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相学大师陈希夷的千古奇文——《心相篇》及白话解释

陈抟(871年—989年),字图南,号扶摇子,赐号“白云先生”、“希夷先生”,北宋著名的道家学者、养生家,尊奉黄老之学。

唐咸通十二年(871年),陈抟出生于亳州真源县(今河南省鹿邑县)(或云普州崇龛县,今重庆市潼南区崇龛镇)[1] 。唐文德元年(888年),陈抟受皇帝召见,赐号“清虚处士”。五代吴越宝正七年、后唐长兴三年(932年),陈抟去京城洛阳应考进士,名落孙山。后唐清泰二年(935年),隐居武当山九石岩,决意从道。著有《龟鉴》、《心相学》等相术专著。后晋天福二年、南唐升元元年(937年),返古蜀,拜邛州天庆观都威仪何昌一学锁鼻术。著有《胎息诀》、《指玄篇》等专著。后晋天福四年(939年),游峨眉山讲学,号“峨眉真人”。著有《观空篇》等。并拜麻衣道者为师,从事《易》学研究,著有《麻衣道者正易心法注》、《易龙图序》、《太极阴阳说》、《太极图》和《先天方圆图》等,现流传的著作托名者居多。后晋天福十二年(947年),陈抟同麻衣道者隐居华山云台观。常游历于华山、武当山之间。后周显德三年(956年),受周世宗柴荣召见,任命“谏议大夫”,不仕,赐“白云先生”。北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年),宋太宗赵光义召见陈抟。北宋雍熙元年(984年),太宗再次召见陈抟,赐“希夷先生”称号。北宋端拱初年(988年),仙逝于华山张超谷,享年118岁。


  心者貌之根,审心而善恶自见;

  行者心之发,观行而祸福可知。

  世间吉凶祸福,在常人看来是扑朔迷离,而真正有传统文化修养的大德们,却深谙其中道理,懂得其中规律。“心相篇”是唐末至宋初的相学大师陈希夷的作品,告诉我们,人的面貌有善有恶,相貌的根本在于心,命运的善恶从我们现前的心念就可以知道,而行为是心念的一种反应,所以通过行为来看一个人的祸福。

  出纳不公平,难得儿孙长育;
  语言多反复,应知心腹无依。

  说话不公道,或者在钱财上不公平,占人便宜,这样的人将来会生败家子,甚至断子绝孙。说话不算数,没有诚信的人,当然没有知心朋友可做依靠,晚景凄凉。

  消沮闭藏,必是好贪之辈;
  披肝露胆,决为英杰之人。

  对于别人的财物不知爱惜,肆意损耗,而对自己的财物隐蔽得很好,这种人贪心重,会损人利己。大公无私,仗义疏财之士,将来能成为英雄豪杰。

  心和气平,可卜孙荣兼子贵;
  才偏性执,不遭大祸必奇穷。

  心气平和、仁厚、有耐心,言语轻柔,这种人将来必然会子孙荣贵。有些偏才怪才,而且性情偏执狂妄,不听劝告,做什么事情即使错的也一意孤行,这种人难免会遭大祸,即使幸免于祸,也是一生奇穷。

  转眼无情,贫寒夭促;
  时谈念旧,富贵期颐。

  薄情薄义,转眼不认人的人,翻脸如同翻书一样的快,想说一个人什么也不顾忌,口无遮拦,任自己说的痛快,这样人肯定贫穷短寿。而常常怀旧念恩的人,必然长寿多福。

  重富欺贫,焉可托妻寄子?

  敬老慈幼,必然裕后光前。

  嫌贫爱富的人,心地刻薄,怎么能够在外出时把家中妻儿托付给他?能够敬老爱幼,关怀弱者,这样的人将来必定会立身扬名,光耀祖宗,福荫子孙。

  轻口出违言,寿元短折;
  忘恩思小怨,科第难成。

  说话随便,伤人感情,从不考虑别人的感受,想怎么说就怎么说,特别伤人,口无遮拦,即使自己的配偶也是一样,不懂得恭敬他们人,或者口是心非,甚或强词夺理,这样的人短命,子孙也可能短命,断子绝孙。别人再多的恩德都不感念,稍有一点过错就老记着不忘,这种人不会有功名富贵。

