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6)莫言故居拜访记—— 蔡昌林的博客

笔者一行和莫言父兄合影(左起大栏乡包装企业负责人、莫言兄长、楚其善、莫言父亲、蔡昌林)    

    我们的车子出了姜庄镇,继续向东行进,不多时,拐到一条沿河的公路上,看到路边电线杆上有一块标有“大栏”字样的路标,楚先生说,莫言故乡到了。再前行,看到一座有蓝白相间护栏的水泥桥头标有“莫言故居”字样,桥南头两根电线中间,稀疏的挂着几个红灯笼,过了桥就是平安村。穿过几家民居左拐,看到一片小树林中一栋矮小的旧房子前面有一块约30平米的水泥地,是专修的停车场,我们紧靠着两辆车停好,下车转到旁边就看到了莫言故居,西墙完好,门楼还在。院子东南,五六个人正在用头和锨在挖着地基。
    楚其善先生找来的包装材料厂朋友和莫言二哥认识,他从劳动的人中找出管先生介绍了我们一行,莫言哥哥说,自己请的人,准备将倒塌了好长时间的围墙修好,他们说着话,我进到屋里拍下了一组照片。
    看到门头上贴的欢度新春节门旗,应该是属扑灰年画一种,有剪出装饰在每个字四角的透空图案,也有印制部分,最上面分别有“大发财、福满堂、新年好” 等字样,新字那幅已残,节字那幅已经不见了,想必是前段来人太多,不经意就弄没了。

     屋里物什家具上尘土一层、墙皮没有、土炕坍塌一块,灶头的杂物和残损的柜子都能看出多年没人住的痕迹,唯有大红的“福”字和对联像是新贴上的,问了莫言二哥,说是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就从这里迁到居此地500米远的新居。我问了莫言家老人可好,管先生说,母亲已去世,父亲九十岁了,身体还很硬朗,我说曾和莫言在陕西电视台开坛栏目见过面,想看看莫言的父亲,向老人家问个安。管先生于是很高兴的带我们向他的新家走去,看到村子里好多人在路边看我们一行,感觉有点像富平的乡党背着手的样子。
    来到莫言二哥的院子,莫言哥哥直接领我们到了上房,见到一位穿蓝色棉袄套深色翻领制服、头戴长舌帽子的老人正坐在阳光充满房内的炕沿上,这就是莫言父亲,果然是个山东大汉,身体很棒!见我们进来,老人起身和大家握手打招呼。楚其善先生前些年曾任大栏乡长,与莫言父亲亲切地拉起家常。我趁机拍下照片,看到在炕头墙上挂着几幅印刷的挂轴年画,其题材可谓是俗到家了,而我此行正是要寻找这种原生态的民俗,我们正是要从这些对作家产生过影响的民间艺术中找出中国文化自立于世界文化之林的鲜活因子。
    我们在阳光灿烂的院子与莫言父亲合了影,见到莫言嫂子,一位六十岁左右的农村中年妇女,我理解在农村嫂子对照顾老人的重要,我对她说,谢谢你将老人家照顾的如此健康,我们像敬重莫言一样敬重你。因为这句话,我们走时,她一直将我们送出院子,走了很远回头还看见她还朝我们招手。返回旧居时看到那几个修围墙的人还在干着,有一位经济报的青年记者也在帮忙,他说等莫言哥哥有空时再采访。

    从平安村有些村民门口堆积的垃圾袋和周围并不太整洁的环境中,能看出这里虽然住房有了很大的改变,但依然属于并不是富裕的农村,莫言的获奖并未给这里带来直接的经济变化,当然隐形的发展机遇是必然的。
    午饭是由高密市胶河疏港物流园区范主任招待,席间得知莫言故乡(原大栏乡)已经划到国家投资的经济开发区——胶河疏港物流园区。教师出身的范主任非常健谈,踌躇满志地详说着他们的规划远景,决心用好诺奖获得者莫言品牌,让红高粱的故乡明天更美好。
    返回时我让车子在平安村的桥头停下,我下去去拍几张胶河的照片,对同行的几位说,贾平凹老家村口有条河,莫言老家村口也有条河,我好像从这些水里看到有一种灵气,就是出杰出人才的地灵。离开大栏,顺路经过楚先生的老家楚家庄,由于他们离家多年,能认识的人已经没几个,于是车子围绕村子转了一圈便返回市区,与楚其善先生告别后,我们换乘楚江的飞度车于天黑时返回青岛。晚上,拿出相机将在莫言故居所拍的诗人胡孟祥留在故居“老屋、老屋”诗作彩喷稿文字记下,这首诗也代表了我的感慨,特抄录如下:

老房,老房,

  五间老房。

    这里是你的起点,

     这里有你的希望。

       你从这里

        ——走向世界,

         你从这里

           ——走向辉煌。

    爷爷的油灯,

      奶奶的热炕。

       老爸的算盘,

         老妈的捶桨。

           叔叔的麻袋,

             哥哥的鱼筐。

        村庄的泥塑,

          家乡的茂腔。

            胶河的浪花,

             黑土的高粱、、、、、、

                一起化作你笔端的霹雳,

                      在整个文坛炸响!

           哦,

             我拍下小屋,

              摸一摸边墙;

               我手拿卷尺,

                 把故居丈量。

                     院有多么大啊,

                       路有多么长?

            啊,

              一座红高粱的精神世界,

              就从这里扬帆起航、、、、、、



莫言故居停车场

莫言故居西侧

莫言故居

整修莫言故居的围墙基础的劳动者



正在整修莫言故居的围墙基础

莫言的二哥管先生

故居的门口

莫言故居室内灶头

从上房看过去

莫言曾住过的炕头

莫言故居的用品

莫言故居的家具

能看到残损的门旗

莫言家的农具

未修复的窗框


厅堂门口的对联1


厅堂门口的对联2



莫言的乡亲



与莫言父亲拉家常的大栏乡长

莫言哥哥新居的灶头


莫言嫂子招手送行


大栏乡平安村头的胶河

高密楚家庄村头秋景

诗人胡孟祥留在莫言故居的诗彩喷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莫言故居胡萝卜苗被旅客抢光 几棵高粱成新景点
值得看看的作家出生地
叶雪松散文:走进平安庄
莫言《白狗秋千架》:高粱地里,独眼村妇心酸求子,写透命运不公
D.小说【一博集尽莫言文】
“诺奖”下的莫言旧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