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唐江澎:建议高考数学分层、语文分类、外语分级

你认为呢?

对于高中校长来说,高考是每年都要经历的一次“学校大考”。

社会舆论在无形中评价着一所学校的影响力和办学质量,而这种评价主要集中在高考结束后的3个时间节点。

01

一所学校被误评的三大时间节点

第一个时间点是高考分数公布的那一瞬间,看有没有状元;

第二个时间点是高考成绩公布的24小时之内,看有多少高分。例如今年高考,江苏省贡献了一个数据,全省理科高分前30名来自22所高中,这个数据非常了不起;在其他各省市,包括上海都拿不出这样的数据。

第三个时间点是在高考录取时,评价一下有多少学生考上北大、清华。

围绕这三个时间节点的狭隘评估,我们的高中出现了很多现实问题。

02

当前高中教育有哪三大“难”?

国家课程方案落地难

我们国家高中毕业生应该拿到144个学分,其中必修课应达到88个学分,包括6个艺术学分。

6个艺术学分意味着从高一到高三应每周开一节艺术课,但实际上,能够严格执行这个学分标准的高中少之又少。

如果高三没有上艺术课,如果整个高中没有达到6个艺术学分,学生拿到的高中毕业证就是带有水分的。如果我们拿这个指标来评估,究竟有多少人可以拿到一张不含水分的高中毕业证?

学习方式转变推进难

要把学习负担过重减下来,一时半刻还难以办到。我们现在最需要减的是那些无谓的负担、单一记忆的负担。

其实,作业形式太单一、作业价值不大是造成学生负担重的根本原因。在课堂教学中就只问记住了没有;布置作业常常是针对知识记忆巩固的无效训练;在评价测试时,常常也是反复测试记牢了没有。

如果吃点苦、负担重,将来有用,也算有价值,关键是吃那么多的苦有什么用?我是教高中语文的,也参加过高考语文命题,我可以告诉大家,小学阶段大量刷阅读题并没有用。

创新人才培养突破难

学生负担过重导致的另外一个问题就是没有给创新人才的发展留足时间和空间。

与考试相关的课无限膨胀,与高考不相关的课程被大量弱化甚至彻底取消;提前结束新课、提前复习,把高中三年的课程两年上完,留出一年专门复习应付高考……这样的模式培养不出创新人才。

03

评价一所学校应坚持的四个底线

目前对国家课程方案的督导和实施的评价,我认为要坚持四个底线:

第一,看一个学校是否能保证学生有充足的睡眠时间

第二,看一个学校是否满足了每天锻炼一小时的基本要求;

第三,看一个学校能不能在高中阶段,让每个孩子每周唱一次歌。我认为,校园里有歌声是一个学校能称之为学校的标配;

第四,看一个学校能够每天给学生留多久可自主支配的时间

好多年前,我们禁止了节假日补课,严格控制学生在校学习时间。但现在又出现了一个新问题,很多学校以为不准校外补课就是给校内补课留足了空间和时间。

我当了这么多年校长真是感到痛心,现在有些学校明目张胆地在节假日补课,甚至教育行政部门逼迫着学校补课。

我多次呼吁,我们的教育部要拿出治理课外培训机构、治理乱收费那样的力度,要建立起“长牙齿”的问责机制,突出重点、难点、堵点,要让国家课程方案体现出应有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04

改革高中教育现状的三项呼吁

改变强基计划的人才选拔方式

如果我们的强基计划还是采取单一的考察方式,我们中学只能刷题、增分;如果考察标准是综合素质、选择方法是全面考察,高中的培养方式自然就会发生变化。

我建议,应在强基计划的现有政策框架内,研究卓越工程师素养考核标准,突破单一的纸笔测试方式,着重考查学生的制作、制造、创新和创意能力,引导高中学习方式走出单一刷题增分的误区,重视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创新创造的能力。

还可以启动“工+医”、“工+农'专门人才的选拔,引导学生增强对卓越工程师的职业向往,立志为实业强国而努力。

调整语数外三科高考统一要求

新高考的“3+1+2”方式已使我们国家的课程结构发生根本性改变,虽然方案中必修学分为88个学分,但20个学分的语数外选择性必修,实际上已变成了人人必须选择的必修,造成了我们实际上的必修达到108个学分,占毕业学分的83%(国家课程总学分130),明显偏高。

现在许多专家都在讲博雅教育理念,认为不能过早分文理科,要强调通识教育,这无疑是对的;但是我要强调的是,通识教育只能是在通识的范围里进行,而不能在高利害相关的选拔性考试里来实行。

举个例子来说:

考上北大中文系的学生,无一例外是因为数学特别好;而考上北大数学系的学生,无一例外是因为语文、英语特别棒。

高考数学满分150分,一个文科生如果能达到105分已经很不错了,但他根本没有办法看见北大中文系的门槛,他必须努力把他的数学从105分提高到135分。

他所有努力就是为了这30分,他搁置了对中文所有的兴趣爱好,他的精力全都投入到提高这数学的30分。

这不仅是个人精力的巨大浪费,更是国家人才培养模式的巨大浪费,我认为这种培养方式只能培养出平庸的学科优秀者,培养不出对专业有持续热爱投入的大师。

而数学更是如此,数学由于不分层,高考数学命题简单了,没有办法选拔人才;命题难了,大部分学生答不出。所以,没有分层既制约数学顶尖人才的培养,又导致大量差生存在。

我建议在“3+1+2”的框架内探索数学分层、语文分类和外语分级的考试方法,这可以使学生的负担大大减轻,可以使学生把精力投入到真正热爱的学科中去。

高中大学创新人才贯通培养

当下,有一件事情要高度引起关注,新一轮以拔尖创新人才为旗号而引发的生源竞争与掐尖大面积回潮。用这样的一种方式来培养杰出人才是存在问题的。

我初步调研发现,目前全国高中范围内实行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式大概有6大模式,其中有2种方法可以直通大学,其他是不能直接与升学挂钩的,最后还必须用高考能不能考高分来证明培养的人才是不是优秀。那这些模式的价值究竟有多大?

我建议尽快构建高校、高中对接贯通的“大学先修课程体系”,让优秀的学生早一点有渠道去发展他们的专业爱好,形成兴趣特长,真正成为能够解决我们国家“卡脖子”问题的一代创新人才。

当然,中国大量家庭的孩子都不是超常的。既要关注超常儿童,更要关注常态儿童。我们在面向超常儿童开展特殊培养教育的同时,也要统筹开展面向常态儿童的创新素养教育。

作为普通基础教育工作者,面对这些问题,我只是表达我隐隐的担忧。我们期待有更好的督导评估体制、更好的评价方法,能够改变我们高中教育的现状。

你认为呢?

来源 | 第一教育

转自 | 新校长传媒

作者 | 唐江澎 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当代教育研究所所长

编辑 | 皮皮兵不皮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唐江澎委员:应适时改进语数外三科统一考核要求“放出少数人,放开一大片”
天津市普通高中课程设置指导方案(实验)
语文新课程学习 学法指导
高中语文新课程学习方法
新西兰的初中和高中教育
唐江澎:从“分数”到“人人”,中学教育“重置系统”刻不容缓丨头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