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高尿酸血症 & 痛风各阶段怎么治?如何用药?这篇最新指南讲透了!

高血压是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第一大共患病,肾脏损害排名第二,同时高尿酸血症又是导致糖尿病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1]。近年来我国高尿酸血症呈上升和年轻化趋势,据《2021中国高尿酸及痛风趋势白皮书》线上用户调研显示,18~35 岁年轻高尿酸血症及痛风患者占比近 60%[2]对于高尿酸血症患者而言,若未接受治疗,5 年后可出现痛风石的比例为 12% ,20 年后出现痛风石的比例为 55%[3]

尽管目前临床上对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有一定认识,但该疾病控制并不理想[4],亟需更有效的解决方法和临床指导意见。2022 年 1 月亚太风湿病学联盟协会(APLAR)对痛风治疗指南(简称 APLAR 指南)进行了更新。

(图片来源 文献截图)

重视早期疾病监测,及早控制患者病情

高尿酸血症的高危因素主要包括高龄、男性、肥胖、一级亲属中有痛风史、以及以静坐为主要生活方式的人群。对于具备高危因素的人群,建议进行定期筛查,监测血尿酸水平,提高早期诊断率[5]。值得注意的是,首次检查血尿酸正常,并不能轻易排除痛风及高尿酸血症的可能[6],重视血尿酸监测,提高患者早期发现率,至关重要。

高尿酸血症 & 痛风不同阶段的临床诊疗推荐要点

APLAR 指南更新基于最新循证证据,针对痛风的不同阶段,包括无症状高尿酸血症、痛风急性发作、痛风缓解期、合并并发症的痛风,以及临床中常见的 20 个诊疗疑问(如无症状高尿酸血症的治疗、痛风急性发作的治疗、起始降尿酸治疗如何预防急性发作、降尿酸治疗、难治性痛风的治疗等[4],给出 22 条诊疗建议,内容涉及非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强调痛风管理应秉持整体原则,以解决上述临床疑问。

无症状高尿酸血症的治疗[4]

在合并高血压的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患者中,反对进行降尿酸治疗(强推荐;证据信度:极低)。

一项多中心的随机对照研究表明,对于合并高血压的无症状高尿酸血症老年患者,与标准治疗相比,降尿酸治疗对心肾疾病、全因死亡、脑血管疾病、非致死性冠心病的发生风险无影响。同时,降尿酸治疗所用的别嘌醇等药物,会引起药物不良反应,也会造成的治疗费用的增加,因此 APLAR 指南作出上述推荐。

另外,对于合并 CKD 的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患者,也无充分的证据推荐或反对降尿酸治疗,以降低死亡风险和主要急性心血管事件风险,阻止终末期肾病进展。

痛风急性发作治疗[4,7,8]

与 2020 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CR)指南推荐一致,APLAR 指南推荐将秋水仙碱、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和全身性糖皮质激素作为痛风急性期缓解疼痛的一线治疗(强推荐;证据信度:中等)。

其中秋水仙碱性主张采用低剂量方案(1.5~1.8 mg/d),秋水仙碱高剂量方案( 4.5~4.8 mg/d)不仅不能增加疗效,还带来诸多不良反应。且尚无充足的证据推荐或反对关节腔注射糖皮质激素以减少疼痛。

与 APLAR 指南推荐不同,为防止激素滥用及反复使用增加痛风石的发生率,2019 版《中国高尿酸血症与痛风诊疗指南》将糖皮质激素推荐为二线镇痛药物。

起始降尿酸治疗如何预防急性发作[4,7]

由于痛风患者开始服用降尿酸药物后,会带来血尿酸水平的波动,进而引起的关节内外的痛风石或尿酸盐结晶溶解,导致痛风性关节炎反复发作。

APLAR 指南仍推荐低剂量秋水仙碱作为起始降尿酸治疗后痛风发作的预防治疗(强推荐;证据信度:低),不能耐受者或秋水仙碱有禁忌症,可将 NSAIDs 作为二线预防药物(弱推荐;证据信度:极低)尚无充足的证据推荐或反对将全身性糖皮质激素作为预防痛风发作的药物。

降尿酸药物治疗[4,7,9,10]

痛风患者起始降尿酸药物治疗的时机何在?目前各个循证研究推荐降尿酸治疗的血尿酸切点并不完全相同。APLAR 指南指出,一旦血尿酸 > 9 mg/dl(534 µmol/L),患者痛风发作的可能性最高,因此建议新诊断的痛风患者如血尿酸 > 9 mg/dl(534 µmol/L),即可起始降尿酸药物治疗(弱推荐;证据信度:极低)。

与此不同的是,中国指南推荐的痛风患者降尿酸药物的使用时机则更细化,需要根据血尿酸水平及合并症来确定:建议痛风患者血尿酸 ≥ 480 µmol/L 时,开始进行降尿酸药物治疗;血尿酸 ≥ 420 µmol/L 且合并下列任何情况之一时起始降尿酸药物治疗:痛风发作次数 ≥ 2 次/年、痛风石、慢性痛风性关节炎、肾结石、慢性肾脏疾病、高血压、糖尿病等。

