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红蓼集序

 红 蓼 集 序

孤山散人


    尝闻“女子无才便是德”,然不知有才便无德否?无才便有德否?犹不知昭(班昭)、琰(蔡文姬)、文君(卓文君)、婉儿(上官婉儿)、易安(李清照)辈无德否?由古而今,才女辈出,而名流千古者不可升数,岂言无德哉?凡夫之陋习,俗子之浅见,岂不令人悲哉!
      予为浮屠,喜弄笔墨,网游于博客,得识于大姊,赵旭光君,遂成忘年友。赵旭光君生时,曾告余曰:“欲结集《女子十二词坊》成册付梓,欲以先生为序,不知可否?”余闻言,自是受宠若惊。然自思,山野匹夫何德何能,何等猥琐形状,岂能登大雅之堂而为之言序哉?遂婉言以辞。孰知,赵旭光意愿未了,半途中殂,英年早逝。余之推诿,反成永诀。岂不悲哉!恸哉?更怀愧而羞见赵旭光大姊于太虚!

 至于《红蓼集》,凡诗词300余首(阕),皆出于巾帼之手笔,其中年长者已年逾花甲,年轻者尚在而立,岁疆月界,参差三十余载,犹能携手挽臂,持诗握文,而吟咏风月,而唱和沧浪,度其归属,无外乎于情也。夫言诗者,多以慷慨悲歌之士以言志,多以《诗》《骚》称发愤之作,而“言志”“发愤”岂不发乎于情哉!庙堂之上则有忧民之情,江湖之远则有忧国之情;祭父悼母则有养育之情,凤求凰逐则有儿女之情;春花秋月则有山水之情,多愁善感则有婉约之情;兄弟姊妹则有手足之情,朋友同志则有芝兰之情。是以同声者相应,同气者相求,同志者相道也。无情者,岂能迸发诗词之性灵哉!
    是以诗文之用,在乎于隽,而不应时则不隽,不穷新极变则不应时。是故虽诗令词督,而诗词之趋不可止也,实乃时之所为也。是为时势出英才也。清末以来,诗词学究饱廪粟者,皆恶知诗也。何也?盖因诗文所用者,皆一时新艳之辞,聱牙之句,生冷之语,标语口号所牵强填塞,了无意境。而其所不用者,皆婉丽之诗,清雅之文,柔情之词,视其芜秽而抹勒。余自始知时艺之趋,非诗家文笔所变,实乃鉴赏者之目,则未始不变也,则趋时附势也。而今一睹《红蓼集》,则见诗文鉴赏之目变,其变盖有不可知者,不可知虽欲殚力所不及也。 

   《赵旭光诗词》之字斟句酌,诗工词质而得之于醇;《写秋斋》之山水情话,乡音乡恋而得之于旷;《墨菡小筑》之深沉阔远,灵动稳润而得之于舒;《凭海轩》之豁达凭眺,意真情切而得之于邃;《白雨庐》之影水邀月,醉柳眠花而得之于婉;《杏雨轩》之幽篁啜露,倚栏听风而得之于幽;《庸庐》之汀洲钓雪,芦笛吹月而得之于淡;《兰芷苑》之拥芳抱馥,嗅茵舐氲而得之于清;《纫霞楼》之落霞袅鹜,扑岚捉霭而得之于静;《芝兰之室》之揽清怀素,荫淡樾馨而得之于雅;《倾一阁》之吟羁叹旅,摇风伫月而得之于韵;《清扬》之枕流漱石,春歌秋声而得之于杳。是以诗词之用得乎于隽,在乎于情,非附庸风雅,趋市附时也。而市时之所趋者,何可得诗词之情哉?不可得,则不可穷极新也!故诗词为情字所扰,则逸士辈出矣,为脱其俗释其缚而俨如也。是以《红蓼集》极新,可以一读而耳目则新也。故余谓《红蓼集》为诗词集,亦为情集,《女子十二词坊》则女子十二情钗也,不知此,不足以合辙也。

 


灼灼红蓼韵  落落紫芝情 

杳辰

 

