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没玩儿过这些,您还是北京人么?

“单ber我倒霉 ,单ber我吃蜜”,“手心手背 ,狼心狗肺 ,不变是小狗儿”,北京孩子还记得娃时分拨玩游戏前说的这些话么?和胡同口的铁蛋儿拍过的洋画儿,和后院的二妮子编过的“花篮”,别说你没玩过,你还是北京人么?

拍洋画儿

会玩的一把下来就能攒齐一套圣斗士的洋画儿了,不会玩的手心拍的通红发肿,也会输个底儿掉。小编手里有一套变形金刚的和一套葫芦娃的,都是拜练这个大力金刚掌所赐啊!


现在这东西不兴了,要不钢铁侠,美国队长,黑寡妇什么的,一准儿能出一套。

砍包儿

一到下课的时候,操场上“递包儿!”、“定!”、“反递!”的喊声此起彼伏,只有会玩的人,才知道他们在喊什么。

坎包玩法大约是分两队,一队站两边,另一队站中间,两边的人向中间的人丢沙包,中间的人来回躲,被沙包打中了就要下场,接住沙包了就能“借条命”,下次被丢中就可以不下场。

当时没觉得,现在看这规则和棒球还是蛮像的嘛!

弹球

玩弹球需要在地上画线为界,谁的玻璃珠被打出去就输,叫“出纲”;或在地上挖5个小圆洞,谁先打完5个洞,就变老虎,然后打着谁,就把谁的玻璃珠吃掉,这叫“打老虎洞”。

跳皮筋

这是丫头们喜欢的游戏,依稀记得胡同口的小妮子们那脆灵的声音:“小皮球,香蕉梨,马兰开花二十一;二八二五六,二八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


谁家的闺女要是能从脚踝跳到耳朵顶上头,搁今天来说那就是”女神“啊!

抓羊拐

这也是女孩们非常爱玩的游戏,玩之前的先满世界踅摸羊骨头外加一个布包。

玩的时候,把布包高高抛起,趁此时机把四个羊拐骨依照顺序扶正或按倒,并要接住布包不能落地,规定抛包次数,在规定次数内把羊拐骨翻过四面又一把抓起来为胜。

抓石子

那个年代的男孩子,书包里没有iPad,没有手机,但是你会发现一堆石子,而且特别沉,并且都是精挑细选的,如果谁找到特别漂亮的石头,大家那种羡慕劲就别提了。

抓石子的玩法、规则很多,最常玩的一种是将手心向上,把石子放在手心里,然后迅速翻手,手心向下,手背向上,让手心里的石子翻到手背上,然后用手背将落在手背上的石子向上抛起,然后手心向下去抓,谁抓到的多,谁就可以先玩。

撞拐

撞拐可以说是最富男子汉气概的游戏,在男孩中特别流行。

看我“金鸡独立”,连挑“四大金刚”。玩这个,不是块头大就绝对占有,你要扬长避短,避其锋芒,从而以弱胜强。

跳房子

玩跳房子只需要一根粉笔,甚至是一根树枝,在地上或土地上画出格子就能玩。

这款游戏一度风靡,当时学校的操场空地都被各式各样的格子填满了

“抽汉奸”

“抽汉奸”其实就是“抽陀螺”。大家一边念叨着一边抽,越抽越上瘾,国仇家恨的劲头都用上了。

陀螺可以自己动手做:找一段圆形的木棍用小刀慢慢的将一头削成锥形,然后把握好需要的长度从锥形的上方锯下来,再到修自行车的车铺捡一颗滚珠镶在圆锥的底部就成了。

滚铁环

滚铁环可是个技术活,能用一尺多长的铁钩运着铁圈走10米,那您就是铁环界的科比!

