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故事工程13——内心矛盾和外部冲突

  创作故事的最好方法就是制造冲突。许多作家都喜欢就此展开争论,当然,实际上许多作家喜欢就任何一点展开辩论。不可否认,冲突的确是一个好故事的必要组成部分。如果没有冲突,你的作品最多是篇人物传记或日记,甚至可能只是些平淡无味的只言片语。

  从这个意义上说,故事中的主人公要寻求成功、取得胜利、逃离困境、探索发现、完成任务、实现愿望、追求真理,或是要完成其他任务,所有阻碍主人公成功实现这一切的不利因素就是冲突。虽然前文中可能提前埋下了伏笔,甚至在故事的第一部分就预先有所呈现,但表面上看来,冲突是在故事的第一情节点刚开始的时候才有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也可以把它称为故事发生的引发性事件。故事中的主人公就是由此开始了他的旅程。

  第一情节点之前的描述都是为故事的转折点服务的。在有些故事中,很早就出现了对反面势力的描写,故事也随之展开。如果再仔细看便会发现,其实我们并没有真正明白各个角色的意义所在,至少我们还没有理解第一情节点所定义或改变的意义层面,而这些就是接下来的故事情节。

  这与故事中的人物刻画息息相关,因此,应该在第一情节点开始之前就确定好人物形象。

  故事第一阶段的任务是确定故事情节和计划塑造的人物形象,二者在第一情节点发生冲突。当然对于一个好故事而言,情况并不是这么简单。

  这是因为,通常精彩故事中的主人公的内心十分矛盾,具有复杂性和多维性。有时他们甚至不那么讨人喜欢。众所周知,与主人公的性格相比,有时候我们要更多地关注他们历经艰难险阻最终完成任务的过程和经历。

  在故事的第一部分,也就是第一情节点之前,作者应该呈现出主人公的一维性格,也可以描写反面角色的一维性格特点。同时,你也应该在第一情节点之前为主人公的二维性格埋下伏笔,因为作者应该为一维性格和二维性格的前后呼应做好铺垫。

  对主人公三维性格的刻画有一定的难度,但十分必要。因为这个时候,主人公的一些判断和行为表明,其性格还有待转变和发展。就故事中的人物性格弧线而言,故事开始时主人公的所作所为,可能与故事最后部分所表现出来的性格特点有所不同。

  譬如,我们可能不喜欢这样的人物∶一个在野营旅途中喝醉酒的人。然而,即使他举止愚蠢,但当他被一只饥饿的大熊盯上、被视作下一顿美食时,我们肯定会同情他。

  在这个故事的第一部分,对主人公的三维性格的设定可能是双膝跪地、向天祈祷的那种——一个懦弱的人会在重重压力下恐惧不安。然而在故事的最后,他可能会拿起棍棒为保护自己而战,因为一味地恐惧害怕没有任何意义。两者都是三维行动,都受到二维性格的驱使。

  这个例子强有力地证明了一点—在故事中,主人公的二维性格是可以发生转变的。主人公不断学习进步,最终摒弃了束缚他的旧观念,战胜了心魔。与之前相比,他在故事后面展开的三维性格表现极其与众不同,且更加吸引人。

  一般来说,主人公复杂的内心活动产生于刚开始的二维人物刻画,这种内心矛盾会阻碍他实现自己的目标。其实,除此之外,主人公还要努力克服作者在他的前进道路上故意设置的外部障碍。

  比如要从熊掌下逃脱的那个家伙。他醉了,是他自己喝醉的,这就使事情变得更加复杂了,因为熊并没有醉。

  有些故事,尤其是那些无法用更专业的术语来编辑的故事,如以人物刻画为主的小说和电影剧本其重心几乎全在描述主人公的心魔上。而如何克服二维背景中设置的重重障碍,恰恰是故事的主旨所在。

  做好这一点,《壮志凌云》就堪称文学作品了。

  好故事中两个层次的冲突

  为了给读者带来乐趣,每一个好故事都会呈现两个层次的冲突;一种是阻碍主人公前进的外部障碍,另一种是主人公潜在的心魔,使他们无法在巨大的压力下做出最好的表现。内在的动力、心底的脆弱、信仰、使他们脆弱的怪念头或引诱他们堕落的癖好都会蒙蔽他们的双眼,让其无法认清事物的真相,乃至扭曲他们的价值观,使他们无法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

