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北京东交民巷御河边的“方尖碑”

在法国旅行家马特罗列(Claudius Madrolle,1870-1949)撰写的《中国北部和西部,朝鲜半岛及西柏利亚游记》一书(1904年出版)(图01、图02)中有以下的记载:

图01 《中国北部和西部,朝鲜半岛和西柏利亚游记》 书题页



图02 《中国北部和西部,朝鲜半岛和西柏利亚游记》 有关“纪念柱”的记载



(划红线段落译文)

沿御河北上,俄国公使馆的后边是英国公使馆(英国府)。这是清廷1861年租让的一座漂亮的庭院,院内高屋覆盖着代表皇族色彩的黄色琉璃瓦。在北京被围时期,妇女、儿童、病人和档案就是集聚在这里。在公使馆外,有一座纪念柱,警示人们不要忘记“一九零零年六月二十日至八月十四日”那段悲惨的岁月。

当我读到这段文字让我想起曾见过的另一份史料:《接收租界及北平使馆界办法》。这是国民党政府行政院1945年11月24日发布的有关处理东交民巷等有关外国租界官有资产和官有债务义务的公告。公告中有如下文字记载:

……

六、英领事馆门前有纪念义和团围攻英使馆日期石碑一座,又附近尚有纪念殉难英人石碑一座,外籍顾问函请准其移置馆内,经市府外事处派员察看碑文,前者仅载日期,后者仅载人名,并无其他文字,准其一并移置馆内。但英使馆围墙东北角墙壁上有被义和团枪弹损坏痕迹30余处,英使馆曾于其上用蓝油漆刻写”LastWe Forgot”(永志不忘)字样(注),字迹清晰,“旧嫌宛在,有碍新好”,已通知该馆予以清除。

……

公告中“英领事馆门前有纪念义和团围攻英使馆日期石碑一座”的石碑可能就是“游记”中记载的“纪念柱”。

关于这座带有日期纪念柱(碑)是什么样?鲜见记载。

前些日子在看到曾在“大清海关”工作的一位英国人收藏的老照片中,有一张表现的是“方尖碑”(图03)。

图03 方尖碑(无任何注释说明)



这座方尖碑似曾相识:它在甘博(西德尼·戴维·甘博-Sidney·David·Gamble,1890年-1968年)的照片中出现过(图04)(编号:gamble_270A_1543)。

这张图04附有甘博本人的注释: Liege Monument—八国联军所树中国戡乱纪念碑(注:中文是照片所属网站后来附上的)(图05)。摄影者的原注在这里费解。

图04  甘博拍摄“方尖碑”的照片(gamble_270A_1543)



图05 甘博照片编号“gamble_270A_1543“ 中Liege Monument” 原注截图



经过细比较,不难发现图03和图04中的“方尖碑”应该是同一座建筑,依据如下:

建筑外形一样,如同“方尖碑”,在北京具有特殊性;

碑基座同为三层;

碑基下的地面有砖码路牙;

碑基座四角外延有拴铁链的方形矮柱;

方尖碑紧靠砖砌十字花灯笼矮墙,

墙头复坡顶

……

根据图03和图04提供的背景信息,尚不能断定这座“方尖碑”的位置。

要想证明需要有直接或间接的证据。

最好的办法是寻找1900年庚子之乱前后具体位置照片的前后比较。

在【德】穆默(Alfons von Mumm-阿尔方斯·冯·穆默)的 《摄影日记》 (Ein Tagebuch inBildern)我找到了一点依据。

穆默是随八国联军进入北京,作为德国驻清公使,在华处理一切事宜,直到《辛丑条约》签订结束。1902年回国,并于当年出版了《摄影日记》。因此该书照片中景物有较强的时间节点。

图06是穆默在内城南城墙头(正阳门和崇文门之间)向北拍摄的东交民巷御河。

图06 - 1穆默《摄影日记》中的御河



图06 - 2 穆默《摄影日记》中的御河 (局部)