   红楼十二钗的才华美貌,令多少痴男怨女魂牵梦萦?女子十二乐坊的筝笛琴箫,让多少粉丝歌迷忘其所以?女子十二词坊走来了,她们带着笔下生花的红蓼诗章从新浪博客走来,她们在书中落句处、紫芝眉宇荡尘埃,一展风标不凡!回顾中国诗史,古诗歌起源就和舞蹈密切结合。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的精华“国风”,细腻地写出了爱情的内容。就是说,诗歌美从来就离不开女性美。可文字记载女诗人的作品,却是丽玉的《箜篌引》,和汉魏六朝的虞姬、戚夫人、卓文君、王昭君、班婕妤、蔡文姬、苏若兰等人的诗作。唐宋时期是中国诗词发展的鼎盛阶段,虽然涌现出李清照这样一位杰出的女诗人,可其它女性诗人柳氏、魏夫人、朱淑真、唐婉等等却是残星寥寥。只有到元明清时期的张玉嬢、徐媛、张倩倩、叶纨纨、叶小纨、叶小鸾、郑如英、商景兰、柳如是、贺双卿、孙玉凤、秋瑾、吕碧城等众多女诗人的出现,女性在中国诗坛的地位才有所抬头。今天就不一样了,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的生活能力不再靠体能,要靠头脑,从而改变了男性垄断世界的局面。女科学家、女政治家、商界女名流,正在逆风飞扬。可是在中国诗词这方园地中,却别有一番风景。打开网络平台,女斑竹耕耘广阔;涉足出版领域,女主编霸气十足。如今的女诗人如百花盛开,艳美无敌!《红蓼集》就是百花园中的奇葩,是众多女诗人中一册夺目的挂历。把她挂在家中,会增添一道风景,会充盈一年喜气,会带来一户温馨,会提升一代文化。一年十二月,月月花相异。黄道十二星座,天赋有差别。《红蓼集》是十二位出生年代不同、居住环境不同、职业阅历不同的人合编的一本诗集。她们分别从中国的黑土地、黄土地、红土地和欧美大地上,吸收着不同文化氛围的营养,共同在中国旧体诗词这棵大树上伸展出一杈小枝,放开了一脉叶子,点缀出一番景色。 

 

 (一)物多相类而非也   花团锦簇各有姿 

 

    赵旭光选入的诗词,咏唱重点是感春伤秋和访古抒怀,兼写亲情友情、赏梅品竹和对时政的感受。她用“鹅黄未染一枝新”绘春柳,用“诗飨梨花月飨人”听春天飨会,用“青田不种多情种,哪管诗心瓦上寒”来愁春惜秋,用“秋声近,菊黄柳暗,浩荡一天风”来叹秋。这些诗句,隔水抛莲,冀求人性在自然春秋中释放。她还用“紫禁宫深谋社稷,金銮殿小锁中华”抨击故宫代表的封建皇权,用“黄瓦飞甍赛帝王”赞扬孔庙和孔子精神,用“飞雁曾识易安风,孤标不与苏辛同”徘徊在李清照纪念堂前採拾灵性。她“孱弱肩头担孝义,萱椿堂上写闺名”表达女儿对父亲应尽的爱,又用 “冰心默默懒书陈,碾作香泥始识春”的自寿诗回归了对春的眷恋。读赵旭光的诗词,感觉其语浅情深,发自肺腑。她是在花飞日暮中伤逝怀昔,是在不假雕饰处博大情怀。我们知道了,之所以“女子十二词坊”能够荟萃英才,是因为圈主文品和人格的力量感召着、影响着、凝聚着志同道合的心灵,贴得越来越近。圈主离尘,来自相识或不相识的诗友心语依然共鸣。                      

 

  郭莹选入的诗词,视野宽泛,涉及内容多样。她能够从草根生活的题材中採摘精神奇葩。比如:用《醉太平》“呼声应声,妻萦子萦。柴门依旧花藤。”通过对“家门”的眷恋表现出作者对亲情的倚重;她观察喜鹊搭窝“歪梁斜栋刚刚好,漏雨疏风恰恰宜”,洋溢出喜鹊“新居一栋对窗支”给诗人带来的快乐,过喜鹊那样平淡的生活正是老百姓向往的幸福;她用《水调歌头》“树长三千情窦,人弄一生谋略,此恨使夭殇”来赞赏大漠胡杨的坚韧精神,和对人间争斗的批判;她还通过咏老巷、咏流沙漏,怀念青春往事;她观油画,联想“阳关边塞乡山远,一纸家书寄与谁”的戍边离情;她看电视剧《潜伏》、用《长相思慢》歌颂革命英雄“爱无声”;她借用《采莲蓬》 “倾心阅尽一屏客,赏目撑来两棹风。那朵诗魂推浪处,轻盈斋主采莲蓬”的双关语境,享受自然之美和抒发博友之情。郭莹的诗词,直抒胸臆,透明澄澈,在体裁和内容上设想新奇,在对象和内涵表现方面精巧贴实。是一名现实主义和理想主义结合的平民化写手。                                                                       

