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小金说 | 国家文化专网(下)

大家好呀,今天继续我们上一篇关于国家文化专网的话题,上篇提到,之所以要在我们常用的互联网之外单独建设国家文化专网,是出于国家文化安全的考虑。

还没有读过的朋友可以点击下方链接回顾:

小金说 | 国家文化专网(上)

那么今天回到文化专网本身,来聊聊国家文化专网是什么?

01

国家文化专网是怎样的?

借用中宣部一级巡视员高书生主任绘制的图,可以比较清晰的了解国家文化专网的体系架构。

整个文化大数据体系,可以被概括为“两侧四端”,分为供给侧和需求侧,四端则分别是:

  • 资源端:主要指的是拥有大量文化数据的事业单位和文化机构;

  • 生产端:指的是将文化数据进行采集加工的机构,比如说电台,出版社,影视公司,设计公司等;

  • 云端:国家文化专网主要构成部分,上连接着文化数据库(资源端),中间连接着生产端,而下面又给消费端进行文化内容分发云端贯穿连接着整个文化大数据体系,负责文化数据的储存,传输,交易和文化数字内容分发。

    云端大体可以分为两大块,一块是基于有线电视公司形成的文化数据服务中心,主要负责文化机构接入,文化数据的储存,以及文化内容的传输分发。而另一块则是依托文化产权交易所形成的文化数据服务平台,也可简单称之为“数据超市”,负责文化数据和内容的交易。

  • 消费端:是文化内容被生产以后,被送达至消费者的地方。主要分为线上、线下两块;线上分为大屏(电视)小屏(手机);线下则是博物馆,影院,图书馆,旅游景区,学校,机场车站,商场等等地方。

模拟一下文化数据在整个体系中的流转过程,大概会是这样的:

大量的文化机构接入国家文化专网,并把数据库中的文化数据解构成可以交易的素材,挂在自家的数据超市里。一个拍摄电视剧的剧组,正在构思一个背景在唐代的古装剧,在数据超市发现了唐代的各类服装素材。在与素材所有的博物馆沟通后,达成交易完成古装授权,并与博物馆合作设计还原了唐代服装用于电视剧拍摄。不久,电视剧上线,由于真实的还原而遭到热议,博物馆除了获得授权费外,也吸引了大量电视剧观众前来欣赏唐代服饰馆藏;同时,剧组与博物馆还原的唐代服装,被继续上传到了数据超市,吸引着其他影视公司,游戏公司,服饰设计公司前来交易合作。

02

下面我们分三个问题,来讲讲国家文化专网一些特色内容:

1. 国家文化专网如何保障数据安全? 

在上篇文章中,我们提到,比起互联网,国家文化专网更能保护文化数据安全,但没有详细展开。这里展开说说为什么国家文化专网能保障文化数据安全。

(1)首先,国家文化专网建立在有线网络的基础上,而有线网络由于不对外资开放,是完全自主,且与互联网是物理隔离的。

(2)国家文化专网采取生产闭环,消费开环模式。也就是说,各大文化机构将文化数据接入文化专网,所有的数据生产加工都在专网闭环的内部完成,而生产出来的文化内容产品,则与互联网消费平台对接。

(3)数据分布式储存。不把所有数据放在一个数据库里,全国各地的文化数据,储存在当地的数据中心,再经由文化专网的八大区域数据中心全国连通。

(4)应用中国主导制订的ISLI标识解析系统,每个数据都有唯一标符号,未经授权而获取的数据,不被解析系统识别,从而确保数据所有权,保障数据安全。这个具体的后面会详细说。

2. 国家文化专网的建设成本如何?

