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竹子赋
1楼
该帖被浏览  849 次,回复 6 次

竹子赋
文/拾花女人

   单位的两座连廊大楼之间有一径竹林,先不说它是否如江南水乡的竹子那样修长、茂密或挺拔,但就它能够在这块缺少水分滋润的有点干旱的土地上顽强地生长起来,就已经足够赞叹了,何况它又终日少得阳光,除了中午斜斜地伸进一些阳光,其他时间几乎享受不到明媚的爱抚,而它却毫不生气地依然执着地拔节、抽芽并舒叶,一丛丛地摇曳,这对于一个喜竹、爱竹和慕竹的人来说,确实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因此最初看到它们时,我站在那里激动了好半天。
   中国画的传统题材,以梅、兰、竹、菊谓四君子。《集雅蔡梅竹兰菊四谱小引》中“文房清供,独取梅、竹、兰、菊四君者无他,则以其幽芳逸致,偏能涤人之秽肠而澄莹其神骨”,文人高士,常借梅、兰、竹、菊来表现自己清高拔俗的情趣,或作为自己品德的鉴戒,松竹越冬而不雕,梅耐寒而开花谓岁寒三友,明程敏政就有《寒岁三友图赋》誉之,确实有其独特的道理,也皆是我的所爱。梅,剪雪裁冰,一身傲骨;兰,空谷幽香,孤芳自赏;竹,筛风弄月,潇洒一生;菊
凌霜自行,不趋炎势,合而观之,它们都有一共同点,都是清华其外,澹泊其中,不作媚世之态。而竹确是我所别有钟情的,它轻而不佻,心性随和,山野路旁,庭院庙堂,随遇而安,四季茂然;其形、其声、其韵、其气所构成的独特的婆娑风韵,让我倾爱有加。
   唐诗人孙岘在《送钟元外赋竹》写到“万物中潇洒,修篁独逸群。”不仅写出了竹外形的清秀洒脱,也写出了其性情的飘逸超然。确实,竹枝劲拔,神清骨瘦;竹叶青翠,经冬不凋;竹节坚韧,遇风不折;竹姿婆娑,清秀中透着几分潇洒。竹之葱茏,春青秋翠,夏茂冬苍,万物之中除了青松,还有谁堪媲美?再者,竹之心净,空明无物,不纳垢滞。其心愈空,其节愈高;其气愈清,其性愈纯。既不为冷霜冰雪摧之而折节,也不为暖风细雨抚之而媚俗。
   根生大地渴饮泉,未出土时先有节;枝横云梦,叶盖天,到凌云处仍虚心。也许正是因了竹的这些性情,古往今来,那些文人墨客都喜欢与之为友。晋代有“竹林七贤”,唐代有“竹溪六逸”,而到了宋代大词人苏轼居然在《送竹几与谢秀才》诗中将竹成为竹夫人,“留我同行木上坐,赠君无语竹夫人”,南宋陆游也紧随其后在《初夏幽居》诗中吟道:“瓶竭重招曲道士,床头新聘竹夫人。”意思是在你闷热难耐心烦意乱难以入眠时,抱着冷冰冰的竹夫人,何愁不能进入甜梦;更甚的是苏轼爱竹竟然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清代郑板桥说竹“能驱吾暑,能豁吾胸。君子之德,大王之雄”,可见竹的超凡脱俗,清新高雅、虚心有节已经深入人心,成为一种人格的象征了。至于有人称道”古今庭园几乎无园不竹,居而有竹,则幽簧拂窗,清气满院;竹影婆娑,姿态入画,清秀而又潇洒”,竟然到了“不可一日无此君”的地步,虽然有些夸张,但也更深地表明人们爱竹的程度。
   当然在爱竹之人中,也不乏一些自命清高或沽名钓誉之人栽竹吟赋,以示高雅,但其浮躁之气终究掩饰不了内心的世俗,其附庸之态断不能与临风修竹风流倜傥之姿可比,其争名逐利之心也断然不可与竹之淡泊虚怀之志相合,因此,他们即使也置竹爱竹,或者也弄诗作赋,但是断然吟不出竹之清音,竹之清气,竹之超然性情的。
