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10)抗战陪都掠影

抗日战争时期,美国《生活》周刊著名摄影记者卡尔·迈当斯(Carl Mydans)来到中国,拍摄了大量反映中国人战时生活场景的照片及人物肖像,非常珍贵。敝博曾发过五篇博文展示他在成都的作品,现再发两篇他镜头中的陪都重庆,时间应是1940年至1941年。所有图片均为网络图片。




    这是重庆市中心的商业街吧。到处都看得到日寇大轰炸后的残破建筑物。街上行人众多,并不慌乱。看那些临时扯起来的横幅广告,生意照做。



    正对面那一大片房屋被炸得更惨了。近处正在维修房屋。

    此图中心的位置就是“精神堡垒”、后来的抗战胜利纪功碑的位置。左上方为罗汉寺,正下方为小什字。



    这一片是江边的坡地建筑,到处是断垣颓壁。



    最高那栋楼是完全毁了。它前面的国民酒家仍在正常营业。大街上好多人力双轮车(“黄包车”),看来这里是山城中比较平坦的地区,什么“坪”吧?




    废墟前的小贩。除了卖布鞋,还卖儿童玩具:面具(“戏脸壳”)和刀(“关刀”还是“官刀”?)、矛(“苗子”)、剑。




    卖土陶制品:缸、罐、泡菜坛,还有小青瓦和陶管:做烟囱还是排水管?



    正宗的商店,卖糖果糕点,还卖酒,卖腊肉。


    这里是繁华商业街了,“黄包车”不少,还有一辆小轿车。这位身着中式深色旗袍的女士撑开一把油纸伞遮阳,街对面是“南京美仑照相”,京城内迁至此?




    火锅店!右边小黑板上依次写着“火锅”、“开堂”和“毛肚”字样。



    一人一个小炉子小锅子,热气腾腾,好辣!




    掏耳朵!舒服啊!




    这笑容满面的少年是帮别人带小孩的吧。这胖小子能穿小皮鞋,定是富家子。



    忧心忡忡。



    艰难时世也一脸笑容。




     防空洞前的重庆人。

    卡尔·迈当斯在日记中写道:“……重庆人对警报和防空洞十分信任。虽然在过去三年内重庆一共被轰炸了113次,3000吨炸药被扔进了这座城市(不包括掉入江河和郊区的),但从未有过避难所塌陷或警报未响的情况。”



    进入简陋的防空洞。看来是战时匆匆凿成的。




    抗战时重庆捕捉敌机信号的重要设备——声音探测器。那时雷达在英国刚发明不久,中国还没有。



    战时重庆最佳防空警报器——警报球(灯)。据《重庆市防空志》记载:警报球(灯)始现于1940年,分为红色圆形和绿色椭圆形两种,直径均大于50厘米,由竹篾或藤条编制球体骨架,辅以丝麻等透光材料裱覆,球内安装灯具可供夜间使用,外形十分像灯笼,悬挂于人口稠密处或交通要道的制高点,便于市民观望。这一方法由重庆防空副司令胡伯翰首创,故又名“胡球”或者“伯翰球”。




    地下指挥部。




    张辛举中校、吕臣森上校、李昆楚将军正在准备告诉百姓有关敌机的情况。




    1941年,美国副国务卿布莱迪为考察中国经济、了解中国的抗战及其需要出访中国。图为布莱迪抵达重庆机场。




    敌机空袭下的重庆。这是一张彩照,而迈当斯别的作品都是黑白照。是否为他所摄,还须确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共情报员沈安娜回忆录-39
数据说明:抗战时重庆大隧道惨案为什么发生!
1941年6月5日深夜,日机大轰炸终于结束了,然而,当防护团队员
老照片:带你回到民国时期的山城
勿忘国耻!重庆隧道大惨案 一夜之间避难人员全部殉难尸体成堆
重庆防空洞:史上最大的城市防空工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