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驳增值税税负由最终消费者承担论
作者:郑大世  阅读数量:1363    发布时间:2015-09-23    来源:郑大世

【题注】我国各类增值税论著与教材里,都认定增值税税负最终由消费者承担,不影响企业的利润,那么如果真是这样,为什么营改增中的企业为了增值税税率的高低,而哭诉不已呢?按道理,既然不影响企业的利润,最终税负由消费者承担,那再高的增值税税率又有何惧?(税草堂其他成员对本文部分观点持有异议,请各路方家来辩一辩!)

质疑增值税:到底拔了谁的毛?
——驳增值税税负由最终消费者承担论

在我国,采用增值税税制的,一直有套公认理论,即增值税是价外税,税负最终由消费者承担。

大世对此理论不敢苟同!

这种理论,实质上否定了资本的逐利本性,更无视了消费者的价格承担与议价能力。

我们知道,消费者的购买力在相对的时间内,是相对稳定的,同时,由于存在产品的可替代品,在产品价格过高时,消费者也会转而购买替代产品。

一、例:如仅有一家商店与一个消费者,消费者除去正常生存需要,仅有100元余额,也就是余下购买力仅为100元,这时候,商家不可能定价超过100元,因为超过该额度,消费者无力承担购买。

同时,对于消费者来说,可能仅愿意出价60元购买该商品,(例如消费者还想把余下的40元用来买花送老婆)。

而商家为了达到利润的最大化,必然会将价格定在消费者心里承受价的上限,即60元,而不可能在消费者愿意出60元时,商家反而仅卖40元。

资本的逐利性决定了商家的行为定价。

而假如有了增值税(17%),此时,商家如果要保持与无税时一样的利润,必须要让消费者付出60*(1+17%)=70.2元,但是,事实消费者只会付出60元(例如对于消费者来说,超过60元,余额就买不起花送老婆,得跪键盘回去)。

这就导致了在有增值税情况下,实质上是商家通过挤压自身的利润空间来承担税费,而并非由消费者承担税费。

事实上,无论有无增值税,商家也都会定价60元。消费者也最终只会付出60元。

消费者对价格的议价能力取决于自身及可替代产品,而与商家的成本无关。而商家只要能够将货卖到60元且消费者愿意购买,无论成本从30元降到20元还是从30元长到40元,商家最终定价依然会是60元。

上面所述是一个商家与一个消费者的例子,下面将举多个消费者时的例子。

二、例:以商店卖钢笔为例。假设商店钢笔进价为10元,现在三个消费阶层,共1000人。

第一个阶层200人,除去衣食开销,只能付出对价20元,超过20元,第一阶层消费者就只能放弃购买该笔;



第二个阶层500人,除去衣食开销,只能付出对价15元,超过15元,第二阶层消费者就只能放弃购买该笔;

第三个阶层300人,除去衣食开销,只能付出对价12元,超过12元,第三阶层消费者就只能放弃购买该笔。

(一)假设在无任何税费情况下:


商店以20元卖出,也就是说消费者只需要支付20元代价即可获得该钢笔。这时仅第一阶层会购买,每月利润=(20-10)*200=2000元;

而假如商店以15元卖出,由于降价,第一和第二阶层都可以购买,这时每月利润=(15-10)*(200+500)=3500元;

而假设商店以12元卖出,所有阶层都可以购买,每月利润=(12-10)*1000=2000元。

我们可以看到,在销量与售价之间,会达到一个最优平衡点,也就是说,在这个平衡点的定价与销量能够使得商店的利润最大化。

而同样的,定价过高,则会使销量下降,最终利润下降,定价过低,虽然销量上升,但产品价格低,使得最终利润又会下降。

之所以发生这种情况,其本质还是因为消费者的价格承担能力和议价能力(例如本身经济能力有限又或者可以找到其他产品替代等)以及商品本身的成本限制。

我们知道,资本逐利是本性,也就是说,为了使利润最大化,商店只能定价为15元。

 

(二)接下来,我们再将上述例子中加入增值税,假设增值税税率为17%:

商店钢笔进价成本为10元,进项可抵扣税额为10*17%=1.7元(实质是共向上家支付11.7元)。

这时候,商店如果以20元卖出,但是,实质上,消费者需要支付20*(1+17%)=23.4元,前文提到,第一阶层消费者在付出代价超过20元时就不会购买,而此时如果商店以23.4元(含税价)出售,将会无人购买,利润倒亏。

