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微博文章

近期预报显示,6月22-23日,京津冀一带可能出现今年以来的最强降雨。最近2天,针对这场雨的报道不少,部分公众的心态,有的怀疑,有的担忧。其实都不必,我希望大家能用一个平和的心态,应对这场雨。

首先,不要往山区跑。721的教训就是有人不信预报和预警,偏要去山区玩,后来丢掉了性命。

其次,如果单位肯放假,在家宅着,明天21日提前买的吃的喝的,等着看下雨就是了;如果单位不放假,那就明天准备好雨靴、雨衣、雨伞,后天上下班应该会用的上,而且22日早点下班,因为北京最强降雨时段可能在22日晚上。

好了,下面就该说这雨到底有多强,怎么个下法?

官方这样说的:中央气象台预计21日至24日,北京、天津、河北、内蒙古中部偏南地区、辽宁西南部、河南东部、山东、安徽东北部和江苏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大到暴雨,北京西部和北部沿山、河北东北部等地部分地区有大暴雨,过程累计雨量40~80毫米,局地可达150~180毫米;上述部分地区并伴有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最大小时雨强可达20~40毫米,局地超过60毫米。预计最强降雨时段出现在22日和23日。

21-24日累积降水量预报

京津冀地区是本轮强降雨的中心。预计22日至23日,北京大部地区将普降暴雨,西部和北部沿山有大暴雨,累计雨量50~90毫米,局地120~180毫米,最大小时雨强50~70毫米;局地还会伴有冰雹、短时大风、短时强降雨等强对流天气。

此处,应该有人问:这预报靠谱吗?最近北京天津经常报雷阵雨,也没有看到怎么下,这次会不会报得很强,又忽悠人?

答:近期雷阵雨,是冷涡下的抽奖,不是人人有份,赶上的就赶上了,赶不上就没有。但后面这次,是冷涡 低涡(后面会详解),这个降水跑不掉,就像是足球比赛,赢球是妥妥的,就是看进几个球的问题了。

此处,应该又会有人问,这雨如果这么下来,会不会和721一样?答:应该不会,因为降水的过程并不是一直处于强对流中,类似程咬金三板斧,顶住开始的时候,后面也就问题不大了。这次形势一直在调整,因此分析起来难度不小,我倾向于降水大致分成三大块,第一阶段,对流降水,时空不均,可能在21日夜间-22日晨;第二阶段22日白天-夜间,持续较均匀降水,夜间比白天更强;第三阶段,23日白天到夜间,阵性降雨,断断续续、时大时小,东边比西边大,总体雨量弱于22日。?

下面进入相对专业的形势分析:

1、降水成因——冷涡 低涡,双轮驱动

形成降水的关键,就类似拧毛巾,一个要有力气,一个要有水。降水的物质来源来自偏南气流从海上输送的水汽,然后遇到合适的环境,被抬升到高空凝结成水滴、冻结成冰晶,然后再因为重力作用落下来。因此,降水特别关注水汽和动力这两个基本条件。另外想要下的大,水汽要源于不断的送,动力抬升也要不停的有。22-23日华北就满足这个情况,冷涡提供动力抬升,京津冀处于冷涡的右侧,此处利于抬升。同时低空有低涡,把水汽吸引上来。

欧洲数值预报22日08时500百帕高度和850风场

欧洲数值预报22日20时500百帕高度和850风场

欧洲数值预报23日08时500百帕高度和850风场

欧洲数值预报23日20时500百帕高度和850风场

2、降水的性质、过程——积云 层云降水,既有爆发力,也有耐力

这次降水,就像前面提到的,开始的时候可能是对流降水为主,后面转为相对稳定的降水(但可以有弱对流活动,打几个闷雷)。因此一开始是视觉和听觉系的暴雨,后面是累积量的暴雨,视觉系的中雨-大雨。

我们气象上规定,如果24小时降雨量50-99.9毫米为暴雨。如果是1小时3毫米,24小时下不停,就是72毫米,这是暴雨,但看着就像是中雨-大雨。如果是1小时24毫米,3小时完成,那就是72毫米,这也是暴雨,但视觉上,这才是够猛的暴雨。2012年721北京的总降水量其实不如2016年的720,但大家觉得还是721强,720不是很强。这就是因为,720单小时不如721强,但下得更久。2011年的623,也是短时的强对流降水,最强的石景山模式口,1小时就100 。

