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钟声诗韵传千古,张继的一首《枫桥夜泊》引得无数游人来苏州寻幽揽胜。寒山寺位于苏州城西的枫桥古镇,因邻近枫桥,所以又叫枫桥寺。古色古香的建筑,耸入空中的佛塔,袅袅而来的钟声,使这座古刹散发出流泻千年的古文化风韵。寒山寺的门前就是直通古运河的枫江,说是江,实际上也只有一条河宽而已。枫桥就横跨在枫江之上,距寒山寺不过百步之遥。沿河两岸是无数粉墙黛瓦的江南人家,一直延伸到远方。

枫桥的北堍与铁岭关相连,铁岭关又称枫桥敌楼,为明代抗倭建筑,是苏州仅存的唯一一座保存较为完好的抗倭关楼遗迹。古藤沿着斑驳的城墙攀援而上,古关愈显雄伟、轩昂。枫桥也只是一座极其普通的半圆形单孔石桥,造型古朴雅致,除多了一份古老和斑驳之外,它与众多的江南拱桥并没有什么两样。站在铁岭关上,西风残照,古寺、古关、古桥,散发着浓郁古典气息的江南民居,这一切让人有一种不胜幽古之感。

张继作这首《枫桥夜泊》的具体时间也颇有争议。一说作于安史之乱期间。公元755年,安史之乱暴发,张继避难南下,漂泊于江淮,行踪到过吴中一带。他还有一首《阊门即事》写安史之乱给姑苏带来田园荒芜的景象:耕夫召募逐楼船,春草青青万顷田。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还有一说,张继作此诗是在进京赶考落榜之后,他驾一叶小舟到姑苏外漂泊途中所写。不管哪一种说法,张继作此诗时心情不佳是肯定的。江南秋夜,孤舟一叶,羁旅的孤单在寒冷的秋夜达到了极致。月落乌啼,寒霜满天,江边枫叶,渔家灯火,穿过时空而来的悠悠钟声,这美丽而寂寞的江南秋夜令游子断肠。在寒山寺旁的枫桥苑内,有一尊张继的雕像,雕像取半卧姿,他仍像卧在船头,举首,闭目,神情黯然,雕像较好地把握了张继的神韵。

在我看来,《枫桥夜泊》就是一首写漂泊的诗,它写尽了游子骨子里的孤单。历史上的枫桥古镇十分繁华,它处于大运河、古驿道和枫江的交汇处,既是交通要道,又是商旅中心。自唐以来,多少骚人墨客游子旅人到此一抒羁旅之苦,以及由此引发的种种人生感慨。在江南,在交通尚不发达的古代,船是主要的交通工具,一次旅行要费时数天乃至月余,途中的寂寞与孤单可想而知。河道悠长,两岸是温馨的江南人家,而游子的家尚在山重水复的迢迢远方。生若漂萍,乡关何处?每一个游子也许都曾在内心里如许问过自己。

清初诗人王渔洋一次来到苏州,舟泊枫桥时,天已经黑了,而且风雨交加。他穿上屐履,撩起衣袍,让随从点起火炬,冒雨弃舟登岸。他在寒山寺的寺门上挥毫题诗两首,题曰《夜雨题寒山寺寄西樵、礼吉》,以寄托对远方兄弟的思念之情,其中一首云:“ 枫叶萧条水驿空,离居千里怅难同。十年旧约江南梦,独听寒山半夜钟。王渔洋题毕,拂袖而去,时人都以为狂。实际上,王渔洋到此并不是为了欣赏枫桥景色,枫桥的景色如何也并不重要,他是为了一抒兄弟分离、人在天涯的凄苦心境。南宋爱国诗人陆游,年近50岁时去蜀州为官,二十从军今白发,诗人空怀英雄胆略与一腔抱负,甚感前途渺茫,他途经苏州时写下了思虑深沉的《宿苏州》:七年不到枫桥寺,客枕依然半夜钟。风月未须轻感慨,巴山此去尚千重。诗的后两句既是写自然感受,同时也隐含着自己的理想像夜半时分寒山寺的钟声一样疏忽,不可捉摸。枫江碧波悠悠,千年以来它一直默默地流淌着,我仿佛看见一张张沧桑的面孔在浪花间闪现,张继、陆游、沈周、寒山子、王渔洋……枫江之上,多少流浪多少漂泊雁过无痕?一部人生,因漂泊而生动,而开阔,而有无限的远方。

月落乌啼霜满天,当我轻轻吟起这首《枫桥夜泊》的时候,周身感到一阵阵寒意,好像唐朝的霜还未散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姑苏城外寒山寺
田英章_楷书张继《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
张继《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
张继的《枫桥夜泊》是一首杰作,但是它究竟好在什么地方,你能谈谈自己的看法吗?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流传千年的“月落乌啼霜满天”存在明显错误?专家:违背了自然常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