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凝固的记忆——克里姆林宫及红场

2000年5月7日,古老的克里姆林宫又迎来了一位新主人。随着一道道沉重的大门的徐徐开启,普京总统以人们早已熟悉的有力步伐沿着雍容华贵的红地毯走来。他含蓄地微笑着,但熟悉俄罗斯历史与现实的人们不难读出,这浅浅的微笑里蕴藏着与克里姆林宫久远的历史一样深沉而凝重的内涵。相信这位即将履任的俄罗斯总统在续写着俄罗斯历史的同时,也会给业已充满了传奇与逸闻的克里姆林宫注入新的内容,一如他的无数前任……

  

克里姆林宫的神奇贯穿着其历史的始末。早在莫斯科和俄罗斯帝国诞生许多年前的1156年,这座城堡就已耸立在清冷的莫斯科瓦河畔。这座由多尔哥鲁基大公下令在莫斯科瓦河和涅格尼亚河的交汇处高地上建造的要塞,长700米,宽40米,高8米,土筑的围墙底部用三层圆木加固,墙内有3座了望塔和一座小宫殿。从中世纪晚期开始,人们围绕着这座木头城堡修建自己的家园,一代代繁衍生息。昔日孤独的城堡就像一棵树的年轮不断向外延扩展,逐渐成为一个新兴大公国首都的核心和权力与高贵的化身。早期的莫斯科居民通常都带着一种混合着崇敬与畏惧的眼神远远注视着这座高耸的宫殿。                  

克里姆林宫的主人们在争夺对全俄罗斯的统治权的同时,也在强化对自身的防御。从这种战略考虑,传统的克里姆林宫的木头结构便不能满足现实的需要。从1367年起,昔日建筑在一座三角形地基上的寨栅、城池和壕沟便被一座城墙环绕的要塞取代。莫斯科大公国大公、俄罗斯国家赫赫有名的缔造者伊凡大帝(三世)在此基础上,委托意大利建筑师对这座“城中城”进行了更大规模的改建和扩建。伊凡大帝在加强君权及奠定中央集权国家基础方面的成就远非其先辈所能比,更是留里克所有后裔中最伟大的一个。留里克是俄罗斯留里克王朝的半神话式的创造者。据传,公元7世纪中叶,诺夫哥罗德的人民饱受战乱之苦,亟需一位英雄来平定连年的战乱,将人民从罹难中解救出来。于是,他们于862年请来了北欧海盗留里克兄弟,从此兄弟俩带着随从入主诺夫哥罗德,成为该城及周围地区的统治者。其部属奥列格后来创建了基辅大公国。

1446年,伊凡的父亲、莫斯科大公瓦西里二世被敌俘获并刺瞎双目,六岁的小伊凡起初躲藏于隐修院,后被秘密送往安全地方。同年父亲获释后,小伊凡才结束了逃亡回到父亲身边。在父亲的教诲下,伊凡掌握了作战和治国的经验。他12岁便担任远征军统帅,深入北方地区,指挥大军肃清残敌;18岁又挥师南下,击溃宿敌鞑鞑人。1462年3月27日,22岁的伊凡继位成为莫斯科大公并首次自称为“全俄罗斯的统治者”。

作为俄罗斯历史上承前启后的一代明君,伊凡很清楚,开疆拓业必须依靠武力,但驾驭民心则须从文化和宗教方面着手。基于这种思想,他首先把目光投注在莫斯科和克里姆林宫的改造上。他期望通过改建,把莫斯科塑造成所谓的“俄罗斯的罗马”及欧洲著名都市。为此,伊凡广邀各地贤达。在其感召下,代表着不同文化和艺术风格的希腊学者、意大利建筑师和来自五洲四海的艺术家荟萃莫斯科,这些学者和艺术家均为一时之选。1487年至1491年间,意大利著名建筑师马可·鲁福和皮埃特罗·安·索拉里奥建造了克里姆林宫的形宫殿,这是意大利早期文艺复兴风格首次在遥远的北国莫斯科展露风采。该宫殿得名于其极具特色的形主立面。在其500平方米的庞大节日厅的四壁镶嵌着精美的壁画。可惜的是,现今的壁画并非原始之物,而是于19世纪末重新绘制的。节日厅低矮的十字穹隆由唯一的一根中柱支撑,这一处理在今天乃至文艺复兴时都已显得十分落后和简陋,但却代表了当时的时尚。这里是皇家举行宫廷礼仪的地方,如沙皇接见外国使臣、召开重要会议以及举办庆祝重大军事胜利的宴席。

1491年完工的三位一体门(经此,参观者可踏入28公顷大的克里姆林宫地区)和1479年竣工的圣母升天教堂虽历经了无数岁月的洗刷和磨砺却完美如初。圣母升天教堂是从前沙皇帝国的主教堂,历代大公和沙皇都在这里进行加冕礼。

