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60岁老人隐姓埋名36年,因填错地址暴露身份,领导:您是一等功臣

前言

1952年10月14日至11月25日,朝鲜战场之上的上甘岭战役正式打响,这场战役被誉为抗美援朝战争中最激烈的一战。在43天的战斗当中,志愿军与“联合国军”反复争夺阵地59次,击退“联合国军”900多次的冲锋,火炮密度远超二战水平。

志愿军“一等功臣”——蒋诚

战场当中涌现了许多英雄人物,身体挡枪眼的黄继光、爆破筒与敌人同归于尽的龙世昌、双腿被打断依旧战斗的孙战元、拿身体连接线路的牛保才……

许许多多的英雄人物、可歌可泣的战斗事迹让人敬佩。

然而却有一个叫蒋诚的战士孤身剿灭敌军400余人,打下一架飞机,但没有收到任何奖状,退役后隐姓埋名36年,最终却因为2400元的欠款而回到大众的视野之内。

他是如何消灭400多名敌人的?立此大功为何没有奖状?退役后他又做了什么?他这2400元的欠款从何而来?让我们慢慢细聊。

战火历练,抗美援朝的英雄

蒋诚原名蒋启高,出生于1928年12月,他们家祖祖辈辈都是重庆市合川区隆兴乡的一个山村农民,世代都被地主剥削。他们一家7口人却只有2亩耕地、一头老牛,可怜的蒋诚只能从小颠沛流离,甚至乞讨生活。

从小艰苦的生活塑造了他坚韧不拔的性格,经历的战火让他更懂得和平的可贵。

1949年12月,此时的新中国已经成立了2个月的时间,21岁的蒋诚顺利地加入了解放军。成为了11军31师92团1营机枪连的一名战士。然而说到这时,蒋诚却满脸愧疚。

蒋诚不安地说道:“我没有能像其他革命先烈那样,十几岁就参加到保家卫国的战斗当中,我很是惭愧,只希望从现在开始并不算晚。”

参军入伍之后,他便将自己的原名“蒋启高”更改为“蒋诚”。他的弟弟蒋启鹏猜测道:“哥哥改名,应该是忠诚于党、忠诚于人民的意思。”

1950年美军大肆入侵朝鲜,干预朝鲜统一。在毛主席、周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慎重商议之下,决定组建中国人民志愿军,决心抗美援朝。

此时的蒋诚入伍没有多久,他所在的军队被编入志愿军第12军,并开赴朝鲜战场。可能是“初生牛犊不怕虎”的胆量,蒋诚作战十分地勇猛,拿着枪就往前冲锋。

抗美援朝战场

他的英勇表现自然不能埋没,1951年年仅23岁的蒋诚便被提拔为加强连的副班长,在这之后的蒋诚更加勇猛,但也因此受到了无数的枪伤。

他所在的第12军在1951年4月到11月先后参加了抗美援朝第五次战役、秋季战术反击战等大大小小共400余次的战斗。然而真正让蒋诚“名声大噪”的一战,却是发生在1952年10月的上甘岭战役。

1952年11月1日,蒋诚所在的部队开始投放在上甘岭战场之上。此时的上甘岭战场上的是秦基伟将军所率领的15军45师,将士们苦战半月之久,已经拼光了5600多人。

11月8日蒋诚收到命令:“计划于11日发动反击,正面和美军抗衡,有效地压制其火力攻击。”

要压制永远飞机大炮的美军,这种任务堪称灾难级别,然而这也是不得已的办法。自从10月29日反击战打响之后,我军113团中的四个连进入537.7高地,在激烈的战斗当中,只有24人退守到7号坑道。

上甘岭战役

此时,这24人已经十多天没有收到任何支援了,若不去压制敌军火力,这些人便得不到补给,他们不会死于战火之中,便会丧命于饥肠辘辘之下。

11月11日战斗正式打响, 92团向敌人进行着猛烈反击,蒋诚所在营被安排到阵地的最前沿。美军在我军强大的攻势面前,再次动用了所谓的“地空优势”,向我军投放了大量炸弹。

