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赣江汇

HZJY君,两位江西老表,同为一家知名私募的合伙人。两人都是摩羯座,做事务实靠谱。他们志同道合,理念相通。访谈时,两人似双剑合璧,答问互为补充。他们知足常乐,公司内部营造快乐工作的氛围。闲暇时两人都喜欢看看小说。“投资就是个不断做减法的过程。”他们坚守自己的能力圈。HZ脚下那双老皮鞋,和巴菲特用了20年的钱包异曲同工,是他们如此坚持的最好见证。

我们的要诀就是选择成长股

赣江汇:如何简单总结你们的投资方法?

HZJY简化到一句话就是,买一个公司,并伴随它从小长到大。这个方法的成功需要行业背景支持,我们认为医药就是这个阶段最好的行业

赣江汇:那么你们属于成长股投资的思路,这一方法是如何练就的?

HZJY粗略划分,A股有三种赚钱模式:1)趋势型。买的股票可能缺乏基本面支持,主要靠讲故事,能赚到钱因为散户多且有资金优势。2)价值型。买入低PE,有一定的成长性,或者有较高清算价值的股票。3)成长型。找到符合产业变迁和社会变迁的公司,在市值较小的时候买入,到比较合适的位置出来。

我们是偏成长型的风格。成长股的钱其实我们一直在赚,比如最早在公募基金时投资苏宁电器。我们也曾尝试重仓周期股,效果不佳,后来一直做减法减成现在的风格。我们很少做波段,持股时间很长。这对公司判断要求挺高,注重定性判断,有点像PE/VC的做法。

赣江汇:因为投资者结构等原因,A股给人的感觉是炒作盛行,一个很主流的看法认为,A股不适合价值投资。

HZJY世界上任何地方的资本市场都适合价值投资。如果统计一下A股近十几年市值增长最快的公司,都是完全符合价值投资标准的,ROE和业绩持续增长,ROIC都非常高。瞎炒的股票最后都是跌回来的,市值没增长。从这个角度看,中国一直是价值投资最好的土壤

赣江汇:大家都在说投资成长股,有的选择了传媒,有的选择了安防,有的选择了互联网,有的选择了军工和信息安全,你们选择了医药。

HZJY一个产业的发展从小到大,在其生命周期的幼年到青年到壮年的过程中都可以投资。复盘看,安防龙头确实是不错的成长股,可惜我们没有挖掘到这个机会,当时不太认可依靠社会安全支出增长的成长方式,没想到政府推动的力度这么大。

传媒的逻辑一直不太认同。电视剧、电影、手游的制作完全没有壁垒。传媒股只不过正好赶上去年行业爆发,就像在风口的猪,谁都能飞起来。现阶段而言相关公司市值都有点大。

我们没有投资互联网相关的股票。不是不想投,而是没看到A股能长大的互联网公司。真正的互联网企业,应该有创新精神,不断攻城略地,不会为做短期业绩而迎合投资者。

信息安全政府在大力推进,只要有这个景气度在,只要你抓得住,相关股票也可以买,但是建议短买。我们一直对这种政府推动的行业景气有保留态度,因为持续性不好。

军工股我们从来不买,公司极不透明,而且很多行为并非企业行为。军工股的钱很难赚到,其市值增长主要靠并购。我们希望一个上市公司,最好股本不扩张,伴随业绩成长市值涨的很大,最典型的是贵州茅台。

最爱医药大健康行业

赣江汇:你们一直坚守医药大健康行业的投资,为什么如此聚焦和坚定?

HZJY你想想,哪个行业未来10-15年能保持10%以上的增速?没有的。同为大消费领域,零售容易受到新的业务模式冲击,食品饮料也是可选的,无论茅台还是可口可乐。医药是不可选的,政府和老百姓的投入都只会越来越多。没有商业模式能替代医疗,你该去医院还得去,该吃药还得吃,该检查还得检查。

赣江汇:医药被众多机构投资者视为成长股的土壤,几乎每家基金公司都配备两个以上的医药研究员,超额收益从哪里来?

HZJY我们介入的比较早。这个行业很大,两三百家上市公司。细分行业特别多,各个子行业景气度不同。这个行业的上市公司还是相对容易形成壁垒的,因为病种不同,产品不同,治疗心脑血管病的不可能再去搞其他的,最终结果是各家各自专注。

赣江汇:有一种说法,医药行业在发达国家是高科技产业,而中国的医药公司研发投入很少,不具备国际的竞争力,估值国际对比是偏贵的。

HZJY我们对医药股市盈率容忍度挺高的。当然我们也基本不投化药,中国缺乏原研,因为投入不起,通常一年才几个亿人民币的投入,国际对标公司一个产品就可投20亿美金,怎么可能做的过别人。而中药、医疗器械和医疗服务等领域,地域性相对强,我们有自己的优势,这些不是一定要国际接轨的

比如我们重点关注的ABC公司,做医院建设的,国际对手只有一家欧洲公司,在中国做的很差,国内对手就是一些建筑施工企业。ABC在建筑、设计、行业积累和资金方面有明显的综合竞争优势。并且正好赶上医院一体化建设的需求浪潮,公司手里很多订单,可以挑附加值高毛利率高的订单做,公司发展势头很好,市值成长的很快。

赣江汇:ABC的公司的选股逻辑是什么,PE挺高的,安全边际在哪里。

HZJY我们选择成长股的四大要点是:1)行业空间;2)商业模式;3)团队;4)较快的成长速度。但四点同时具备的完美组合几乎没有的。四个点的权重是不同的,行业空间是第一位的,重要性权重超过50%


对公司的走势我们有点感觉。股票越熟悉,股性越容易把握。ABC公司近期有所调整,原因我们很清楚。公司的空间还在那里,手上订单那么多,这笔投资在公司市值到一定之前没有大风险。

赣江汇:如何判断到了一定市值?

