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滑县黄河文化遗址之白马津

​图片提供:胡晓涵

       白马津位于今滑县老城西北5公里处,是黄河故道南岸的古渡口。《水经注》载“白马津之东南有白马城,故津取名焉。”白马城,今留固镇白马墙村。《战国策·赵策二》:张仪为秦连横,说赵王曰“今秦以大王之力,西举巴蜀,并汉中,东收两周而西迁九鼎,守白马之津。”《燕策二》:苏代约赵王曰,“决白马之口,魏无济阳”。由此可见在秦之前滑地白马津就是战略要地。《史记·高祖本纪》载:“汉王听其计,使卢绾、刘贾将卒二万人,骑数百,渡白马津,入楚地,与彭越复击破楚军燕郭西,遂复下梁地十余城。”白马津作为黄河南岸重要的渡口,在战国、秦、汉、魏晋、隋、唐至宋、元多个朝代的政治军事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响。《汉书》《魏书》《隋书》《北史》《旧唐书》《新唐书》《旧五代史》《宋史》《元史》等史书中都对白马津有详细的记载。白马津渡作为古黄河中段重要的津渡,扼黄河天险,守南北要道,其地理位置和战略意义极其重要。

      《唐六典》记载“白马津船四艘,龙门、会宁、合河等阙船并三艘,渡子皆以当处镇防人充;渭津关船二艘,渡子取永丰仓防人充;渭水冯渡船四艘,泾水合泾渡、韩渡、刘控坂渡、眭城坂渡、覆篱渡船各一艘,济州津、平阴津、风陵津、兴德津船各两艘,洛水渡口船三艘,渡子皆取侧近残疾、中男解水者充”。唐朝时期,在中原河流的津渡口中,白马津的官船配置最多。渡子(摆渡的船夫),是由当地镇防的精干人员担任,而其他渡口的渡子则是由仓防人员或者老残人员担任。从上述各个渡口的官船和渡子配备来看,白马津的地位显而易见。

       诗仙李白曾从白马津渡黄河,北游幽燕,留下著名诗篇《白马津》:“将军发白马,旌节渡黄河。箫鼓聒川岳,沧溟涌涛波……”刘禹锡作诗:“白马津头春日迟,沙洲归雁拂旌旗。柳营惟有军中戏,不似江南三月迟。”沧海桑田,岁月变迁,随着黄河改道,白马津今已不存。

       (按:本资料来源于李俊、郭少磊主编的《滑县黄河文化资料概要》040——041页。)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水经注》里的黄河(河南篇·下)
滑县舆地踏勘记
黄河白马文化
山西省永济市、一座消失的千年古城与千年不毁黄河铁牛!
黄河出土的四尊大铁牛:水淹千年不腐,为我国最重文物
华原印象【游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