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嘴里出现甜味,酸味,苦味……可能预示着下面的疾病

有患者问:“我也没吃糖啊,为什么总是觉得嘴里甜甜的?”其实,中医认为:平人无病,口舌灵活,亦无异常之味,称“口中和”。但是,如果身体内出现了问题,就会出现口味异常:苦、淡、腻、酸、甜、咸、腥等味道。那么一旦出现了奇怪的味道,预示着什么呢?

嘴里五味陈杂

一、口苦

口苦,古代医家王冰曰:“凡物之味苦者,皆火气之所生。”故口苦提示脏腑化火之证,尤以心、肝、胆火热为多见。

解决方案

心经有热,常用导赤散、泻心汤加减;常用药物如黄连、莲心、竹叶、生地等。

肝胆郁火,常用龙胆泻肝汤、左金丸等方;常用药物如栀子、龙胆草、青蒿、黄芩等。

二、口淡

口淡,《灵枢·脉度》曰:“脾气通于口,脾和则口能知五谷矣。”今口淡乏味,谷味不知,食欲不馨,是脾虚失运。

解决方案

临床常用四君子汤、补中益气汤加减,药如党参、白术、柴胡、木香、砂仁等。若阴寒内盛,则须加入温运脾阳之品,如附子、干姜等。

四君子汤方

临证又有外感风寒而现口淡者,是外寒逼肺、反侮脾土所致,则需温经散寒、疏解感冒为治,使脾气得伸,胃气得复,而口淡自愈。

三、口腻

口腻,指口中粘腻不爽,多伴有舌苔厚腻之症;主湿邪困脾。叶天士《温热论》曰:“口中腻,舌苔不燥,自觉闷极者,属脾湿盛也。”

解决方案

临床多以燥湿醒脾、芳香化浊为治,如三仁汤、藿朴夏苓汤等,常用药物如苡仁、杏仁、白蔻仁、厚朴、半夏等。

四、口酸

口酸,王冰曰:“凡物之味酸者,皆木气之所生。”因肝之味为酸,临床口酸大多反映消化不良或肝气犯胃,脾土虚木气自现而口酸。

解决方案

临床常用半夏泻心汤、金铃子散、越鞠丸等方,常用药物如川楝子、苍术、香附、神曲、黄连、半夏、竹茹等。

五、口甜

口甜,《素问·奇病论》载:“有病口甘者,……名曰脾瘅。……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临床常见中焦壅滞,脾胃受困,湿浊之气上泛,以致口中甜腻。

解决方案

常用芳香化湿、消积醒脾之法,如平胃散、三仁汤、甘露消毒丹加减,药物如苍术、佩兰、藿香、半夏、厚朴、白蔻仁等。

六、口咸

口咸,王冰曰:“凡物之味咸者,皆水气之所生也。”咸味所主为肾本味,多见于久病咳喘及肾,或痰饮凌心,水气上泛。

解决方案

临床常用肾气丸、右归饮等,常用药物如桂枝、附子、枣皮、熟地等。

如为虚劳久病可见肾阴亏虚,临床常用知柏地黄丸、大补阴丸等方,常用药物如知母、黄柏、熟地、枣皮等。

也有因年高肾气不固者,常用金锁固精丸等方。

七、口腥

口(辛)腥,《灵枢·五味》载:“谷味辛,先走肺。”临床上单纯口辛不多见,见者多为腥味,现代医学称为“铁腥味”。因铁腥味为金属本味,而肺属金,故口腥常提示肺病,常见于结核咳血或肺脓疡。

解决方案

若阴虚火旺,热伤肺络,常用补肺阿胶汤,药物如阿胶、茅根、侧柏叶、马兜铃、牛蒡子、枇杷叶、知母、百部等;

若痰热壅结于肺,肺痈成脓之时,则用苇茎汤加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口味辨证施治体会
肺热口辛。胆热口苦。心热口苦。​肝热口酸。​脾热口甘。胃热口淡。​胃火口臭。口燥。肾热口咸。桔梗、山栀、炒芩、桑白皮、天冬、麦冬、沙参,
口苦口甜口咸口酸口臭口淡
口苦、口甜、口酸、口咸、口辣、口淡的中医论治
苦.甜.辣.咸.臭.淡.黏腻,七种口味异常的治疗思路
独家秘方:专治、口苦、口甜、口咸、口酸、口臭、口淡 !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