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央视纪录片《走进宁夏》第二弹来啦!寻水问源,走进同心!


在中国西北部的宁夏流传着这样一句民谣:半夜起来去翻山,翻过一山又一山,鸡叫天亮找到水,回家太阳快落山。 这首民谣反映了干旱地区早前缺水的生活状态。可当地却有一个地方,明明看起来和别处一样,并没有丰沛的水源,历史上却有大批的移民选择搬迁到了那里,并且他们还认为住在那儿,就离水源更近了。

这里就是——同心。



磅礴的地腾奇观


如缥缈轻纱般的白雾,轻柔游移在宁夏中部的千里阔野上,天地同体,云烟相连,似在慷慨展示着这片广袤大地的湿润.其实不然,在模糊天际的白雾胜景下是遍布黄土旱源、荒漠沙丘、尘土飞扬、极度干旱的乏水之地。



气象专家说白雾胜景偏偏出现在旱地之上,是由于当地极度干旱,蒸发量远超降水量所致。在一场降水后的极短时间内,未来得及渗透的水分便在阳光与地热共同作用下瞬间转变为水蒸气,绵延起伏的久旱大地上形成了磅礴壮丽的地腾奇观



传统的祈雨仪式


每年的农历四月十五宁夏同心县莲花山顶都会迎来一个特别的队列,他们是沿袭传统来山上向天求水之人。



同心莲花山青苗水会诞生于清朝年间,相传一百多年前,当地发生一场大旱,庄稼颗粒无收。在禾苗吐翠的初夏时节人们聚集于莲花山顶,举办了为期三天的盛大祈水仪式。祈求上苍普降甘霖,消灾去难。祈水仪式过后,久盼的甘霖竟然如期而至,但此后百年大旱仍不时频繁光顾。



不仅同心,宁夏中部大部分地区都饱受干旱少雨的困扰。深居西北内陆高原的宁夏,平均海拔在1000米以上,属典型的大陆性半湿润半干旱气候。冬寒长,夏暑短,降水稀少且多集中在夏季,蒸发量远大于降水量,形成宁夏大部分地区的干旱。



养育同心的清水河


三十多年前,马占文一家翻山越岭搬到了同心县当时被称为“老鼠沟”的地方。这里的荒漠一眼望不到边,在时年九岁九岁的马占文看来这同他之前的家没有太大区别,但父亲却说这里与他们曾经居住的山沟相比离水源又近了一步。



同心,位于宁夏中部干旱带核心区,如此干旱的土地怎么会离水源更近呢?翻开同心的历史档案会发现早在两汉这里就已经设立了三水县,而后千年历代王朝相继在此建起多座古城,看来地处宁夏中部干旱带的同心,数千年来一直是古城耸立的人口密集之地。



而且明朝年间同心一带是军事重镇,因为这里地势平漫便于通行,为阻挡游牧民族从河套南下侵犯,于是在这里修筑了长城与下马关古城。查阅资料可知,同心境内出现数座军事要塞式的城堡,而他们有一个共同点都沿着一条河而建,这就是清水河



发源于六盘山东麓的清水河,向北流经固原、海原,在同心县西部穿境而过,是宁夏境内流入黄河最大最长的支流,也是同心县最主要的河流。这条河流不仅养育了同心,明朝时清水河两岸还是重要的军马场。



北魏郦道元所撰《水经注》中记载,“肥水又东北出峡,注于高平川,水东有山,山东有三水县故城”。而这肥水据说就是清水河的支流。



人们都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一条清水河养育了同心,

纵然随着历史的变迁、人口的发展,

清水河及其支流已不再能满足同心对水的需求,

但她的养育之恩是不能遗忘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宁夏主要河流
同心滩羊肉
闽宁“结亲”20年,改变了什么?丨《经济日报》记者宁夏深度调研
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同心县历史文化之同心县境内的十座古城
同心县举办庆祝宁夏成立60周年音乐诗歌朗诵会
老照片:美国镜头下雄伟荒凉的1936年宁夏同心县的“同心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