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突破传统纪录片的简单路径 热播纪录片《智能时代》引发观众理性思考

“智能”从何而来?人类科技如何一路发展至今,又将走向何方?由总台影视剧纪录片中心出品、中国科协科学技术传播中心担纲学术指导机构的大型纪录片《智能时代》正在热播,带观众追溯历史,回到人工智能的诞生之初,看历代科学家们的上下求索,开启人工智能探秘与思想之旅。

《智能时代》播出后引发积极热烈的舆论反响,获得观众、专家与媒体的一致好评。纪录片《智能时代》5月17日位列蓝鹰指数——纪录片融合传播榜第2位,并被重点推荐。截至5月19日晚上19点,《智能时代》微博相关话题阅读突破1.4亿次,其中主话题#纪录片智能时代#高达9095.5万次;#你何时意识到人工智能已介入生活#登陆微博要闻榜,话题阅读量突破3680.6万次。


有网友留言表示:“《智能时代》带领我们完成了一次技术探源的思想之旅,十分震撼!”在ChatGPT等人工智能掀起讨论浪潮的时代背景下,纪录片围绕人工智能的诞生发展等多个方面,展开对智能时代的探索与思考,思想性与艺术性兼具,实属难得。


01

立意高远,恰逢其时

展现前所未有的时代洞察

立意高远,深入浅出,《智能时代》主题的时代性与深刻性令人印象深刻。人工智能不仅是一个技术话题,更是一个社会议题——其与时代同行、与人类命运同行、与经济发展同行,影响着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当下AI话题热度走高时,这部纪录片的播出恰逢其时。

纪录片《智能时代》用一个个鲜活的案例阐述人与人工智能的关系,在时代洪流中展现人工智能积蓄的能量与人类的独特价值。

阿里研究院副院长安筱鹏表示,“纪录片秉持一种全球观、历史观、未来观来思考'智能时代’,难能可贵。”

在《智能技术学报》编委段永朝看来,这将是一部经得住时间检验的作品,“关于人工智能的讨论不会结束,这部纪录片的推出仅仅是一个开始,这是一个引子,我们想要了解技术,就需要从更大范围上去了解文明和文化。”

有别于目前市场上现存的所有关于人工智能的影像作品,《智能时代》涵盖人工智能起源、科技创新、对人的冲击、城市的演进、技术的风险与挑战以及未来新机遇等六个方面,立体地对人工智能技术的全新图景进行勾勒与展望,带领观众展开一次精彩的探秘与思想之旅。这是此前聚焦人工智能的影像作品从未有过的广度和深度,展现了前所未有的时代洞察。

《智能时代》不仅以国际视野展现“智能时代”历史脉络与未来图景,也通过对中国案例的引入和分析、对中国科技专家、企业家等的访谈等悄然体现中国智能力量的成长历程。

中国智能高铁动车组每一节轨道都被编码并植入传感器,所有数据汇成一张信息巨网,助力列车的平稳行驶;上海儿童医学研究中心充分利用仿真心脏,以人工智能促进先天性心脏病手术的顺利进行;在江苏盐城,汽车自动驾驶测试正在进行;在北京邮电大学,“感动一体化”实验在有条不紊地推进……

随着《智能时代》的讲述,观众不仅了解到人工智能在全球范围内的发展历史,也惊艳于中国人工智能持续深耕、不断进步的发展轨迹。

02

上下求索,启发理性思考

突破传统纪录片的简单路径

理性客观,是纪录片《智能时代》的最大亮点之一。“人工智能会接管人类工作吗?我会被取代吗?”、“人工智能边界何在?”、“它是否有违人类社会的基本伦理?”、“未来是人控制它,还是它控制人?”

