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如何重新认识膝痛问题?

膝关节功能障碍评估和手法治疗:改善挛缩、缓解疼痛、恢复关节功能
康复医学网商城
135

过去我们常常认为,如果练的动作没有效,就说明运动对膝盖有害无利。但是我会反思,会不会专业人士本身选择的动作和强度错了?例如没有循序渐进?没有基础打牢就太早下结论?这在社会心理学上称为“损失厌恶”或“沉没成本”:如果因为错误的训练造成膝痛,就不敢再运动实在有点可惜。正确的解决方法是学习系统、科学的健身方法,完全可以恢复到无痛的健康状态!

有哪四个颠覆性的膝盖康复理论?

预先提醒:今天分享的绝大部分内容,会颠覆很多专业人士的认知!

例如:膝盖疼痛并不是因为半月板损伤引起、膝痛之后先要练的不是大腿前侧而是臀部与核心肌群、靠墙静蹲不是好的康复训练动作!

并且,我们也会分享正确的运动康复逻辑与动作思路:

为了避免思路混乱,在膝盖康复训练前,首先要记住四个最重要的康复思维模型:

1.拆分整合理论:先拆分找肌肉发力感,再整合练习动作模式;

2.运动链失衡理论:问题出在相邻关节,而非疼痛关节;

3.人体的三力系统:脑力、体力与心力的相互关系;

4.康复训练的343原则:三个阶段、四块肌肉、三个体位。 

(三个重要的康复思维模型)

什么是拆分整合理论?

如果大重量深蹲的时候疼痛,还要不要练习下蹲呢?人类最成功总结自然规律的方法,叫做“先拆分,再整合”,也就是数学里的微积分概念:

微积分由微分与积分两部分组成,微分法就是拆分,积分法就是整合。之前人们已经成功利用微积分的“先拆分,再整合”概念,发明了全球导航系统GPS、动画技术以及其他伟大的现代科技文明。“先拆分,再整合”的意义在于把复杂难题拆解,再循序渐进、针对性地解决问题。

以下蹲疼痛为例,深蹲的本质是髋、膝、踝三关节同时折叠与伸展。那么,为了无痛下蹲,就应该先把下蹲拆分成:踝关节训练、膝关节训练与髋关节训练。

一个关节一个关节练习,单关节训练更容易找到发力感,也更加安全。当每个关节都能单独找到发力感,再整合起来练。这样循序渐进练习的效果最好。 

什么是运动链失衡理论?

人在运动时,做动作的发力顺序应该像皮鞭一样,一节一节传递下去。例如下蹲时,地面反作用力应该从你的脚掌往上传递给膝盖、骨盆、核心。当你的踝关节与髋关节由于长期久坐无力时,就会导致位于中间的膝关节压力变大。例如膝盖最常见的损伤问题——膝盖内扣,就是脚掌与臀肌无力导致的。因此,解决膝盖问题,要先改善运动链上相邻关节的功能。 

什么是人的三力系统?

解决复杂问题需要三种能力:脑力、体力与心力。运动康复不仅要练动作,更要全面强化这三种能力。

首先,什么是脑力?脑力就是能够做出正确选择的认知能力。我们常说选择大于努力,康复练习前先认知到运动损伤的本质“关节失衡”,才能针对性解决。

其次,什么是体力?运动损伤造成肌肉萎缩,导致体力下降。日常走路、上下楼梯、下蹲等小事可能都完成不了。通过运动康复,可以直接解决体力变差的问题。

最后,什么是心力?心力即乐观情绪,同样会影响脑力与体力。当你出现伤病后的恐惧、焦虑、急躁、抑郁等负面情绪时,很难冷静思考。因此,这时通过拆分练习,更容易找到正反馈,反而可以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找回自信,建立正向循环。 

膝痛问题出乎意料的多?

同学们肯定想不到,膝痛是除腰痛外,咱们普通人最常遇到的运动损伤问题。运动损伤可不单单指运动中发生的问题,而是指我们的骨骼肌肉神经组织共同组成的运动大系统出现了问题。由于现代人长期静坐少动的生活习惯,加上25岁之后每年1%~2%的肌肉自然流失,导致肌肉稳定关节的能力下降,各类运动损伤如膝痛、腰痛、肩颈酸痛,反而更加常见。 

(肌肉力量随年龄下降的趋势)

膝盖发生疼痛的概率有多少?

