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仲景经方调理肩周炎的专病专方〖柴胡桂枝干姜汤〗
肩周炎
        又称肩关节周围炎,俗称凝肩、五十肩。以肩部逐渐产生疼痛,夜间为甚,逐渐加重,肩关节活动功能受限而且日益加重,达到某种程度后逐渐缓解,直至最后完全复原为主要表现的肩关节囊及其周围韧带、肌腱和滑囊的慢性特异性炎症。肩周炎是以肩关节疼痛和活动不便为主要症状的常见病症。

        本病的好发年龄在50岁左右,女性发病率略高于男性,多见于体力劳动者。如得不到有效的治疗,有可能严重影响肩关节的功能活动。西医对这个病治疗效果不尽人意。

        刘志龙认为经方柴胡桂枝汤是肩周炎的专病专方。
   
     柴胡桂枝汤
        【方药】桂枝一两半(去皮)(6克)芍药一两半(6克)黄芩一两半(6克)人参一两半(6克)甘草一两(炙)(3克)半夏二合半(洗)(7克)大枣六枚(3枚)生姜一两半(切)(6克)柴胡四两(12克)
        【煎服】上九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现代用法:水煎二次温服)。
        【原文】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桂枝汤证),支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柴胡汤证),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146)
随证加减:
        血虚加:鸡血藤30g、当归10g
        血瘀加:姜黄12g,桃仁10g,红花10g,川芎10g
        寒痛加:附子15g,干姜15g,细辛6g
        热痛加:忍冬藤30g,丝瓜络10g,奏艽15g
        湿重加:羌活10g,独活10g,佩兰10g,藿香15g

        医案:
        刘渡舟医案,于某某,男,43岁,1993年11月29日初诊。左侧肩背疼痛疫胀,左臂不能抬举,身体不可转侧,痛甚之时难以行走,服西药“强痛定’’可暂止痛片刻,旋即痛又发作,查心电图无异常?某医院诊为“肩周炎’’,病人异常痛苦。诊时自诉胸胁发满,口苦,时叹息,纳谷不香,有时汗出,背部发紧,二便尚调。视舌质谈,舌苔薄白,切其脉弦。辨为太阳少阳两经之气郁滞不通,不通则痛也。治当并去太少两经之邪,和少阳,调营卫。
方选柴胡桂枝汤加味

        柴胡16克,黄芩10克,半夏10克,生姜10克,党参8克,炙甘草8克,桂枝12克,白芍12克,大枣12克,片姜黄12克。
服3剂,背痛大减,手举自如,身转灵活,胸胁舒畅。续服3剂,诸症霍然而痊。(《刘渡舟临证验案精选))1996~143~144)

        按语:刘渡舟教授认为, 太阳经脉走循人体之颈项后背部位,所以,太阳经脉不舒时,多出现颈项以及背部的僵直不舒感,甚至出现疼痛。张仲景在《伤寒论》中主要采用解肌祛风、生津疏络的治疗方法,依据有汗无汗而出两方,有汗者用桂枝加葛根汤;无汗者用葛根汤。如颈项背部与两肩部同时出现疼痛,则上述两方的疗效就不甚理想。因为两侧不属于太阳经脉循行的部位,而是少阳经脉所过之处,这时,宜用小柴胡汤疏利少阳经脉,故用桂枝汤疏利太阳经脉,太少两经之经气运行正常,则肩背疼痛自止。此即刘老用柴胡桂枝汤治疗肩背疼痛的机理所在。临床应用时,又常加入葛根、姜黄、红花、羌活、独活、川芎以加强活血、止痛之功,不论新久疼痛,多能应手而愈。

治疗肩背痛当抓住太阳、少阳、督脉三经。肩部为少阳经,背部为太阳经、督脉。久痛入络者,其血必结,可加片姜黄、桃仁、红花、川芎等药活血通络止痛。


王大经肩周炎治疗心得(常喜欢柴胡桂枝汤随证要做加减) 

        肩凝症,又称“漏肩风”、“凝结肩”,属于痹证,即西医学之肩周炎。本病患者多在五十岁左右,因此又叫“五十肩”,这是一种常见病,其主要症状是肩部疼痛、抬肩、穿衣、梳头、用筷都感到不便和疼痛,活动受限。病情严重的,疼痛由肩向颈部和上臂放散,肩关节功能障碍,夜不能寐,烦躁不安,病程短的一个月左右,长则数月、半年、一年、以至几年、十几年,反复发作,缠绵不愈。

        肩凝症的病因-病机是因为气血虚弱,外受风寒湿邪侵袭,气血凝滞,经络不畅所致。治疗法则主要是调气活血,驱散风寒湿邪,疏通经络,中医治疗的办法很多,如针灸、推拿,汤剂效果也比较理想。

        我治疗肩凝症,常喜欢把《伤寒论》中的两个方子合起来用,一个是小柴胡汤,一个是桂枝汤,也就是柴胡桂枝汤。但随证要做加减,用药有所偏重。这个合二为一的方子可以祛风寒湿邪,畅通经络。

        桂枝,性味辛温,能活血,祛风湿,温通经脉,利关节,用量不必过大,5-10克即可。芍药(我临床用白芍)入血分,能和血脉,缓急止痛。《本经》认为白芍可除血痹。其用量应视病情来定,重者可用30克,甘草用量宜轻,5-6克,多则10克。芍药配甘草,即是芍药甘草汤,仲景用它缓挛急,止疼痛。桂枝汤的另外两味药生姜、大枣,可依病情决定其用量。

        小柴胡汤中的柴胡,对其功能众说纷纭,我用柴胡来疏畅气机。气滞血凝,就要调气,调气不用青、陈皮,柴胡能宣畅气血,祛风湿,诸肿,用量不宜过小,我用15克;半夏用量灵活性大,这和白芍相似,半夏能除湿消肿止痛,肩凝症疼痛重的,半夏可以用到20克,量小了不行;党参要用10-15克;黄芩不宜多,对这种病寒性药要少用,但是应当认识到,黄芩在此处,对半夏有反佐作用。

        可以看出,主要是掌握桂枝、白芍两味药的比例。我在用柴胡桂枝汤治肩凝症的时候,常加上一味白芥子,白芥子的功能是消肿止痛,通行经络,治肩凝症,用上白芥子效果很好,尤其是顽固不愈者,可以用到15克或20克(打碎)。有的肩凝症患者症状较重,疼痛难忍,以致夜不能寐,坐立不安,我就在柴胡桂枝汤基础上加白芥子,还不行,就再加上制川乌、制草乌、制附子及某些虫类药,白芍用量还可加倍,一般一、二周可见明显疗效。
        常用量:桂枝12白芍30柴胡20黄芩5姜半夏20生姜10党参10大枣10甘草10;炒白芥子20制天南星15蜈蚣2条 地龙12。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柴胡桂枝汤加味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疗效观察
民间医生蔡长福治疗肩周炎经验 作者:徐风瑞
让关节不再疼痛笔记——肩周炎
治疗颈肩疼痛良方:柴胡桂枝汤
颈部疼痛,要鉴别病位
外感咳嗽一周用柴胡桂枝汤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