这座教堂的内部,是根据意大利博洛尼亚人、亚里斯多德学派成员费奥拉万蒂根据伦巴底的文艺复兴风格并参照俄罗斯弗拉基米尔的同名大教堂设计建造的。在这里,艺术家们用壁画创造了一个令人难以忘怀的世界,它赋予在这里举行的沙皇加冕仪式和莫斯科大主教们的就职典礼以庄严的背景。最令同时代建筑师心悦诚服的,是费奥拉万蒂营造的宏大和明亮的内部空间:他有意省略了通常位于西廊台的教堂唱诗班席位,使整个空间气度宏大的感觉更加突出。这一创意虽然脱胎于弗拉基米尔的模本,但在费奥拉万蒂的手里却具有了用俗为雅的奇效。

伊凡大帝的后人、在俄罗斯历史上号称“恐怖的伊凡”的伊凡四世,即伊凡雷帝(1530—1584)赋予了克里姆林宫更多的教堂和宫殿。“恐怖的伊凡”并非伊凡大帝钦定的接班人。1497年,伊凡大帝曾指定自己的孙子德米特里为继承人。但其后妻索菲娅为使自己的儿子瓦西里继位,企图发动政变。阴谋暴露后,伊凡大帝将索菲娅母子贬黜,次年让德米特里加冕。1500年瓦西里出逃立陶宛,期望借助对方的力量夺得王位。而此时的伊凡大帝已不复少年之勇,他对这个公然与己作对的孩子束手无策。1502年,伊凡大帝被迫将大公称号转授予瓦西里,并被迫下令将德米特里打入冷宫。1533年12月瓦西里死后,其年仅3岁的幼子立即被大主教达尼埃尔立为大公,由母亲叶琳娜摄政,这便是伊凡雷帝。5年之后的1538年,叶琳娜去世,5岁的伊凡从形式上管理朝政。他在13岁时始独立执政。

也许是自幼失去父母慈爱的缘故,伊凡雷帝性格孤僻暴烈。他亲政之后的第一个行动便是下令逮捕一个权重一时的宫廷派别的首领安德烈·舒伊斯基公爵。某个贵族因在他面前说粗话而被割去舌头。虽然因暴烈博得了“恐怖的伊凡”的恶名,但伊凡雷帝不愧是伊凡大帝的后代,他的文韬武略几乎可以与其祖父相媲美。1547年、1549年、1552年,他曾三度御驾亲征,与宿敌鞑鞑人交战,兼并了伏尔加河流域鞑鞑人的喀山汗国,并使俄罗斯跻身欧洲强国之列。

在伊凡雷帝的鼓励下,俄罗斯在文化方面有了长足的发展。他本人也是博览群书,尤其擅长写作。

伊凡雷帝对克里姆林宫的贡献,克里姆林宫众多精美绝伦的建筑可以作证。在其祖父伊凡大帝统治时期的1484—1489年间,来自俄罗斯普斯科夫的建筑师建造了作为皇家专用的圣母领报教堂的三穹隆教堂。但1547年的一场大火将该教堂烧得面目全非。伊凡雷帝下令恢复该教堂,并把原先的三个镀金穹隆增至九个。这九个镀金穹隆就像克里姆林宫的皇冠,把这座皇家宫殿点缀得奕奕生辉。传说教堂建成后,伊凡雷帝问建筑师:“你还能建成比这更美的教堂吗?”建筑师老老实实地回答:“可以。”于是,凶残的伊凡雷帝下令挖去了他的双眼,使得至今在莫斯科再也没有出现更美的教堂。

一条蜿蜒的过道把教堂的廊台与大克里姆林宫连成一个完美的整体。大教堂的内部装饰着精美的壁画,廊柱上悬挂着拜占庭、基辅、莫斯科和弗拉基米尔等各个时期的君主肖像,这些珍贵的圣画作品来自希腊著名画家狄奥凡和俄罗斯莫斯科画派的代表画家安德烈·鲁勃廖夫之手。

圣母法衣存放教堂是由普斯科夫的建筑师们建造的另一座大主教和沙皇的家庭教堂。这座单穹隆教堂现在是古俄罗斯宗教艺术博物馆。

来自意大利米兰的建筑师阿洛维奇奥·诺沃设计了16世纪初建成的天使长大教堂草图。这座教堂建筑因此清晰地显示了北意大利地区文艺复兴运动对俄罗斯建筑艺术的影响。教堂的北墙和南墙上的壁画表现的是“天使长米歇尔的业绩”。

大约同时,当初由马可·鲁福建成的名为“伊凡大帝”的钟楼于1600年左右加高了一层,所以钟楼的总高达81米。钟楼上最大的一座钟在1812年拿破仑从莫斯科撤军后全面整修,这座圣母升天钟重达65吨,但它还不是克里姆林宫里最重的。

