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转载]+盘点中国历史上十大少数民族文学家

元好问(1190—1257),鲜卑族,字裕之,号遗山,世称遗山先生,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韩岩村人。我国金末元初最有成就的作家和历史学家,文坛盟主,宋金对峙时期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金元之际在文学上承前启后的桥梁。其诗、文、词、曲各体皆工。诗作成就最高,“丧乱诗”尤为有名,风格质朴沉郁,多慷慨悲凉之作,有强烈的时代感,“奇崛而少雕刻,巧绮而谢绮丽”;词为金代一朝之冠,可与两宋名家媲美;散曲虽传世不多,但当时影响很大,有倡导之功。著有《元遗山先生全集》,词集为《遗山乐府》。

贯云石(1286-1324),维吾尔族,本名小云石海涯,自号酸斋、浮岑及芦花道人,军事家阿里海涯之孙,祖籍北庭(今新疆吉木萨尔县),元代文学家、戏曲音乐家、诗人、书法家。自幼善骑射,酷爱汉族文化,学习勤奋,在散曲、诗文方面有很深造诣。是散曲从草创时期发展到黄金时代的一位过渡作家,在散曲发展史上占重要地位。作品大都豪放洒脱,风格独特,不论何种题材,都透出一股浩然正气;也有偏于清新秀丽、自然质朴之作。诗歌清新自然,以感情真挚见长。

萨都剌(1305?—1355?),回族(一说蒙古族),字天锡,号直斋,生地为雁门(今山西代县),其先世是大食(今阿拉伯)人,元代诗人。博学能文,工诗善画,兼善楷书。文学创作以诗歌为主,诗词内容以游山玩水、归隐赋闲、慕仙礼佛、酬酢应答之类为多,思想价值不高。风格流丽清婉,描写细腻,贴切入微,长于言情,自具风格。词亦有殊色,后人曾推崇为“有元一代词人之冠”,明朱权《太和正音谱》评其词“如天风环佩”。文章雄健苍洽。著作有《雁门集》14卷,又《武夷诗集序》文1篇。

丁鹤年(1335-1424),回族,字永庚,号友鹤山人,武昌(今湖北武汉)人,元末明初著名诗人。博学广闻,精通诗律,有《丁鹤年集》传世。其诗取材广泛,以忧国忧民,关心人民疾苦为主要内容。风格独特,善于“画龙点睛”,即往往在最后两句中抒发其思想感情,使主题得以深化,以达到发人深思的目的。现代著名史学家陈坦说:“萨都剌之后,回回教诗人首推丁鹤年。”还通晓中医学和数学;对绘画、书法及古代诗论也颇有研究。

李贽(1527—1602),回族,原名林载贽,号卓吾、宏甫,别号温陵居士、百泉居士、龙湖叟等,福建泉州人,明代著名思想家、史学家、文学家和文学评论家。出身航海贸易世家,自幼熟读诗书,但不受传统封建思想束缚,养成“倔强难化,不信学、不信道、不信仙释”性格。曾为官多年,因恶官场腐败,任期未满便毅然归隐,著书立说,传带弟子,被统治者斥为“异端之尤”,屡遭迫害,后在狱中自刎而死。在文学方面提出“童心说”,主张创作须抒发己见,反对复古摹拟。曾评点《水浒传》,重视小说、戏曲在文学上的地位。学识广博,思想见解独特,诗文短小精悍,笔锋犀利。一生著述颇丰。

蒲松龄(1640-1715),蒙古族,字留仙、剑臣,号柳泉,山东淄川县(今淄博市淄川区)人,清朝短篇小说大师,代表作《聊斋志异》风行海内外,被译成多种文字,人们又称他“聊斋先生”。在科举考试、谋求仕途中屡屡受挫,又因生活所迫,只好去作塾师,从此一边教书一边开始文学创作,到40岁时,《聊斋异》一书大部分已完稿,以精炼生动的语言写成,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内容十分丰富,具有强烈的批判精神。此外还有不少各种体裁的作品:诗、词、散文、俚曲,其中“俚曲”最能代表他文学创作的成就和特色。此外,他还写有一部《宋七律诗选》,一部长篇白话小说《醒世姻缘传》。

曹雪芹(1724—1764),满族,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祖籍河北丰润,清初入满洲正白旗籍,生于南京,清代小说家,中国古典文学大师,中国封建社会进步文学艺术传统的卓越继承者和集大成者。乾隆十五年(1749)左右离京迁居西郊农村,在艰难困苦的境遇中,呕心沥血,“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创作了不朽的现实主义巨著《红楼梦》。其思想价值和艺术成就在中国古典小说中是最高的,在世界文学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他还工诗、词、文、赋、曲。

尹湛纳希(1837-1892),蒙古族,乳名哈斯朝鲁,汉姓宝,名衡山,字润亭,清朝爱国将领旺钦巴勒第七子,内蒙古卓索图盟土默特右翼旗(今辽宁北票)人。继承父亲遗志,撰著《大元盛世青史演义》,历时20余载,叙述成吉思汗建国以来的历史故事。著有《一层楼》、《泣红亭》和《红云泪》等长篇小说,开蒙古族长篇小说先河。《青史演义》是其代表作,也是19世纪蒙古文学最重要的史诗性作品,气魄宏伟,歌颂成吉思汗。还创作了很多诗歌、杂文;将《资治通鉴纲目》、《中庸》、《红楼梦》等汉族古典作品译成蒙文。书画也很有功力,擅长山水花鸟。

老舍(1899-1966),满族,正红旗人,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中国现代小说家、戏剧家,杰出的语言大师,被称为“人民艺术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骆驼祥子》(代表作,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现实主义杰作)、《四世同堂》等10余部,话剧《茶馆》、《龙须沟》等,以及大量短篇小说、散文、杂文、游记、诗歌。文革中遭到迫害,被逼无奈,含冤自沉。

沈从文(1902-1988),苗族(一说汉族,但有部分苗族血统),原名沈岳焕,湖南凤凰县人,现代著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京派小说代表人物。14岁时投身行伍,浪迹湘川黔边境地区,1924年开始文学创作。至30年代起,他开始用小说构造心中的“湘西世界”,完成一系列代表作,如《边城》、《长河》、《湘西》、《从文自传》等,以“乡下人”的主体视角审视当时城乡对峙的现状,批判现代文明在进入中国的过程中所显露出的丑陋。抗战爆发后到西南联大任教,1946年回到北京大学任教。一生创作结集有80多部,是现代作家中成书最多的一个。建国后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服饰研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文学(2)
中国文学基本常识
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十大才女
教师2014教师招聘考试综合素质预测——不可不知的22个中国古代文学常识考点_语文招教考试资料-招教论坛 - 手机版 - Powered by Discuz!
必修三2
小升初资料卡03·文常(元明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