  小富小贵易盈,刑灾准有;
  大富大贵不动,厚福无疆。

  刚刚得到一点财富、地位或名声,就自以为了不起,这种人会遭到官刑,甚至引来杀身之祸。富贵降临而能够不动心的人,才会厚福无穷。

  欺蔽阴私,纵有荣华儿不享;
  公平正直,虽无子息死为神。

  暗中造一些坏事、丑事,即使他有荣华富贵,也到不了儿孙那一代。光明正大的人,即使没有子孙,他死了也会永远为世人所怀念、祭祀,周总理就是。

  开口说轻生,临大节决然规避;
  逢人称知己,即深交究竟平常。

  开口就来豪言壮语的人,靠不住!真正靠得住的人,往往少言寡语,忠厚老成,急则可相依。刚认识没多久,就跟人称兄道弟,这种人其实太轻佻,不值得深交。

  处大事不辞劳怨,堪为梁栋之材;
  遇小故辄避嫌疑,岂是腹心之寄。

  能够不辞劳苦、不避讥嫌的人,可以担当大任,作国之栋梁。不愿意承担一点责任,把面子放在第一位,这样的人就很难把他做为知己、委以大任。

  与物难堪,不测亡身还害子;
  待人有地,无端得福更延年。

  常常跟一切人事物过不去,怨天尤人,这种人会遭横祸而死,而且贻害子孙。处事待人接物都留有余地,懂得包容忍让,这种人往往会福从天降,延年益寿。

  迷花恋酒,阃中妻妾参商;
  利己损人,膝下儿孙悖逆。

  生活放荡,寻花问柳,这种人肯定家庭不和睦,妻女也会遭到外人侵犯。损人利己的人,必生败家子。

  贱买田园,决生败子;
  尊崇师傅,定产贤郎。

  急于贱卖田园家产,往往都是遇到急难,这时候买主还要趁人之危,把价钱压得更低,这种人肯定会生败家子。能够尊师重道的人,必能养育孝子贤孙。

  愚鲁人,说话尖酸刻薄,既贫穷,必损寿元;
  聪明子,语言木讷优容,享安康,且膺封诰。

  又愚昧又鲁莽,而且说话尖酸刻薄的人,肯定贫穷短命。天资聪慧,少言寡语,神态悠然、和谐大方,这种人必然一生富贵安康。

  患难中能守者,若读书,可作朝廷柱石之臣;
  安乐中若忘者,纵低才,岂非金榜青云之客。

  艰苦患难的时候还能够坚持道德操守,这种人如果读书,将来可以做朝廷重臣,定国安邦。身在富贵,而不沉溺于安乐,这种人纵然才学比较低,也一定金榜题名、平步青云、成为国之良才。

  鄙吝勤劳,亦有大富小康之别,宜观其量;
  奢侈靡丽,宁无奇人浪子之分,必视其才。

     一辈子勤劳节俭的人,能得个小康,会不会得大富,那就要看他是否心胸宽阔、广施恩德。生活奢侈浪费的人,有些是浪荡子弟;但是也有奇才之人,一旦有机会接受正法的薰习,也会大有成就,像弘一法师。

  弗以见小为守成,惹祸破家难免;
  莫认惜福为悭吝,轻财仗义尽多。

  有的人因为见识浅薄,只顾眼前利益,不肯布施,甚至损人利己,表面上是忠于家道,但是最后难免破家、惹祸。有些人自己生活很节俭,但是遇到别人有需要的时候却能够轻财仗义,甚至为朋友倾家荡产都在所不惜,这才是福德之人。

  处事迟而不急,大器晚成;
  见机决而能藏,高才早发。

  遇到问题能够从容镇静、不急不躁,这种人往往大器晚成。临事能够当机立断,但不急于显露,伺机慢慢的施展计划,这样的人往往很快就能够走上大任。

  有能吝教,己无成子亦无成;
  见过隐规,身可托家亦可托。

  有能力而不肯教人,这样的人将来没有成就,子孙也不会有成就。见到别人的过失,暗中规劝,给人留面子,这种人厚道,可以身家相托。

  知足与自满不同,一则矜而受灾,一则谦而获福;
  大才与庸才自别,一则诞而多败,一则实而有成。

  知足的人,安分守己、谦虚卑下,终能获福。自满的人,自命清高、骄傲自是,会有灾祸。庸才喜欢夸夸其谈,没有实际能力,只会败事,像战国时的赵括,谈论军事滔滔不绝,后来统兵,全军覆没。大才之人不讲空话,重视实行,会有成就。

  忮求念胜,图名利,到底逊人;
  恻隐心多,遇艰难,中途获救。

  争强好胜,而又刚愎自用的人,到最后肯定是败局,项羽就是。心怀慈悲仁爱,热心助人,这样的人遇到艰难也会获救。

  不分德怨,料难至乎遐年;
  较量锱铢,岂足期乎大受?