 

  周亚峰选入的诗词,视点虽然最为广泛,咏颂重点却也最为突出。她的诗词描写秋色最多,还涉及到情感、花卉、读书、听曲等多个方面。她在五首咏秋诗词中,分别用“一坠凝霜径”说落叶、“一地梧桐影”说秋月、“山黛一重重”说秋色、“一庭风细细”说秋思、“眉间一道痕”说秋人,这五个“一”字,把自己对“秋”不同视角的理解描绘得即幻境丛叠、又以避松散,紧紧抓拍了秋光闪烁作者心灵的那一瞬间。她还用“影动荷珠香馥郁,霜凝眉叶意飘浮”说经秋《有寄》;“凉意从来难赋,偏教我、诗梦无由”说《重阳》;“枫丹渐失,痴竟多余,黄花淡如昔”来《惜红衣》、“怜落叶”。这许多秋诗,一改别人凄然伤感的写秋思路,让读者在色褪香消的幽静气氛中品秋。她还用“无尘花若雪,妙意轻轻叠”描写栀子花一生守爱;“新妆淡淡无须补,素色些些著意存”描写白海棠娇羞痴心。周亚峰的诗词,虽然也尽愁千结,但词意清空,表现了女性生活的闲适情趣和个人文采的深婉流美。                            

 

    于慧生选入的诗词,偏重于友情、亲情、乡情、知青情等内涵题材的发掘和彰显,兼咏古人精神和文采,以及访胜凭怀等情绪的抒发。她用“田畴梦里枕香泥,牛迹粗衫野岭西。”造访“漫迹烟村觅旧时”的乡情;用“春秋无语过,天地一囊书”来渲染知青求识的心境。她清明节用“炊烟陈灶余空盏,寒月松岗寂冷碑”怀念母亲;教师节用“烟雨鸡窗思进退,柔肩清袖对寒凉”寄感工作和生活。她用“欲诉离愁终不语,浓情沏作一杯茶”表述对夫君夜归的爱;用“望穿几度云程,愁凝眉间山水”挂念友人出行的旅程。这些诗词,情景交至,或情绪深沉,或情怀激烈,都是从丰富的生活阅历中提酿而成的。她讴歌屈原的《八声甘州》里有“更漫漫求索,九死意难收”的感叹;讴歌辛弃疾的《念奴娇》里有“醉里吴钩魂已断,胡马狼烟谁绝”的赞扬。她也有《千秋岁?闲寄》“望穿星似铁,消得心如茧”婉而不弱的意境;还有《探春慢·秋怀》“常惜黄花吟瘦,敲冷旧薛笺”约而不晦的诗思。于慧生的诗词,语虽近真,但“真字是词骨。”《蕙风词话》云:“情真、景真,所作必佳,且易脱稿。”她的诗词张扬个性,雄奇豪迈,表现力强。作品风格具有强烈的时代性。她写诗词,眼到处浩荡无涯,笔到处不失筋骨,心到处忧怀国事。                     

 

  宋彩霞选入的诗词,咏秋诗余霞成绮、最富有特色;情感诗心融神会、有弦外之意;还有一些其他内容的诗,涉猎宽泛。她那“灵光生羽翼,紫气正当时”的《仲秋感怀》、“不是不伤秋,只是秋难控”的《卜算子·秋情》、“月色撩人分外柔,秋光万里豁双眸”的《浣溪沙·京华中秋》、“黄花一朵恹恹瘦”的《玉楼春·秋思》、“飘萍心事似流涡”的《鹧鸪天·秋雨》、“莫便秋风,吹瘦这、一池仙客”的《满江红·秋荷》,怎一个“秋”字了得?她能将“秋”写得由狭而广,蓄秋意、少凄凉,蓄情势、不怨慕。正像她《贺新郎》所云:“泼墨三千勤弄砚,挽秋毫撰我凌云字。”可见其咏秋绝非一年半载练就的功力!另外,她用看似平常之语的“难得阿郎明大意,一生可贵两相知”,道出夫妇恩爱,说明家庭幸福的构建,要像璞玉不须雕琢。而在诗友情的描述中,她却用“闲将一管描眉笔,写就听泉漱玉词”这样文采飞扬的诗句。宋彩霞可以在不同语境中选择不同类型的词汇,而且用字凝练生动、轻重浓淡、恰如其分。她的诗词,章法绵密,读起来清新流利。表现内容趣在言中,意在言外,宁静韵远。                                                           

