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转载]第23条(第1章《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第1

    伤寒论》第23条:“太阳病,得之八九日,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其人不呕,清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发。脉微缓者,为欲愈也;脉微而恶寒者,此阴阳俱虚,不可复发汗,复下,复吐也;面色反有热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痒,宜桂枝麻黄各半汤。”

    读经笔记之一:太阳病,得了八九日,即使不治,一般也能自愈。

    读经笔记之二:如疟状。就是象疟疾一样,常发热恶寒。

    读经笔记之三:发热恶寒,热多寒少。这是指阳证多于阴证,热证多于寒证。实际上就是阳证,这对比第7条“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就可得知。

    读经笔记之四:其人不呕,清便欲自可。既是阳证热证,又已得之八九日,就有可能传入半表里或里。其人不呕,说明没有传入半表里。清便欲自可,即大小便正常,说明没里传入阳明。

    读经笔记之五:一日二三度发。一日二三次发热恶寒,可以理解为第一次发热恶寒好后,过一段时间(在同一天里)又来一次发热恶寒,一天里有几次这样的情况。也就是一天里太阳病好了又患,患了又好,反复几次。这是正邪交战,正方逐渐占上风的表现。

    读经笔记之六:脉微缓者,为欲愈也。脉微缓,不是指又微又缓,而是指稍稍有些缓和。前文说是热多寒少,如是热证,应是数脉,现是缓和脉,说明热邪不深。

   读经笔记之七:脉微而恶寒者,此阴阳俱虚。脉微,即脉微,这是不及脉。脉微而恶寒,这是少阴证,即表里俱虚。

    读经笔记之八不可复发汗,复下,复吐也。这是接着‘表里俱虚’说的,既然是表里俱虚的少阴证,则就要用温里法,不能用汗法、下法、吐法。

    读经笔记之九:面色反有热色者,未欲解也。面色反有热色,这是阳气郁于表,病位在表,所以说要用解表法。

    读经笔记之十:以其不能得小汗出。阳气郁积在表,病位在表。原因就是没能出小汗。如果能出小汗,则病邪会随汗而排出,阳气也就能得到发散。

    读经笔记之十一:身必痒。这个痒,是风的表现,是桂枝汤的证据。

    读经笔记之十二:既然无汗是麻黄汤的证据,为什么还要用桂枝汤?条文里说的是无汗啊,而不是说有汗。这也是很多人不理解的地方。其实,身痒就是风的原因,而风则是桂枝汤的证据。无汗,要用麻黄汤,身痒却要用桂枝汤。又无汗,又身痒,所以又要用麻黄汤,又要用桂枝汤。

    读经笔记之十三:太阳中风用桂枝汤,所以说桂枝汤能治风的问题。换句话说,虽然是无汗,但因风因身痒,则仍然要用到桂枝汤。

    读经笔记之十四:此条文中,用的是桂枝麻黄各半汤,那么,必定既有桂枝汤证,又有麻黄汤证。用麻黄汤的证据是‘无汗’,用桂枝汤的证据是‘身痒’。

   读经笔记之十五:要理解此条的意思,必须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懂得太阳病的特点;二是懂得桂枝汤证和麻黄汤证的不同特点;三是懂得表证太阳病和少阴病的不同特点。四是懂得身痒属表属风,属桂枝汤证。

    读经笔记之十六:由此条文可知,要读懂《伤寒论》,非一朝一日之功,必须要经过多年的功夫,不断的积累,反复的学习方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三阳病 辩证】
[每日学伤寒】桂枝二越婢一汤
心得 桂枝麻黄各半汤
太阳病脉证(《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
自学伤寒四
《伤寒论》笔记:大阳中风桂枝汤主之(其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