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遥夜如水孤灯照 ——记宁夏日报报业集团高级记者、原副总编辑王晓农

作者:袁进明

长夜最是把人熬   白了青丝,黑了眼梢

—— 题记

王晓农在电脑前工作

采访宁夏日报报业集团原党委委员、副总编辑、宁夏老新闻工作者协会原副主席王晓农时,笔者颇费了一番周折。起初联系他时,他正在医院治病,家人告诉说他手抖的不能接听电话,放下电话后,笔者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当年身壮如牛的他,退休十来年,就被疾病折磨得骨瘦如柴,接个电话都困难,不由得联想到他几十年如一日的夜班工作生活,心里涌动起怜悯之情。他出院后,笔者数次电话约谈,他总是以自己“没啥写的,干的都是正常工作”“现在记忆力差,思绪也混乱。算了吧!”等为由而推辞,这愈激发了我要写写他的动力。
王晓农是陕西人,从小喜欢诗词等文学作品,上小学中学时,他就照猫画虎写起了诗词习作。1968年初冬他应征入伍,成了一名光荣的人民解放军战士,在军营他除认真做好训练习武的规定“作业”外,经常用手中的笔写写“打油诗'、小通讯短消息,反映战士们火热的工作生活场景,先后被《报日人民》《人民军队报》《宁夏日报》和甘肃人民广播电台、宁夏人民广播电台等媒体刋播。一时间,王晓农成了所在部队的“写家子”“文化人”和引人注目的“新闻人物”。
正因为有这个特长优势,1971年初王晓农退伍复员后,就被安置到宁夏日报社工作。当他走进宁夏日报社后,被下派到宁夏日报驻固原记者站工作。那时候,固原记者站没有交通工具,采访都是靠步行或骑自行车去完成,他在条件艰苦的固原地区一住就是8年。8年间,年幼的儿女正是长身体学知识的“黄金时期”,他们多么渴望父亲留在家中,每天为他们辅导辅导功课,讲讲故事该是多么惬意的天伦之乐呀。然而,这对他们来说只是一种奢望,因为他们的父亲王晓农,整天都在几百公里之外的西海固地区忙着采访新闻呢,一个月才能回家一次,他们只能和识字不多的母亲朝夕相守,过着十分清苦的生活。8年间,王晓农几乎跑遍了西海固6县的山山水水,深沟梁岇。采写了大量被他视为珍品的新闻稿件。时至今日,每当谈及此事,他为自己当年的工作经历而满足,为那时的磨练而欣慰,为自己曾经取得的成绩而自豪。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在38年的新闻职业生涯里,王晓农前14年主要在基层当记者,1984年初他被提拔为宁夏日报总编室副主任。