商店以20元(含税价)卖出,也就是说消费者实质仍然只需要支付20元代价即可获得该钢笔。这时仅第一阶层会购买,每月利润=(20/1.17-10)*200=1418.80元;

同样的,而假如商店以15元(含税价)卖出,由于降价,第一和第二阶层都可以购买,这时每月利润=(15/1.17-10)*(200+500)=1974.36元;

而假设商店以12元(含税价)卖出,所有阶层都可以购买,每月利润=(12/1.17-10)*1000=256.41元。

也就是说,对于消费者来说,无论你商品中有多少是增值税,都没有任何影响。消费者所关心的仅仅是自己所需要支付的对价总额,如果对价总额超过其限度,则不会购买。

而对于商店来说,为了使利润达到最大化,无论是否有增值税,都会按利润总额最大化确定一个定价平衡点(15元),这时定价利润总额最大。

所以,无论有无增值税,商店最终都会按15元定价,超过或者低于15元,商店利润都将减少。(有兴趣的可自行计算下。)

事实上,对于消费者来说,始终都需要付出对价15元,即便没有增值税,商店为了利润总额的最大化,也会定价15元,而有了增值税,商店依然为了利润的最大化,还是会定价15元。

那么,既然商家无论是否有税,最终定价都是15元,而商家在有增值税时的利润比无增值税时少=3500-1974.36=1525.64元。

那么这减少的1525.64元的利润去哪里了呢?

我们看看在有增值税情况下,国家收取了多少增值税(15元对价时):

国家共计收取增值税=商店在购进时支付的增值税+商店在销售钢笔时支付的增值税=[1.7+(15/1.17*17%-1.7)]*(200+500)=1525.64元。

也就是说,商店减少的利润实质上上交了国家,压缩了自身的利润空间,而最终承担了增值税税负,而并非由消费者最终承担。

同时,在实际商业活动中,商店与厂家也会进行价格博弈,将自身承担的增值税税负向厂家部分转移,以达到利润更大化。

最终,增值税的税负将由生产者与销售者共同负担,而不是消费者负担。


商品的价格上限一般由购买者的购买力(或购买者所愿意支付的对价)来决定的,而每一个阶层购买者的购买力在相对稳定时间内是一定的,如果超过某一阶层购买者的购买力(或购买者所愿意支付的对价),那么商品在该阶层将无法售出。

而销售商为了利润的最大化,必然会采取最恰当的定价,以在各个阶层购买者的购买力与销量之间确定最优定价点,以使利润最大化。

这也是为什么市场产品的价格虽然在不断浮动改变,但是,对于大多数日常产品来说,其价格在一个相对时间内一般都为恒定。

而很多时候,形成加税不加价,又或者减税不减价的现象。

在明确了增值税税负实质为生产与销售者承担,对于测算各行业增值税税率的参考价值不言而喻。

例如最近的营改增,按照增值税最终由消费者承担理论,似乎税率的高低无关企业的利润,然而事实是高的增值税税率比低增值税税率相比,企业的利润必然会下降。这也是为什么很多行业营改增时哭诉增值税税负过高,没有利润的根本原因。

当然,以上结论对于部分国企或非市场化的企业并不适用。(例如某油,从来不怕亏损。)

大世不知道国家17%增值税税率究竟是通过什么数学模型进行的测算,又或者是仅凭专家臆测?

但是,在各行业产品最终定价基本确定的情况下,通过上述例子模型测算增值税税率,以避免盲目确定税率导致行业利润为负,应该是极为必要的。

上述例子中事实上仅加入了增值税,事实上,在建模时,必然会加入所得税、土增税、房产税等等其他税种,使模型进一步复杂化,但也进一步精确化,大世在这里就不一一例举了。

(声明:本文由“税草堂”(微信号 TaxOfficial )郑大世原创,版权保留*,未经许可禁止商业利用。文中观点仅为学术探讨,与作者任职单位无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解密购物小票上的增值税
王福重:降低增值税无助于减轻企业税负
巧用结算方式节税三招
如何评价一些企业增值税税负率的合理性?
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确定了,税负重的企业注意了
进项1%,销项13%,这中间的税负差该怎么承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