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这个县有14万山里娃考上大学
*本文为《半月谈》2022年第22期内容

今年是恢复高考45周年。在红军长征会师圣地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自1977年以来,累计有14万余名山里娃走出大山、考上大学,相当于全县现有人口的1/4。

从再苦不能苦孩子到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寒门出贵子的故事绵延半个世纪,交织成一部知识改变命运、不断深化教改、全面立德树人的时代乐章。

命运交响曲:知识破解千年贫困魔咒
1977年恢复高考,家住会宁县的党占海迎来人生转折点。
党占海家世代都是农民。他上学时记忆最深刻的,不是翻越那几里崎岖的山路,而是饥饿感,是每天8两“返销粮”填不饱肚子的感觉。
那段艰难的岁月里,求知的渴望支撑着他。恢复高考后,党占海考取甘肃农业大学农学系,毕业后进入甘肃省农业科学院,长期从事胡麻的研究工作,为我国胡麻育种、抗病等领域研究作出贡献。“如果没有教育、没有高考,我不可能从事研究工作。”如今已67岁的党占海说。
党占海的经历浓缩了许多农家子弟的成才之路。恢复高考45年来,会宁县累计向全国高等院校输送了14万余名大学生,培养出6000多名硕士、1500多名博士。在这个小县,普通农家“一门三博士”“一门五硕士”的成才故事,激励着一代代人用知识摆脱贫困。
苦乐变奏曲:从“三苦”到“两乐”
今年59岁的杜正权是会师中学爱因斯坦音乐实验班创始人之一,他从48岁那年开始学习演奏萨克斯。“学萨克斯是为了突围,也是在探究教育的本原。”杜正权说。
会宁教育有名,曾经因为“三苦”:学生苦学、教师苦教、家长苦供。在土地贫瘠、资源匮乏、基础落后的地方,要跳跃“农门”,只能苦中作乐。
“苦学”一定程度上也是“死学”的代名词。如何改变?会师中学不断思考探索。“爱因斯坦、钱学森等大师不仅学术成就惊人,而且艺术造诣高深。我们就琢磨是不是将艺术作为学校探索快乐教育的'第一只螃蟹’。”曾任会师中学校长的吴泰祥说。
2011年8月,“爱因斯坦班”在会师中学诞生,这也是会宁县第一个学生管乐团——会师中学学生乐团的雏形。
如今,会宁城乡建成31所特色学校。舞蹈、科技、足球等各类特色社团丰富了师生的校园生活,也拓展了他们人生的宽度。

会宁县第一中学学生在进行课间操活动
会宁当地的教育理念正变“三苦”为“两乐”:学生乐学、教师乐教。会宁县委书记刘正祥说,要把快乐和兴趣还给孩子,进一步擦亮会宁教育的金字招牌。
改革协奏曲:校准教育机会公平
从会宁县城出发,在焦黄、红褐的山峦中行车一个多小时,就到了白银市唯一扎根农村的市级示范性普通高中会宁三中。
这所学校成立已有67年,学生几乎是清一色的农家子弟,自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已累计向各大院校输送了上万名学生,培养出会宁县第一位“双博士”。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兴办的第一所高中设在农村,就是希望优质教育资源跟着老百姓跑,而不是老百姓跟着优质教育资源跑。”会宁三中校长魏成章说,尽管不少地方的农村高中已被撤并或搬迁进城,但会宁县始终坚持保留一所农村优质高中。
会宁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得益于推动教育的城乡均衡发展、促进教育机会公平。会宁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驰柳说,数十年来,会宁县坚持不掐尖、不垒大户,避免一所中学独大独强。
回望过去45年,每一次深化改革,都是为了校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教育机会公平两个“车轮”。“我们那一代山里娃求学是为了求生而走独木桥。”会宁县教育局党组书记张贵荣说,“现在,孩子们同样坚信知识改变命运,但已驰骋于全面成才的立交桥上。”
会宁县县长郝明说,展望未来,唯有继续以改革的办法推动县域教育高质量发展,会宁孩子的成才之路才会越来越宽。
原标题:《这个县有14万山里娃考上大学 会师圣地的育人三部曲
半月谈记者:马维坤 张钦 崔翰超 白丽萍 / 编辑:原碧霞
责编:张子晴 / 校对:郭艳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文•研究】会宁普通中学简史(作者:会宁贠守勤)
甘肃省现在的状元县是哪个县,民乐县还是会宁县?
甘肃的高考状元县—会宁县
甘肃会宁:一个“状元县”的人口窘境
从通渭到会宁(下)
散文《状元县会宁感悟》龙川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