷,谁是他二大爷。

没想到这一下子点对了文明的技能树,因为既然把他大爷和他二大爷的名字都写上去了,那就顺便把他们这辈子是怎么虚度的,也一起做个总结吧。

可是如果要等到他们死后才来瞎编,难免会让他们在天之灵有所不安,所以最好平时就认真做日记,而做日记就需要专门的人,这个负责的人就变成了史官。

这么一来二去地,中国人从此发展出了一个独特的爱好,就是编撰史书。

纵观人类所有文明,只有中国人把他们知道的所有历史,清清楚楚,从不间断地记录了下来,没有任何一个其他文明,做到了这一点。

正因为有了历史,中华文明从此就有了记忆,而有了记忆,就有了生命,就有了凝聚力,所以不论是狂风暴雨,还是惊涛骇浪,再也没有人能挡住中华文明发展的脚步。

可是光有文字没有照片,要想准确地寻亲访友,依然充满了技术难度,特别是祭祀的时候,乌泱泱地来了一大堆人,眼巴巴地看着祭坛上的肉,都在那里流口水。

这时候大家的肚子都在咕咕响,巴不得两下排好队,唱完红歌跳完舞,赶紧填饱肚子,哪有那么多的时间,来一一辨认,谁是七舅,谁是七舅他姥爷。

于是周公又想出了一个办法,祭祀的时候,爷爷辈的和孙子辈的站在一边,爸爸和孙子的儿子站在一边。

也就是单数辈份的站一边,双数辈份的站在另一边,双数的叫“昭”,单数的叫“穆”,这样即便还是搞不清楚谁是谁,但是谁比谁辈份高,却是一目了然的。

《周礼·春官· 小余伯》和《礼记·祭统》,对此都有记载。

可是即便周公花了这么多脑筋,等到周人繁衍了五六百年之后,人数早就按指数翻了十几倍,这时候祭祀时再搞“尊尊”、“亲亲”,就会出现一个很诡异的场面:

几百甚至上千号人挤在一起,人群里几乎全是陌生面孔,一个你从没见过,穿着开裆裤,鼻龙口水的小屁孩,很可能是你的祖爷爷辈的,另一个满脸横肉,一嘴的家乡口音,让你几乎听不懂他在说什么的人,据说是你的同辈兄弟。

这个场景,实在是无法让你对那个小屁孩“尊尊”,更无法对那个横肉男“亲亲”,再加上周朝的地盘越来越大,大家串个门也越来越难,即便是亲戚见面,和路人也没什么区别了。

既然亲戚变成了路人,那大家还讲什么“礼”呢?

一旦没了约束,所有的人自然就直奔底线,所以从春秋开始,哪怕就是为了一点鸡毛蒜皮的事,大家也毫不犹豫地拿起凶器,白刀子进,红刀子出,自然也就礼崩乐坏了。

所以周公虽然找到了人间“正道”,但是他想到的政策落地办法,却只适合小国寡民,人烟稀少的部落时代。

周朝初年,整个中国大概也只有500万人,姬姓的贵族只有53人,其他的联盟部落首领,大概也就200人左右,其余级别的贵族,加起来估计也不超过2000人。

所以周初一共封了71个诸侯,除开周王室之外,其他的诸侯,每个人的手下,大概也就几十百把个贵族,属于一个熟人社会,完全可以用亲情来沟通,用长幼亲疏来管理。

可是周朝经过了五六百年的发展,到了春秋时代,中国的总人口已经达到了2,000万左右,到处都是千乘之国。

一辆战车上就需要三个贵族,一个千乘之国,少说也是3000个贵族,这时候一个诸侯,要想靠传统的亲情,来维持和这3000个贵族之间的关系,基本上属于痴人说梦。

这是儒家思想遇到的第一次危机,它的核心问题,是以前运用于熟人社会的政治规矩,到了大家都是陌生人的时代,就行不通了。

因此如何在两个素不相识的路人之间,重新找一个纽带,建立真正的亲情关系,就变成了解决问题的关键。

这是整个人类历史上,一次前所未有的挑战,毕竟其他文明都没有遇到过这个难题,对他们来说,一个神不灵了,那就另外再虚构一个神,他们的政治基础,都是建立在谎言之上的,是唯心主义的。

但中华文明的底子,是无神论的,是唯物主义的。

儒家思想,更是一种实事求是的社会实践,这不是编个瞎话就行的,不仅仅要理论自洽,而且还要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那此后的儒家知识分子们,该如何去解决这个问题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历史背后的故事】春秋时期的战争礼仪
春秋时期打仗像体育竞赛:没列好阵就开打犯规,还要帮敌军修战车
春秋时期的战争原来这样文质彬彬
东周列国故事68之齐国联合四国攻伐卫国,帮助卫候朔复位
春秋时期的战争文质彬彬,各种战场规矩让人啼笑皆非
为什么古代战争打一百年还能继续打,现代战争打一年很多人就受不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