然而,身边战友的牺牲让蒋诚充满了愤怒,蒋诚迎着炮火匍匐射击,用着手中的郭留诺夫重机枪发泄着心中的怒火。

一个、两个、三……周围的敌军越来越少,蒋诚却越打越聪明,他知道自己的弹药不多,便采用点射的方法进行射击,这种射击方式虽然节省子弹,可对他的反应力也充满了挑战,

这时蒋诚的耳边传来了“嗡嗡嗡”的声音,很显然,他的这挺重机枪吸引到敌军的注意,一架美国战机正他的头顶盘旋。

这架飞机已经锁定了他,在簸箕大小的阵地内,蒋诚无处可逃。这场战斗注定是你死我亡的生死之战。

美军飞机

“砰”只见敌机从高空之上投下一枚炸弹,正好在蒋诚不远处爆照。爆照产生的弹片向着蒋诚飞来,直接奔向他的肚子袭来,直接在他的肚子上划出了一道血色。

一瞬间,蒋诚的场子从缝隙中掉了出来,但蒋诚没有犹豫地将场子塞回肚子继续作战,端起机枪继续向着天空开火。

多年之后,蒋诚对此满不在乎地说道:“这算什么?当初黄继光用自己的身体堵住了敌人的枪眼,我这不就是掉出来一点肠子吗?”

然而,这种疼痛岂是一般人可以忍耐,但蒋诚凭借着满腔的热血继续战斗,终于在飞机下降高度时,找到了机会。蒋诚对着飞机一顿扫射,从机头到机尾都冒出了子弹的火焰。

不一会,一股黑烟从敌机上冒出,紧接着飞机从高空摔落,掉入到山崖之中。而蒋诚在完成任务后陷入了昏迷,一头倒在了血泊当中。

此次战斗,蒋诚用自己手中的郭留诺夫重机枪歼敌400余人、击毁敌军重机枪一挺、飞机一架,有力地压制了敌军火力,封锁了敌人运输路线。

1953年中国人民志愿军政治部向94团发出了一份喜报:

“贵府蒋诚同志在上甘岭战役中创立功绩,业经批准记一等功一次,除按功给奖外,特此报喜,恭贺蒋诚同志为人民立功,全家光荣。”

蒋诚老英雄的立功喜报

然而,这份喜报却整整36年后才送达到蒋诚的手中。

返乡养桑,深藏功名

经此一战,蒋诚先后进行了四次手术才抢回自己的生命,身负重伤的他跟随部队在1954年顺利归国。

当时他们驻守在浙江江山市,因为营房短缺,全师立即投入建立营房的过程当中,而蒋诚不顾自己的伤势,在此次声势浩大的建设任务中,再次立下三等功。

组织上对此的评价是:“党员蒋诚同志,他是上甘岭战役的功臣,在此次营建任务中,继续保持和发扬了过去的荣誉,表现出吃苦耐劳、肯钻研技术,对工作负责,起到了一个班长真正的作用。”

1955年我国对军队进行了大规模的整改,除了实现军衔制外还展开了大裁军。毕竟战事已经熄灭,国家的发展方向要向着经济建设方向调整。而将士们可以回到家乡与亲人团聚,不用忍受战火灰烬。

1955年2月10日蒋诚复员回乡,退伍时他只带着一套衣服、一双鞋袜、一条毛巾、一块肥皂和一张16尺的布票,至于他在战场上获得的奖状却被他锁到一个铁盒子里,被他藏了起来。

蒋诚老英雄的奖章

按照惯例,立下一等功的大英雄回归家乡,自然就会受到当地政府的热烈欢迎,除此之外还会给他一定数目的慰问金,还应该安排工作。

可奇怪的是,这些东西蒋诚却一点都没有享受到。面对这样的安排,蒋诚并没有怨言和不满,他知道只要前去验明身份就可以得到一份不错的待遇。但蒋诚放弃了,他默默地返回到家乡农田,拿起了生灰结网的锄头,当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

