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也有过你们这样的青春》读后感


看方方给所谓的高中生的回信,我觉得她是一个好老师。虽然写信者未必是真正的高中生,但是就一个人的教育经历来说,很可能他还停留在一个高中生的层次。方方回信的过程,反映出作为一名教师的诸多关键素养——虽然她不是教师,但我认为,她也是知识和文化的传播者,文明的启迪者。所以,我把这封信当作教育案例来看。

“在它们的深处自有它们本来的生命”,没有人能够给你回答

给某一个问题提供一种技术性的解答是容易的。但是,每一个问题自有它复杂的生命情境——问题的养成很可能有着很长的时间,这使得问题与人自身纠缠在一起,不能为他人所解决。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轻易为别人的人生问题提供解答,是我们对问题的理解太过简单,甚至根本不明白问题所在。所以,方方说“你的想法很适合你,你的疑惑是教育你的人给的。但是,我要跟你说的是:我无法解答你的疑惑。”当然,我觉得有一句话老师没有说出来:我无法解答你的疑惑,但我理解你;我理解你,因为我理解了自己。

理解一个人,要理解他的问题的必然性——问题都不仅仅是问题,更是生命的一种情状。这个问题必须经由自己在自己的生命当中去感受去理解才能够有望解答。作为老师最容易的就是轻率的给人以人生所谓的指导。我们常常忽视问题的复杂性,一旦理解了这个问题的复杂性,我们对问题的一无所知往往会令自己感到震惊。

无论高中生的问题多么险恶,方方都表现出了一种尊重,尊重一个生命和他自身全部的问题。每一个人的问题,必须在他自身的活命时间里去经历,去思考,去解决,或者,一辈子不能解决。

没有身为人师的‘我’的意识,我就意识不到‘学习者’你的地位

“要是一个人能够对别人劝告,甚至帮助时,彼此有许多事情实现了,完成了,一切事物必须有一个完整的安排,才会有一次的效应。”以前,我不太理解里尔克的这句话,尤其是“彼此有许多事情实现了。”今天读了方方的回信,我忽然明白了些。作为一个劝告者,一个回答他人疑问的人,他应该是一个主动而深刻的反思者。经由反思,问题成为彼此的共同命题。方方一眼就看清楚了这个高中生的不幸:不能独立思考。这种不幸,是认知层面的,是“教育你的人给的。”对于一个没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你没办法和他讨论一个问题,因为那本质上不是他自己在说话。不是自己在说话,就没办法对话和聆听,因为别人盘踞在他头脑中的声音会特别固执。教育,很大程度上,就是让人成为一个独立思考,发出自己声音的人。反思自身教育当中的那些问题,走向自我和自主思考,是每一个教师首先应该做的事情,这是施教的前提。在这个问题上,方方有了深入而充分的探索。

因此,方方在文中回顾了自己走向“独立思考”的漫长历程,这中间有机遇,更需要自我的残酷“斗争”:

孩子,你知道吗?改革开放的前十年,几乎是我和我自己斗争的十年。我要把过去挤压进我脑子里的垃圾和毒素一点点清理出去。我要装入新的东西,我要尝试用自己的眼光看世界,我要学会用自己的脑子思考问题。当然,学会这些,是建立在自己的成长经历、阅读、观察和努力的基础上。

    真可以说有点“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觉。这种同情以自身生命漫长而清晰的回溯为基础,不但“同情”,而且“同理”。因为理解了自身问题的复杂性和走向自我的艰难,对于他人,就特别能理解和尊重。《教学勇气》有一句话:“没有身为人师的‘我’的意识,我就意识不到‘学习者’你的地位。”此处的意识应该是,在教育过程当中,面对某些问题,因为经由自我反思所产生的思考和体验,以及由此而来的生命姿态。面对问题和知识,作为老师并不必然具备的意识。必须进一步思考和自我反思才能获得,这才是教的一个基础。虽然,我们可以由知识本身出发,但是这种知识没有温度,没有生命感。

只有我们教师能够与自己的内心对话,我们才有资格说教师深入到学生的内心中

走向内心,才能与一个人的自我意识取得联系,这才是改变的开始。“当我忘记了内心的多样性,忘记了自己走向个性的漫长持续的过程,我对学生的期望是过分的,是不真实的。如果我牢记我自己灵魂的内在多样性和我自己的自我展现的缓慢步伐,我就能更好地根据他们年轻人的生活步调,为他们自我的发展提供服务。”  (《教学勇气》)

方方老师可以看得见每一个复杂的问题具有的时间和隐含的生命成长的意味。孩子,你知道吗?改革开放的前十年,几乎是我自己和自己斗争的十年。只有记得自己走向自我的过程是多么的漫长和复杂,我们才不会随意的面对一个年轻人的问题。

    每一个经历生命困顿和挣扎的人,一个自我重生的人,对这一点应该是深有感喟吧。那些轻易教导别人,指点别人人生的人,不愿意倾听别人的问题的人,很可能就是在这一方面没有自己的体验。

没有对内心的深入,没有对于如何成为更好的人的持续探索和理解,就不可能去成为一名真正的作家,或者说成为一名教师。

在特定的背景下,一个人教学的起点在于对自我的克服,但是这种克服不可能是一次性的。它是一个持续进行的,不断自我发现的过程,也是一个解放的过程。就此而言,教育学生的同时,也就是在成长自己。我的教学和我学生的命运是紧紧的纠缠在一起的,我们也将一起走向解放。

通过回想我们自己,我们会想到我们的学生

读方方给高中生的回信,我很感动。觉得字里行间有一种平静而又深挚的柔情,这跟之前文字里那种严厉的意味是很不同的,来信中阴阳怪气夹枪带棒的意气也因此消除殆尽。而且这种柔情在读者心里余味悠长,作为一名教师,我不禁沉思:是什么使得一个人可以如此柔情满怀呢?

是因为能理解人,理解一个人成长当中的不幸,理解一个人从不幸当中走出来的漫长的过程,艰难的过程。一个人有了自我觉悟,自我认知之后,才能够真正意识到学习的美好。经验和反思使我们知道知识在我们生命当中的位置,只有生命自身才能够察觉和判断知识的作用。心智被蒙蔽的人是可怜的,是不幸的。正因为有类似的遭遇,并对此有深刻的洞察,方方“看见”了这个高中生的全部不幸并满是柔情,因为这曾是“我”的命运的一部分。

    我们只有记得自己走向自我的过程是多么的漫长和复杂,我们才不会随意的面对一个年轻人的问题,即使他的问题很鄙陋,但我们并不因此鄙弃他,我们因自己而深深理解一个人的自我的局限,以及挣脱这种局限的艰难。当然,我们更害怕不能挣脱的悲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人生改变的七个阶段
科普|自杀意图的识别与干预
高中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
郑振喜 充分运用新课改精神培养高中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
再次推荐《一念之转》和转念作业
你的能量,决定你是一个怎样的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