 

  谢玉萍选入的诗词,咏春诗最具特色。她能用“独棹兰舟近晓昏,轻雷唤醒满园春,一川烟雨正缤纷”的《浣溪沙·访春》,打开春天大场景;能用“浓情浣朵枝头住”的《早春》,锁定春的脚步;能借“杜鹃得信唤耕田”的《春风》,解读春的信息;能感叹于“不想春心又凋零,说与谁人晓”的《卜算子·春绪凋零》,让人与春天作物我交游;凭借扫描“落红侵径,争忍踏残香”的《满庭芳·暮春》,令春光为人布景缘情。她的咏春诗,有广角宏观的,就连咏茶的诗中也不仅会写出“小火烹春韵味长”的佳句来;也有长焦具体的,“丝丝浇沃土,滴滴润芳菲”的春雨,让人直观看到烟水迷离。她笔与春驰,信而有征;情随春往,寄望有的。喜春者,必爱花。在她的春天里,有“醉了十二钗”的菊花、“不作寻常开”的铁树、“缀满猩红小”的垂丝海棠、“夺日红霞敛”的木棉花、“解开雪意放春行”的梅花。谢玉萍的诗,风格明快、节奏轻松,出之自然;却又实中有虚,宁静思考,含蓄有味。                                                                

 

  王雅静选入的诗词,主要着眼于情感的寄托和舒展。她感受光阴如幻,品味人间相思,写出了“岁从尽处开新岁,情到深时已忘情” 这样旨趣委婉的诗句。她在“风前秋雨横”的时光里,能咏出“大道虽无直,庶几终可循”的感世之句。她在想念出行人时,用“欲藉尊中物,何以断情丝”来描绘寄物怀人的神态。她望峰峦入画,却产生“乍好春光,花红未几,恼处总是尘缘”的别样思维来。她的诗句,正如其《自题》所言:“难得人生行万里,此心到处是天涯”,可见其看重人生于无字句处读书。那么,她于有字句处读书会有什么样的心得呢?她《读史》咏出“凌云谁个总风头。”《夜读》咏出“世间最是情难遣,枕上尽看怨不休。”读友人书集咏出“寄望民生少苦霜。”读柳咏同情他“难由世道,暗里几回空慕。” 王雅静在离合吞吐之间,纵横议论,表达味外之旨。读她的诗,初读时觉得曲径幽幽,深沉厚重;细赏时如入“柳径桃蹊”,“无乡不是春风”。                                                         

 

  龙佩选入的诗词,山水诗最多。在她的这些作品里,可以欣赏到《凤凰古城》的“多情吊脚楼”;可以信步《华侨城》,体味“风袅兰花一径芳”;可以在“斜阳一抹轻装点”时《黄昏即景》;可以在“月碎江心荡碧波”时看《月夜海滩》;《春雨》来时,有“叶上风敲韵,檐前雨织帏”的好心情;《画廊》中有“坐观风景换,十里看虚无”的空灵地;“凌空挥御笔,对景绘兰亭”,是在《天门山》;“听涛拍岸,声如鼓,唤谁留”是在《鼓浪屿》。可见她每到一处,都能美景尽收,让诗思借景生成。读她的名胜景色诗,如身临其境,看斜日含山,令人心旷神怡。我想她的诗词大概是“坐对菱花照影来”,梳《晚妆》,理《秋思》,在“分得新秋一段凉”的《秋思》里,酝酿出“秋笺秋意写词章,心事一行行”的。“学诗应在作诗外”,只有会快乐生活的人,才能写出这样诗语清澈的诗来。龙佩就是像她《清平乐》中所言的那样一个人:“道是情怀不老,诗心似水晶莹。”                                          

 