  对于恩和怨都分不清楚,甚至于只记怨、不记恩,这种人必定会夭折。斤斤计较的人,怎么可能得到大的富贵?

  过刚者图谋易就,灾伤岂保全无?
  太柔者作事难成,平福亦能安受。

  处事太过刚强的人,偶尔也会取得成功,可是怎么能够保证没有灾祸?太软弱的人办事很难成功,不过也能一生平安。所以要学会中道,刚柔相济,外圆内方。

  乐处生悲,一生辛苦;
  怒时反笑,至老奸邪。

  遇到乐事偏偏生起悲恼,这种人会一生辛苦。遇到令人气愤的事竟然笑起来,这种人城府很深,还有的是老奸巨猾。

  好矜己善,弗再望乎功名;
  乐摘人非,最足伤乎性命。

  喜欢自我吹嘘的人,就不要再指望有所成就了。喜欢揭人短处的人,性命难保。

  责人重而责己轻,弗与同谋共事;
  功归人而过归己,尽堪救患扶灾。

  遇到问题就把责任推给别人,而不自我批评,这种人不可共事。遇到问题会自责,绝不批评别人,这种人能当大任,救助百姓众生。

  处家孝弟无亏,簪缨奕世;
  与世吉凶同患,血食千年。

  父慈子孝,家庭和睦,有这样的家风,必会世代显贵。关心人民的疾苦,跟大众患难与共的人,会永远受到世人的爱戴、敬仰。

  曲意周全知有后,
  任情激搏必凶亡。

  为了顾全大局,能够委曲自己,这种人必有后福,有好儿孙。任性好斗、冥顽不化的人,必会早亡。

  易变脸,薄福之人奚较;
  耐久朋,能容之士可宗。

  对富贵的人阿谀逢迎,对贫贱的人傲慢轻贱,这种人福薄,何必跟他计较?讲求道义、恩情耐久,这种人才靠得住。

  好与人争,滋培浅而前程有限;
  必求自反,蓄积厚而事业能伸。

  争功抢利的人,眼光短浅,前程终究有限。遇到问题能自我检讨,这种人会有很大的成就。

  少年飞扬浮动,颜子之限难过;
  壮岁冒昧昏迷,不惑之期怎免?

