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试析伤寒论第191至200条——李国栋
 191.“阳明病,若中寒者,不能食,小便不利,手足濈然汗出,此欲作固瘕,必大便初硬后溏。所以然者,以胃中冷,水谷不别故也。”
阳明病中寒者,不能食,是因为胃寒不能消化水谷,寒湿凝聚胃肠,故不能食。寒湿阻遏津液运行,故小便不利。脾胃虚寒,津液不能循脉络下行直肠,亦不能运化水湿,则水走谷道,故大便初硬后溏。大便初硬后溏,是大便初头成形,初头后面的是不成形的溏便。如经曰:“此但初头硬,后必溏”。大便初硬是因为津液运行受阻不能濡润肛肠;大便后溏是因为水走谷道(直肠)。“手足濈然汗出,此欲作固瘕”,是寒湿滞胃,胃阳不足,阳不胜阴,故身无汗而手足濈然汗出,此为虚汗,是寒积于胃肠道,欲作(将要发生)固瘕的反应。此“阳明病若中寒者”实际上是太阴虚寒,其病机是胃中冷,水谷不别。固瘕,固是凝固,瘕是时聚时散的团块。固瘕,应是凝固不散的粪团。
192.“阳明病,初欲食,小便反不利,大便自调,其人骨节疼,翕翕如有热状,奄然发狂,濈然汗出而解者,此水不胜谷气,与汗共并,脉紧则愈。”
阳明病,初欲食者,当胃气强,胃气强者应小便利,大便硬。今小便反不利,大便不硬而自调,是有水湿停滞。若水湿停滞在胃肠者,当大便溏。此证大便不溏而自调,那么水湿停滞在何处呢?从“其人骨节疼,翕翕如有热状”来看,是水湿停滞在表部。骨节属于表部,骨节处有水湿停聚,故骨节疼。水湿停聚在表,则阳气上冲抗邪,故其面翕翕如有热状。表郁发热而致奄然发狂,濈然汗出而解者,此是胃气强,郁滞在表部之水湿不胜胃气,胃气强者能食,故曰不胜谷气,能食故能与汗共并,脉紧则愈。脉紧者是营气强,营气强者则水湿邪气才能与汗共并而从表解,故曰脉紧则愈。
193.“阳明病,欲解时,从申至戌上。”
义同第9条。六病欲解时皆为同义。
194.“阳明病,不能食,攻其热必哕。所以然者,胃中虚冷故也。以其人本虚,攻其热必哕。”
阳明病,不能食,为什么攻其热必哕呢?张仲景自解:所以然者,胃中虚冷故也。所以会攻其热必哕,是因为胃中虚冷的缘故。以其人本虚,是其人本为脾胃气虚,虚则不能消化饮食,饮食停于胃中,则胃中满闷,故不能食。若攻其热则伤其胃,其胃益虚,其寒益甚,胃中虚寒则胃气不降而反上逆,故哕逆。
阳明病不能食,应是中寒。如第191条曰:“阳明病,若中寒者,不能食”。中寒者是胃中虚冷,如第226条曰:“若胃中虚冷,不能食者,饮水则哕。”第122条曰:“……以胃中虚冷,故吐也”。经文反复提示,不能食,是胃中虚冷。胃中虚冷与太阴病证之“脏有寒”是一样的性质。太阴病证之“腹满而吐,食不下”是因为“脏有寒”,这与阳明病“胃中虚冷不能食,饮水则哕”、“胃中虚冷故吐”实际上是一样的性质。不同的是太阴虚寒的典型表现为下利,阳明病胃中虚冷的典型表现为大便初硬后糖。故其治法基本相同,以理中汤温里扶阳为代表方。
195.“阳明病,脉迟,食难用饱。饱则微烦头眩,必小便难,此欲作谷瘅,虽下之,腹满如故。所以然者,脉迟故也。”
脉迟主寒,亦主血虚、血瘀。此脉迟系血瘀化为湿热。血瘀不能运化水湿,湿停中焦,则影响饮食物的消化吸收,故食难用饱,饱则加重郁滞,郁而生热,热则生烦。此烦为湿郁化热,湿热上冲影响脑部供血则头眩;湿热下流影响膀胱气化则小便难。头眩和小便难是肝脾湿郁化热所造成的。此欲作谷瘅,谷瘅是因湿郁不化,谷气不行,郁而生热,不得宣泄,热熏肌肤而身发黄色。虽下之,腹满如故,是因为其人脉迟血瘀并太阴湿滞。去湿之法,当通利小便而不当攻下大便。虽下之,腹满如故,是下之虽然热去但是湿不去,故虽下之,腹满如故。所以然者,这是脉迟的缘故。
