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生活福利社】超市购物,都有哪些让你多花钱的小秘密?
明明每次去超市只是想买盒牛奶,却莫名其妙地买了N多东西回来; 

明明想着10分钟搞定出来,却愣是用1个小时走遍了整个超市; 

明明觉得没买什么东西,结账的时候却一不小心就是几百大洋。
今天就带大家一起来扒一扒超市常见的小套路,看看你有没有中招呢。

1、超市里的购物车一定比购物筐多 
大家有没有发现,总有用不完的购物车,购物筐却往往少得可怜吗?虽然购物车推起来比用框要方便很多,但是让你在不知不觉中买了更多的东西。
“把手里的容器填满”是不少人在逛超市时都会有的潜意识,看着大大的购物车里只躺了一两件小东西的时候,总觉得差了些什么。

2、薄利多销品“守住”入口 
走进超市,迎面可能就是一堆特价商品,请保持冷静,越是容易看到、拿到的商品,越是超市利润较高或急于出手的商品。
从消费心理学角度说,逛超市时,人们总认为前面的货物一般,里面还有更好的,所以往往越到最后买的越多也越贵...

3、最想卖的东西放右边 
超市利用人们习惯用右手的习惯,将最想推销的、利润较高的商品,放在主购物通道或展柜的右侧。顾客经过时,会被一些本不需要的商品激起购买欲,所以...不妨多用左手拿货...

4、货架上最明显的东西利润最高 
超市商品摆放有一个共同原则:你容易拿到手的永远是商家最想卖的。所以,超市一般把利润较高或者快过期的产品放在1.5m——1.7m的高度之间,销量好的物品摆放位置依次为与顾客视线平行处、齐腰处和齐膝处。而最顶端的货架上上面,通常摆放着最物美价廉的商品。

5、袋装的蔬菜比散装的更贵 
有多少人去超市买蔬菜水果时,喜欢图方便,直接拿装好的袋装?但无一例外,世上所有的方便,都是需要付出成本哒。仔细留意就会发现,袋装的青菜,通常比散装的单价贵很多。


6、买大包装的并不一定更划算 
很多消费者会有“买得多比买得少实惠”的惯性思维,但有很多商品的大包装反而要比小包装贵。这种情况大多存在于休闲食品中,如饮料、薯片等。而且这些商品的重量、价格往往都不是整数,比如480克、458克等,消费者一时也算不清到底哪种更划算。

其实仔细想想,一大包买回去一时也吃不完,有时候放着就忘记吃或者变潮了,扔掉更加浪费。所以一定要想清楚了哟!  

7、不同摆放位置,价格不一样 
就拿薯片来说吧,同一品牌同一规格,为什么有的口味被摆在货架正上方,有的就被放在最下面呢?而且价格通常还相差几毛钱,并不是说这种口味的制造成本高了那么一点,而是因为大家都喜欢吃,商家就赌你一定会买,哪怕贵那么一点。

8、新鲜商品摆最里面 
超市摆放牛奶、酸奶、冷藏柜食品时,喜欢把最新鲜的产品摆在最里面,每天逐渐更换。如果你想购买出厂日期最近的,那就把最里面的商品“掏”出来。

9、价格“拆东墙补西墙” 
超市通常会使用心理学上的“晕轮效应”,将食品、日杂等生活必需品的价格定低一些,让你形成这家超市比较便宜的印象,并且不自觉地以为所有东西都便宜。然后,超市再将别的物品定较高的价,把损失弥补回来。也就是传说中的,羊毛出在羊身上。

10、买一赠一有猫腻 
在超市经常看到会有买一赠一、第二件半价的捆绑销售,比如酸奶、洗衣液、辣椒酱等等,乍一看觉得很划算。但往往有商家会悄悄提高商品单价后再附送赠品,也有一些常将快过期的商品与正品捆绑销售,消费者往往忽略它的生产日期。

所以遇到这类一定要仔细查看再决定要不要购买噢,千万不要冲动呀!
最后,对于这些超市“潜规则”,生活君也给大家准备了几条小小的建议:
(1)列好购物清单
(2)控制购物时间
(3)价比三家
(4)善用优惠券/积分卡
(5)你以为的便宜不一定真的便宜,想清楚了再下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心理陷阱,防不胜防!超市不愿意告诉你的15件事
13个超市惯用的营销伎俩,看看你被忽悠了多少次
14个超市惯用的营销伎俩,你已经被骗多少次了...
生活 | 惨惨惨!焦作人,你被超市这样坑过没?这14个“陷阱”太烧钱了!
细节决定成败,从超市文化学营销
这些“毁于包装”的白酒,因为看上去很廉价,被放在货架最底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