虽然每天下地干活,从天亮忙到天黑,但蒋诚却凭借着聪明的智慧找到了一条致富之路,也就是养蚕。

1964年4月蒋诚回到隆兴乡从事桑蚕养殖,由于蒋诚有这方面的技术,他经常主动跑到蚕农家中传授养殖技术,手把手地教导蚕农注意事项,根本没有时间休息。

每到早晨五点时,蒋诚便会悄悄地离开家中,一个人跑到桑蚕站准备东西,随后在早晨用广播喇叭传授大家伙技术。

蒋诚老年

有一天晚上,蒋诚已经忙了一整天,当时路上也没有灯光照明,只能靠着手电筒微弱的光芒起身回家,

由于天色太暗和自身疲劳,蒋诚不小心踢到了一块大石头上面,顿时血肉横飞,他的脚趾甲被踢飞出去,四处无人帮助,他只能一瘸一拐地返回家中。但父亲的早出晚归让孩子们很不高兴,有时候蒋诚一出门便是一个月的时间,整天不见踪影。

蒋诚的儿女回忆称:“父亲每天好早就离开了我们,有时候我们都见不到他,在我们想念他的时候只能听他在大喇叭上的声音。”这时他们又哽咽地说道:“我知道,他不是不爱我们,只是他工作太忙,根本无暇照顾我们……”

蒋诚全家福

在他们看来,这份工作并没有正式的编制,工资也非常地低。蒋诚一家一共有七口人,一年到头都吃不上米饭,只能将生产队派发给每家每户的红薯磨成细粉,用这些东西煮成一锅稀粥下肚,这种日子并不舒服。

尽管蒋诚生活得如此困难,但他却“谋算”着一件大事。

贷款修路,身份曝光

1983年当地决定从隆兴乡到永兴乡修出一条道路,这是一条十公里的砂石路,由于蒋诚多年以来工作,深受大家器重,便让他负责这次修路。

当初修路不像现在一般简单,当时的蒋诚除了要付出力气和技术,还得搞到修路的经费。同时,作为负责人的蒋诚是没有工资的,但手下参加修路的工人却都是要给工钱的。

结果,路只修了一半政府给的资金就没有了。眼看修路没有钱赚一部分人就动摇了,一个瘦高瘦高的小伙子就跑到了蒋诚面前,对他说道:“蒋哥你看啊,咱这工地也没有钱了,我们就想着回去种……”

蒋诚(右一)

“别说了!”蒋诚说完此话后便陷入了沉默,一口气抽完了三根烟后他叹了口气。

他将工作人员召集到一起,对坚定地对他们说道:“乡亲们,你们不要怕,继续干下去,钱的事情我想办法。”

不久之后,蒋诚真的拿来了一捆的纸币,乡亲们见此也就没有异议了,拿起锄头继续工作。很快修路的任务便顺利完成,村子和外界的交往也越来越多。

但是令人奇怪的是,蒋诚手中的那一笔钱究竟是哪里来的?

有一天蒋诚的儿子蒋明辉刚从工厂下班,今天的他格外地高兴,自己心仪多年的女孩终于愿意嫁给自己,正当他准备将这件好消息告知父母时,却看见老父亲一个人抽着烟,在门口闷闷不乐。

见此情景蒋明辉好奇地上前询问道:“今天您是怎么了?咋一个人在这里抽烟了?”

听到儿子的疑问,蒋诚并没有多说什么,反而支支吾吾地向他问道:“你身上还有多少钱?”

蒋明辉心中咯噔一下,他有预感到家里出了大事!他急忙询问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蒋诚这才将欠款的事情说了出来,原来蒋诚知道当时乡亲们都没有钱,大家吃饭都是问题,怎么会拿那么多钱投资一条不知道有什么用的道路之上。

蒋明辉

想到这里他便狠了狠心,只身一人跑到银行用自己的名义去贷款,拿这些钱用于修路。

蒋明辉大吃一惊,他急忙询问父亲:“咱究竟欠了银行多少钱啊?”

蒋诚看了看儿子,很是愧疚地说道:“当年我借了一千多的本金,如今加上利息应该有两千四百多了。”

“两千四?”刚刚工作三年的蒋明辉眼前一黑,瘫坐在土地之上。他辛苦工作三年省吃俭用之下只攒下了一千多元,这可如何是好?