玩的时候要选一个平整的场地,手握铁钩钩住铁环,从场地一头边跑边推,让铁环不倒并不断向前滚动,谁中途不倒又快速到终点就胜利了。

老鹰捉小鸡

游戏开始前先分角色,一人当母鸡,一人当老鹰,其余的当小鸡,小鸡依次在母鸡后牵着衣襟排成一队,母鸡要努力保护身后的小鸡不被老鹰捉到。像小编这曼妙的身姿,当年妥妥的把把都是老鹰啊。

木头人

也是当年非常流行的群体游戏。“我数一二三,木头人,再不行动就要被扣分”,歌词说的是谈恋爱的事,但规则也基本是这么回事吧。

捉迷藏

“捉迷藏”也叫“藏猫猫”,把对方的眼睛蒙住,然后大家伙一哄而散,甚至故意给抓的人产生错觉。干过那种缺德事么?人家还在费劲巴拉的找呢,你都跟家吃完一碗炸酱面了。

过家家

披着红绸子学哪吒,头上绑着老妈的纱巾装白素贞,挥舞长板尺扮楚留香,系着床单对着一个风扇“发功”……

其实咱们小时候也玩cosplay,你还记得吗?

“滚轴”

就是滑旱冰,周末的时候,月坛、新世界等溜冰“滚轴”场总是人满为患,会溜的人在场内追逐、嬉戏,很是潇洒。不会溜冰的人就扶着旁边的栏杆,慢慢向前移动,随时可能跪地拜佛求菩萨。


现在一想起''滚轴“就感觉屁股疼。特别是刚开始学溜冰时,不知摔了多少个跟头,但后来技术好了,溜起来像踩着风火轮一样,别提多带劲了。


翻绳儿

用一根绳子结成绳套,一人以手指编成一种花样,另一人用手指接过来,翻成另一种花样,相互交替编翻,小编和初恋就是这么编着编着编到一起的。


这个游戏最大的乐趣在于翻出新花样,展现自己的聪明才智。


弹弓

对北京男孩来说,弹弓的魅力是无与伦比的,在胡同里玩上一手好弹弓,是可以证明自己是个有骑士精神的神枪手。

你的弹弓也一定被家长没收过、老师没收过、街道大妈组成的侦缉队没收过,还被岁数大的孩子抢走过。 每把弹弓都有挨批、挨揍的血泪史,也有打碎过人家玻璃、打死人家鸽子的“犯罪史”。


那又怎么样?每次疼痛好了后,总能迅速自制一把新的,咱继续玩。


“东南西北”

这是一种简单的折纸游戏。

剪裁好正方形的纸,把纸的四个角往里折,再反过来重复一下,前后左右压两下,手指伸进纸下面撑开,一翻写上惩罚或者奖励,就可以玩了。

例如“南,十六下”,看到什么就惩罚或奖励什么,想起来了么?


打方宝

方宝是用多层废纸折叠而成的正方形玩具,按新旧程度区别档次,将其放在地上,仰起臂膀用力将自己的方宝砸向对方方宝,以使其翻身为赢。


踢野球

胡同口,地下通道,街边的绿草地,都是我们“分拨”战斗过的地方,那会儿的北京也没有太多正规的场地可以踢球,全凭大家DIY搭场子:立两块板砖当球门,把球踢向墙体反弹打配合。谁要是闷碎了住家儿的玻璃,大家赶紧撒丫子跑啦。

如今爱踢球的北京孩子都长大了,正规场子里踢球的主力,还是当年的那拨人。胡同里、马路边再也找不到踢球的北京孩子了,私家车早就把可能的“球场”填的满满当当。


“时光一逝永不回,往事只能回味。”看到这些曾经玩上瘾的游戏,不禁感慨时间过得好快,自己已经变老啦。该怎么纪念一下呢?小编翻箱倒柜找出了已经盖上一层土的8位机,默默滴打上一盘坦克大战,压压惊!



【图文源于老北京城,如涉及原作者权益,请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三十年前,那些经典的玩具游戏伴随童年
幼儿国学教育之传统游戏
河南人的童年,都玩什么游戏?│豫记
六一儿童节 | 童年趣事的游戏,永恒不变的童心
农村70-80后常玩的游戏,那个年代你玩过哪些呢?记得那场景吗?
农村人小时候自制的十大玩具排行榜,看完让人感慨良多潸然泪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