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论人民民主专政》

新中国即将成立,伴随着共产党执掌政权,就会有很多对于共产党理念并不了解的民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爱国学者、以及一些民主党派的爱国人士、国民党遗留下来的基层干部和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等等,他们会有很多的疑惑,这些疑惑涉及方方面面。

比如共产党的历史、共产党的外交政策、共产党的建设理念,于是乎就有人提出种种询问和质疑。

“你们独裁”,

“你们不民主”,

“我们需要英美政府的帮助,可是你们总是刺激英美国家”,

“你们如何对待资本家,以及他们的工厂、资产?”

“人民,人民指的是哪些人?”

因此,为了回答这些质疑,为了把共产党的执政理念讲清楚,毛泽东就写了这样一篇文章,《论人民民主专政》

首先我们来看什么是国家?

为了解释清楚为什么共产党要代表人民,实行人民民主专政,就必须把共产党人的理念中,国家是什么讲清楚,只有清楚了国家是什么,才有可能理解人民民主专政。

什么是国家?

文章用一句话解释:

“人到老年就要死亡,党也是这样。阶级消灭了,作为阶级斗争的工具的一切东西,政党和国家机器 ,将因其丧失作用,没有需要,逐步地衰亡下去,完结自己的历史使命,而走到更高级的人类社会。我们和资产阶级政党相反,他们怕说阶级的消灭,国家权力的消灭和党的消灭。我们则公开声明,恰是为着促使这些东西的消灭而创设条件,而努力奋斗。”

这段话直接点明了马克思主义者,共产主义者的一个基本观点: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这一点我们此前也说过,国家法律代表的是统治阶级的意志,国家机器就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但是资产阶级的国家和无产阶级的国家不同,资产阶级是想要永生永世的统治下去的。

而无产阶级国家,是为了在阶级专政的过程中,逐步的消灭阶级,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所有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从而实现共产主义。

所以,从理论上讲,如果有一天阶级消灭了,那么作为阶级统治的工具国家机器,自然也就随着其作用的衰退而消灭了,当然也可能质变成另外一种形式的机器,比如起到调节内部矛盾、管理社会资产等完全为人民服务的机器。

解释清楚什么是国家,是理解共产党的一系列执政理念的最基本要求,因为它所有的政策、纲领、以及后来所颁布的宪法,始终都是围绕着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来行使其功能的,不理解这一点,忽略了这一点,其实是看不懂里面具体政策背后的含义的。

第二我们来看共产党的由来

国家是什么解释了,那么另外一个问题就随之而来,共产党是怎么来的?

今天稍微熟悉一些党史的自然不会对这个问题有什么疑惑,但那时候生活在民国的很多人,尤其是除开解放区的农民、工人,以及知识分子之外的人,他们都是不久之前还处于国民党的统治下,接受国民党宣传的人,所以他们对于共产党,对于他们自己刚刚经历的改天换地的历史,是当局者迷的。

怎么短短几年的时间,国家就换了主人了呢?共产党到底是个什么党派?他们是怎么赢得胜利的?他们会怎么对我们?

伴随这些疑问,那么就要说明一下共产党的历史和由来。

因此《论人民民主专政》阐述了这样一段历史:

共产党不是突然出现的,从鸦片战争开始,那些先进的中国人,为挽救国家命运的中国人,无时无刻不在思考和探寻国家的出路,找寻富国强民的思想、理念、方法。

从洋务运动、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北伐一路走来,统统都失败了。

这里面或因为是没落统治阶级的自救,或因为所依靠的阶级力量不足,或因为领导者投降叛变到地主、买办阶级等等。

总之,种种向西方学习的思想和理念最终都破产了,中国始终处于黑暗之中而看不到希望。

这一轮寻找下来,中国的历史自鸦片战争开始已经过去了八十年。

此时,量变开始朝着质变转化,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迎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因为此前种种思想和理论的尝试与破产,一群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接受并尝试着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和理论来解决中国的问题。

这时候,随着五四运动的发展,一大批青年人把目光投向马克思主义,随之中国共产党便成立了。

所以,毛泽东把中国革命分成两个部分,在五四运动之前,也就是马克思主义传播到中国以前的革命单独看作一部分,而伴随着马克思主义到中国以后,中国革命的面貌才焕然一新,在这之后由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就被称作新民主主义革命。

起初,共产党成立的时候,与国民党之间有了第一次合作,孙中山也欢迎这个革命,孙先生说过:“深知欲达到胜利,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

但是实际上,此时孙中山所说的唤起民众,指的不过是由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以及他们的知识分子去唤醒,但是实际上由于资产阶级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环境下的软弱性,他们是无法承担这一历史责任的,只有共产党代表的无产阶级,才能担负起这一的历史责任。

同时,孙中山指出,要在平等的基础上联合世界上其他国家。

原因就是长时期以来,帝国主义是不会平等待我们的,他们带来的只有殖民式的剥削和掠夺,所以一切与其他国家的联合必须建立在平等基础之上。

但是没多久孙中山去世了,蒋介石在北伐胜利以后,随即倒向了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帝国主义买办阶级的怀抱里。

在这种情况下,共产党只能独自开始领导无产阶级革命,直到打倒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随后共产党终于在今天迎来了革命的胜利。