HZJY这个问题很好。成长股投资有一个真正的考验是对市值上限的判断。什么时候成长到瓶颈期,决定了什么时候把收益兑现出来。

成长股最舒服的是成长最快的阶段,随着市场认同度不断提升,股价的上涨会很快。A股一定是过度反应的,尤其是小盘股。所以关键在于找到好公司,在公司成长最快阶段之前介入。持有半年一分钱不赚都可以,被市场认同并与业绩增长共振的一天终会到来

赣江汇:对ABC公司的跟踪有点像投行。

HZJY确实沟通比较多,基本上每个月都去调研一次。我们给他们一些建议,比如市场其他公司在做什么,做什么事会影响到估值等等。

赣江汇:有家被基金重仓的医药白马股今年以来跌幅超过30%

HZJY这家公司到现在还有近400亿的市值,太大了。过于依靠一两个大品种,国内只是平稳增长,一直讲海外认证,但海外市场有限。从布局上与我们喜欢的XYZ差太远了。中药企业的产业布局是个核心问题,白药当年如果没有切入到牙膏领域,市值也不可能做现在这么大。

赣江汇:我们说说XYZ公司,一个角度可以说布局很广,另一个角度也可以说什么都搞,似乎不符合商业逻辑的。

HZJY非常符合商业逻辑。他们每项投资都很精明。大家觉得太杂乱了,但其实线索是很清晰的,就是控制上游,控制原材料,所以这家公司一定会成为一个中药帝国。

赣江汇:该公司老板据说很普通。选择医药成长股时你们如何看待企业家的作用?

HZJY《巴菲特的护城河》一书中提到过很多种护城河,清楚地提到管理不是护城河。我们希望企业家有正面推动作用,但是不希望依靠企业家。如果行业不行,越精明越能折腾的企业家会让企业越痛苦。“躺在床上赚钱的企业是最好的企业”。(JY语)

往往竞争最激烈的行业里才会产生最优秀的企业家。上一轮牛市我们买过盐湖钾肥,买过煤炭股,赚了很多钱,但我们不知道企业家是谁。过于依赖企业家可能是公司的重要风险点,比如苹果和小米。


坚守能力圈不为所动

赣江汇:你们已经有一定的规模了,为什么不丰富自己的策略?

HZJY做投资核心在于确定你的能力圈。你要很清楚知道你是赚哪部分钱。我们对任何一种投资方法都不会排斥,但都不会参与,因为我们的方法是经过长期的实践亏钱亏出来的,我们知道我们能赚什么钱。

我们没那么累。我们基本上对宏观不做专门研究。就是找几个能长大的公司,跟踪住,达到目标后再买新的。最近热门的券商多空之争,和我们没关系,我们就像看戏子演出一样。

赣江汇:有一类白马公司,行业已经过了高速成长期,行业格局稳定后也有不错的业绩增长。

HZJY白马股估值体系比较固化,比如白电龙头,15PE可能就是顶,如果跌到10倍,然后回复到15倍,是50%的涨幅,如果业绩超预期,回报率不止50%。但对于这种机会我们想都不会想,这不在我们的能力圈范围内。

赣江汇:地产和食品饮料的看法。

HZJY12年前白酒能占到我们组合的百分之三四十。现在白酒和乳制品在我们的组合里慢慢淡出了。这些行业的龙头公司市值都挺大的了。行业已经经历过群龙混战,现在都是寡头垄断,估值又不是很便宜。国外可口可乐的PE不低,我们认为是高估的,企业没有成长性,能维持住就不错了。这种股票因为市场原因砸个坑,做个波段是可以的,但并不是我们擅长的。

地产股自08年以来我们一股没买,因为行业不行了。大家都说地产龙头有市占率提升的逻辑,最大的企业可以做到10%,但是目前地产公司的利润率太高,整合后利润增长情况未必好。而且地产行业壁垒小,要不停地滚动开发楼盘,有时觉得他们真的好辛苦。

赣江汇:你们聚焦医疗大健康产业,保健品行业空间也很大,你们为什么不喜欢?

HZJY行业空间虽大,但壁垒不强。如果牌照放松,很多企业会进去的,很快就会打价格战。该行业的上市公司市值成长很快,正说明行业好真的很重要。靠营销和渠道铺货维持高增长的模式难持续

赣江汇:伴随沪港通等资本市场对外开放措施加快推进,你们的投资方法是否会受到挑战?