钟楼旁边的沙皇钟,以其超过200吨的重量成为该类型钟中毫无疑义的世界之最。1737年,浇铸者把它从车间安放在其矗立的位置之前,车间意外发生了大火。消防水喷射在还在发热的青铜巨钟上,这座举世罕见的艺术品爆裂开来,从钟身上掉下一块超过11吨重的铜块。100年后,大钟连同该碎片被立在克里姆林宫内。其西北方立着1596年同样用青铜浇铸的大炮以及89厘米口径的巨大炮弹,但这些武器中看不中用,长期作为摆设陈放于此。

1652年起,主教宫一直被用作东正教会首脑的住宅(如今是历史艺术博物馆)。值得注意的是,宫内的十字厅在建筑上采用了在当时尚是全新形式的无支撑穹顶。位于其西南部的泰勒姆宫17世纪时也对其上部进行了巴罗克式改造,其菱形装饰的四坡屋顶原先贴着金箔。这里本是沙皇一家的私人住房。墙壁上镶嵌着镀金石膏装饰,地板则以孔雀石打磨而成。花格平顶的天花板上与令人叹为观止的金丝编织的木雕浑为一体。水晶吊灯的灯光落在四壁和地板上,既柔和又华贵。

经过历代帝王的修缮和改建,17世纪初的克里姆林宫以其卓然不群的姿态成为俄罗斯名符实归的首都。人们对彼得大帝也报着同样的期望,期望克里姆林宫在其统治下进一步得到拓展。

但身为俄罗斯历史上继往开来的一代雄主,彼得却有其自己的考虑。自1689年平定了皇太后索菲娅及其党羽的叛乱之后,彼得才真正把执掌俄罗斯的大权牢牢地握在自己的手中。为了巩固和壮大俄罗斯,使之真正成为欧洲的强国,彼得化名为低级士官,深入西欧险地,学习和考察欧洲新兴列强的知识和经验。经过若干年的励精图治,彼得于1703年在芬兰湾的涅瓦河两岸修建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城市——圣彼得堡,进而于1712年定都于此。9年之后的1721年9月,彼得大帝获取了波罗的海东岸,终于为庞大的俄罗斯帝国赢得了一个出海口。奠就了俄罗斯帝国大业的彼得大帝于1725年2月8日死于他亲手创建的俄罗斯新都——圣彼得堡。

在彼得大帝及其杰出的继承者叶卡捷琳娜大帝时期,克里姆林宫虽然失去了往日唯我独尊的地位,但在失落的日子里,它还依旧以陪都及沙皇加冕地的身份在历史上扮演着重要角色。沙皇们虽然居住在圣彼得堡,但他们仍时常来到莫斯科,在克里姆林宫驻足。

1263年莫斯科大公国建立以来,克里姆林宫作为皇家宫殿一直为俄罗斯民众所景仰,是他们心中皇权与国家的象征。克里姆林宫的兵器馆内积聚了无法估量的财富和历史文物,如钻石、首饰、服装、马车和瓷器。但法兰西皇帝拿破仑一世的入侵打破了克里姆林宫从未被外国占领者踏入的历史。

1812年春,拿破仑一世陈兵波兰,虎视俄罗斯。同年6月底,45万法军大举东进,抢渡涅曼河。节节败退的俄军被迫实行焦土政策,以阻遏法军的锋头。即便如此,势不可挡的法军还是于9月初抵达莫斯科附近。9月7日,俄军总司令库图佐夫统率疲惫之师在博罗季诺同法军交战。一周后,终于不支。拿破仑一世昂首进入莫斯科。库图佐夫元帅被迫下令弃城,并将莫斯科付之一炬,大半个都城被焚为白地。莫斯科几世纪的文明在法军占领期间遭到了严重的摧残。神圣典雅的教堂圣母安息教堂甚至被当作马厩使用。圣母安息教堂曾是沙皇接受洗礼和行加冕礼的,教堂四壁皆是以圣经故事为主题的壁画,悬挂着用黄金作框架的神像,点缀着细工镶嵌的壁饰。虽然此后历经沧桑、几度修复,如今的圣母安息教堂依旧金碧辉煌,但在1812年春天留下的创伤却永远镂刻在教堂的历史与记忆里。

在将莫斯科及克里姆林宫尽情蹂躏之后,这支来自文明国度却又在异域他乡摧残了文明的军队在不期而至的严寒中撤离了莫斯科。在上帝的惩罚下,法军由于严寒而蒙受了重大损失:当初浩浩荡荡的几十万威武之师最后仅剩1万余主力在库图佐夫的追击下仓皇败退。

