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10分钟读完32个传播学理论:有些居然听都没听过,无用的知识又增加了!

预计阅读时间:10分钟

埃姆·格里芬(Em Griffin),美国芝加哥惠顿学院的荣休教授,在传播学领域任职、授课长达40年。他撰写的教材深入浅出,紧密结合现实生活,易于为初学者理解和接受,因此深受全美学生欢迎,先后多次再版。其著作《初识传播学》是享誉全美的畅销经典教材,风行20余年,亚马逊网站长期五星好评。任可想要系统了解传播力的读者不可错过。以下是本书介绍的32种理论的简要概述,短短几行文字对不同流派的传播学理论进行了主旨概括,能够唤起读者对已学习过的理论的记忆,并且能够帮助读者根据该理论隶属的传播流派,定位每一位的思想。

贯穿传播学理论的一般线索

人际传播
  1. 米德的符号互动论:人们对于人、物事件采取的行动,基于人们赋予它们的意义。一旦人们认定某一情景为真,它就会产生真实的后果。假如不存在语言,就不会产生思想、自我认知,甚至个体对社会的社会化呈现。(社会文化学)

  2. 皮尔斯和克罗嫩的意义协调管理理论:对话中的人共同建构他们自己的社会现实,同时也被他们创造的世界所形塑。他们通过对被告知的故事的共同阐释来达成一致,黏合和修补故事以达成协调。对话传播,既可以学习,也可以教授,面且容易形成传播。它改善每个人的生活质量。(社会文化学及现象学)

  3. 伯贡的违反预期理论:认为违反对方的预期是达成一致的优胜策略。如果违反的意义是有歧义的,高效价的传播者借助意想不到的行为,可以提升他们的魅力、可信度和影响力。如果违反的效价为负,传播者则应以社会认可的方式行事。(社会心理学)

  4. 迪利亚的建构主义:认知他人时拥有更高认知复杂度的人,具备建构复杂信息计划以达成多重目标的心理能力。他们还具备传递个人中心信息以实现其目标的能力。(社会心理学和修辞学)

  5. 阿特曼和泰勒的社会渗透理论:人际关系的亲密度是从一知半解到密切沟通,以渐进、有序的方式进行,是预测当下和未来结果的一种功能。持久的亲密关系需要双方在深度和广度两个方向上持续和相互地暴露弱点。(社会心理学)

  6. 伯杰的不确定性递减理论:人们在见面时,首要的关注点是降低对于彼此以及双方关系的不确定性。随着语言沟通、非语言支持、自我暴露、相似性以及共享网络的增加,不确定性随之递减——反之也是如此。信息的搜索和互换与不确定性呈正相关。(社会心理学)

  7. 沃尔瑟的社会信息加工理论:线上相遇的双方,基于以计算机为中介、仅具备文字信息功能的沟通,就能建立如现实中面对面一样的亲密关系——尽管这个过程用时更长。由于线上信息发送者的选择、接收者的放大,渠道的促进及反馈,都有利于建立好印象,以计算机为中介的沟通有可能建立超人际关系。(社会心理学)

  8. 巴克斯特和蒙哥马利的关系辩证法:社会生活是矛盾的动态结点,是整合—分离、稳定—变化、表达—非表达等对立趋势中无休止的相互作用。高质量的人际关系通过对话得以建立,这是一种审美上的成就,通过对不同意见表示充分尊重而达成瞬间的同一感。(现象学)

  9. 瓦茨拉威克的互动观点:家庭系统内部的人际关系紧密联结,具备高度的抵制变化的能力。成员之间的沟通既包括内容层面,也包括基于控制的关系层面。只有在家庭成员接受外部帮助并重构元传播之后,系统才有可能发生改变。(控制论)

  10. 谢里夫的社会判断理论:传播者的立场与接收者的观点之间差异越大,态度转变就越明显——条件是该信息恰好落在接收者的接受区域之内。高度自我投入通常意味着较宽泛的拒绝区域。落于这一区间的信息有可能产生反效果。(社会心理学)

  11. 佩蒂和卡乔波的详述可能性模型:信息详述是实施影响的中心路线,产生重大且积极的态度转变。假如听者是无偏向的,有能力审视在他们看来足够充分的论据,上述效果就会出现。边缘路线由与信息无关的因素主导,该路线是更常见的信息处理途径,仅带来临时性的态度转变。(社会心理学)

  12. 费斯廷格的认知不协调理论:认知不协调是一种使人不快的驱动力,造成人们:(1)回避冲突的观点;(2)在做出艰难的决策后寻求再次确认;(3)若某一行为符合最小合理化,就改变私人信仰以迎合公共行为。自洽性、责任感及自我肯定可以解释不协调递减的现象。(社会心理学)

群体和公共传播
  1. 广川与古伦的群体决策的功能视角:成员完成下列4个必要功能后,群体就可做出高质量的决策。(1)分析问题;(2)设定目标;(3)确认可替代项;(4)评估积极及消极结果。大多数群体沟通是对达成上述功能任务的进程的扰乱,与之对抗的沟通能把人们带回理性的审查。(社会心理学和控制论)

  2. 普尔的适应性结构化理论:结构化是指群体成员在互动中使用规则、资源,使社会系统得以生产和再生产。群体制订决策时,沟通发挥它的影响。结构的二元性指群体成员使用规则、资源影响群体决策,反过来,上述结构性因素也将受到决策的影响。(社会文化学和控制论)

  3. 博尔曼的符号聚合理论:怀有共同的想象使个体集合转化为一致的群体。当群体成员自发地建立想象链条,以显示对共同主题的积极且一致的反应时,符号聚合就产生了。跨群体的想象主题分析将揭示一个含有建立共同想象的动机的修辞想象。(修辞学和社会心理学)