在1900年庚子之乱前御河上只有三座桥,即:北御河桥、中御河桥和南御河桥(图07),而八国联军进入北京后,在英国公使馆东大门前的御河上建了一座两墩铁平桥,桥两边设铸铁护柱和铁护链,这座铁平桥成了御河上的第四座桥(图08)。这座铁桥在甘博图04的照片中有体现,图的右侧可见到铸铁桥护栏。

图07 1900年庚子之乱前御河三桥



图08 1903年御河四桥



图06穆默的照片中,很清楚地看到那座铁桥(图06 -2),而在此之前, 英国公使馆门前的御河上是没有桥的(图09)。在图06 –2的图片中应该可以看到“方尖碑”,在一张同样位置1902年拍摄的照片中已经出行“方尖碑的身影(图10)。而图06-2照片中,御河两岸没有驳岸和北御河桥前尚未建北门的状况说明照片拍摄的时间较早:方尖碑还没有立。

图09  1899年御河



图10 1902年东交民巷 御河上的桥(自南向北 - 自近处起):中御河桥,铁桥,北御河桥



不过,在穆默另一张从东交民巷使馆区北门外的御河桥向南拍摄的照片中,御河两岸已经用砖石驳岸,并修起护墙,河护墙的结构和式样与图03、图04中的相同,在铁桥西头的北边已经出现“方尖碑”。(图11)。

图11 穆默《摄影日记》中东交民巷北门- 御河(自北向南拍摄)



在甘博拍摄的图04照片中,可以看到御河左岸(东边)的铁电线杆,这种角铁制成的电线杆在当时具有典型性。图12是民国初年在御河左岸的“六国饭店”(Wagongs-Lits)(图13)的楼上窗口向西北拍摄的照片,尽管看不清那座“方尖碑”,却可以看到那种铁电线杆。

图12  民国初年从六国饭店楼上窗口向外西北方向俯拍御河



图13 清末北京东交民巷御河左岸的“六国饭店”( wagons-lits )



通过以上分析推断,图03和图04中的方尖碑就是东交民巷英国公使馆大门外,御河岸边的“纪念解围纪念碑”,为纪念1900年6月20日至8月14日义和团围攻东交民巷外国公使馆区,后被八国联军解围的历史事件。

至于甘博为什么把图04的照片注为“LiegeMonument”,唯一合理的解释就是甘博把“Siege”的“S”误打成了“L”,如果是“SiegeMonument”就解释通了:被围纪念碑。

有关这通方尖碑的资料实在太少,依据现有照片中相关参照物推算,方尖碑高三米以上,碑下部的宽度在八十厘米以上,由整块青石雕琢而成,纪念碑除在对外碑面的底部阴刻“20thjune to 14th august1900”(1900年6月20日至8月14日)几行字外,碑体通身平整光滑,简洁中透着凝重。(图14)

图14 甘博拍摄的“方尖碑”细部注解



这块碑自1945年被搬进原英国公使馆的院内后,就不见它的身影。

我想1949年解放时,那块“方尖碑”应该还立在原英国公使馆的院内。

至于“方尖碑”后来的命运就不得而知了。

:”Last WeForgot”(永志不忘)刻字位于原英国公馆东围墙的东北角,紧靠东交民巷使馆区的北门。从实景拍摄的照片辨认,很像是“LestWe Gorget”,而不是公告中提到的“Last WeGorgot”

图15 从东交民巷北门外向南即是“Lest We Forget”墙


 


图161900年8月14日英国公使馆刚刚解围后,曾守卫在前沿堡垒的外国士兵在堡垒前一侧的墙上刻上“LestWe Forget”的字样。


图 17在正修建北门墙顶俯拍的“Lest We Forget”墙 Burton Holmes -Travelogues 



18再见“方尖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清朝1879年老照片 记录消失的老北京风貌
华丽的纳沃纳广场(欧洲游36)
北京胡同之最--最长的胡同--东交民巷(二)中段:神秘的使馆旧址、正义路下的御河(转)
清末北京老照片:东交民巷御河桥边;正阳门上俯瞰前门大街
北京最有泪点的一条街
【游记】纳沃纳广场,罗马美丽的广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