  年轻人稍有才华就好出风头,受到表扬就飘飘然,恐怕三十岁也难过了,所谓才子、红颜多薄命。到壮年了,考虑问题还不周全,做事鲁莽,这种人也过不了四十岁的寿限。

  喜怒不择轻重,一事无成;
  笑骂不审是非,知交断绝。

  喜怒无常、感情用事,不分场合、随便讲话,这种人即使智商很高、能力很强,也将一事无成。喜欢拿人开玩笑,随意批评毁骂,这种人不会有知心朋友。

  济急拯危,亦有时乎贫乏,福自天来;
  解纷排难,恐亦涉乎囹圄,名扬海内。

  遇人有难,尽心尽力的救助,这样的人即使现在困苦,将来肯定福报无穷。能够为人分忧解难,申张冤屈,这种人虽然有时候也有牢狱之灾,但是最后终能盛名远播,后福无穷。

  饿死岂在纹描,抛衣撒饭;
  瘟亡不由运数,骂地咒天。

  饿死的人,并非命中注定,真正原因在于浪费衣食、暴殄天物。得瘟疫而死的人,也不是命该如此,而是因为常常怨天尤人,指天地骂鬼神,骂父母、骂祖宗、骂领导。

  甘受人欺,有子忽然大发;
  常思退步,一身终得安闲。

  甘心受欺、逆来顺受的人,将来必有大福。常常退让、与人无争、知足常乐的人,必然一生过得安乐自在。

  举止不失其常,非贵亦须大富,寿可知矣;
  喜怒不形于色,成名还立大功,奸亦有之。

  存心行事能够遵循道德伦常,面对得失能够拿得起放得下,这种人肯定会富贵长寿。城府很深,不轻易表现喜怒情绪,这种人往往能够成大名、立大功,但要当心其中也有奸雄。

  无事失措仓皇,光如闪电;
  有难怡然不动,安若泰山。

  没有定力,没事都会慌张,这样的人即使偶然有一点好的表现,也会稍纵即逝,没有大成就。临危不乱,镇定自若的人,则可以扭转不好的局势,得到很大的福报。

  积功累仁,百年必报;
  大出小入,数世其昌。

  努力修善积德,虽然眼前不一定享受到福报,但是他的子孙后代福报无穷。与宜多,取宜少,甘愿自己吃亏的人,必然家道数世昌隆。

  人事可凭,天道不爽。

  世间人或许可以凭自己的能力打拼事业,但是能不能成功,还要看有没有这个福报。福报在哪里?就在自己心念、言行,是否合符道德。

  如何飧刀饮剑?君子刚愎自用,小人行险侥幸。
  如何投河自缢?男人才短蹈危,女子气盛见逼。

  为什么一个人最后会自刎、寻短见?如果是君子、正直无私的人,则是刚愎自用、不听劝谏,终至不可收拾;如果是小人,就是损人利己、铤而走险,结果败事。男人则是因为才能不够,不堪大任,却死要面子,不肯回头,终陷绝境;女子呢,本应柔和,可是她心高气盛,又遇到外境逼迫所致。

  如何短折亡身?出薄言,做薄事,存薄心,种种皆薄;
  如何凶灾恶死?多阴毒,积阴私,有阴行,事事皆阴。

  为什么有的人会夭折早逝?原因是他讲刻薄的话、做刻薄的事、存刻薄的心,种种都是刻薄。为什么有的人会惨遭横祸而死?因为他暗地里存恶心、行恶事,人虽不知,老天自来收拾。

  如何暴疾而殁?色欲空虚。
  如何毒疮而终?肥甘凝腻。

  为什么有的人会突然得暴病而死?大都是因为纵欲过度,所以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中,特别要谨慎!为什么有的人会长毒疮、癌症而死?因为肉食太多、饮食太贪所致。特别是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水平大幅度的提高了,而癌症也愈来愈常见了,我们对此不能不引起警惕!美国的研究者肯伯教授认为,素食者的身体状况比肉食者要健康得多。

  如何老后无嗣?性情孤洁。
  如何盛年丧子?心地欺瞒。

  为什么到老了还没有后代?大多因为性情孤傲,跟人合不来,不能容纳一点看不顺眼的东西。为什么到中年了偏偏会有丧子之痛?因为在背地里干了伤天害理的亏心事。

  如何多遭火盗?刻剥民财。
  如何时犯官府?调停失当。

  为什么会常常遇到火灾、盗贼?因为刻剥民财,当官的搜刮民脂民膏,做生意的损人利己。为什么会遇到牢狱之灾?有的人是在帮人调解的时候,失去公道;有的人是为人粗暴凶狠,都没有好下场。

  何知端揆首辅?常怀济物之心。
  何知拜将封侯?独挟盖世之气。

  能够做到首相、总理这一类的高官,是因为他存心仁厚慈悲,常常救济众生。能够做到元帅、大将这一类的武官,是因为他有盖世的气概、广大的胸襟。

  何知玉堂金马?动容清丽。
  何知建牙拥节?气概凌霄。

  能够成为很有名望的官员,是因为他的气质高雅清秀。能够做到镇守一方的将领,是因为他有浩然正气。

  何知丞簿下吏?量平胆薄。
  何知明经教职?志近行拘。

  一生只能做个下层官吏、小公务员的,是因为他器量不大、胆气很薄。虽有学问,但是终其一生只能做个普通的教员,这样的人是因为志向浅近、行为拘谨。

  何知苗而不秀?非惟愚蠢更荒唐。
  何知秀而不实?盖谓自贤兼短行。

  本来是个好苗子,可是为什么不能成才?就是因为没有真正学习传统文化,不懂得做人处事,所以很难成才。虽然得到任用,可是为什么终究没有成就?因为他总是自以为了不起,而且缺德。

