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凿壁偷光”的匡衡长大后做了什么?老师为啥不告诉我们后来的事

从古至今,历史的长河为我们流传下来非常多的寒门学子勤学苦读的故事,很多故事都被收录在了我们的语文课本之中,像孙敬和苏秦的悬梁刺股,孙康和车胤的囊萤照雪等等。他们的精神和品质都很值得我们学习。

我们今天要讲的故事“凿壁偷光”,就是被收录的一个关于匡衡勤奋好学的故事。

小时候的匡衡勤奋又聪明,常常是老师劝我们好好学习的榜样,不过匡衡后来怎么样了呢?

老师从没告诉过我们,匡衡凿壁偷光的后续?难道是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吗?

《西京杂记》卷二载:“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匡衡生于西汉时期东海郡,家里祖辈都是务农出身,家境并不太好。

想要出人头地只能勤奋苦读,寒门出贵子读书是唯一的出路。

虽然当时西汉时期选拔制度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寒门子弟的通往庙堂的道路,但面上还是为彰显公平采用的公开选举的制度。

但是寒门出贵子的几率还是很小的,资源的不平衡影响学子的未来,即使放在现在也是一样。

匡衡就是典型的穷苦人家孩子,想要出人头地就得勤奋苦读,白天要去帮人做工,读书只能选在晚上,家里穷,油灯自然要省着点用。

到了夜晚,想要看书怎么办,只能凿壁偷光,借着邻居家微弱的灯光看书。

做工不要工钱,只求看看主人家的藏书,主人家自然也乐意。

在西汉的律法里,博士弟子掌握“六经”中的一经才能通过考试进入仕途。匡衡拜了汉朝博士为师学习《诗经》,匡衡对《诗经》非常痴迷,并且对于其中内容的理解十分透彻。

只是可惜时运不济,连续考了九次匡衡才中了丙科,只能成为一名太原郡一个小小的文职类官员。

虽然没有大富大贵,但也算是走出了贫苦人家。

黄龙元年,汉宣帝驾崩,汉元帝继位,汉元帝很喜欢这些儒家经典,当时的匡衡尽管官职微末,但对《诗经》的造诣已经得到了当时诸多学者的推崇。

匡衡也就有了机会,在匡衡巧妙的上书进言和才华展现后,立刻就得到了汉元帝的器重。

匡衡攀上了太子这个高枝,自然是官运亨通,从太原郡调到了长安城,从小小的卒史,升为了郎中,成为了皇帝身边的近臣。

再后来,匡衡一路高升,慢慢地从专注于经学的学者,转身变成了一个能在朝堂议政的大人物,真正意义上开启了属于他的仕途生涯。

建昭三年,丞相韦玄成病逝,时任御史大夫的匡衡立刻就被元帝提拔成了丞相,位极人臣。

比较有意思的是匡衡每次处理国政的时候都比较喜欢用《诗经》中的理论来解决问题,主张以儒治世,这种符合儒学思想的做法让汉元帝非常的喜欢,匡衡的名望也越来越高。

到此为止,匡衡都是一个出身寒门苦读成相的励志事例。

然而,命运就是这么喜欢开玩笑,走上了人生巅峰的匡衡,同时迷失了自我。

当上了丞相之后,匡衡不再像之前那般嫉恶如仇,正气凛然。

当时汉元帝手下的宦官石显,自恃皇帝宠爱,扰乱朝纲。不仅结党营私,还打击异己。

匡衡作为丞相,统领百官,主管朝政,对于石显的所作所为,本应该弹劾石显,匡衡不仅没有这么做,还处处包庇石显。

汉元帝驾崩之后,汉成帝即位,他并不喜欢石显,匡衡见风向不对,立马上书弹劾石显,众大臣纷纷附议,石显被罢官。

这时候匡衡也开始被群臣排挤,感觉到自己地位不保的匡衡终于还是生出了公权私用为自己晚年谋福利的心思。

在被封为乐安侯的时候,匡衡利用了郡图的失误和自己的职权,在原有封地上,又扩地四万多亩。占走了封地周边大量百姓的土地。

匡衡将土地私自占有,日子过得十分奢靡,没事就钻研诗经,附庸风雅,对政局时事也不再关注。

群臣对匡衡不满,当朝直谏,匡衡的“圣人名师”形象轰然倒塌,汉成帝一怒之下用“专地盗土”之罪把匡衡贬为了庶人。

匡衡辗转一生,最终还是回到原点,成为了一个一无所有的庶民。

最后,孤苦无依的匡衡,病死于家中。

匡衡的结局令人唏嘘,本能成为一代名相,只因贪欲沟壑难填,却变成了一个欺世盗名之徒。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历史人文】凿壁偷光匡衡的历史评价如何?匡衡是怎么死的?
小时候凿壁偷光的匡衡,长大后成了什么样子?为何老师从来不讲?
凿壁偷光的匡衡,长大后做了什么?许多老师都不愿意告诉学生
“凿壁偷光”的匡衡,后来怎么样了?为何语文老师不敢告诉你
凿壁偷光的匡衡,长大后做了什么?课本上没有说,语文老师不愿讲
“凿壁偷光”的匡衡长大后做了什么? 老师为啥不告诉我们后来的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