 198410月至2001年间他一直都在夜班编辑出报的岗位上,技术职务从助理编辑晋升为编辑、主任编辑,行政职务从副主任晋升为主任、编委会委员,无论职务怎样变动,除行使行政领导职务外,他始终没离开值班编报,主要从事要闻版和时事版的编辑出版工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和宁夏日报编委会的领导下,一张张宁夏日报在王晓农和他的同事们的辛勤编辑下,付印出版与读者见面。据不完全统计,经他手逐篇逐字编辑付印的要闻版约有近4000个,时事版有近4000个,还有一些其他版面,总计付印字数约5000多万字。多年来成摞成摞的宁夏日报映衬着他及同事们在夜半伏案辛勤爬格的身影,凝结着他们辛勤的劳动。
主持党报要闻版的编辑出版工作责任重于泰山。选稿、编稿、确定刊发位置、运用版面语言,处理稿件的每一环节,事关报纸的舆论导向,事关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事关地方党政的中心工作,事关党和政府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事关一张党报的质量、风格、水平……打从上夜班的第一天起,他深知自己肩负担子的分量。他始终牢记毛泽东等老一辈领导人关于党报工作的论述,特别是毛主席等中央领导同志关于“政治家办报”“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及在视察报日人民社时的讲话,并在编报工作中身体力行,在报纸宣传方面始终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从思想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17年来,或一线工作、或参与组织、或协助主持,他几乎参加了1984年以来所有国际国内、自治区内所有重大事件、重大改革举措的宣传出版工作。凡事他预先查询资料,仔细思考权衡,与同事们商量研究,拿出初步方案,在组织和领导同志决定拍板后认真组织大家实施。由于政治责任心强,工作细心,十几年来宁夏日报未出现导向性错误,始终旗帜鲜明地同党中央保持了一致。那些年,国家和自治区的重大活动较多。党的十五大的召开,香港、澳门的回归,迎接、庆祝新中国成立五十周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40周年,抗议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袭击我驻南斯拉夫使馆、迎接新世纪……王晓农在新闻报道的版面安排中显著处理,准确得当,较好地完成了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和宁夏日报编委会交给的各项任务。其中迎接、庆祝自治区成立40周年活动的报道周期长、声势大、有深度、有广度,得到了自治区党政领导的充分肯定。
  打开历年的宁夏日报,几乎一年一个样,要闻版及其他各版的版式风格发生了显著变化,越来越受到读者的欢迎。标题字号大了、照片用量多了、照片处理大了、稿件篇幅短了、版面信息量增加了、同类型的稿件放置相对集中了、……他和编辑经常进行业务研讨,博采兄弟省报之长,反复摸索实践,逐渐形成了一版浓眉大眼、图文并重、端庄大方的独特风格,时事版形成了信息量大、趣味性强、清秀活泼的风格。他在版面安排上十分重视好照片、新闻美术作品的运用,增强报纸重要稿件的视觉冲击力。其要闻版和时事版每年照片的使用量在全国省报中领先。在1990年以来开展的全国省报要闻版运用照片的四次评比中,宁夏日报成为唯一的连续四次获奖单位。为了搞好宁夏40大庆的宣传,王晓农提出建议,在报社编委会的领导和支持下,总编辑室具体组织实施在全国各省报刊登宁夏对外宣传专版。1998年九、十月份,有26家省报陆续刊登了内容丰富、图文并重、编排精美的宁夏专版,提高了宁夏在全国的知名度,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宁夏是个小省区,宁夏日报在诸省报中是个年轻的小弟弟,经过夜班编辑的努力拚搏,宁夏日报的版式设计并不落后。多年来王晓农和他的同事有不少版面及版面设计论文在全国省报好新闻评选、全国省报夜班工作研讨会版面设计评选中获奖。19981999年,王晓农均有版面获中国新闻奖报纸版面复评暨版面设计竞赛铜奖。

