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科普营养】警惕肥胖: 不要再胖下去啦!
作者:陈伟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导师

中国营养学会临床营养分会主任委员
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营养与代谢管理分会主任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营养医师专业委员会总干事

学研究已经证明,肥胖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并可能带来较高的早期死亡 风险。脂肪组织过多的质量效应或其直接的代谢效应,还与各种慢性病发生相关,包括糖尿病、脑卒中、冠状动脉疾病、高血压、呼吸系统疾病、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骨关节炎和胆石症等。肥胖甚至还与多种肿瘤的发生相关。此外,肥胖可能给个体带来不良心理和社会后果。多项调查研究显示,有超过200种与肥胖相关的共存疾病,但即使小幅度减重也能改善这些共存疾病。

肥胖的流行及其高昂的医疗费用还给国民经济带来沉重的负担。临床数据表明,肥胖与个人年医疗支出呈显著正相关关系,除了增加31.8%的直接医疗成本,还增加61.8%的间接负担,即因肥胖引起的机会成本损失,包括日常活动能力下降、丧失工作生产力、劳动时间减少和家庭收入降低。

因此,不能再胖下去啦!

肥胖会危害心脑血管系统健康

中国1/5的脑卒中患者是由超重/肥胖引起的。BMI每增加2.0,脑卒中及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危险分别增高6.1%和18.8%。将BMI控制在24以下,男性和女性的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可分别减少15%和 22%。

肥胖还能导致肿瘤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2016年关于身体脂肪问题的一份报告认为,有足够的证据表明,体内脂肪含量过高与罹患乳腺癌(绝经后)、结肠和直肠癌、子宫体(子宫内膜) 癌、食管癌(腺癌)、胆囊癌、肾脏癌、肝脏癌、脑膜瘤、多发性骨髓瘤、卵巢癌、胰腺癌、胃(贲门)癌和甲状腺癌这13种癌症风险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肥胖与癌症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尽管具体机制尚在研究中。研究发现,肥胖可通 过多种因素导致癌症发病率上升,如促炎细胞因子、脂肪因子、脂肪细胞代谢的改变以及胰岛素升高等。虽然具体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但研究表明,超重肥胖与癌症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性,超重肥胖导致的癌症病例中约有46%发生在高收入西方国家。

(图片来自微信公众平台公共图片库)

特别是在消化系统相关的癌症中,大肠癌与肥胖的关系研究文献最多。流行病学研 究表明,肥胖者患胃肠癌的风险比正常体重的人高出1.5~2.0倍,欧洲大约有11%的大肠癌病例与肥胖有关。男性中肥胖因素会使罹患大肠癌的风险增加30%~70%,而在女性中的关联性则较弱或不明确。

此外,肥胖还与结肠息肉的发生有关。研究发现,肥胖人群中有22%患有结肠息肉, 而体重正常的人群中只有19%患有结肠息肉。因此,结肠息肉的发病风险随着体重指数的升高而增加。不过,一旦息肉形成,癌症的发展速度与体重指数似乎没有直接相关性。结直肠癌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男性和女性中的发病率分别居第三位和第二位。超重和肥胖导致结直肠癌的风险增加。研究表明,超重和肥胖与结直肠癌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关联。根据美国癌症协会的数据,相对于正常体重的人,超重者患结直肠癌的风险增加了30%~40%,而肥胖者的风险甚至增加了50%~60%。

肥胖与癌症之间的关系还涉及一系列生物学机制。肥胖会导致慢性炎症状态的发生, 释放出多种促炎细胞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 -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 -6(IL-6),这 些因子可以促进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此外,肥胖还会改变脂肪细胞的代谢过程,增加脂肪酸的合成和分泌,进而影响体内的胰岛素水平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的活性,这些物质在癌细胞的生长和转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不仅如此,肥胖还会对性激素水平产生影响,尤其是雌激素。过高的雌激素水平与多种癌症的发生有关,包括乳腺癌、子宫内膜癌和卵巢癌等。肥胖者往往拥有较高的雌 激素水平,这可能会增加患这些癌症的风险。肥胖还会引起胰岛素抵抗和高血糖状态,这被认为是肥胖与癌症之间关联的另一个重要机制。高血糖和胰岛素抵抗可以促进癌细胞的增殖和生存,并影响肿瘤的血液供应。

总的来说,肥胖与癌症之间的关系复杂多变,涉及多个生物学机制的交互作用。减少肥胖对降低癌症风险具有重要意义。维持健康的体重、均衡的饮食和适量的运动是预 防肥胖相关癌症的重要措施。此外,定期进行体检、早期发现和治疗潜在的癌症病变也非常重要。如果有任何与癌症风险相关的疑虑,建议咨询医生或专业的医疗机构,以获取个性化的建议和指导。

(图片来自微信公众平台公共图片库)