文化专网是覆盖全国,带动整个文化产业的大项目,但建设成本并不算高,因为大部分设施和投入在过去已经完成了。

(1)有线电视网络设施是一张现成的贯穿全国的网络,过去已经投入了上千亿元,净资产规模超过2000亿元。国家文化专网以有线网络为基础,无需重复建设,只需要在此基础上进行改造,添加底层标识系统,然后把文化机构接入即可。

(2)我国在资源端拥有海量的文化数据,且很多已经完成了整理,及初步数字化。

2012-2016年,我国进行了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投入10.7万名普查人员,12.45亿经费,总共登记1.08亿件可移动文物,并为每一件文物都赋予唯一22位身份证,信息储存于数据库。

除此之外,国家在过去进行了三次文物普查,多次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戏曲,美术馆藏品,古籍普查等,储存了大量的数据。而除了国家层面以外,很多单位机构也建有自身的数据库,如中华书局的《中华经典古籍库》,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的“皮书数据库”,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的历史影片素材库等等。

这些数据大部分储存在各自的数据库里,由于缺乏变现方式,缺乏安全的平台展出,基本没有被利用起来。而国家文化专网的形成,为所有文化机构铺设了统一的数据交易平台,统一的关联标识,保障了数据安全以及所有权;这些文化金矿才具备了被大规模挖掘利用的可能。

(3)国家文化专网涉及到的大部分是传统机构,比如有线网络,出版社,博物馆,旅游景区,文化产权交易所等等,这些机构在当下,很多被互联网逐步边缘化,其他的不少也经营平平。而国家文化专网的出现,可能是这些产业,最后一次,也是最大的一次转型机会。

大部分的前期投入,比如专网建设,平台建设,文化数据整理等,已经完成。对于未来参与者来说,是一次低风险而高收益的尝试。

3. ISLI标识是什么?

大家或许知道ISBN,这是每本出版的书都有的书号;还有ISWC,ISAN,这是音乐作品,视听制品的标识。这些都相当于出版书籍,音乐作品的身份证。

而ISLI国际标准关联标识符,大部分人应该是没有听过的,这是我国创新并主导的国际标准。2015年,成为ISO在信息与文献领域发布的第11项国际标准。那ISLI关联标识有什么特殊之处呢?

(1)ISLI是唯一一个关联标识。在ISLI之前,信息与文献领域有10项标识符(ISBN等),标识的都是单一对象,比如一本书,一个唱片等等。而ISLI不标识单一对象,而是两个对象之间的关联关系。关联的对象包括但不限于:

  • 内容资源,比如文字,图片,声音,影像等等;

  • 内容载体,如纸质,光盘,数字终端等;

  • 内容产品,图书等出版物,电子出版物,音频,视频,软件作品等等;

  • 数据,图书等编辑加工,生产,销售,至阅读的全流程动态数据;

  • 人,产品的参与方,作者,出版者,发行方,读者,管理人等等;

  • 抽象事物,时间,地点等。

(2)这么说你可能有点迷糊,我借高书生主任书中的例子,你应该就有点概念了。

在过去,一本红楼梦的书,拥有一个ISBN编码,一个红楼梦的歌曲,有ISRC编码。但面对一本含有音频,视频,读者评论的《红楼梦》,是无法用ISBN来标识的,但ISLI标识可以实现。

多个ISLI标识贯穿了这本《红楼梦》从编辑,到销售,到阅读的全流程。

编辑环节,这个文字与音频、视频结合的《红楼梦》由ISLI编码来标识。

销售时,会加一个ISLI编码,来标识是从书店,还是网店被售出。

读者在阅读时,读到112页,打开了视频,并留言,产生一个编码;读者读到142页,可能是阅读比较困难,停留了十多分钟,产生一个编码(如果线上阅读的话)。

最终,这本特殊的《红楼梦》,被售出多少本,传播引用多少次,读者点击次数,读者最感兴趣的内容,最讨厌的内容等等数据,都会通过ISLI标识呈现出来,形成了出版社的大数据。这些数据也会带来出版社的新机会。

(3)通过ISLI编码,原本沉寂在各数据库里的信息和作品都可以被关联起来,而且可以更好的维护作品和数据所有者的合法权益。还是拿上面《红楼梦》来做例子,这本《红楼梦》通过ISLI关联了红楼梦音频,以及一些古籍图片,存在明确的关联关系。通过ISLI产生的数据,可以知道书的销售数量,音频,图片等的点击阅读数量,那么书籍作者,出版方,音频,图片所有者,可以依据这些数据来进行收益分配。

03

基于上文对文化专网的介绍,下面我们来做一些可能的畅想:

