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大明王朝的开国功勋为何只有汤和善终

公元1352年的一个深夜,皇觉寺,一个面黄肌瘦的年轻人正在看一封老友的来信。这封信的内容让这位年轻人恐惧和胆寒。借着佛前摇曳的烛光,能清晰地看见年轻人脸上的豆大汗珠,正在读信的这个年轻人正是朱元璋。当然,那个时候的朱元璋还不是皇帝,他正安安分分的在皇觉寺当和尚讨饭呢。这封信就是朱元璋幼时的玩伴汤和写来的。

汤和(1326年-1395年),字鼎臣,今安徽凤阳人。汤和出生于贫苦的农民家庭,和朱元璋在同一条小街上长大,和朱元璋关系非同一般。童年的汤和已经展示出一定的雄心壮志,在和小伙伴们嬉戏玩耍时,总喜欢当个孩子王统率群童,不仅如此,还刻苦练习骑马射箭。成年之后的汤和身材高大,性格洒脱且不失沉稳,善谋略。由此可见,一个人的成功,不仅仅要靠一定的运气,自己本身的努力和实力也是非常重要的。

汤和画像汤和的来信意思很简单,这封信的大概是说“我已经做到起义军的千户了,念在同乡的份上,希望你朱元璋也能过来投奔起义军,咱们可以共图富贵!”

此时的朱元璋收到汤和的来信,心里一定是忐忑不安的吧。虽然当和尚讨饭吃不好也吃不饱,但是至少不会有性命之忧。投靠起义军能生活得好一点,虽说能顿顿吃饱,但那可是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刀头舔血的营生。

就在犹豫不决之时,朱元璋的师兄匆匆忙忙跑了过来,急切地告诉朱元璋,有人已经知道他收到一封造反的信,正打算告发他私通反贼。得到这一消息,朱元璋惊恐万分,这个地方肯定是不能呆了,可是不在这地方呆,又能去哪呢?

在举棋不定之时,朱元璋找来个算命先生算上一卦。算命先生告诉他,算卦的结果是“卜逃卜守则不吉,将就凶而不妨”!卦象的意思是逃跑,呆在这里都不吉利,去造反还可能没事。由于黄河泛滥,再加上元末官吏腐败至极,老百姓困苦不堪,饿死者不计其数,甚至发生了易子而食的惨剧。天下之大又能去哪呢?

至此,朱元璋彻底坚定了投奔起义军的决心。

朱元璋画像汤和对于朱元璋是有引荐之功的。朱元璋投奔起义军后,最开始不过是个普通的士兵,而此时的汤和已经是起义军的千户了。但是,汤和不仅没有以上下级的姿态来对待朱元璋,反而非常的尊重朱元璋。在军营里,官职高得多的汤和总是走在士兵朱元璋的后边,并且毫不在意他人的眼神,每天跟在朱元璋身后当小跟班。不得不佩服汤和的眼光和远见,他看出朱元璋并非池中物,最后的事实也证明了,他跟对了人。而且,证明他也是个很有眼力见的人,也正是这个优点,使得他能够在后来的腥风血雨中幸存下来。

汤和参与的第一次比较大的战役是在公元1355年攻打河阳城的战役。本来朱元璋是搞了个引蛇出洞的计划,将元军引诱至河阳城十里之外,然后趁着城内守备空虚,一举拿下。计划得很好,可是偏偏出了意外。

这场战斗,在《明太祖实录》有详细的记载:“和阳人闻庐州义兵至,父老以牛酒出迎。会日午,天祐兵从他道就食,遂误前约。再成候之过期,不见举火,意天祐必已进。遽率众直抵城下,城中人始觉有兵......再成战不利,中矢走,众皆溃。元兵追三十余里.....会日暮收兵还,天祐等始至,适与元兵遇,急击之。追至和州小西门,城上抽桥急,我军夺其桥而登,彼军争桥,总管汤和遽以刀断其索。”这段话是什么意思呢。