  赵亚娟选入的诗词,多恶胭脂气、婉而不约,少垒胆魄词、豪而不放。举几个典型的例子:她的《七夕》诗,与多数女性卿卿我我望牛女的一般特点不同,用了“旗亭问柳诗肩瘦,兰苑寻香楚雨藏”这样清冷的句子,不缠绵云月之情。又如,她在一首山水诗中,咏出“山带寒烟色, 愁生野岸风”,这种旷古绝伦的大气,很难看出是女性所作。还有,她的“黄金何所累, 病眼问穷通”,能不惊奇《秋山独坐》里兼有王维同题诗和李白《独坐敬亭山》另一种思维具象?她的《胥门怀古》“江潮难洗伍员恨,回首西风动客愁”行文流畅,化典无痕,形动愁生,笔力健峭。此诗“愁”字作结,有收敛之功。她的《行香子·隔水伊人》,“流光暗怃,花落愁听。共一襟风,一帘月、一眸情。”婉约中暗藏侠气。欣赏这样的诗词,就像看冷美人的剑舞。赵亚娟的诗词,咏到壮志莫酬时,不凄怆酸楚;用到典故时,却无压抑;读到紧要处,荡气回肠。总体看,诗路野,容量大,寄慨深。                           

 

  游秋娣选入的诗词,写雨时缠绵执着,渲染如画,清沥有声,形象非常生动。她把“从来水骨不承墨,未许冰心尽作烟”的《咏雨》诗句,咏得俱臻至境。她写《花我》用“雨褪霞衣,香消薄雾”咏得我花合一,同沐天雨。她写人物用“霜鬓红裳,青波绿伞”,让台胞携雨入场。她《秋日寄感》用“偏有梧桐招细雨,一帘呖呖说无边”;她《梦记》中有“翩翩茜伞谁家子,好个西湖暮雨天”。就连她《漫步五通桥》也暗写了雨,“繁华旧埠咽浑水,斑驳红门映碧轮”。你读她的诗词,会有芭蕉不雨也飕飕的感觉。她还是个最关注民生的诗人。《读秦史》咏出“国破几曾由外敌?民心自是铁长城。”闻打工者们车难写出“不道此番贫富别,照向寒门便缺。”《祭亡父》有感于十年浩劫中知识分子被强制劳动,咏出“未削昆仑三尺土,空锄西岭半方田”的豪迈诗句。游秋娣的作品,读起来如咀嚼橄榄,细品方得回味。她的诗词贴实却又脱俗、诗句精练而且意足,抑郁时人格充溢,高古时词富远韵。

 

  王菁彦选入的诗词,在人物和景致的再现技巧方面,动感性非常强。她善用白描手法写诗,纯任自然地牵手人们读诗入画。例如赏冰灯的《鹧鸪天》:“纱灯晕,雪花莹。芊芊落步玉楼生。银河裁下三千尺,来做人间一晚屏。”简约地就将熙熙攘攘的游人夜挤冰雕楼阁的景象,刻画得玲珑剔透。又如《鹧鸪天·闲坐》:“门前小坐无人问,几线清纱绣远篷。”多么平常的句子,信手拈来,就把女子相思他乡亲人的心绪和形态,用一个“绣”字缝得浑如天籁。再如《临江仙·春归》:“吹梅飘雪意,与燕比情多。”这个随心而作的景色里动静交替,充满着人格美。她的感事怀人诗,感染力很强。《汶川地震》写下了“五月鹃花兀自鲜,案前祀酒泪先涟。”《哭赵旭光大姊》写下了“身同玉兔蟾宫去,笔落空阶恸雨来。” 《读黄景仁生平》写下了“当年仲则清贫日,只影西风索句人。”这些诗句,或感慨深沉,或深蕴幽怨,或鸣不平。读王菁彦的诗词可以看出,她是个重友情的才女。“未乞汪伦知我意,当同管鲍共风流。”句子里巧用典故,强化了效古惜今、情谊醇厚的效果。王菁彦诗词的写作手法多样,有的清如止水、一气呵成;有的引经据典、借古讽今;有的为丰腴尽意,定体则无,救拗而吟;有的是文情陡转,上下阕相映成辉。                         

 