而中国共产党的“在国内,唤醒民众”,指的是:团结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在工人阶级的领导下,结成国内统一战线,并由此发展到建立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

在孙中山所说的“在国外,联合一切平等待我之民族”,在共产党此时的条件下,就是:联合苏联,联合人民民主国家,联合其他各国的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结成国际统一战线。

那么接着有人就说了:“你们这是一边倒,倒向了苏联。”

因此文章给予回答:

“深知欲达到胜利和巩固胜利,必须一边倒。积四十年和二十八年的经验,中国人不是倒向帝国主义一边,就是倒向社会主义一边,绝无例外。骑墙是不行的,第三条道路是没有的。”

后来历史学家对此颇有争议,说来说去,还是旧调重弹,指责毛泽东时代只会一边倒,后来甚至一边倒都困难,因为和苏联关系破裂。

其实,没有人愿意一边倒,而是中国的历史告诉他们,必须在平等、保持主权领土完整的基础上去跟其他国家建立外交关系,发展各项事业。

而新中国后来的历史不是证明了,正是这种一边倒,倒出来了工业化,倒出了四三方案吗?

又有人说:“你们太刺激了。”

说这话的是指共产党人对官僚资本家,反动地主、以及帝国主义买办的政策太过火了。

对此,毛泽东的回答是:“在武松看来,景阳冈上的老虎,刺激它也是这样,不刺激它也是这样,总之是要吃人的。或者把老虎打死,或者被老虎吃掉,二者必居其一。”

还有人说“我们要做生意”

言下之意,还要继续跟以前的买办、地主、还有帝国主义国家做生意,你们这么一搞,生意没法做了。

关于这一点,毛泽东的回答是:“团结国内国外一切力量击破内外反动派,我们就有生意可以做了,我们就有可能在平等、互利和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的基础上和一切国家建立外交关系了。”

这个回答也很清楚,我们是要做生意,但是必须在平等、互利和尊重领土主权的基础上做生意。

又有人说,“那我们不需要援助也可以。”

其实,援助还是要的,那时候能够平等对待我们的世界大国中,只有一个苏联,而且中国的发展,包括打倒日本帝国主义,都是属于世界革命浪潮的一部分。

所以,必须联合苏联开展国家建设。

历史证明,我们最初的工业化、国防现代化,确实是苏联提供了巨大的帮助和支持。

还有一种说法:“你们独裁”。

意思是缺少西方国家的民主、自由。

其实,历来的自由都是相对的,国家既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那就必须站在其所代表的阶级上来规定一定的民主和自由。

资本家有了压迫劳动者的自由,就没有劳动者反压迫的自由,地主有收租和规定地租的自由,就没有农民耕地发展生产的自由。

所以,国民党要建立大地主、大买办的专政独裁,我们自然也要建立无产阶级的专政独裁。

但是这里面却又有本质不同,无产阶级的独裁,是为着消灭阶级,消灭独裁,消灭阶级统治的工具而努力的。

反过来,资本主义的独裁,则只是为了少数处于剥削地位的地主、资本家服务的。

所以,什么是人民民主专政?

通过上面的历史简述、相关问题的解答,我们已经可以形象地看到一个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

这个国家是这样的:

“在中国,在现阶段,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这些阶级在工人阶级和共产党的领导之下,团结起来,组成自己的国家,选举自己的政府,向着帝国主义的走狗即地主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以及代表这些阶级的国民党反动派及其帮凶们实行专政,实行独裁,压迫这些人,只许他们规规矩矩,不许他们乱说乱动。

如要乱说乱动,立即取缔,予以制裁。对于人民内部,则实行民主制度,人民有言论、集会、结社等项的自由权。

选举权,只给人民,不给反动派。这两方面,对人民内部的民主方面和对反动派的专政方面,互相结合起来,就是人民民主专政。”

最后,提一下文中的一个重点问题,历来这个问题被很多研究毛泽东思想的学者所忽略。

但是实际上,它成为后来一个重大历史事件中的隐患,直接导致了极其严重的后果。

毛泽东在这篇文章中,其实已经看到了这个隐患,他后来一直努力致力于消除这个巨大的隐患,可是终于还是没有成功。

文中有这样一段,大家去看一下:

严重的问题是教育农民。农民的经济是分散的,根据苏联的经验,需要很长的时间和细心的工作,才能做到农业社会化。没有农业社会化,就没有全部的巩固的社会主义。

后来开展起来的农业合作社、人民公社,其实就是对于把农民组织起来,改变其分散、落后的个人经济的一种探索。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如果没有稳固的经济基础,那么上层建筑也容易坍塌。

但是上千年的封建个体经济,改造起来何其困难?毛泽东在此时已经意识到了这种困难,并用了严重二字来形容对于农民的改造和教育,以及对他们的经济基础的建设,即集体经济的建设。

本期结束,下期再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1949年新中国确定国名,张治中提议减掉2个字,毛主席:同意
《矛盾论》精解第五十五章
第二节 社会主义国家的本质及其历史地位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读《毛泽东选集》之一
《十月革命与列宁主义》
一切的问题,最终还是要回到认识的根源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