1. 未来的图书与出版行业

很多行业,在互联网时代,与网络结合改造以后都进行了升级转型,比如滴滴打车,饿了吗外卖,大众点评等等。而我们看的图书,更精确的说出版社行业,似乎在互联网时代,受到的更多是冲击而不是升级。

在我小时候,信息获取主要来源于纸质书。而现在,信息的获取更多是碎片化的,想了解什么内容,我会上网直接搜索相应的文章资料,精准找到答案。相较而言,图书在互联网时代对比网络上的信息,有着诸多的劣势:

(1)图书一经发布,内容就停留在了那个时候;而网络上的信息是实时更新的,可以结合时事,查找最新的资料。

(2)图书的内容是一个整体,要购买就得买一整本书。很多时候,我可能仅仅需要一个章节的内容,但必须购买整本书。而网络上的资料,我直接可以找到想要的片段,哪怕是需要付费,往往价格也是不贵的。

(3)图书的内容无法检索。比如说我想要了解ISLI标识的内容,光看书名和目录不一定知道是否有我想要的内容。而网络上可以搜索关键字,有相关词汇的我再点开来看。

(4)图书内容仅有图文,相对枯燥。网络上除了图文,还可以通过视频,音频,网友评论等多方面了解信息。

当然,传统的纸质图书也有他的优点:

(1)对比互联网信息来说,图书内容经过审核,总体来说,图书的内容质量更高,错误混淆信息更少。

(2)有些人更喜欢拿着实体书的阅读体验。不过我认为这更多是习惯导致的,新一代从小在屏幕上阅读的人,未必会习惯纸质书。

综上,在数字时代,纸质图书的读者和出版社的发展是逐渐削弱的;那么图书和出版社是否存在转型机会呢?现在实际上有电子图书,就是把原来的纸质书搬到网络上,价格由于不需要印刷,可能只有一般纸质书的三成。但这种情况之下,对于出版社来说,除了收入减少外,似乎谈不上转型成功。

结合国家文化专网,尤其是上面我们谈到的ISLI标识,来畅想一下,未来可能的图书形式,会有什么样的特点。(首先,我认为未来的图书大部分是存在于线上的,通过平板电脑等屏幕来阅读)

(1)知识内容是相互关联的

直接描述一下我想象的场景:

学生上语文课,正好教到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为了体会飞流直下三千尺的场景,可以点击诗词相关联庐山瀑布视频;为了增加学习体验,可以聆听关联的大师诗朗诵;如果对瀑布描述感兴趣,可以查看相关联的其他瀑布诗词;如果对李白感兴趣,可以点击查看李白的生平以及其他诗词等等。

这些知识关联跳转,通过ISLI标识应该是具备能力实现的。而学生一来可以更生动的了解到瀑布的壮观,学习更有代入感,另外也可以拓展课外兴趣,对李白感兴趣的了解李白;对瀑布感兴趣的了解自然等等。

这就涉及到新的出版社模式,不再是出版单一的文字图书,而是出版一个知识网络。图书的内容,除了主线以外,拥有大量参考阅读,和辅助阅读、延伸阅读的资料。

而基于ISLI标识,相关联的材料拥有者,与图书作者有很多合作模式。比如说,书中提到昆剧,要关联一段某位大师唱的《牡丹亭》,可以采取分成模式,每卖出一本书,分给音频作者一定金额。也可以采取选购模式,读者读到昆剧时,如果感兴趣可以临时选购是否进行聆听体验。

(2)图书是作者与读者共同完成的

上文我们也提到,基于ISLI标识,可以收集读者的阅读次数,喜恶内容等大数据,对于作者和出版社来说,可以从中了解到读者的偏好,作品本身难懂或者写的不足的地方,在本章修改或者下次写作时可以作为参考。

另外,图书的评论区也会是作品一部分,读者在读到某一节选时,可以评论发表自己的读后感,对作品的建议和问题。这不仅对于作者是很好的反馈,同时对于其他读者也是不同角度的观点。这一点在学习软件“得到APP”,和起点小说软件上已经实现了。

(3)图书是动态的

上一条也提到了,作者与读者的互动。当作者发现某些段落读者普遍阅读困难时,可以对原文进行添加修改。亦或者当作者想要为原文添加新的章节,可以单独上线新的篇章,向想要阅读的读者收取单章费用。(这些在目前小说平台等已经实现)