这次降雨,怎么知道是对流很强的,还是平稳绵长的呢?看垂直结构和大气稳定度参数。

欧洲数值预报北京的垂直剖面图

上面这个图,看起来有点头大,反应了北京不同时间,不同高度上的大气状态 。横坐标为时间轴,注意是向左的,下方数字代表了时间,比如2308就是23日08时。纵坐标是高度,采用的气压高度,1000基本就是地面,850大概是1500米、700大概3000米,500约5500米,200约12000米。如果你耐心看,会发现,里面有很多的虚线和绿色。虚线代表了上升运动,这个是利于降水的,北京从21日晚-24日晨,一直存在上升运动。而且22日-23日晨,都很强,高度也很高。绿色对应的是相对湿度,右侧图标中,深绿色对应相对湿度在95%以上,21日20时-22日08时,北京700百帕即3000米以下低空湿度大,700-500百帕(对流层中层)变成了浅绿色,相对湿度不是很大,空气相对干一些,这样上干下湿的情况是利于出现对流的。而22日晚-23日凌晨,从地面一直抬升到对流层顶(200百帕高度)颜色都很深,说明因此这个时候整层湿度都不错,并且风向,大多为南风,这样的配置,利于出现较强降雨,而不是对流。到了23日,对流层中上层(500以上)出现了干区,地面到700(约3000米)还是湿层,但抬升动力差了一些,风向也多北风,因此呈现一些冷区的阵性降水,可以有对流活动,但不会很强。

北京逐6小时降水预报

从欧洲数值预报看,北京的逐6小时预报,也是符合前面的分析。

从下面的对流有效位能看,北京22日20时,不稳定能量也不多,只有100焦耳/千克,属于弱不稳定,也是与前面的形式分析相符。

3、预报的不确定性——各家模式还是有分歧

前面欧洲中心的预报,看似形势和预报结果,与天气学理论都能对应,但是不能偏信一家。对比一下,欧洲自己的预报,会发现,预报也是在调整的。对比同一个时次预报的不同模式,分歧也存在。

欧洲数值预报,不同时间起报,2208-2308降水落区并不相同

欧洲的预报,从18日20时起报,到20日08时起报,可以看到降水的强度,在减弱中。但是深蓝色代表的暴雨还是覆盖了北京(四分图中,每个小图的中心为北京),局地有粉紫色,代表大暴雨。

20日08时起报的不同模式,降水落区也有差别

从20日08时起报的四家数值来看,京津冀这一带在22日08时-23日08时有明显降雨,这个事情没问题,但是一看细节,最大点在哪里,大雨带的形状走向,还是有差别的。?

导致分歧的原因,可能还是对于低涡的预报不确定,由于低涡尺度较小,且存在的层次较低,更容易受到地形摩擦、低空湍流交换的影响,因此就导致了低涡位置强度均可能有变化,这样就使得水汽的输送、聚集的区域有变数。

因此,预报可能还有调整。但是大方向应该有两点不会跑:(1)这是京津冀今年以来最强降雨,区域性暴雨概率大。(2)降水先是对流为主,之后转为相对稳定,均匀的降水。具体哪里、哪个时段最强,还是看临近预报——就算临近预报,其实未必能完全准,毕竟暴雨的预报,准确率真的不是很高,预报很难的。写了一晚上,其实预报员要考虑的东西,可能比这个写出来的还多,比如对比历史的相似个例,当时的风场高度场,有些物理量没有贴出来,散度啊、涡度啊、水汽通量、水汽通量散度啊.......反正很不容易,多些理解和包容吧。报对了,不用喝彩,因为可能是蒙对了,下次可能还会错。报错了,继续总结继续努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综述:气象专家详解京津冀冷涡暴雨
无标题
北方降水有变,华北快结束,东北降雨才开始,大到暴雨或连下3天
冷涡暴雨揭秘
【重磅整理】低涡是个什么?冷涡又是个啥?附几十张大气运动的高清图片!
北京现罕见最低70%湿度 “大到暴雨”将至(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