总编室是政策、事实、文字技术把关的最后关口,政治责任和业务素质要求非常严格。为了不辱使命,让工作安全、高效、出彩,王晓农注意认真学习理论、政策、业务,以较为深厚的理论政策功底、文字功底、阅历常识杜绝了发往总编室稿件的数万处差错,每天值班都要纠正多处错误。一些与现行政策不符、事实不清楚、不宜公开见报、重复见报,差错严重等等各类形形色色、千奇百怪的问题被他及时发现纠正。他还总结提出了夜班编辑对稿件堵错、削冗、集中、点晴的职能并提出具体要求和同事们一起实施,为提高编辑水平作了不懈努力。他总结实践中的经验教训,写出十多篇业务论文在区内外刊物上刊用交流。他经常就处理稿件、版面中发现的问题同记者、编辑沟通,满腔热情的帮助他们提高业务水平,不仅带出了一支夜班编辑队伍,而且与采访一线的新老记者保持密切联系,形成了前线与后方采编人员信息共享,共同防御各种差错的“安全网”。为了减少报纸在总编室这个“总出口”的差错,王晓农在总编室多次开展编校质量年、质量月、编校质量评比等多项岗位练兵活动。对值班主任、编辑、校对、检查员各环节明确责任分工,并划分差错等级,提出个体考核标准,使各环节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努力把差错降低到最低程度。王晓农还具体起草《编校质量奖罚条例》,经编委会颁布在全社执行,他还具体负责差错统计认定工作。由于多方面努力,宁夏日报编校质量逐步提高,在全国省报三次编校质量评比中,由第一届的第20名,上升到第三届的第14名,在西北五省区党报中名列第一。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是人类健康生活的“铁律”,谁要违背这个规律,打破人类的“生物钟”,就会使自己的健康亮起“黄灯”,甚至“红灯”。多少年来,宁夏日报总编室的正副主任岗位,一般同志干上三五年后,总是以身体不适或其他各种理由,向组织提出调整岗位的请求。而王晓农则从36岁干到53岁,从副主任一直干到主任、编委会委员,他把自己人生的华彩时段奉献给了星星和月亮,奉献给了党报的夜班编辑把关工作。十几年来,他忧心为政,守土尽责,不改赤子性情,几乎没完整看过一场球赛实况转播,没看过一部完整的电视连续剧,没时间精力帮助儿女提高学业成绩,没经济能力帮孩子请家教……。他常常白天处理行政事务,晚上值班出报超负荷工作,担任编委会委员两年多的时间里,由于总编室副主任缺员,总编室一四版值班副主任每周休息或有其它事时,王晓农既承担值班编委工作,又承担值班主任工作,双重任务、双重责任。他像一头不知疲惫的老黄牛似的,默默的坚守在新闻工作的重要岗位,用自己的心血和汗水辛勤耕耘。他还每年都要抽出一定的时间到县乡村采访调研,手把手教基层通讯写稿,曾经的通讯员经历使他对基层通讯员情有独钟,对他们的稿件格外关注。他本人深受基层通讯员的好评与喜欢。难道他不知疲倦吗?他乐意这样吗?他对家人心里无愧吗?答案是肯定的。只是在大家庭与小家庭之间,在大格局与小格局方面,他选择了事业与担当。长年的夜班与超负荷的工作,拖垮了他原本强壮的身体,满头茂密乌黑的头发变的稀疏而又斑白,高血压、心脏病也随之而来;长年的夜班使他不能有效的关照家庭,在他的心里留下了一定的遗憾;长年的夜班工作他最内疚的是对不起妻子,对不起子女。然而,当谈起夜班编报把关工作的苦与累时,他总是流露出充实与快乐。他无怨无悔地说,夜班编报工作总是要有人干的,是这个岗位锻炼提高了自己,使自己由一个普通的编采人员,成长为宁夏日报副总编和高级记者,实现了自身的价值。最让他欣慰的是,能为广大读者提供健康的精神食粮;能为党的新闻工作把好关,尽到自己的微薄之力;能够得到组织和领导的信任与支持,就是再苦再累也值得!
王晓农38年如一日兢兢业业的工作,得到了自治区党委的肯定和信任;得到了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和宁夏日报报业集团党委的肯定和信任;得到了宁夏新闻界的赞扬和好评;得到了广大读者的认同和喜爱。他曾多次被评为宁夏日报十佳记者(编辑)、宁夏日报优秀党务工作者,1998年被自治区评为四十大庆宣传先进个人,他是自治区政府特殊津贴享受者。他所领导的宁夏日报总编室也多次被评为宁夏日报先进党支部、自治区思想宣传工作先进集体等多种荣誉。
青山在,人已老,当年英姿勃发,风华正茂,健壮似牛的王晓农如今已是满头白发,变成了颤巍巍的病秧子,但是只要谈及新闻工作,他依然是灿烂的赤子情怀,依然在深情的关注着他曾经奋斗过的宁夏日报报业集团的一草一木。他是一位好记者,好编辑,好干部,好党员。

(原载宁夏老新协2021年6月出版的《初心如磐—宁夏老新闻工作者百名好党员的故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一图纵览丨自治区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
周末散文五人行|李培禹 |“报事”多多
宁夏日报国庆特别报道
6改版后的信息含量和报纸风格
科技日报总编说实话!
五大自治区纪念币,宁夏已升值1000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