这时蒋明辉闭上了双眼,不由得叹了口气:“父债子还,天经地义!”

为了将贷款还掉,蒋明辉忍痛将自己的房子卖了400多元,自己住进了集体寝室,又想方设法地借到一笔钱款,这才将父亲的贷款还掉。

就因为这笔两千四百多的贷款,蒋明辉差点连婚都没有结成,好在女友深明大义,被父子二人的所感动,这才走到了一起。然而两人结婚后,因为蒋明辉没有房子只能住到女方家中,成了个倒插门的女婿。

1988年合川政府想要修订《合川县志》,在整理一众文件当中他们发现了一封被遗忘的信件,信件背后有黑笔写下:“由八区退回,查无此人。”

蒋诚档案

打开信封,映入眼帘的是一张昏黄的纸张和一行大字:“革命军人立功喜报”,这正是蒋诚一等功奖状。为什么这封喜报会在合川县,没有送达到蒋诚的手中呢?

原来,这封信从1953年就抵达到合川县,当时负责寄信的小同志把蒋诚的家庭住址写错了,本应该是“重庆市合川区隆兴乡广福村”,但寄信员却将“隆兴乡”写成了“兴隆乡”。

让人巧合的是,合川县还真有一个兴隆乡,他与蒋诚所在的隆兴乡不远。当初送信人抵达后怎么也找不到蒋诚的家人,无可奈何之下,便将这封信退了回去。

工作人员拿着《立功喜报》在兴隆乡找了半天,却始终找不到蒋诚,直到他们误打误撞地遇到原合川师范学校校长王爵英。

王爵英对蒋诚的弟弟蒋启鹏印象很深,自然也知道蒋诚的名字与经历,知道他曾经参加过抗美援朝。他看了一眼档案上的兴隆乡便明白了缘由,急忙让人将档案拿来,奔赴蒋诚家中。

军区首长慰问蒋诚一家

大家看到老英雄后很是激动,急忙将《立功喜报》送到了他的面前。但是,让人没有想到的是,蒋诚十分随意地看了一眼,便将他放到了抽屉当中。

隐姓埋名三十六年,从参战到现在蒋诚的经济情况并不富裕,前来的工作人员急忙问道:“老英雄,您是一等功臣!有什么需要的尽管说,国家不能亏待了你们!”

蒋诚却挥了挥手说道:“我的战友,有的已经牺牲、有的落下伤残,但我还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可以用来参加工作。党和国家已经给了我饭碗,我就心满意足了。”

但真实的情况是,蒋诚此时已经到了花甲之年,他以临时工的身份从桑蚕站退休,没有任何的退休金和补贴;而他的腹部也因为遭受过重伤,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

蒋诚腹部的伤疤(上甘岭战役中负伤)

这时,合川县人民政府用红头文件的方式,专门向农技推广中心发出《关于将蒋诚同志收回县蚕桑站为工人享受全面职工待遇的通知》,蒋诚正式成为了蚕桑站正式员工,每月工资为80元。

只不过此时的蒋诚已经60岁了,在我们眼中这份待遇来得太晚了,可这何尝不是老英雄自己的选择。隐姓埋名三十载,浴血奋战保家园,东奔西走传桑丝,背负巨债为人民。

他的女儿曾问过这样的问题:“爸爸,你在朝鲜打仗当兵,还当过临时工,你这一辈子也没有后悔过?”

老英雄很坚定地告诉女儿:“我不后悔!”

志愿军一等功臣蒋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歼灭400敌人的一等功臣,隐姓埋名33年,欠下巨款后让儿子还债
一人歼敌400,上甘岭一等功臣隐居36年,晚年却因一“喜报”暴露身份
传奇老兵 永不褪色 上甘岭战役一等功臣蒋诚用鲜血和无悔诠释共产党员的铮铮誓言
1953年,因有关单位写错一个字,一等功臣被隐藏,苦干33年桑蚕工
老人曾一人歼灭四百余人,隐姓埋名33年,一等功身份曝光后才转正
老人曾一人歼灭四百余人,隐姓埋名33年,却因欠2400元身份被曝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