  若论妇人,先须静默;
  从来淑女,不贵才能。

  下面是专讲女子的。妇女的德行,首要的是能够安静沉稳、少言寡语。真正有教养的女子,并不在于她有多高的才能,更不会自我炫耀。

  有威严,当膺一品之封;
  少修饰,准掌万金之重。

  有妇德,还带几分威严,这样的女子将来必定家族显贵。生活节俭,不重视打扮,这种女子往往会成为大家族的主妇。

  多言好胜,纵然有嗣必伤身;
  尽孝兼慈,不特助夫还旺子。

  喜欢讲话,刚强好胜,这样的女子,即使有儿女,也不会过得顺心,身体还不好。能够孝顺长辈、慈爱晚辈,这样的女子便能够相助夫君事业有成,教导儿女成材,子孙兴旺。

  贫苦中毫无怨詈,两国褒封;
  富贵时常惜衣粮,满堂荣庆。

  生活贫苦而毫无怨言,安分守己,这样的女人,婆家、娘家、大家都会对她赞叹恭敬。身居富贵还能够珍惜衣食,不奢侈浪费,这样的女人会给全家带来幸福美满。

  奴婢成群,定是宽宏待下;
  资财盈箧,决然勤俭持家。

  一个女主人会拥有许多乐意为她服务的属下,必定是因为她待人温和厚道、不苛刻不挑剔、有亲和力。一个女人持家,能够让家里财用丰厚,是因为她勤劳节俭。

  悍妇多因性妒,老后无归;
  奚婆定是情乖,少年浪走。

  女人凶悍,是因为嫉妒心太重的缘故,但她老了必然没有后代,流离失所。一个妇人到了老年还要做人家的佣人,大都是年轻的时候太任性、放荡、甚至私奔,不体谅父母。

  为甚欺夫?显然淫行。
  缘何无子?暗里伤人。

  一个女子为什么竟然敢欺负丈夫?肯定是有外遇,另有所依。一个女人为什么到老了还没有儿女?因为她阴毒谋害过别人。

  合观前论,历试无差;
  勉教后来,犹期善变。

  总之,从上面种种的相来看心,从心显示的行为来预卜人的祸福,从来没有过一点差错。因此勉励后来的人们,要通断恶修善来改变自己的命运。

  信乎骨格步位,相辅而行;
  允矣血气精神,由之而显。

  从一个人的骨骼的步位、五官、肢体等等,能够看出这个人是富贵相还是贫贱相。血气和精神也属于相,都是反应我们的德行、气质、学识和内心。所以真正要改转命运,还是心地上入手,这才是根本之道。

  知其善而守之,锦上添花;
  知其恶而弗为,祸转为福!

(我们对照“心相篇”来看看,自己是厚福之相,还是薄福之相?如果我们有一些厚福的相,那就要好好的保持,让福报更大更长。如果我们有一些薄福之相,那就要赶快改正,后不再造,这样,即使是有灾祸的命运,都能够转变成福报。正是所谓相由心生,命从心转,福自我求。)

  陈抟(tuán)(872年—989年)

  五代宋初著名道教学者。字图南,号扶摇子,赐号希夷先生(希指视而不见,夷指听而不闻,出自道德经),常被尊称为陈抟老祖、希夷祖师等。汉族,宋朝初期亳州真源(今河南鹿邑)人,一说普州崇龛人(四川资阳市安岳、乐至一带,一说重庆市潼南县),隐于武当山九室岩,移华山云台观,多著述。陈抟继承汉代以来的象数学传统,并把黄老清静无为思想、道教修炼方术和儒家修养、佛教禅观会归一流,对宋代理学有较大影响,后人称其为“陈抟老祖”、“睡仙”等。

附:

文殊菩萨修行成道地 ――河南魯山百里画廊·魯山文殊寺

文殊菩萨清静修行之地——文殊寺,在远古时期是原始先民祭祀天地社稷和神仙祖宗的祭坛。先民们建祭坛时,依照八卦原理,前三后三植下六棵银杏树,后被山洪冲走一棵,成为今日我们看到的前三后二共五棵银杏树。

中州大地古有妙庄国,含今河南鲁山、宝丰、郏县、平顶山市区等区域。妙庄国的妙庄王和宝德皇后生三位公主,长公主妙颜、二公主妙音、三公主妙善。妙音公主在鲁邑西南偏山坳之间的俺窟沱寺修行悟道,后在五台山成佛,被如来佛封为文殊菩萨,是为大智文殊师利菩萨,又称妙音菩萨。