  尤悠选入的全部是词。她填的词,字、句、篇的结构关系非常合理,章法有序,融会贯通,文从字顺。她的炼句动中见静,音节要素循环往复,几乎“句中无余字,篇中无长语。”尤悠词有纳兰词风,多用整齐排比句式和重复字词加强语序和情感。如《醉公子》“相逐彩云天,相看两色莲。影里低低语,影外风故故。”《卜算子?风筝》“欲载江南春,不载梅花雪。”她甚至把整词所有句子都用字词循环的方法相连,不觉多余却更加生动,如《卜算子?有忆》。尤悠词的另一个主要特点是,几乎每首词都为心中所欲言,故而咏物则物中有我、物我两忘,言情则情从心出、真切婉转。《玲珑玉》:“试许相思入骨。只今生言未,言则芬芳”描绘的是玫瑰,又是诗人本身。“一点动心,勾起眉锁。幽怜可可。自本是、天真痴个” ,《角招》听歌时伤愁自怜之情跃然而出。她的词中人物有雾中之花的朦胧美,往往在氛围和情绪的渲染中把美感移情或外射。举《无愁可解?说是偶然》为例:她不直写人的形象,却用沉思、看、听、揽几个词刻画出梦出恍惚、疑花巷陌的人物心绪;下阕用“恰弦月转影,盈盈倚栏,似依约、有卿在”作结,不着一字,相思尽显。管中窥豹见一斑,她填词是:形出于情,见于外物,心藏于情,呈于我心。尤悠文采风流,真情婉转,含思绵渺,境界空灵,笔意清新雅秀大有少年风怀,意象自然浑融颇具独特韵味。

 

 

  (二)曲思入微观其大  精于近处认不同

 

  诗词受作者个人修养、品德、学问、资质不同的制约,面对同样的事物却能咏出不同的意境来。这就是钱钟书讲的“喻之多边”。我们比对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咏唱时,可以看出词气迥异的不同层面。这样读诗词,不是说要凭一首诗去给作者层次定位,不是为了划分高下,而是想从她们观察事物的眼里,发现和了解各自的审美特点。就像摄影爱好者用取景框比较如何裁图一样,变换视点地感受诗词内涵,领会内容的外延,从而提升理解与审美能力。下面,我选几个常见题材,看看她们是如何处理诗词的思想性、艺术性和逻辑性的。

 

1、 看春

 

  “春”是个大题材,咏唱的人最多。细品女性咏春,细腻于分毫,竦秀于凌霄,别有一番风味。赵旭光《春风》:“怀抱春风眠不起,难将情绪写红尘。”人们知道,道教称人世为红尘。这里用一个“抱”字,就勾画出母亲怀抱婴儿形影相依的姿态。作者喜欢春风就像喜欢自己的孩子一样,把自然现象和人伦心理融合贯穿起来。郭莹《喜鹊搭窝》:“不许春光空错落”,是借喜鹊的口吻,把喜鹊勤劳、调皮的神态表现出来。作者看喜鹊搭窝,童心涌现,想起了孩提时过家家的游戏,想起了小女孩之间习惯用“不许”的字眼儿,把诗句表达得生动鲜活。宋彩霞《玉楼春·立春》:“柔肠今日又逢春,画朵桃花开不倦。”这首词意思是:时逢立春,作者眼里虽然雪花凌乱,但相思的情绪依然萌发且又无处排解,就画起桃花来了。读这样的诗句,像看到了窗外雪花飞、一个歪倚桌旁的女子心盼桃花妍,在恹恹地画画。游秋娣《早春》:“耕夫锄笔新芹绿,童子发髫早杏红。独与小蛮晨不懒,门前声学卖花翁。”描绘的是农村春早、农民晨早的田园景色。——四个人四个咏春的句子,一个表现的是中年成熟女性美、一个表现的是小女孩般顽皮心态和喜鹊的自然美、一个是少妇或少女的相思美、一个是农村小姑娘的田间活泼美。她们看春的眼神,有年龄和环境的明显差异。

 

看梅

 

