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详解工艺流程比对剖析数据解开石化企业异常行为背后的秘密

作者:李文 苗永刚

    石化企业生产流程复杂,产品多样化,税收征管具有一定难度。本案的查办,为税务机关核查石化企业申报真实性,及时识别企业异常生产行为,准确界定企业应税行为,提供了一种思路。

    近期,新疆某地国税局稽查局对某石化企业20111月~20147月期间缴税情况实施专项检查。通过细致分析企业生产流程,对企业数万份单据信息进行交叉比对,由一组柴油调拨数据入手,税务人员最终锁定了该企业少缴消费税、增值税的切实证据,最终追缴入库税款5424万元。

    查前准备:针对企业特点制订检查预案

    20148月,根据新疆国税局石化产品消费税专项检查工作要求,新疆某地国税局稽查局决定对某石化企业开展专项税收检查。

    查前,该局组织检查人员对消费税相关税收政策及其特殊规定进行了梳理,以确保检查过程中法规准确适用。检查人员利用征管数据分析平台,分析了解待查企业生产、销售及日常管理情况。

    检查人员了解到,该企业为国内某知名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二级单位,下设石化厂和化肥厂,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经营范围包括:石油天然气勘察生产与销售,石油化工产品生产与销售等。主要产品为石蜡、汽油、柴油等。

    针对该企业产品多样化、生产环节多、生产工艺复杂等特点,结合专项检查重点,检查人员制订了检查预案:梳理掌握企业生产工艺流程;充分采集、比对企业与消费税相关的经营链条信息,寻找疑点和突破口。

    实地核查:重点摸清企业工艺流程

    依照检查预案,检查人员实地核查了该企业与消费税有关的内设机构、业务流程、财务核算制度等情况,未发现疑点。

    检查组了解到,该企业涉及的消费税项目是汽油、柴油的生产和销售,主要由下设石化厂负责生产,该厂年炼油加工能力为50万吨。

    检查人员认为,对于产品链复杂、生产环节众多的石化企业,从分析、了解成品油工艺流程入手,可全面印证前期掌握的企业生产经营信息,从企业复杂的生产工序中理清头绪,发现疑点线索。

    仔细了解企业生产过程和工艺流程后,检查组摸清了基本情况:企业购入原油,经常压装置加温后,产出直馏汽油、常压柴油和常压渣油。直馏汽油经重整装置后产出汽油和液化气;常压柴油一部分符合标准可对外销售,不符合标准部分经加氢装置处理后,产出符合标准的柴油。

    单据分析:发现调拨数据存在诸多疑点

    检查组认为,对石化厂从原油购进到产成品出库,以及实现销售收入全流程的信息数据进行采集分析,有助于发现和识别企业异常涉税行为。

    检查人员运用聚类分析、相关分析、对应分析等多种方法 ,对企业7.6万多条原油购进数据,2.4万多条汽油、柴油生产入库信息,1.1万多条提货单数据等进行分类,并逐一与财务数据进行核对、分析。

    在此过程中,企业一组从外地调运柴油的数据引起了检查人员的注意。石化厂本来就是生产柴油的,为什么还从外地调运柴油?

    对此,企业财务人员解释称,由于设备老化,石化厂生产的部分柴油因密度达不到国家规定标准而无法出售,因此想出了借外厂生产的高密度柴油勾兑达标后,再行出厂的办法。由于高密度柴油和低密度柴油价格相同,该厂随后向借油方归还吨位相同的低密度柴油,双方对于柴油借、还活动不作账务处理、互不结算,但运费由石化厂承担。

    检查人员立即从该企业油气田业务中心调取了相关数据,数据核查结果显示:柴油的“借入”数量+“产成品”数量=柴油销售数量+“归还”数量。企业财务人员所言属实。

    经查,该厂2011年~2014年,借入的柴油合计达3.2万多吨,其借入、归还和销售行为均未在账务上进行相应处理,也未按规定向税务机关进行纳税申报,具有少缴消费税、增值税嫌疑。

    依据消费税暂行条例及相关税收政策规定,检查组认为,石化厂2011年~201411日期间,外借、调运高密度柴油属于购买原材料行为,用高密度柴油勾兑未达标柴油属于生产过程的一部分,故所归还的柴油应属于企业的产成品。用产成品归还所借用原料行为属于应征消费税行为。因此,认定2011年该企业用已勾兑达标的柴油偿还调运的高密度柴油5228.42吨,未缴消费税491.89万元;认定2013年该企业用已勾兑达标的柴油偿还调运的高密度柴油1.46多万吨,未缴消费税1377.22万元。以上合计应补缴消费税1869.11万元。