总结来说,我认为基于ISLI标识,未来的图书升级空间巨大。另外提一嘴,上述提到未来图书畅想,实际上基于互联网很多已经实现,或者也能实现。但基于ISLI标识,和国家文化专网具有几点更大的优势:1. 国家文化数据库里有海量的未曾挖掘的文化数据,这些都可以通过文化专网被关联使用;2. ISLI是全国统一标识,全国通用,更为安全可靠;3. 基于ISLI,不同文化数据拥有者在收益分配上更明晰。

2. 文化产业诞生大量就业岗位

如果通过国家文化专网的建设,文化数据的价值被挖掘,具备稳定的变现渠道,那么未来文化产业会是一个非常巨大的产业,带动上千万人的就业。

  • 需要大量长期从事考古的专业人员,源源不断的发掘历史留下来的宝藏;

  • 需要大量专业人员不断地将文物数字化,将文化数据解构成可以使用的素材;

  • 文物古迹,需要有人维护,而相应的文旅产业,也需要大量就业人员;

  • 会出现大量的工作室,个人设计师,完成个人原创或基于素材的创造后,将作品放在数据超市售卖;

  • 生产端,影视公司,出版社,设计公司需要大量人员;

  • 线下各类体验馆也需要大量的讲解人员。

如果要做一个比喻的话,中国五千年传承的文化是一座金矿,过去我们并没有挖掘这座金矿的手段和方法,因此哪怕我们已经做了文物普查和一些整理采集工作,这些文物数据只是躺在数据库里,并没有产生价值。而目前的文化建设体系,国家文化专网,就是挖掘金矿的基建设备,当基建逐步完成后,金矿就可以大规模开采了,不仅需要大量的从业人员,也创造了巨大的增量价值。

写在结尾

目前,全国八大文化数据区域中心由各地有线网络公司承接,已经基本开始了底层关联集成系统的部署,部分开始了二期建设。全国文化大数据交易中心,由深圳文化产权交易所承建,目前已经基本完成,在前两天8月31日开始上线试运营,部分文化机构已经接入了数据超市,并且完成了首单交易。接下来除了持续建设以外,则开始推动文化机构接入国家文化专网。目前阶段,应该仍属于前期准备阶段,期待在接下来会有一次比较大的宣传亮相。

对于国家文化建设的未来,小金是非常期待的,比起制造业,高科技等产业,文化建设是国家软实力的建设,对标的是美国的好莱坞,而中国由于具备五千年的文化传承,底蕴深厚,未来整体产业规模的期望还会更大。

不过在期望的同时,也要放慢心态。过去的二十年,我们作为一个后来赶超者,学习已有的技术,改造已有的模式,发展是飞速的。而国家文化建设体系,国家文化专网,是我国独有的国家大项目。这意味着,不仅很多技术需要创新,发展模式也是需要不断摸索的,而整个产业的发展速度自然会慢一些。

另外,在整个产业发展中,也看得出国家对于文化大产业的重视。快速叫停了可以带来全民热度的数字藏品NFT炒作,以免整个产业从正轨发展,转向快速膨胀的虚拟金融。产业在发展初期,很多应用未必比得上互联网应用给人带来的惊艳,但随着产业不断发展,从业人员增加,越来越多的文化数据被关联,相信这会是一个中国文化复兴,持续几十年以上繁荣的巨大文化产业。

感谢你读到这里,文章是小金对国家文化专网的个人理解,很多内容不全面,也不全对;尤其是写到下篇的时候,很多技术理解未必到位,还请海涵。如果你有兴趣,非常推荐高书生主任《文化数字化:关键词与路线图》一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国家文化大数据标识基地建设试点机构业务及技术工作座谈会召开
观点 | 高书生:文化数字化“路线图”
总局数字出版司副司长冯宏声谈ISLI标准(上) ——在互联网时代,ISLI将健全信息文献标识符标准体...
构建现实与虚拟的桥梁——基于AR技术的数字出版解决方案
数字图书馆难解“版权劫”
工信部:将持续完善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建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