  清代画家李方膺,以“梅花手段”著称。他自题画梅:“写梅未必合时宜,莫怪花前落墨迟。触目横斜千万朵,赏心只有两三枝。”画梅尚有此说,咏梅的差别就更大了。①赵旭光《题梅自寿》:“敢向霜风争意气,但凭碧雪认精神。”咏的是梅魂,是梅花宁可枝头抱香死的意志,是妇女守正为心的精神。②郭莹《临江仙》:“冷蜡幽香春过客,相投忘了时辰。冰鲜雪瘦和瑶琴。”说的是梅友,是指人、时令和梅花气同则从、同明相照的那份情感。③周亚峰《梅》:“未许新妆分素雪,还将心事赋清枝。”说得是梅品,是不居其华、欲洁脱尘的梅花品质。④谢玉萍《临江仙》:“解开雪意放春行,春来施妙手,了却一分情。”说的是梅影,是雪后花期近、冰天映俏姿的梅花情貌。⑤王雅静《蝶恋花》:“莫尽梅间相思折,一枝留取江南雪。”说的是梅恋,是回忆旧时风光好,腊后花情深的那份思念。⑥赵亚娟《蝶恋花》:“零落夕霞红万叠,一痕清冷黄昏月。”说的是梅落,是吹散梅如雪,伤春望月明,梅衰未减态,人心重晚情的惜梅之景。⑦游秋娣《御街行》:“凝冰拥雪,楚腰芸袖,低笑盈盈个。”明说的是梅姿,暗表的是梅花风情万种的心思。⑧王菁彦《西山寻梅》:“粉萼迎春翘,冰溪润石巍。”说的是梅俏,是梅花在霜雪山石中独秀。⑨尤悠《临江仙》:“信是冰清如隔世,心高不共蔷薇。梦深偏爱雪花眉。”说的是梅格,是梅浪封枝睡,心清雪梦香的高洁气度。综上所述,她们每个人对梅花都有自己的特殊理解。赵旭光的梅花在“争”,争精神、比意志;郭莹的梅花在寻,“相投”在与春擦肩、与雪为伴、与琴和谐的时空里;周亚峰的梅花在心灵述说,它喜欢这洁白的世界;谢玉萍的梅花在动,在放春行、在还未了情;王雅静的梅花在“相思”,在想念江南的雪;赵亚娟的梅花在“零落”,清冷中难舍昨天的娇艳;游秋娣的梅花在笑,在自恋素心耐冷、无花争艳;王菁彦的梅花在“翘”,动感的“翘”,表现出清冷大背景下的热火;尤悠的梅花很自信,“雪花眉”把雪压花脸的形象描绘得栩栩如生。由此可见,一枝梅“眸前冰蝶影,呼我与之飞” 被她们翻出多少新意来。

 

3、看荷

 

  如果说女子天性爱花,那么红莲是最惹人爱的。荷花形体清丽,有初蕾的娇嫩、盛开的丰硕、末落时的伤感。还有那高洁的精气神,百变内涵,寓意深远。《红蓼集》中咏荷的诗词比较多,佳句累累,脱俗的又纯任自然;含蓄的温柔敦厚。其中:①陶醉荷花环境和谐美的,如谢玉萍《西江月·夏夜荷塘》:“西子临池撒露,闲鸥傍水同栖。陶然一醉复忘机,心似泉明惬意。”她把“淡妆浓抹总相宜”的绝代佳人与荷塘的绝色美景联系在一起,飘逸的词句给人们沉浸的思考和遐想的空间。②陶醉于荷花形象美的,如龙佩《临江仙·咏荷》:“谁鸣新曲唱些些?凌波旋起舞,素影碧云遮。”她强调的是湖光上、风影中,荷花在炫舞;原本红中稍透白色的荷花颜色,被冲淡,被旋转得红飞玉立,只剩下素衣舞女般的形象。③偏重于荷花声韵美的,如郭莹《减兰》:“细雨敲诗花索句。……听落珠盘点命题。”她欣赏的是雨荷,是雨打荷花作琴台的乐感美,淅沥声中见委婉,动感画面为敲诗。一“敲”一“索”,双动词用得好。④感叹荷花凄凉美的,如宋彩霞《满江红·秋荷》:“岁月无多枝易老,乾坤虽大身难适。”她看到的是一池仙客,葱茏已逝,想到的是红减娇失的晚荷岁月无多。她把荷花咏唱得高古、凝重。同样是咏荷花落败,而王菁彦却咏得抑郁、惆怅。她的《残荷》:“暮染琼花潜入塘,秋凉未至半情殇。”说的是荷花身欲随仙去,未了之情待来年的凄凉情感。⑤偏重于荷花精神美的,如周亚峰《荷》:“娉婷花照水,澹淡影浮空。止步三清界,倾心六月风。”和游秋娣《江南采莲》:“面壁从来三界外,梵香总在一屏前。”她俩把荷花的灵气寄望于天、地、人三界的感应。她们在绮丽中寄托,在热烈中沉著,在具象前目空。不说出泥而不染,却让神女落人间。总之,欣赏她们的咏荷诗,真可谓:一池画影动,四面芙蓉来。