    此外,该企业下属石化厂调运高密度柴油勾兑后用产品进行偿还,属于增值税应税行为,认定该企业2011年~20147月未缴增值税3555.03万元。两项合计,该企业共计应补缴增值税、消费税5424万元。

    举证约谈:企业补缴5424万元税款

    对于检查组的认定结果,该企业有异议。企业认为:企业确有柴油“借用”和“归还”行为,但石化厂调运的是高密度柴油,在生产环节已缴纳过消费税,因此在该厂的调用环节不应再缴纳消费税。并且调运时为0#柴油,还油时仍为0#柴油,借调的油品与还油时的数量、价格均一致,不存在税目、税率不一致问题,不存在漏税问题。

    为此,新疆某地国税机关稽查局召开案情分析会,结合事实证据对该企业是否违法和法律依据适用是否正确,进行专题研讨,并向新疆国税局汇报案情,请求政策指导。

    同时,为使证据充分支持检查认定决定,检查人员再度对企业数据和单据凭证证据进行审核与认定。最终确认检查人员采集证据充分有效。结合确凿证据,经过审慎研究,新疆某地国税局最后认定,稽查局作出的处理决定正确无误,该企业应补缴增值税、消费税5424万元。

    随后,稽查局对该企业进行了约谈。面对税务机关提供的确凿证据和充分的法律依据,企业最终认可了税务机关的处理决定,补缴税款5424万元。

    作者单位:新疆国税局

    流程彻查:探究反常信息背后的真实缘由

    新疆国税局稽查局案件审理科科长 赵莉

    本案的涉案企业是一家石化企业,石油石化类企业的生产经营一般具有以下特点:

    其一,企业生产经营规模比较大,涉及部门比较多,企业生产各环节衔接紧密,往往生产工艺复杂,产品呈现多样化特征。

    其二,这类企业的核算制度相对健全。由于石油石化行业生产的特殊性,其对国家相关法规政策较熟悉,但企业容易存在利用税收政策漏洞打“擦边球”的情况。

    其三,企业规模大、业务量多,因此经营数据和涉税信息数量较大,这给税务机关核查企业经营真实性带来困难。

    虽然核查石化企业有一定难度,但如掌握企业生产经营特点,不放过企业任何一个经营细节,仍然能够发现并确认涉案企业的违法事实。

    1.掌握生产流程和工艺利于理清头绪。

    分析了解生产类企业的工艺流程,有助于检查人员全面掌握企业生产经营过程和特点,并从中发现企业可能存在涉税风险环节。尤其对于产品链复杂、生产环节众多的石化企业,在核查时分析工艺流程尤其重要。这样做,有助于税务人员从企业复杂的生产工序中理清头绪,找到核心经营信息和线索。

    本案中,正是由于检查人员掌握了涉案企业的工艺流程,基于对企业柴油、汽油等成品油“原料购入—油品生产—油品出库—油品销售”等各生产经营环节的了解,才对企业看似正常的油品调运行为产生了怀疑,通过彻查企业外调油品的深层原因,最终使案件查办获得突破。

    2.综合数据分析帮助找到疑点信息。

    针对石油石化企业经营数据量大、单据多的特点,本案检查人员对企业原油购入、成品油产成入库、成品油销售出库各生产环节11.4万多条信息数据进行了分类和统计,运用聚类分析、相关分析、对应分析等多种数据分析方法进行比对分析,并逐一与企业销售开票和申报信息核对。

    由于方法得当,工作细致,检查人员最终从大量企业数据、单据信息中,发现了石化厂从外地调用柴油的疑点数据信息,由此深入调查,揭开了产油企业“外借”油品背后的秘密。

    3.核定证据,约谈有的放矢。

    检查人员作出补缴税款决定后,涉案企业并不认可。为此,税务机关专门组织稽查局、征管科、法规科等相关科室,对案件再次研究和审理,最终认定,稽查局作出的处理决定正确,法律法规适用准确。

    为确保各环节证据充分支持税务机关处理决定,使企业心悦诚服接受税务机关处理意见,检查人员对证据链进行了重新审视和稳固,并制订了企业约谈预案。由于准备工作扎实充分,法律法规适用准确,证据无可批驳,经约谈,企业最终接受了处理意见,补缴了税款。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案例】怪事 为什么收入越多亏损越大?
纯生物柴油企业可免消费税
关于成品油消费税改革及完善途径的调查与思考
【石油观察家】中国海油炼化产业发展趋势探讨
成品油降价窗口最快明日开启
消费税刺激汽油日涨千元,成品油消费税新政扼杀“变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