文殊菩萨所修行的山,现宝盖灌顶,静然无风,宝地掌平。证道后,山上常有彩云舒布,隆冬雪霁,青紫可爱。

            ――《大明一统志》卷三十一

文殊菩萨为众佛之师、古佛再来,是过去无量世诸佛之师,曾引导无量数修行者证得佛果。

佛陀曰:今我得以成佛,都是文殊菩萨的恩德!过去无数诸佛,也都是文殊师利弟子,未来当成佛者,也都是文殊菩萨威神力所致。

        ――《放钵经》

后在文殊菩萨度化之下,妙颜、妙善皆皈依佛门,妙善苦心励志,舍身救父,终在平顶山香山寺涅槃道化为观音菩萨;妙颜潜心修行,是为普贤菩萨。后妙庄王、宝德皇后也弃国修行,是为岩菩萨和急脚菩萨。

隋唐年间,文殊寺规模宏大,曾有八百僧人在此弘法利生。

宋至正四年(1344)、明成化元年(1591)、清乾隆三十四年(1769)、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等,文殊寺历经数次大修。清道光二十五年《重修文殊俺窟沱寺碑记》载“鲁邑西南偏山坳之间,旧有文殊俺窟沱寺,白云为藩,青嶂为屏,绿竹映阶,银杏封宇。即古之丹邱珠林无以过之者。”

最近一次重修始于2008年,历时十年,原址重建了文殊寺前院和文殊书院等。


南无大智文殊师利菩萨摩诃萨

南无大智文殊师利菩萨摩诃萨

南无大智文殊师利菩萨摩诃萨

E N D -


文殊菩萨修行成道地

俺窟陀山文殊寺百里画廊

中国·河南

附:

文殊寺——深山古寺银杏参天

巍巍青山藏古寺,悠悠白云话沧桑。鲁山县文殊寺坐落于海拔1112米的俺窟沱山上,云蒸霞蔚,群峰竞秀,茂林修竹,飞瀑流泉,禅静幽雅。那是远古的经典,那是曼妙的世界。

文殊寺位于鲁山县城西南五十公里的四棵树乡平沟村。文殊寺,又名“庵窟沱寺”,岁月遥深,千年古刹至今保持着那份从容、幽静。

文殊寺之得名,缘于它在历史上的神奇传说。相传远古时代,文殊圣母在此山上将佛法授传于释迦、如来、弥勒、达摩,四弟子皆修炼成功,佛法无边。在百姓心中佛道是一家,由此庵窟沱山也被世人称为中国仙山之一,庵窟沱寺从此定名为文殊寺。文殊圣母被尊为万佛之师,智慧之母,世代受人顶礼膜拜。鲁山县是一方宝地,风水汇聚,高僧驻足,神仙歇脚,皇帝加封。鲁山人以身居宝地而自豪,大山庇着,神仙护着,生活过得有滋有味。

文殊寺的历史悠久,有着很多传奇故事。

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曾任鲁阳太守,他的“兴学教”造福一方。在《水经注》“滍水”一章中,详细记载了鲁山的河流地貌、山川风物、古迹遗址、风土人情等,其中就有文殊寺。

隋朝末年,李世民兵发中原,被隋军围追堵截,仓皇逃到团城的深山巨谷之中,失魂落魄的他面对文殊菩萨许下宏愿:“求菩萨助我夺定中原,建造大唐美好河山。”此后,李氏父子终夺下江山,建立李家王朝。李世民即位后,于贞观4年为庵窟沱寺内的文殊菩萨和观音菩萨加封,金衣加身,佛光四射。

唐代为文殊寺的鼎盛时期,晨钟暮鼓,寺僧百人,殿宇辉煌,一派繁华。

唐武宗会昌元年,即公元841年,日本高僧慧萼从山西五台山敬请了一尊观音菩萨像(即当今普陀山供奉的“不肯去观音”)回国,途径鲁山县,在文殊寺的银杏树下小憩,传说文殊菩萨显灵,此后树下便开设有文殊道场。

深山孕育灵气,高人无不探寻。大禹、元德秀、范仲淹、梅尧臣等名家,都沐浴过鲁山文殊寺的佛光灵气。

感受寺僧清净而雅致的生活,聆听四周的群峰和千年银杏,给寺院输入了无尽的天籁妙音;领悟悠悠绕寺的瑞云,似是诉说着佛菩萨的大德善缘;不绝如缕的香云,预示着未来的幸福与吉祥。身居寺院,祥瑞满身。站在心之峰顶,宠辱皆忘,万物皆在脚下。

