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如何将慢性疾病止于萌芽?——重在健康教育!


国内趋势


近年来,我国慢性病发病呈大幅攀升态势,随着迅速到来的社会老龄化,这一局面进一步加剧。据世界银行预测,到2030年,人口迅速老龄化可能使我国慢病负担增加40%;而慢性病防治占我国医疗费用的80%。


  “去年官方公布的数据,心血管病和糖尿病,在短短十年间,患病数人群成数倍的攀升。而其他疾病的发病人数,也令人担忧。”中国工程院院士程京表示,大量慢病人群的出现使我国进入慢性病的高负担期。未来要实现全民健康,需要借助现代生物技术手段、互联网平台,从外界环境和内在自我保健上下工夫,将“治已病”的思路转向我国传统医学“治未病”的理念,让“不生病、少生病”与“治好病”并重。



把健康教育列入常规教育体系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大家为了庆祝某件事,往往就会大吃大喝一顿。事实上,日常生活中的高油、高盐饮食习惯对我们身体是极为有害的。”程京说,疾病的发生有内因和外因,一是遗传,再就是环境和生活方式。当致病的内因外因都具备的时候,发病的几率会远远高于一般人。


  全国健康素养监测在中国大陆(不包括港澳台地区)的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336个监测点开展,结果表明,2013年我国居民的健康素养水平为9.48%,这意味着每100个人中只有9个人具备了基本的健康素养,了解基本的健康知识和理念,形成了健康的行为生活方式,并具备了基本的健康技能。


  而首次公布我国居民具备健康素养的总体水平为6.84%,其中,慢性病预防素养最低,仅为4.66%。具体而言,超3亿人吸烟、80%人食用盐、油过量、经常锻炼人的比例不超过12%等慢病风险因素,没有充分引起公众的重视。


  “建议把健康教育列入常规教育体系,让健康知识走进课堂,走进教科书、走进社区。从日本、美国等在慢病防控方面的成功经验中看出,政府主导的强化教育居功至伟,我国可发挥体制在这方面的优势。”程京说。





“不生病、少生病”与“治好病”并重


  将“治已病”的思路转向我国传统医学“治未病”理念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让“不生病、少生病”与“治好病”并重,才能使全民的健康得到更有效保障。


  中医有一个说法:上工是治未病,中工治欲病,下工治已病。


  以预防为主的大健康体系是降低社会医疗成本、解决医改难题的突破口。目前,很多医院都在采取各种方式降低死亡率,但却没有很好地考虑和采取行动降低发病率。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显示,达到同样健康标准,预防上多投入1元钱,治疗就可减支8.5元,并节约100元抢救费。美国经过20年研究发现,90%的人通过健康管理和教育,能把医药费降低到原有的10%。


什么是健康管理


  健康管理是指一种对个人或人群的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管理的过程。

  健康管理不仅是一个概念,也是一种方法,更是一套完善、周密的服务程序,其目的在于使慢性病人以及健康人群更好地恢复健康、维护健康、促进健康,并节约经费开支,有效降低医疗支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慢性病已成国人主要健康危险因素
未来将是中国健康产业发展最迅猛的10年
慢性病成我国居民头号健康威胁
城市社区老年人健康管理问题及对策
调查显示:25岁到35岁为健康素养最高人群
提升国民健康素养,积极防控慢性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