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致命的自负

本文共计1665字,建议阅读时间5分钟。

在对历史了解不多的人心中,皇帝都是至高无上的,都具有生杀予夺、一言九鼎的权力。其实,这是对皇帝这个职位脸谱化、戏剧化的认知。真实的情况是,同样是皇帝,不同人的权力,有天壤之别。有的皇帝,确实是君临天下,有的皇帝,不但没有半点权力,甚至当得生不如死。
人们的错误认知,源于混淆了皇帝和皇权。一个是职位,一个是权力,二者并不对等。皇权的运行不一定依赖于皇帝这个职位。权臣、后戚、宦官都可以分享皇权,乃至掌控全部皇权。皇帝只是坐在大殿之上的一个傀儡。
没有一成不变的权力,权力永远处于被争夺之中,因而永远处于动态变化之中。权力永远是要借助人去行使的,在行使权力过程中,争权夺利就不可避免。谁强势,谁善于玩弄权术,谁手中的权力就多一点;谁弱势,谁是傻白甜,谁手中的权力就少一点。
哪怕是号称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的美国,每一任总统的实际权力大小都是不一样的,这取决于在任总统的能力、权威和野心。权力永远不可能有一个清晰的边界,一定存在许多的模糊地带,这些模糊地带就是争权夺利的空间。
这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制度建设不可能一劳永逸。只要是制度,就必然有空子可钻,就会有办法去绕开。制度建设永远是落后于现实的,它只可能通过打补丁的方式,不断升级更新。
一般人认为,中国几千年封建王朝好像没什么进步,都是简单的重复。这是完全错误的印象。每一个新王朝其实都总结了前朝的成败得失经验教训,对制度进行了改革和改良。你以为中国人那么重视历史,只是一个简单的爱好?资治通鉴,取名就说明一切。
秦统一六国,为什么没有再行封建?因为看到了周朝封建的弊端,这是一次重大的制度升级。汉代秦之后,还开过倒车搞过分封,结果很快就纠错了。
隋唐认识到魏晋南北朝以来的门阀制度的弊端,搞科举考试,也是一项非常重大的制度创新,一直沿用至今,并且被西方仿效。
宋朝认识到唐末五代十国以来军阀割据的危害,杯酒释兵权,大力提高文官地位,防止武将擅权。
明朝为了防外患,天子直接戍边,把帝国首都直接搬到最前线。也是吸取了南宋偏安终至灭亡的教训。
清朝则集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经验教训之大成,皇权一直非常稳固,什么宦官专权,外戚干政,都没有了,疆域也扩张到史无前例的范围,如果不是西方崛起的冲击,清朝会延续更长时间。
这些都是大的变革,至于帝国制度内部的修修补补,就更加不胜枚举了。
所以,权力是不稳定的,也是靠不住的,制度也是如此,制度也是靠不住的,也需要不断地变革。西方人认为民主投票制度,万世不移,这显然是过分自信了。
中西政治传统的分野在于,中国的政治哲学一开始就认为政府的任务是要让百姓过着安定繁荣的生活,如果这个政府不能做到,则政府就宣告破产“(许倬云)。这意味着只要能达到这个目的,政治制度是可以灵活多样的。
而西方政治则没有这个明确的目的,西方政治如它的法治,更强调它的程序正义,而不是实质正义。更重视过程,而不是结果。每个人的投票权很重要,每个人的死活不重要。不自由,毋宁死。价值观比生命还重要。这是一种宗教气质。
我们的政治传统一直是实用主义,西方则是理想主义。我们寄希望于人,因为事在人为,儒家也是一个如何做人的学说;西方相信制度,制度重于一切。
西方一直有一个思维倾向,就是认为这个世界有一个基本的运行法则,把这个法则给找出来,就是人类的使命。这种信念在自然科学领域发挥了巨大的威力。自然界的许多运行法则确实被西方破译了。但是,人类社会呢?也有这种万世不易的法则吗?找到这种法则,予以遵循,人类社会就可以长治久安吗?西方是有这种认知倾向的。
其实,站在科学的角度,目前对自然世界的认知,完全有可能被新的认知所取代,乃至推翻。科学本身是准备随时被证伪的。世界可能有终极的真理,但是人类可能永远在穷极真理的路上。如果把这种科学态度运用到人类社会的运作上,那应该秉持的观点是,人类或许有最完美的制度,但也应该一直在寻找的路上。然而,西方民众到了社会政治领域,却不承认这种科学态度,认为出现了”文明的终结“,西方当前的制度就是人类最理想的制度,这是更”致命的自负“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政府职位空缺,皇帝不见群臣,为什么这个政府却依然能运行?
南朝的“恩悻”特色及其权力延伸状况解析
中国古代政治的权力制衡
军机处是哪个朝代设立的?
古代政治史:制度与“人事”
2012年高三一轮历史复习: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