HZJY这对我们不会有任何影响。AH两地市场的投资者结构和资金性质不同。香港是离岸市场,主流资金是海外资金,他们不会花很大精力调研公司。而中国一个普通散户都会调研100家公司,并对此乐此不疲。

中国的股票市场博弈色彩很浓,很容易过度反应,上涨时很快就涨过头,赚到钱了,但如果不卖出可能股价可能又回来了。我们不参与博弈,买入的公司通常涨到一定市值不会回调很多,因为收入和业绩在增长。我们选择的公司所在的行业好,是不断做加法的生意。

做投资我们真的挺轻松

赣江汇:你们公司倡导“快乐投资,快乐生活”,投资对你们来说真的那么轻松吗?

HZJY我们就是挺轻松的。如果特别有追求,对自己的要求无比严格,组合里不断寻求更高弹性,可能会有两种结果:1)很努力并得到了更高的回报;2)很努力但是得到了相反的结果。我们“不是很努力”,但是取得了投资者和自己都相对满意的成绩。

我们主体仓位选好了以后,跟踪起来不用耗费太多精力,重仓股只需要一两个月和公司见一次聊一会就可以了。我们会用大概百分之二三十的仓位,试着很努力地跟踪市场热点和热门公司。我们的行业很聚焦,平时各种路演的也不多,只与几个大研究所的医药和TMT分析师保持常规沟通。

赣江汇:你们的投资如此轻松和聚焦,这样的氛围是否会有碍于团队的培养。

HZJY压力不够大确实是我们存在的一个问题。不过我们新研究员的入职培训比较严格,那段时间的压力是要量化的。大概在半年时间里,按要求读书和写心得,对报告的阅读数量和公司调研数量也都有要求。那时每两个星期我们合伙人或者请卖方最好的研究员过来上课。

我们的团队构成是很聚焦的。我们以前也考虑过引入人才弥补宏观和策略研究的不足。后来发现效果并不好,最终还是回到我们擅长的自下而上的成长股选股风格。我们现在产品风格差别不是很大,选股标准是一致的,只是基金经理对具体个股偏好有所不同。

赣江汇:如何看待投资天赋和知识背景的重要性?在我认识的优秀投资人中,有不少是学物理和数学的,做记者出身的也很多。

HZJY做好投资首先要求对职业热爱,有清晰的逻辑,需要比较丰富的阅历。性格是天赋的重要部分。

投资其实就是个选择,选择对你来说大概率的事情是投资的精髓。对你来说是大概率,然后与市场契合,天赋就对了。当然,成功一定没那么简单,有个摸索的过程,找到那个适合你的方法,东施效颦肯定不行。

赣江汇:为了增加阅历和判断力,你们除了看研究报告外,还经常看哪些资料和书籍?

HZ我现在基本只是看下研究报告标题,每天花两分钟扫一下。我感兴趣的报告会很认真看,可惜现在有趣的报告太少了。报纸和行业杂志(如《IT经理世界》、《互联网周刊》)看的挺多,以及管理方面的书籍。

JY十年前有一批很好的报告,那时的卖方分析师会从企业管理的角度去琢磨,公司大致的发展方向,对比国外公司成长的路径,找出十倍潜力股。那批报告是有趣的报告。现在大部分的报告,可能新财富评选有关系,很少把公司的空间和商业模式讲清楚。

赣江汇:非专业书籍呢?

JY我现在看小说多些,特别是描述人性的。《百年孤独》的作者马尔克斯我很喜欢,那本《霍乱时期的爱情》印象深刻,对屌丝遇到白富美的心态的描写非常细致,后来他每本书我都看。我最近也在看冯唐的,我发现这个人太流氓了,但是是个有趣的流氓。别人说我挺好打交道的,情商的提高和看这些书有关系。

HZ我偏爱网络小说,特别是玄幻类的。纸质的小说很多年没看,以前经常看《小说月报》。

赣江汇:给年轻人的建议是什么,该读什么类型的书,如何安排好自己的时间?

HZ我们成长的过程中看过大量的报告。专业报告和投资类书籍的阅读肯定是很重要的。我们公司的新员工,入职后都统一购买十本投资经典书籍。我大概三四年没看这类书了,但是之前大量阅读过,很多书上都有批注,包括20年前的一两本保留至今,这些投资经典值得反复阅读。

JY费雪那本《怎样选择成长股》,我2000年刚毕业时买的,里面做过很多注释,现在翻看时会惊讶当时我怎么会写出这样的注释。看自己注释过的书效果最好,会发现对投资的理解是个潜移默化慢慢提高的过程。

2014422书文、枫祺访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要闻直播: 林园:未来20年什么行业一定能赚钱?我认为是“保命”的东西 林园投资管理公司董事长林园:...
社保基金增持75股 医药生物等四大行业成最爱
[转载]一生的投资计划
证券市场红周刊: 茶壶商人:大波段操作老龄化催生的医药牛股 作者:郝宁 医药投资黄金20年
但斌:看好4个行业的机会,散户要赚钱,需...
林园50大经典语录关于「投资、医药、仓位」智慧不输股神巴菲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