  二维心理状态的例子包括根深蒂固的宗教信仰(例如,这种信仰可以使一个人对付那只饥饿的大熊),由于虐待而引起亲子仇恨或其他怨恨,对权威的不信任以及一些心理性问题,如恐高症、幽闭恐惧症、广场恐惧症和一系列其他的恐惧症。当主人公需要做出决定时,其中任何一个问题都会成为障碍。

  此时,《壮志凌云》的主角再次出现。这个家伙有点儿反叛精神,他的愚蠢决定将他和僚机飞行员置于危险的境地。他做这一切的目的都是为父亲当年的军事失败雪耻,他要让自己看起来无所畏惧,从众人中脱颖而出,并成为这个纪律主导的世界的英雄。

  当然,在故事的最后,他克服了心魔,唤醒了自己内心的英雄气概,终于超越了自己的父亲,实现了父亲未了的心愿。

  德克斯特就是一个绝佳的例证

  或许每个有心魔存在(当然,这个比喻可能并不恰当)的人物都源自电视连续剧《嗜血判官》(这部电视剧由杰夫·林赛的系列小说改编而成)中德克斯特这个人物形象。剧中的主角是一个连环杀手,如果连他都算不上内心有恶魔的人物,那我们可以不用写故事,都去做陶器好了。德克斯特为人很真诚,但是,他是一个杀了人还毫无负疚感的精神变态者——这是因为他小时候偶然受到的刺激。他那杀人嗜血的欲望找到了一个更有效的发泄途径∶只杀那些逃脱法律惩罚的、罪有应得的人。

  这部电视剧是成功塑造人物形象的典型,因为它具备了所有的必要元素∶背景故事、心魔、正常人的心理、世界观和一个布满怪异东西的黑乎乎的地下室,其中包括胶带和显微镜片上的血迹,这一切都暴露在众人面前。但这一切都很神秘,很有吸引力。

  然而,当看到那些卑鄙的家伙成为连环杀手德克斯特的猎物时,我们仍然会发现自己居然或多或少地同情他们,尽管那些家伙确实是罪有应得。

  这是一个绝佳的例证。

  如果德克斯特心中的恶魔(他将它视为黑暗旅人)得到了控制,或不加控制任其大肆残害他人,这个故事或许就不会如此吸引人。其精彩之处就在于德克斯特找到了一种摆脱心魔的方法,克服了前进道路上的障碍。故事首先关注主人公消除内心的冲突,或者说德克斯特制服自己内心的恶魔的努力,然后才增强了克服外部障碍的能力。还有另外一种情节设置的方式∶将主人公制服心魔的情节设置在最终打败敌对势力之前,这要求增强主人公的能力,使其足够强大,战胜他们在故事中需要战胜的一切。

  德克斯特的嗜血需求和杀人准则都是人物刻画的二维空间问题。造成他嗜血的这些二维性格是麦加芬母题(由希区柯克提出的电影技法,即能将电影故事带入动态的一种布局技巧。通常是指在一部悬疑影片的情节开始时,使观众在好奇心驱使下很快进入剧情的中心戏剧元素),这是一个反复出现并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因素。在德克斯特的故事中,全力培养他的父亲早已死去,却又总是频频诡秘出现,且经常出乎我们的预料。

  至于他的三维性格特征,即随着每周电视剧的播放,他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接近自己人性的那一面,由德克斯特的所作所为反映着他自身性格的这种发展过程。他的真实本性是神秘的∶他究竟是个杀手还是个英雄?或者两者兼而有之?我们能不分场合地支持一个连环杀手吗?

  这部电视剧大获成功的另一大因素在于它巧妙地抓住了观众的心理∶人们都喜欢看到恶人得到应有的报应。如同电视剧传达的立场那样,即使德克斯特有阴暗的一面,我们也支持他。因为他杀的那些目标是比他更加可憎的人。

  所以说……是一个绝佳的例证。

  描述主人公学习如何克服自身的缺点是讲故事的灵魂所在。这其中最为关键的任务,是作者要在故事发生之前进行充分构思。

  我们把这称为人物弧线。只有为故事的主人公设置一个心魔,让他面对并征服这个恶魔,故事才能深入人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写故事,塑造人物是最秘密的杀手锏
如何设计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
『写作课堂』短篇小说写作指南·跟你的人物过不去
不会写故事怎么办?三个步骤教你如何编写故事
创作性写作笔记
名家谈写作 | 郝景芳:我是怎么写故事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