 

4、看世界

 

  《红蓼集》的十二位女作者,由于年龄的差异,认知世界是两代人的方式方法,区分的界限,就是十年浩劫的那段生活经历。50后和共和国同龄人,不论思想文化观念后来产生多么巨大的变化,历史留给她们的烙印是不可磨灭的。过早地走进历史舞台又被历史愚弄的人们,有悲怆的诗化情愁,在遣词和境界上,忧伤、沉郁、悲壮等岁月堆积的语句偏多;在感情和关注上,与国家的命运贴得更紧。她们知道“牢骚太盛防肠断”,共有的一顶知青帽子逼迫着自学文化与命运抗争,因而是“一肩风月怕蹉跎”的一代。60后和70后则不然,她们的生活年代不允许有铁饭碗端平、爬梯子进步的观念,危机和机遇同在的环境下,“风物长宜放眼量”。她们的作品风格,虽然也有忧虑和怅惘,但总体是积极、乐观、向上的。她们明快的诗风,证实了自己是“霞飞一缕何须引”的一代。举例:

 

  50后:赵旭光《上山下乡四十年》:“两腿沙泥羞荏苒,一肩风月怕蹉跎。”;《国庆六十周年》:“多难还争家国志,兴邦当替子孙肩。”郭莹《水调歌头·贺共和国六十华诞》:“少小红巾猎猎,懵懂莘莘学子,求索阅温寒。”字里行间看得出,她们的历史责任感和时代的关注度多么强烈。

 

 60后和70后:谢玉萍《水调歌头·贺新中国六秩》:“高架层层结网,稻菽重重叠浪,生气满神州”;《蝶恋花·土壤沙化》“沃野汀州鸥与鹭,如今只共吟魂驻 ”。龙佩《清平乐》:“岁月如诗如梦幻”。赵亚娟《回乡偶见》:“霞飞一缕何须引,曾记儿时捉柳花”。王菁彦《汶川地震》:“莫使悲情消壮志,重燃心火举烽烟”。她们的创作是在广阔的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中意展和飞跃,或借景生情,或移情于景,视野宽泛,爱憎分明。

 

  《红蓼集》就像一组美丽的团扇,那剪影式的一幅幅扇面,有水墨画的冲淡,有朦胧雨的绸秾,有幽篁月的静谧,有山野花的清空,有玉生烟的含蓄,有水芙蓉的洗炼,有气如虹的雄浑,有逾天险的旷达,有谈笑间的豪放……。这些画面,在典雅中流动绮丽,在高古中飘逸精神,几乎涵盖了中国诗歌风格的全部神貌。《红蓼集》的十二位女诗人,纨扇亭立,衬托着秀外慧中的人格美。她们在常见题材的花草景色中,细腻刻画、表现生活;在重大题材的时代风貌里,挥斥方遒、陈述情感。她们的诗词艺术性,学习古人,萧规曹随;她们的题材思想性,超越古人,出谷迁乔。

 

   临屏红蓼吟新韵,入梦花间沐古风。近日来,我在反复品读《红蓼集?电子版》的过程中,总会想起晚唐五代文人的《花间集》。十八位词人描写古代女性爱情生活为主的500首词作,在中国诗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今天,十二位女诗人集腋成裘编撰成这本诗词集,旧瓶装新酒,满目是琳琅。作为女人,从古代咏唱的对象转换成现代咏者,跳出了女子被描写、被爱和爱人的狭小生活圈子,通过自己的诗词创造,一展现代知识女性的情操和风采。她们的诗词,不求词藻工丽,不为娱乐遣兴。她们放眼时代情愁,在思想性方面升华了古典艺术。我们寄望《红蓼集》的出版,能为弘扬中国诗词文化,产生一定的影响力。”

 

(原文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6342cd0102dxti.html#comment1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历代婉约词选--6
雁群第八期社课作品及点评中篇
婉约词 (九)
父亲节徜徉于诗海词洋边拾贝
古诗鉴赏综合训练
高考诗歌鉴赏新题型15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