千年银杏古树

如今,当年的银杏树已参天,成为文殊寺内最美的景致。一夜秋雨过后谢落满地金黄,置身于被金黄包裹着的文殊古刹之中,让人仿佛梦回大唐。

这些古银杏树之中的五棵造型独特,被李世民加封为“银杏之王”。它们前三后二排列,人称夫妻树,低者为雌,树围5米,高35米;粗者为雄,树围6.9米,高43米。银杏树虬枝盘错,树干如擎天力士,冠幅形似巨伞,终日为寺院庇荫

鲁班与文殊寺银杏树

土木工匠们的祖师爷鲁班与文殊寺的银杏树也有渊源。 

鲁班是春秋末年“鲁之巧匠”,被百工匠人尊为鼻祖。相传,建中岳庙时,国君要求要用文殊寺的银杏树做个大匾额,百姓不忍伐树,就把这事儿告诉了墨翟(墨子),墨翟把百姓的苦恼转告了鲁班。鲁班来到这儿,绕树转了三天,终于想出个两全其美的办法。在一个皓月当空的夜晚,他亮出绝技,在银杏树正中竖着锯下一块“中心板”,树却安然无恙,千年依旧。如今,树干内树皮上的锯茬儿清晰可见,神功所至,千载留迹。

施舍的智慧

释弘一


《施舍的智慧》

作者  释弘一

朗诵  李恒涛


布施功德不可思议!

布施即施舍,是释迦牟尼佛教化众生破迷开悟的一大法宝。

释迦牟尼佛出生时即会走路和说话,佛指天指地说“天上天下唯我独尊”,佛不是在夸大自己,而是在表法。其意思是说,宇宙万有之中只有一尊佛是真的,是创造万物的佛。这尊佛是谁呢?就是自己!其余的人事、精神、自然等环境都是这尊佛化现的,人人都是化现一切的唯一的一尊真佛,因此,佛说众生平等无有高下。

顺生孽,逆成道。世俗之人迷惑颠倒,以虚为实以假为真,欲望丛生、永无止息、苦不堪言;学佛之人不为得喜、不为失悲,无名闻利养之烦恼,以受到挫折、遭遇逆境为灵性提升之佳机,了悟人生真相,达到至善至乐之境界。

 “我”是谁?“我”是小宇宙,小宇宙和大宇宙无二无别。“我”即是整个宇宙的一切,因为整个宇宙的一切无一不是我心所现我识所变。宇宙是一种幻化之象,换句话说,它即是我,我即是它。我爱别人就是爱自己,我恨别人就是恨自己,我要为眼前的一切负百分之百的责任。

因果通三世,世上没有一件事情是偶然发生的,天上没有一片雪花会落错地方,因缘果报真实不虚,舍是因、得是果。世上只有因果缘份,没有好人坏人。万法皆空,唯有因果不空。

别人是你化现的,给予别人就等于给你自己,别人得到了就是你得到了。比如,当你没钱时你把勤舍出来,钱就来了,这叫天道酬勤;当你有钱时你想广交朋友,把钱舍出来,朋友就来了,这叫财散人聚;当你有朋友了,想得到事业,你把德舍出去,事业就来了,这叫厚德载物;当你事业成功了,想得到灵性的提升,体现人来到世上的真正价值,你把智慧舍出来,心系沧桑依教奉行,例行社会责任、做公益事业,普度众生,这叫德行天下,天堂佛国就现前了。

布施是一种社会需要。古往今来,或天灾人祸,或疾病逆境,社会上总有一些人需要施舍,灾年救济、荒年施粥、路施乞丐等等,都是布施的慈心善行。

布施功德不可思议,只要依照佛说的原理方法去做,一定会有求必应,心想事成。

因此说施舍是智慧,是人生真相,是放下解脱之道!

      二〇一七年九月二十日


2503562281@qq.com

文殊寺文殊书院

文殊寺·藏经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60句励志的名言俗语
谈荣清老人道德诊疗言论集
微博心语录2012.11
富有人生哲理的句子
至理名言70条字典
纯印老人讲因果(活祖的子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