十余年后的1828年,在洗刷了耻辱的同时,克里姆林宫的兵器馆得以重建。藏品较之彼得大帝时更有了增益。不仅珍藏着王冠、纯金权杖、权标,还陈列着伊凡雷帝的象牙宝座,沙皇阿列克谢伊(彼得大帝之父)的钻石宝库,以及叶卡捷琳娜二世的婚礼长裙,镶满宝石的马鞍和马刀,还有一本17世纪的《圣经》,其银制封皮上镶有3017颗宝石等等。

1917年的十月革命,以攻打圣彼得堡的冬宫作为开端,宣告了沙俄帝国的覆灭。而这个帝国的末代皇帝尼古拉二世及其年幼的孩子却是在克里姆林宫里被拘捕,并在一个漆黑的夜晚饮弹而亡。70多年后,苏联作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被自己的领袖宣布解体;尼古拉二世的遗骸又被重新隆重安葬,但历史不可逆转,彼得大帝的帝国已然被封存在人们的记忆里,封存在这座凝固的历史——克里姆林宫的建筑里……

与尼古拉二世被历史长河湮没的同时,克里姆林宫迎来了它的新主人——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乌尔雅诺夫。1918年3月,这位以“列宁”之名而闻于世的苏维埃领导人搬入了宝库东侧的三层旧议会里。这是一座三角形的土黄色古典建筑,1788年由当时的沙皇凯瑟琳建成。至今,这里仍保留着列宁的办公室。列宁的继承人斯大林、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等等,均曾在这里指挥着庞大的国家机器,与铁幕另一侧的西方世界相对抗。随着苏联的解体,笼罩在这座古典建筑上的光环已日渐暗淡,但作为今日俄罗斯联邦的总统府,它依然是世界上最神秘、最有权势的一座建筑。

 

就像天安门之于故宫,红场的名字也与克里姆林宫是密不可分的。红场的原名是"托尔格",意为"集市"。1662年改为"红场",意为"美丽的广场"。红场的面积仅为700X130米,与其所享有的赫赫声名很不相称。但它毕竟是俄罗斯举行各种大型庆典及阅兵活动的地方,也是俄罗斯政治的象征。难怪1987年,当一位冒失的德国青年鲁斯特驾驶着一驾小型飞机,穿越苏联严密的防空网,神不知鬼不觉地在红场降落后,举世为之震惊,苏联举国上下也感到颜面尽失。

红场的西面是克里姆林宫红墙及三座塔楼,著名的列宁墓也静静地躺在这里。列宁墓的墓体由红色花岗石和黑色长石建成。身着黑色西服的列宁遗体安放在水晶棺中,覆盖着前苏联国旗。他的脸和手都由特制的灯光照着,清晰而安祥;唇上的短髭与颌下那缕著名的山羊胡子仍清晰可见。自1924年被暗杀后去世,这位全世界无产者的精神领袖已静静地在这里躺了78年。

                  

列宁墓背面与克里姆林宫红墙之间立着12块墓碑,他们中有斯大林、勃列日涅夫、安德罗波夫、契尔年科、捷尔任斯基等前苏联政治家。斯大林的遗体最初也葬在列宁墓里,但1962年10月31日,却被曾是其最忠实信徒的赫鲁晓夫下令迁出列宁墓,移到列宁墓的背后。

红场南面的平台是红场上最古老的建筑——宣谕台,宣谕台的后面是瓦西里大教堂。

 红场的北端,有一座红砖银顶的建筑,这座建于1847-1883年间的建筑便是俄罗斯国立历史博物馆。1995年5月8日,为纪念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50周年,俄罗斯政府在博物馆前为在二战中建立了卓越功勋的英雄朱可夫元帅立起了一座骑马雕像。作为最高统帅部成员,朱可夫元帅在著名的苏联卫国战争中指挥了莫斯科大会战和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等著名战役,最后统率大军直捣黄龙——纳粹德国的大本营柏林,将胜利的旗帜插上了纳粹德国帝国大厦的顶端。其声名直追俄罗斯历史上的另一名将——击败拿破仑一世的库图佐夫元帅。

朱可夫雕像旁边是无名烈士墓。深红色大理石陵墓座落在茵茵绿草之上,陵墓前,燃着永不熄灭的火焰,以纪念在二战牺牲的无数烈士。

如果说是彼得和叶卡捷琳娜大帝们书写了俄罗斯的历史,塑造着克里姆林宫的传奇,而那些来自欧洲各地的建筑师们则以绝世的才华为这些历史和传奇提供了精美的载体。为了这座凝固的记忆,谨以无名烈士墓上镌刻着的一行铭文来纪念为俄罗斯和世界贡献了克里姆林宫的前辈建筑师和许多无名的建设者:“你的名字无人知道,你的功勋永垂不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五彩俄罗斯——莫斯科克里姆林宫
莫斯科红场和克里姆林宫
[转载]莫斯科红场与克里姆林宫
克里姆林宫
用石头描绘的童话
莫斯科游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