当时的统帅还不是朱元璋,而是郭子兴。在朱元璋的建议下,郭子兴指派张天祐率人假扮元兵在城内举火为号,作为内应。耿再成带着主力攻城。但在计划实行中,却偏偏出了岔子。耿再成以为张天祐已经入城,没想到张天祐竟然带着他的人马到别的地方喝酒吃肉去了(天祐兵从他道就食,遂误前约)。

不出意外,耿再成大败,还中了一箭,起义军四散奔逃。元军一口气追出了三十里......等到天快黑了,元军准备收兵回城的时候,张天祐才带着人马赶到战场,与元兵发生激战。就在元军即将进城的时刻,总管汤和神兵天降,砍掉了收吊桥的绳索,起义军这才拿下了和阳城。

影视剧中的朱元璋和汤和客观来讲,虽然汤和也是一位优秀的将领,但在将星云集的元末明初,汤和的带兵打仗能力和徐达、常遇春等名将比起来还是比较一般的。

当全国各地的起义军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的时候,当真正意义上接受元朝统治的地盘越来越少的时候,元朝的贵族们终于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了,蒙古武士的灵魂在他们的体内复苏,他们重新整编了部队,战斗力直线上升。在元朝灭亡之后,蒙古贵族仍然企图重新入主中原,不断组织力量反攻。当时的局势对于朱元璋来说并不乐观。

此时的徐达、常遇春在攻下大都后,分兵两路,常遇春南下保定,从北路进攻山西。徐达的部队进军漳德,从南路进攻。他们预备在太原合击元军,企图将其一举歼灭。

徐达军的前锋正是汤和。汤和为了抢头功,轻敌冒进,他在没有得到徐达许可的情况下,自作主张。攻克了泽州。元军利用汤和孤军深入的机会,连夜集合大军在山西韩店偷袭汤和,汤和率领的明军惨败,死伤达数千人。

明军骑兵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朱元璋大封功臣。按理说汤和资历最老,但却仅封了个中山侯,就是因为军功不够。为了给汤和混个公爵,朱元璋可以说是操碎了心。洪武四年,朱元璋为解决明玉珍的明夏政权,安排汤和伐蜀。为了确保万无一失,朱元璋直接给汤和上了一道双保险。先让大将颍川侯傅友德在北边牵制住夏军主力,又派朝中第一水军大统领德庆侯廖永忠做汤和的副手,这明显就是给汤和抬轿子的。可汤和的表现再次让朱元璋失望了。在如此精兵强将的打击下,明夏重镇瞿塘关整整坚守了三个月,三个月后江水暴涨,汤和只好原地待命,等江水退了再出兵。朱元璋大怒:“平蜀之机,正在今日,若俟水退然后进师,岂不失机误事?”等到平定四川,回到南京,得到赏赐最多的并不是主帅汤和,而是傅友德和廖永忠两人。

直到洪武十一年(1378年),资历最老的汤和才被封为信国公。

洪武十三年(1380年),“胡惟庸案”发,宰相胡惟庸被诛九族,同时功臣宿将倒下了一大批,汤和已经嗅到了危险的味道。此时的朱元璋年事已高,已经在考虑接班人的未来了,当然不愿诸将长期统领军队。汤和敏锐地觉察到了这一点,主动提出:“臣年事已高,不能再指挥军队驰骋战场了,希望能返回故乡,为将来死去找一片容身之处。”朱元璋听后大喜,解除了汤和的兵权。之后,除了短暂复出修建浙东和福建沿海卫所之外,剩下的时间汤和都在凤阳养老。

汤和塑像在霸业还未开始之时,汤和是朱元璋的引路人;在霸业建设之时,汤和是朱元璋的追随者;等霸业成功之后,汤和再次重新自我定位,从不居功自傲,仅仅只做一个安分守己的臣子。看淡金钱名利,这也是他能在明初那数场腥风血雨中唯一幸存的根本原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朱元璋几乎杀尽开国功臣,为何汤和能善终?
汤和,被朱元璋“记恨”一辈子的开国元勋
中国古代战场秘境追踪:昆阳古战场 (五)
绿林、赤眉起义军的覆灭之路
绿林军
昆阳之战:四十三万大军为什么会在谈笑间飞灰湮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