针对观众关心的一个个问题,《智能时代》并不企图给出“标准答案”,而是客观呈现技术的历史、利弊、创新,希望能借此机会给当代人提供可以静下心来深入思考人工智能的契机。

技术是一把双刃剑,面对人工智能,人类可能会迎来更大的挑战,面对未知,纪录片《智能时代》更希望引起每一个人心中更加理性和冷静的思考。

安筱鹏盛赞该片更大的价值在于提供启发,而不是提供共识,“关于AI的讨论可能很难达成一致,但是纪录片引发了人们对于这一技术更加深入的思考,每个人都将有自己的答案。”

段永朝表示,“关于AI的纪录片有很多,这一部纪录片的讲述方式,突破了简单的路径,走了一条很难走的路。”

观照现实,《智能时代》全方位地梳理与探讨观众感兴趣的众多问题,并通过全球性的案例、专家观点等予以佐证。当新技术的发展也带来安全、伦理等方面的担忧,各国如何健全科技伦理治理体系、促进法律法规的完善与进步?当人机融合越来越紧密,机器部分取代人类工作,人类如何求索自身存在的价值?这些现实问题与每个人都紧密相关,《智能时代》在做出科学解答的同时也留给观众更多探讨和思索的空间。

值得一提的是,在呈现形式上,《智能时代》还将卡通漫画、手绘形象与严肃专业的访谈影像、衔接流畅的讲述画面相结合,带给观众专业性、趣味性、故事性兼具的观看体验。

03

精心打磨,顶级专家阵容诚意十足

彰显主流媒体时代担当

纪录片《智能时代》是主创团队历时三年打磨的诚意之作,收录了大量一手访谈影像,深度汲取了逾百位不同领域顶尖专家的思考与观点。主创团队遍访全世界不同地区与国家,持续追踪相关前沿科技的发展脉络和现实状况,拍摄场景遍布全球,节目中的案例均为国际一线人工智能的前沿成果。

《智能时代》采访的专家堪称国际人工智能领域“天花板”级别的阵容,共计寻访超过百位顶尖专家,这其中不乏院士、国内外顶尖高校教授、全球高端科技公司的专家,电影《流浪地球》的科学顾问、知乎大V等。

奇点大学校长罗布·尼尔提出:“让机器做机器能做的事,让人成为真正的人”的希冀;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约翰·霍普克罗夫特犀利指出:“我们对未来在做某种讨论,而很多时候,当你试着预测未来的时候,你就错了”……纪录片金句频出,让观众穿越时空对话一位位知名专家学者,打开思想交流、智慧互鉴的新空间。

穿梭于历史、现实与未来,纪录片《智能时代》搭建了新的叙述时空。走近中国苗族歌棒上篆刻的“聘礼清单”,探究信息的记录与传递如何促进智能的进化;透过英国布莱切利园旧址,思考二战时期政府代码与密码学校的诞生蕴藏怎样的意义;将时间拉回到2016年,聚焦在韩国首尔举办的那一场世界瞩目的人机围棋对弈;再来到日本大阪,感受石黑浩与他的仿生机器人代表的科技变革力量……《智能时代》对历史的追溯既包含时间层面的递进,又有着空间层面的灵活跳跃,带领观众进行跨越时空的思想之旅。

《智能时代》的热播,体现了总台立足时代潮头、肩担传播使命的匠心,也引领着广大观众从中汲取力量,用开放的态度和理性的思考拥抱智能时代的到来,用历史的视角理解科技,用科技的视角前瞻未来。

总台影视剧纪录片中心始终以面向时代发展为宗旨,《智能时代》的创作以洞悉世界科技前沿趋势为目标,秉承总台“思想+艺术+技术”的核心创作理念,潜心打造有思考深度和表达高度的精品力作,回应时代关切,引领社会思潮。

《智能时代》创新的视听体验和充满思辨性的深刻内涵,将纪录片的思想性、审美性、话题性、时代性有效融合,通过潜心打磨的艺术表达提升总台纪录片的传播与引领效果。

据了解,5月30日是全国科技工作者日,5月20日至31日,科技部、中央宣传部、中国科协将共同主办2023年全国科技活动周。中国科协科学技术传播中心作为《智能时代》学术指导机构,将在活动期间对这一优秀科普宣传作品进行重点介绍。这也是该片价值与魅力的证明。

可以说,《智能时代》提升了纪录片行业水准,已成为该类纪录片的标杆之作,彰显了纪录片国家队的强烈责任心和使命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上新|关于人工智能,你知道多少?
《明天之前》首映:你所掌握的信息,足够让你迎接未知的明天吗?
中国汽车行业最好的十年才刚到来?!
机器智能:对艺术文化的影响
需要呼吸的剪辑
数字化课堂丨智能时代数字化课堂下观课的思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