我们列举国内外的研究数据:在40~50岁的人群中,有四分之一的人经常膝痛。运动爱好者中,超过一半的人有过膝痛经历。70岁以上的人群中,膝痛者的比例更是提升到30%以上。没有症状但是影像学可以检查到半月板破损问题,在70岁以上人群中超过76%。在美国,有将近六千万人患有膝关节炎,未来十年这个数字将会再提升50%,也就是约20%以上的人口,都会经历膝痛问题。

早在1994年,美国劳动保障局估计,膝盖的医疗开销每年就高达130亿美金左右。55岁以上人群,中、高严重程度的膝关节炎比例,更是高达10%。以上种种数据和我们遇到的亲身经历,都说明了一个情况:膝痛很常见,并且会严重影响我们的日常生活。因此,膝盖的康复训练显得格外重要。如何正确康复训练呢?

膝盖康复训练的343原则是什么?

膝痛后应当如何正确运动康复,让膝盖恢复到比受伤前更好的状态?我总结出膝痛康复训练的343原则。即三个康复阶段、四块关键肌肉和三个重要体位。 

(膝盖康复343原则)

康复训练的三个阶段是什么?

肌肉发力感、双腿动作模式、单腿动作模式练习,这三个训练阶段就像几何图形的点、线、面一样,康复训练的难度与要求是逐步递进的,我把它们称为小学阶段、中学阶段与大学阶段。 

(康复训练的三个阶段)

1.在最初的小学阶段,是找到正确的肌肉发力感。

正确的发力感是一切动作的基础。小学阶段的重点是找到正确的肌肉发力感。什么样的动作容易找到正确的发力感呢?特点是只有一个关节运动的动作,我们称之为单关节动作。例如日常生活中,如果臀肌找不到发力感,将导致大腿内旋,造成膝痛问题。如何找到正确的臀部发力感呢?例如侧抬腿动作:侧躺在床上,可以减轻膝盖的压力。用手放在臀部,感受臀部聚拢夹紧的发力感,让大腿往外旋转。 

2.在中学阶段,学习正确的双腿动作模式。

动作模式指重复运用多关节协调发力的习惯。日常生活的膝痛问题大都是双腿支撑的动作模式出现了问题,例如站立、椅子起身、起跳落地时膝盖内扣、髋关节和踝关节受限,导致膝盖的压力增加。日常下蹲、起跳、走路都需要髋膝踝的协调发力。参与的关节越多,动作也就越复杂。

中学阶段的第二个特点是双腿支撑,例如双腿动作模式练习中最典型的动作深蹲:深蹲前,先找到小腿前侧、臀部、大腿后侧、核心肌群的发力感。在下蹲时还要保持臀部、大腿后侧、核心、小腿前侧发力,髋膝踝协调运动,才能做到一个标准的深蹲。而好的深蹲会形成正确的肌肉记忆,在日常走路、上下楼梯甚至运动时,都能更正确地稳定膝关节。 

3.在大学阶段,学习正确的单腿动作模式。

大学阶段的目标是回归生活和重新运动,而日常运动场景的膝痛问题大多是单腿动作,例如上下楼梯、爬山和走路跑步。

所以大学阶段的训练动作特点是单腿支撑,对于关节稳定性的挑战与要求更大。弓箭步、单腿硬拉、走路姿势、跑步姿势都属于这个阶段的训练动作。例如很多人由于臀肌无力,造成弓箭步或单腿硬拉时,骨盆倾斜、膝盖内扣,就会造成膝盖的压力与疼痛问题。三个阶段的关系就像几何图形的点、线、面的关系。先把点找准,找到正确发力感。再把运动链的线做准,做到正确的动作模式。最终形成完整的一个平面,在日常生活运动中可以让膝盖无痛。 

膝盖康复训练的四块关键肌肉?

膝盖康复训练先练哪块肌肉?一定要记清楚这四块肌肉:胫骨前肌、核心肌群、臀部和大腿后侧肌肉。研究发现,从运动链的角度,它们的功能对于保护膝盖非常重要。 

1.胫骨前肌对膝痛的重要意义?