   我一直在想,竹叶青翠有色,竹韵婆娑生情,竹一生所追求的应是空明之境吧,其坚固之根可以扎地,其挺拔之身可以撼林,其心魄之高可以冲天,其心虚之空可以藏海,其性情之幽可以入禅。其超然空灵之性可以净化喧嚣尘世浮躁之之心,因此,竹常与青山修林为伍,与绿水青野为邻。无怪乎王德操在《咏竹》诗中说:“幽居思伴侣,惟有此君宜。萧疏既同我,清空亦可师。吟时声应和,步处影相随。不作人间态,炎凉意便移。”邓雪霄《竹粉》中称“六月林间犹带雪,可留清韵待群贤”,而爱新觉罗.玄烨干脆在《闲坐咏竹》诗中赞叹:“门外千竿细竹,窗前万朵鲜花。秋寒众色皆变,惟尔霜姿可嘉。”这就足见竹之这些情状决非世俗逐利之徒所能强为。
   人之爱竹,除了竹之这些自然性情外,也许还和竹的其他一些生活情结有关,比如造纸术未发明之前,人们以竹刻简;旧时有“竹报平安“一词,竹报就是平安家信,唐·段成式《酋阳杂俎续集·支植下》就有记载:“北部惟童子寺有竹一窠,才长数尺,相传其寺纲维,每日报竹平安。”还有以竹为词祝寿诵事的,因为竹的根基稳固,枝叶象松树那样繁茂,因此古人常用它作祝寿或宫室落成时的颂词,也比喻家族兴盛,如《诗经·小雅·斯干》中说:“如竹苞矣,如松茂矣”,明·范世彦《磨忠记》载:“祝寿享,愿竹苞松茂,日月悠长。”因而也就有了“竹苞松茂“一词飞诞生。可见竹鱼人们的生活习俗是紧密相连的。
   至于竹之为乐,《庄子·骄拇》即有记载:“金石丝竹,黄钟大吕之声,非乎而师旷是也。”唐·杜甫《醉为马坠诸公携酒相看》中“酒肉如山又一时,初筵衷丝动豪竹”,宋·陆游《长歌行》中“哀丝豪竹助剧饮,如巨野受黄河倾”,更是用“哀丝豪竹”形容音乐悲壮动人。而竹之入文,最典型的体现在以竹为曲牌和词牌的不在少数,比如:宋未蒋捷作《竹山词》;竹枝词,乐府《近代曲》,又称为《竹枝子》,原属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而唐诗人刘禹锡根据民歌改作新词,歌咏三峡风光和男女恋情,此后各代诗人多写《竹枝词》的很多,来歌咏当地风俗和男女爱情。
   可见,竹除了性情为人倾慕,又多以美好的一面与生活的内容联系在一起,来反映人们美好的愿望和追求,这也足以说明竹之深入人心的高尚品行了,无怪乎文人墨客会与竹有着千古不解的情感。而在人们的生活中,竹与爱情又有着十分亲近的关系。唐·李白在《长千行》诗:“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千里,两小无嫌猜。”小孩以竹当马骑,在一起玩耍,那天真无邪的感情便成了多少人乐道的纯真的爱情。而在这些故事中最为动人的要数斑竹的故事了。
   毛主席在诗词中曾有“斑竹一枝千滴泪”,说的就是这个故事。上古时候,尧王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叫女英,二女儿叫娥皇,姐姐长妹妹两岁。女英和娥皇都长得俊秀,贤惠善良,尧王很喜欢他的两个女儿。尧王选贤让能,选虞舜为继承人,并将两个女儿许给舜为妻。舜帝即位后,南方的“三苗”部族多次在边境骚扰,舜亲率大军南征,娥皇、女英也跟随同行,留住湘水之滨。大军征战南进到苍梧,舜王不幸病死,葬在九嶷山下。娥皇、女英接到噩耗,痛哭不止,一直哭得两眼流出血泪来。泪珠洒在竹子气上面,染得竹子满身斑斑点点,成为斑竹,二妃死后,洞庭湖君山出产一种竹子,竹子上面有斑斑点点紫晕的玟痕,传说为二妃的血泪所化而成。以至后来诗人多以湘竹之坚贞歌颂忠贞不渝的爱情。
