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写书记|写啥样的书为好

每一个作家都有一个伟大的梦想:出版一部不朽的作品。其实,在今天,这样的梦想多少有些不现实。毕竟是现在阅读多元化的时代,未必非得读一读你的作品(请给一个阅读的理由)。

那么,作家还要不要写书?

当然要写。不只是写一部,而是持续地创作下去。

但写啥样的书才是值得关注的呢?深圳作家王国华说:“有一段时间,我坚定地认为,“如何写”是最重要的。现在我改了。见惯了优美的文笔下垃圾一样的价值观,开始坚定地认为,‘写了什么’更重要。”

天津作家罗文华也说:“到了我们这个年纪,应该是超越形式、技法,写自己最想写、最应该写的东西。”

这才是有道理的写法。要知道,人的一生短暂,作家创作的一生同样短暂。如果是浪费了“最想写、最应该写的”内容,固然会博得名利,也不过过眼云烟而已。

有作家说,现在出书太难了,书号费几何,印刷费又多少。没有钱,连一本书也出版不了。但我们同时也知道一些作家的图书走市场卖得挺好,就不存在这样的事。

为何有的书有市场,有的书无市场呢?

这里面当然是书的内容呈现出了怎样的价值。这种“价值”是不是被市场所接受,就很关键了。同样是写茶书,为何云南作家周重林的茶书有市场,而其他研究茶的人也写书,需项目支持才能出版,这其中当然涉及专业、文笔、市场诸多意识在其中。最为关键的是,周老师可以把艰深的茶专业知识,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讲给大众听。

再就是写地方文化,为何有的作者如南京薛冰、苏州王稼句、扬州韦明铧等都是可以一直在出版当地作品,而一些地方文化作品要靠自费出版呢?

这背后既有对地方文化的专注度、研究的专业性等系统问题,他们研究地方文化不是浮光掠影,而是深入地方文化的深处,探寻文化的肌理,再以大众接受的方式讲出来,自然就有了价值。当然,这跟作者的知名度也有一定的关系。

这几年,书话作品(读书随笔)很流行。有的人说,这类作品数量多,良莠不齐。猛一看是这么回事。但这里的作者也有多种类别,故不同的作品有自己的市场与价值。仅仅着眼于书评式的图书简介,与深入的阅读有着巨大的差异。

因此,书话作品(读书随笔)也是有自费出版和市场出版两种。常常是前者将以前写的读书文章,随意地编集出版,自然就欠缺了系统性(哪怕这其中有非常优秀的作品),后者是系统、深入阅读的成果(常常以专题方式呈现),比如夏春锦的《木心考索》、薛原的《文人谈》、陈子善的《说徐志摩》

等等,都是具有可借鉴的写作方式。在成都,同样可以写一写王光祈、李劼人、艾芜等人的读本。这就需作者别具只眼,找到写作的视角,以全新的方式去完成创作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经典才会畅销几十年
藏书票,最好不要远离藏书
利用知名作家的署名推销自己的作品构成不正当竞争
名人信札手稿市场火爆,入门你需要了解这些
批评拿什么唤回尊严
中国当代文学的价值取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