脉迟为血虚如桂枝新加汤证之脉迟。脉迟为血瘀如143条热入血室之脉迟,还有《金匮要略》肠痈者之脉迟。
此条与《金匮要略》谷疸条互看,则更清楚。如《金匮要略》曰:“趺阳脉紧而数,数则为热,热则消谷;紧则为寒,食即为满。尺脉浮为伤肾,趺阳脉紧为伤脾。风寒相搏,食谷即眩,谷气不消,胃中苦浊,浊气下流,小便不通,阴被其寒,热流膀胱,身体尽黄,名曰谷疸。”“阳明病,脉迟者,食难用饱,饱则发烦,头眩,小便必难,此欲作谷疸。虽下之,腹满如故,所以然者,脉迟故也。”“谷疸之为病,寒热不食,食即头眩,心胸不安,久久发黄为谷疸,茵陈蒿汤主之。”
谷疸脉数。此条脉迟为欲作谷疸,其表现为食难用饱,饱则发烦头眩,小便难,其病机为肝脾湿热,其治可以茵陈五苓散法。
196.“阳明病,法多汗,反无汗,其身如虫行皮中状者,此以久虚故也。”
阳明里热,法当迫汗外出,因阳明本为多气多血,所以热结阳明者,法当多汗。反无汗者,此以血气久虚之故。血气久虚之人,若病阳明,则津血不足,皮肤失养,故无汗而皮肤发麻有如虫行皮中状的感觉。此证以血气不足为因,燥热为果,当以调胃承气汤加芍药麻仁为法,或以芍药甘草汤加麻仁。
197.“阳明病,反无汗而小便利,二三日呕而咳,手足厥者,必苦头痛;若不咳、不呕、手足不厥者,头不痛。(一云冬阳明。)”
阳明病,反无汗而小便利,反无汗为表部气血不足,小便利为里热迫津偏渗。二三日呕而咳,呕而咳属柴胡证,柴胡证是肝气郁热,肝气郁滞不能外达,则向上冲逆故呕而咳。手足厥为少阳气郁,血气郁滞在内不能外达四末故手足厥。肝气上冲于头故必苦头痛。若不咳、不呕、手足不厥者,则没有肝郁气冲,故头不痛。若为阳虚中寒者,寒气上逆也会出现呕而咳和头痛等,但是阳虚中寒咳逆头痛者,法当小便不利。阳虚中寒小便利者必无头痛。因为阳虚中寒小便利者是气脱于下,必无力上冲,故头不痛。
198.“阳明病,但头眩,不恶寒。故能食而咳,其人咽必痛;若不咳者,咽不痛。(一云冬阳明)”
阳明病,里热生风,风热上攻故头眩,表无邪故不恶寒,里有热故能食,热上冲肺则咳,热咳伤咽,咽必痛。若不咳者,为里热不上冲,故咽不痛。
199.“阳明病,无汗、小便不利、心中懊憹者,身必发黄。”
阳明病,无汗、小便不利、心中懊憹者,是津液不足,蕴热于里,无汗则邪热不得从汗泄出,小便不利则邪热不得从尿泄出,热蕴于里不能外泄,则热扰心包而心中懊憹,热熏肌肤则身必发黄。
200.“阳明病,被火,额上微汗出,而小便不利者,必发黄。”
阳明病,无汗,若误用火疗,被火劫,则外火与里热相合,必当汗出。此额上微汗出而身无汗且小便不利者,是因津液不足,湿热蕴结于里,里热不得从小便内泄,亦不得从汗外越,湿热郁结不得泄越,阻碍胆汁疏泄,则胆汁外溢皮肤,故身必发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第八【192】【193】【194】
大便初硬后溏如何辨证论治?
初学胡希恕伤寒论(191
伤寒论191-200条
《伤寒论》398条原文
《伤寒论条文背诵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