  4. 格尔茨和帕卡诺夫斯基的组织文化的研究方法:人类悬于他们自己编织的意义之网。组织并不拥有文化,组织即是文化。所谓文化,即是共享意义的独特系统。非侵入性的民族志研究法解读故事、仪式及其他象征符号,完成组织文化的合理化。(社会文化学)

  5. 迪茨的组织传播的批判理论:它认为传播仅是纯粹的信息传送的狭隘观念,造成管理主义、话语闭合、公司殖民在日常生活中被广泛接纳。语言是社会现实生产和再生产的基本媒介。管理者若能通过协调使股东参与公司决策,就可以推动公司的健康发展和民主意识的形成。(批判学和现象学)

  6. 亚里士多德的修辞学:修辞学是发现一切可能的说服方法的艺术。传播者通过逻辑论证、道德论证和情感论证使得某一信息得以成立。准确的受众分析能够实现有效的创造、组织、风格、表达;或许还有记忆。(修辞学)

  7. 伯克的表现主义:生活即是戏剧。戏剧五元素——行动、场景、行动者、方法和目的是评论人发掘传播者动机的工具。修辞的终极动机是消除罪感,如果受众对传播者缺乏认同,说服就不会产生。(修辞学和符号学)

  8. 费希尔的叙事范式:人是会讲故事的动物;人际沟通的一切形式几乎都是叙事。听众用理想听众的标准来判断故事,即它是否前后一致,听起来是否真实。叙事理性即为一致性与逼真度。(修辞学)

大众传播

  1. 麦克卢汉的传媒生态学:认为我们应从生态学的角度理解传媒。传播技术的变迁改变了符号环境——由社会建构、以感官认知的意义世界。我们改造我们的工具音标字母、印刷媒介和电报——它们反过来塑造了我们的认知、感觉、态度和行为。因此,媒介即为信息。(社会文化学)

  2. 巴特的符号学:文化中重要的视觉符号系统,通过当下世界理所当然、不可回避且永恒存在的暗示,实现维护现状的目的。通过使中性的指代符号变为二级内涵符号系统中失去历史内涵的能指,神话制造者达成了目的。(符号学)

  3. 霍尔的文化研究:大众传媒的运转是为了维持掌权者的意识形态。受集团控制的传媒提供时代中占据主流地位的话语,并成为解读事件的框架。评论人不仅要致力于解读文化,更要致力于改变它。传媒受众有能力抵制领导权的影响。(批判学)

  4. 格伯纳的涵化理论:电视已经成为我们社会的故事讲述者。重度观众收看数量惊人的戏剧化暴力,形成世界处处危机、令人恐惧的夸张印象。在主流化和共鸣的过程中,同质化和充满恐惧的大众就此形成(社会文化学和社会心理学)

  5. 麦库姆斯和肖的议程设置猜想:传媒告诉我们:(1)哪些事件有待关注;(2)应以何种方式关注。第一步(议程设置)是把大众传媒新闻议程的诸项显著性转移到受众议程之中。第二步(架构)是把被选项的显著性转移至我们头脑中较为重要的画面上。(社会心理学)

  6. 诺伊曼的沉默的螺旋假说:人们生活在自己将受到孤立的恒久恐惧之中,因此认真跟踪舆论,以判断哪些观点可被接受。一旦他们的观念看上去不受欢迎,这些人就会保持沉默。电视对某种单一观点的不断重复,使人们对舆论的认知出现偏差从而加速了沉默的螺旋。(社会心理学)

文化语境
  1. 贾尔斯的传播调适理论:在跨文化背景的会面中,将自己看成独立个体的人会调整对话风格及内容,以便融入他们想从中获得支持的人群。试图进一步加强群体认同的人在与群体外部成员互动时,会强调彼此之间的差异。(社会心理学)

  2. 图梅的面子协商理论:集体主义文化背景下的个体,具有依存性的自我镜像,注意给他人留面子或保存彼此的颜面。因此通常采取回避或整合的冲突解决方案。个人主义文化背景下的个体,具有独立的自我镜像,注意保护自己的面子,往往采取主导的冲突解决方案。(社会文化学和社会心理学)

  3. 菲利普森的口语代码理论:借助传播领域的民族志研究,我们认识到一切文化都含有多个涵盖独特的心理学、社会学和修辞学的口语代码。口语代码的意义由传播者和受传者决定,并且被交织在对话之中。对代码的艺术性运用,可以解释、预测和控制与对话有关的对话。(社会文化学)

  4. 坦嫩的性别方言类型:认为两性对话是一种跨文化沟通。男性对话风格和女性对话风格最好应被视作两种不同的文化方言而不是有优劣高下之分的对话方式。男性报告式的对话强调地位和自主;女性和谐的对话则致力于建立人际间的联系。(符号学和社会文化学)

  5. 哈丁和伍德的立场理论:社会等级的不同地位决定个体视野。相对于掌权者的特权化的视角,边缘人群的立场提供了对世界更为客观的认知。强实证性的策略,要求科学研究从女性、穷人、同性恋、少数民族的生活入手。(批判学)

  6. 克拉马雷的失声群体理论:由男性创造的语言有助于限制、贬低和排斥女性。女性在公共场合的不擅表达,是由于她们一直使用由男性制定的语言和规则。如果女性不再沉默,男性就无法继续维系他们在社会中的优势地位。(批判的现象学)

转自:初识传播学



END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那些让你多加20分逼格的传播学理论,请收下!
新闻传播学概念解析:传播学四大奠基人之库尔特·卢因
大众传播学抑或大众心理学:对美国传播学主导范式的再书写
这几个传播学理论的熟记背诵版给您当月饼下酒菜了。
传播学知识点
传播学基础知识十六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