踝关节是人与地面接触的第一个关节,要缓冲地面冲击力,就需要位于小腿前侧的胫骨前肌发力,让脚掌往上抬,增加踝关节的活动范围。但是大多数人从来没有练习过胫骨前肌,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大多数人能意识到,深蹲可以练习臀部与大腿前侧的力量。但很少有人意识到深蹲也同样应该练到胫骨前肌的力量。错误的动作模式,造成了脚踝发力感的丢失。踝关节无法发力,必定会增加膝盖的压力,造成膝痛。经典胫骨前肌训练动作是小腿后侧的泡沫轴放松,在找到小腿后侧的酸痛点后,停留在这里,用小腿前外侧发力,往回勾脚尖。在深蹲训练时,胫骨前肌要先发力,再做动作。用踝关节发力,减少膝盖压力。

2.腘绳肌对膝痛的重要意义?

想象一辆汽车经常因为超速而损坏时,应该增加汽车的油门还是刹车?答案显而易见,要提升刹车减速的能力。研究发现,膝痛患者的大腿后侧力量比正常人少20%以上。

对于人体也一样,大腿前侧肌肉在走路或运动时,负责往前伸膝盖,起到加速的作用;而大腿后侧肌肉负责往回弯曲膝盖,起到减速刹车的作用,也是膝痛后常忽略的康复训练动作。

3.臀肌对膝痛的重要意义?

臀肌分深、浅两层,深层臀中肌负责单腿支撑时稳定骨盆;浅层臀大肌负责推蹬伸髋。这两个功能都可以减少膝盖压力:

具体说,就是当臀肌无力时,会造成骨盆侧倾、膝盖内扣的问题。膝盖内扣的本质是臀中肌无力造成的,不解决臀肌发力问题,就会增加膝盖压力。

其次,如果走路和跑步时更多使用臀大肌伸髋的能力,就可以减少股四头肌伸膝的负担。

4.核心肌群对膝痛的重要意义?

“核心肌群”指的是腰腹壁的周边肌肉。核心肌群的功能有两个:

第一是配合臀肌,使骨盆才能稳定。例如臀肌练习时,核心肌群也要发力,保持骨盆稳定,减少膝盖压力;第二是运动链承上启下,下肢力量需要经过核心肌群传导至上肢,反之亦然。例如核心无力时跑步,摆臂力量与下肢力量不匹配,会造成力量的发散损失,增加膝盖压力。

典型的核心训练动作是侧桥外展,先核心与臀肌发力,侧向将身体挺高,下落时也要保持臀部与核心发力。

三个康复重要体位?

康复训练有三个重要的体位:垫上平躺、双腿支撑与单腿支撑,恰好与小学、中学、大学三个阶段相对应。 

1.垫上平躺

无论是平躺或俯卧的体位,对膝盖的压力总是最小的。这个体位主要为第一个康复阶段“找肌肉发力感”的练习:例如小腿后侧的泡沫轴放松,可以强化脚踝背屈能力;侧抬腿,强化臀肌的力量;死虫式,强化核心力量;单腿臀桥,强化大腿后侧力量。

2.双腿站立

这个阶段需要的下肢稳定性更高,需要先学会核心与臀部,同时收紧的骨盆稳定能力。这个体位主要为第二个康复阶段,“双腿动作模式”的练习:例如深蹲、硬拉、螃蟹步、椅子起身等动作。

3.单腿站立

这个阶段更贴合日常运动、生活的实际需要,又可称为“功能性康复训练”。主要为第三个康复阶段,“单腿动作模式”的练习:例如弓箭步、单腿硬拉、扶墙提膝等动作。

小结:

我们提出膝痛康复训练的“343”原则,可以更好地帮助我们理解膝痛的本质,并针对性的进行评估与训练。例如针对臀肌的训练,既可以在初期,躺在瑜伽垫上,进行臀桥训练;也可以在中期,双腿站立进行深蹲训练;最后,单腿站立进行弓箭步或单腿硬拉练习。整个康复需要循序渐进、系统科学训练。


广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跑者怎样才能有效避免膝痛?养护和强壮膝关节同等重要
居家康复没器械?一条弹力带练遍全身
史上最好的臀部肌肉激活动作(下)
【膝痛】膝内侧痛的康复运动处方(7个动作)
臀大肌训练时为什么股后肌群反应大?
跑的慢?跑不久?膝盖痛?你可能没有激活身体最强肌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