肥胖导致内分泌系统代谢性疾病
肥胖会导致人体内分泌代谢发生一系列变化,如引起胰岛素与糖代谢的紊乱。肥胖 人群通常会出现高胰岛素血症,而且随着肥胖程度的加重,血浆胰岛素水平也会升高,两者之间成正比。这意味着肥胖者的胰岛素水平比正常体重的人更高。

肥胖会导致生长激素减少。因为体内过高的胰岛素水平会促使肝脏产生生长抑制素,而大量的生长抑制素会抑制脑下垂体释放生长激素。此外,肥胖者体内过多的游离 脂肪酸会抑制生长激素的分泌。因此,肥胖会引起生长激素水平下降。另外,肥胖还容易导致性激素分泌失调,尤其是在女性身上。雌激素水平持续增高,会抑制促卵泡激素和黄体生成素的分泌,破坏正常的生理周期,影响卵泡的生成和排卵过程,导致月经不调、不孕或闭经等问题。

肥胖与糖尿病之间也存在着密切的关联。作为一种内分泌紊乱的代谢性疾病,糖尿病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研究发现,与体重正常的人相比,肥胖人群患糖尿病的 相对风险高 7.19 倍。即使在调整了年龄、糖尿病家族史和身体活动等混杂因素后,肥胖者患糖尿病的风险仍然是正常体重者的7.28倍。肥胖女性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是正常体重女性的9.18倍,而肥胖男性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则是正常体重男性的5.26倍。

研究还发现,随着肥胖程度的加重,患糖尿病的风险也显著增加。一项针对美国成年人的研究将体重指数分为四组,发现超重组、I级肥胖组、II级肥胖组和III级肥胖组的糖尿病患病率分别为15%、23%、33%和43%,相对于正常体重指数人群,这些比例分别是其2倍、3倍、4倍和5倍多。

儿童肥胖引起的内分泌代谢紊乱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关注。肥胖导致的内分泌代谢紊 乱和内分泌器官病理性改变以及激素分泌异常,会引发多种常见的儿童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如代谢综合征、2型糖尿病和高血压等。此外,还存在一些较少见的疾病,如下丘脑综合征、垂体瘤、皮质醇增多症和多囊卵巢综合征等。同时,肥胖会对儿童的生长发育和身心健康造成巨大的伤害,并且会对其成年后的健康状况产生影响。

(图片来自微信公众平台公共图片库)

综上所述,肥胖对人体的内分泌代谢产生了多种影响。肥胖与糖尿病密切相关,且 随着肥胖程度的加重,患糖尿病的风险也会显著增加。对儿童而言,肥胖还会引发各种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对其生长发育和身心健康造成不利影响。因此,对抗肥胖对于维护内分泌健康至关重要,有助于预防和控制相关疾病的发生。

肥胖影响心理健康
肥胖不仅会带来各种疾病,给患者造成很多生活上的不便,而且会给人的心理健康 带来潜在的危害。肥胖者容易因为肥胖受到排斥与嘲笑,同时对一些心脑血管疾病忧心忡忡,长时间笼罩在心理阴影之下。流行病学调查表明,精神症状与女性肥胖及腹部脂肪分布有关。肥胖者限制饮食后更易出现暴食的情况。

婴幼儿时期,机体各组织细胞处于活跃的细胞分裂阶段。如果饮食不当造成能量过剩,就会促使包括脂肪细胞在内的全身各组织增大,为以后的肥胖埋下祸根。青春期是人的各个器官组织逐步发育完善的关键时期,基础代谢率升高,食量大,食欲旺盛。高脂高糖饮食及体育锻炼不足,常常造成能量过剩,最终导致肥胖。中年以后,各种生理功能减退,身体活动减少,加上内分泌因素,容易造成体内脂肪蓄积。

孕产期是女性一生中的特殊生理期。孕妇生产后,受传统观念影响,营养的补充常常超过身体所需,加上活动很少,造成能量过剩。从产妇的体质来看,孕期膨胀的腹部此时格外松弛,孕期增生的、肥大的细胞缓慢恢复到正常生理状态,一旦不注意,松弛的腹壁很容易被脂肪细胞填充。

寒冷的冬季是一年中最容易发胖的时期。冬天气候寒冷,活动减少,基础代谢率下降,能量的消耗很少,而冬季人们的饮食往往比其他季节好,食物的能量很容易超标,因此在寒冷的冬天更容易肥胖。


  

《中国临床营养网》编辑部


本站动态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癌细胞是如何夺取人类生命的?从4个方面“杀死”人,别轻视
13种癌症都和肥胖脱不了干系,看完你还敢接着胖下去吗?
看看你属哪一类肥胖
癌细胞最喜欢“吃”什么?(摘录)
癌细胞究竟是如何'杀人'的?看完不淡定了
营养失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