   许是喜欢肃静的性情,我特别喜欢竹林的幽静,闲了时就常常独自在那一径竹林漫步,踩着那光滑的鹅卵石铺成的地面,嗅着竹叶的清香,听清风穿过竹林时婆娑有韵的声音,心底会派生出许多诗意来。尤其是新雨过后的三五之夜,天地一切都是清新的,宁静的,此时浮躁的心境全被竹林青青的清气涤荡了个干净。月华降临竹林,清风吹动竹子,其摇曳婆娑的影子依依成韵。此时,于皓月驳竹,静谧空明之境,物我两忘之情顿生,一切大动都隐了其形,唯有那无声的宁静在竹林中游弋,那种遁入禅境般的宁静,岂是浊于红尘之身所能够体味得到啊!
   皓月清辉,竹影婆娑,诗也?画也?一颗清新宁静之心还有谁可以代替?然而再看看那些常年居于竹之旁边的人每天吮吸着竹的清香却为名缰利锁而困,岂不可怜可悲?而他们沉醉其中自以为乐,为了争功而邀宠,甚至不惜出卖肉体和灵魂,得一点恩赐便沾沾自喜,耀武扬威,不可一世;而一旦失势,则如丧家之犬,惶惶不可终日,实在可笑可叹。而那些内心守着竹节的人,即使生活清贫了点,地位一般了点,但却能够活出竹的潇洒,竹的自由,竹的气节。陶潜曾在《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中吟唱“寒竹被荒蹊,地为罕人远。是以植杖翁,悠悠不复返。”孙竹雅在《方竹》吟道:“屹屹棱未许磨,更以高节耸危柯。圆通尚难容今世,独抱枸方奈尔何。”人在世上混,圆通不是万能之术,而如果人拥有了竹之坚强、清气、隐忍、超然和气节,谁能奈何你呢?

   突然想起一个与竹有关的小故事——
   春秋时代的孔子驾牛车周游列国,走在山西省平顺县的一个小村庄的路上时,一个三、四岁的小孩在路上用土围了一座城池挡住了孔子的行程,孔子让小孩让路,小孩子问孔子:您见过城池给车让路吗?孔子只好驱车绕城而过,这个村后来就叫北耽车。孔子继续前行,在路上修城池的小孩子追赶上牛车问孔子:松树为什么耐寒,冬天也青翠碧绿?孔子回答:松树心实、油大,所以耐寒,冬天也青翠碧绿。小孩子又问:竹子无油、心空,怎么在冬天也青翠碧绿?孔子答不上来。小孩子问:树上的柿子见过吧,青时是涩的不能吃,红了怎么就慢慢不涩能吃了呢?孔子回答说:太阳晒得多了,柿子红了就不涩了。小孩子再问:胡萝卜吃过吧,为什么埋在土里的是红色的,而露在外面太阳晒着顶部是青色的呢?孔子回答不上来,只好结束山西之游,回车山东,这个村庄后就叫回车村。
   这真是一个有趣的故事,竹子无油、心空,怎么在冬天也青翠碧绿?孔子没有回答出来,便结束山西之游,回车了......

2009.11.03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竹颂
蜀南竹海行
一竹一人一画境,一念一品能修心——竹子诗画集
32、【现代诗】幽凉,幽凉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家乡竹林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