需要指出的是,痛风急性发作完全缓解后 2~4 周开始降尿酸药物治疗,正在服用降尿酸药物的痛风急性发作患者,不建议停用降尿酸药物。

降尿酸药物包括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别嘌醇和非布司他)以及促尿酸排泄药(苯溴马隆),在中国均被推荐为降尿酸治疗的一线用药。别嘌醇引发的超敏反应值得关注,一旦发生,致死率高达 30%。别嘌醇超敏反应的发生与 HLA-B∗5801 存在明显相关。因此 APLAR 指南推荐在起始别嘌醇之前进行 HLA-B∗5801 基因检测(弱推荐;证据信度:极低)。

降尿酸治疗期间,注重患者血尿酸水平监测,及时评估达标状况,对于患者的用药策略调整至关重要。比如别嘌醇治疗后建议每 2 周监测血尿酸水平,非布司他在起始治疗 2 周后就应监测血尿酸水平,评估是否达标。通过尿酸仪监测血尿酸,是居家监测的重要手段。

痛风石和难治性痛风的治疗[4,5,7]

将血尿酸控制在 300 µmol/L 以下有利于痛风石的溶解。对于痛风石患者,APLAR 指南推荐使用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别嘌醇和非布司他)降尿酸治疗以促进痛风石溶解(强推荐;证据信度:低)。

难治性痛风也是临床中的治疗难点。其定义为:

■ 血尿酸 ≥ 480 µmol/L;

■ 存在下列至少一条:a在过去 18 个月,痛风发作 3 次以上;b至少 1 个痛风石;持续性关节疼痛或者影像学显示痛风相关的关节损伤;

■ 别嘌醇治疗存在禁忌,或使用最大剂量别嘌醇治疗 3 个月以上时血尿酸仍不达标者.

难治性痛风的治疗原则主要包括两点:降低血尿酸水平和改善临床症状。在降低血尿酸水平方面,难治性痛风患者如对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无反应,建议使用聚乙二醇重组尿酸酶制剂普瑞凯希促进尿酸达标和预防痛风发作(弱推荐;证据信度:中等)。该药对大部分难治性痛风有较好的疗效,且其药代动力学不受年龄、性别、体重和肌酐清除率的影响。

非药物治疗[4]

限制酒精摄入、减重可降低血尿酸水平,预防痛风发作。

小结

高尿酸血症和痛风发生明显增加高血压、CKD、糖尿病发病率,对于高危人群,通过及时定期监测血尿酸,提高疾病的早期诊断率。APLAR 临床实践指南反对合并高血压的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患者进行降尿酸治疗,建议痛风患者进行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其中降尿酸药物治疗时机应根据血尿酸水平确定,用药后注意血尿酸水平的监测,以便调整治疗方案,将血尿酸控制在 300 µmol/L 以下有利于痛风石的溶解。

栏目简介

为帮助广大内分泌科医生更好地开展临床工作,提高对血糖监测和尿酸监测的重视,丁香园与三诺生物共同搭建「血糖尿酸新控线」专栏,栏目将围绕糖尿病和高尿酸血症进行深入解读,内容持续更新中……

本期内容,我们通过最新的 APLAR 指南了解了高尿酸血症 & 痛风各阶段的治疗方式和用药方案。下一期,我们将邀请内分泌科和风湿免疫科的两位专家,围绕「无症状高尿酸血症的临床管理」进行观点碰撞,敬情期待!

三诺血糖尿酸讲堂」正式上线

关注机构号获取完整版《2021 中国高尿酸及痛风趋势白皮书》

栏目搭建合作方——三诺生物

三诺生物是一家致力于利用生物传感技术研发、生产、销售快速检测慢性疾病产品的高新技术企业。自 2002 年创立以来,一直秉承「恪守承诺、奉献健康」的企业宗旨,成功推进中国糖尿病的知识普及中国糖尿病患者的自我血糖管理,推动糖尿病等慢病健康事业的发展。

未来,三诺生物积极向糖尿病等慢病医疗服务领域拓展,打造「硬件 + 软件 + 服务」模式,形成糖尿病等慢病管理的生态系统,为提高慢病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医患间的沟通成本,提高社会医疗健康经济,提供一套系统化解决方案。

内容策划:陈静

项目审核:邵澜媛

图片来源:三诺生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痛风患者,要把血尿酸降低到什么目标值?很多人都搞错了
关于痛风,APLAR给出了18条最新建议!
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是两回事,对症治疗,对症用药才是关键!
拿什么来拯救你,我的尿酸?
一文读懂:高尿酸血症的治疗路径
尿酸高的患者,应该把尿酸控制到多少合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